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梅花魂》教學反思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梅花魂》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梅花魂》教學反思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梅花魂》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梅花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梅花魂》教學反思1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瑛所作,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經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學完後有了以下思考:

 一、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麼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在語文課堂裏,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的學,旁觀者似的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裏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充滿激情,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從而產生對梅花魂的理解,體會華僑的愛國之情。

二、爲學生搭建“對話平臺”。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被動地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文本對話”:比如在這堂課中,在最後學完課文,我問道:“對於這樣一個思念祖國的華僑老人,此刻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呢?”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爲了不教。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梅花魂》的教學後,我讓學生欣賞《鄉愁》,引領學生閱讀現代和古代詩人所作的幾首詩歌,一方面昇華了學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思鄉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瞭解。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1、把他人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這一課講述的是華僑老人的思鄉之情,愛國之情。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去體驗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過回憶寫梅花的詩,展示梅花圖片,而後,我便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徵的含義,通過外祖父對梅花的讚美,對中華民族的讚美層層引出。並從外祖父一系列的舉動中讓學生感悟出,梅花寄託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他人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文章的倒數第13段,字裏行間都滲透出外祖父對梅花的讚美與喜愛,同時也是要求背誦的段落。在品味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我設計了一個填空練習,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內容,也把文章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了。

  3、把他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人生,懂得有價值的人生和有意義的生活。“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梅花魂》教學反思2

首先借此機會感謝各位教研組老師陪着我一路走來,是你們一次次幫我磨課,對我的肯定與指點,才使得我今天可以較爲自信的.執教完這一課。而剛纔你們深刻的剖析、中肯的建議又使我受益匪淺。

今天整堂課的教學,我覺得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同時也突破了難點,學生感悟到了外祖父的愛國情和思鄉情。下面,我就老師們的兩個觀察點簡單談談我的課後反思。

剛纔,周老師對我的課堂評價語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我的評價語主要可以分爲激勵性評價語和提煉性評價語兩種。記得剛踏上工作崗位那會兒,師傅就在指點我的教案時指出,要將課堂評價語也作爲備課內容之一,作好充分的預設,學生說的好改怎樣評價,學生沒說好又該怎樣說,所以本堂課,我就力圖通過適時的評價,使學生樂於說,樂於讀。比如當我問學生外祖父心裏當時會怎樣想時,剛開始比較冷場,但當一個學生回答完後,我就適時的鼓勵:你真的是說出了外祖父的心聲!下面舉手的同學頓時多了,甚至有了“外祖父此時已經把圖當成了是自己的祖國”這樣精妙的回答,我就及時點出他真是外祖父的知音。機智、巧妙的一句評價語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比如在朗讀指導時,學生剛開始比較羞澀,舉手的孩子不多,所以我通過評價語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從你的朗讀,我彷彿看到了傲雪而放的梅花”、“我似乎聞到了寒意中傲人的芳香”……於是,學生賽讀的激情高漲,朗讀指導達到了預想的效果。有時機智巧妙的一句評價語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感謝呂老師對於我本堂課的情境創設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其實《梅花魂》這篇文章情真意切,所以備課時我力圖營造一個個的情境,拉進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與外祖父的距離。比如學生對於梅花不畏嚴寒的精神只是停留在文字層面,感受不深刻,所以我就創設了將寒冬的蕭條和梅花的傲放對比的圖片,當學生看到在冰雪的欺壓下,梅花仍是那麼秀氣,這個似乎是有點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所以有的孩子不禁發出了讚歎聲,我就及時的讓他們用學過的古詩來讚一讚,我看到有不少孩子已經被這梅花所感動,都和着音樂吟誦起一句句讚美的詩句來,真正的感受到了梅花精神。

但是今天還是留有不少遺憾,我的設計初衷,四個情境的創設是在第四個情境齊讀民族魂時達到高潮,但這節課,這個教學高潮似乎來得晚了些。由此我進行了反思。首先我覺得有一個小遺憾,可能是因爲沒有進行課前熱身,開始教學有些倉促,所以第一個情境的創設揭題,讓學生初識梅花,學生似乎沒有進入狀態,有的學生還遊離在外,沒有被帶入情境中,使得整堂課的情境場進入滯後,也爲高潮的形成帶來一定難度。

另外一段情境是由梅花精神引申開去感悟有着梅花精神的人物。我以江姐這一人物爲例,使學生領會到象江姐這樣堅貞不屈的人就是有中華民族氣節的,由此再來回憶中華幾千年的氣節人物,學生就很容易的入境了。但今斐。斐課件。園天我將試教時放在後面的體會不屈不撓的民族魂放在了前面,而學生對文本欠熟悉,又說不準中華民族有怎樣的精神,這裏一糾纏,之前好不容易形成的一個小高潮就被打破了,冷了下來,之後再出示江姐的資料,教學的最好時機就錯過了,學生在回憶時有些冷場。雖然之後在朗讀時,學生的這種情緒很快又被激發起來,齊讀得也很不錯,但我想,如果可以一氣呵成,趁鐵打熱及時地緊跟第二個情境之後,像張老師說的,有了人物的範例,再來說民族魂是什麼?環環相扣,效果會更好!所以也正如呂老師所說,今天的情境創設梯度十分明顯,但欠連貫,有割裂之感,這也是最後教學高潮滯後的原因之一。

其實我的這堂課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存在着不少的遺憾,但我回想,踏上工作崗位兩年半來,正是在一次次的彌補遺憾中成長起來的。所以我會帶着老師們的建議,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以此作爲前車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