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黑板報 > 文明禮儀黑板報初一

文明禮儀黑板報初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文明禮儀黑板報資料之私人場合與公共場合禮儀

文明禮儀黑板報初一

一個人的私人場合的活動包括家庭活動和一個人獨處。無論是參加家庭內部的一些活動,還是獨處,禮儀對人的行爲都起着非常重要的規範作用。儒家主張“修身齊家”,“修身齊家”做好之後,才談得上“治國平天下”。而“修身齊家”本身就包含了家庭活動和個人獨處兩方面內容。

在家庭中,禮儀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從大的方面說,對父母長輩的孝敬、對兄弟姊妹的友愛、對丈夫妻子的禮敬尊重、對比自己輩份和年齡低的家庭成員的愛護體貼等等,都是中華禮儀所提倡的。從小的方面說,每一個生活的細節都應該注意自覺地用禮儀來要求、規範自己。“以小看大”就是這個意思。中國古人非常重視人的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要求衣食住行都要依禮而行。比如我們民間有諺語說“食不言,寢不語。”“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等都是如此。在家庭中,更多情況下,禮儀是針對其他的家庭成員而施行的。在傳統家庭中,一些生活細節如坐在椅子上的姿勢,吃飯的“吃相”,在長輩面前說話的“規矩”,餐桌上的一些注意事項,客人迎送時的禮節等等,都有嚴格的規定。屠羲時《童子禮·飲食》裏有這樣一段話:

凡飲食,須要斂身離案,毋令太迫。從容舉箸,以次著於盤中,毋致急遽,將餚疏撥亂。咀嚼,毋使有聲,亦不得恣所嗜好,貪求多食。安放碗箸,俱當加意照顧,毋使失誤墮地。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吃飯的時候身子要離桌子遠一些,筷子夾菜的時候不能太急,更不能亂撥把菜餚撥亂了,咀嚼不能發出聲音,對於自己喜歡吃的飯食不能太貪,吃完飯後收拾碗筷要輕手輕腳,以免失手打碎。這些要求非常細緻,甚至有些繁瑣,但到今天仍然對我們的個人行爲有一定的借鑑意義。這些繁瑣的規定背後,其實是傳統的禮儀規範。它們要求每個人都要從小事上養成良好的習慣,所謂“一室不掃,無以掃天下,”就是這個意思。我們今天仍然經常說到的“小處不可隨便”的思想,與上述這些傳統的家庭禮儀是相合的。

李毓秀《弟子規》也說到:“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問起對,視勿移。”意思是說,如果有長輩站着,你不能擅自坐下,長輩坐下後,要你坐,你才能坐。在長輩面前說話,聲音要低,以示尊重,但也不可低到讓長輩聽不到,那就是失禮了。當長輩問問題的時候,要站起來回答,而且眼光不能東張西望、左顧右盼,那也是不合禮儀的。這些規定與上面提到的屠羲英《童子禮·飲食》中有關飲食的提法一樣,都是要求人在家庭小事上注意禮儀。而且特別強調長幼、尊卑的秩序。

中國社會特別重視敬老,在家庭中尤其突出。傳統的中國家庭,往往年歲和輩份最高的人是一家之主,他是家庭中的最高決策者。其他的家庭成員都要對他保持足夠的尊敬。這種尊敬就要從禮儀上體現出來。比如《弟子規》規定:“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就很典型。在家庭中,對於長輩的尊敬是全部家庭禮儀的前提和基礎,其他一切家庭禮儀都圍繞這一點展開。很難想像,一個人如果不尊敬孝順長輩,那麼他對於同輩的友愛,對下輩的愛護還有什麼意義。

禮儀在家庭中的作用就是規範每個家庭成員的行爲,以達到“齊家”的目的。“齊家”就是家庭和諧,家庭和諧了才能團結互助,才能共渡難關,也才能使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和環境,從而爲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修身齊家”中的“修身”更強調個人的修養。而禮儀的規範作用就是極其重要的一方面。這裏,我們要提到中國人非常重視的一個詞:“慎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還要不要禮儀的規範?回答顯然是肯定的。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更要注意禮儀。考察一個人對於禮儀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切實的實施情況,看他在獨處時的表現,比看他在衆人前的表現更能切入問題的本質。我們說,一個人在他人面前表現得彬彬有禮是容易的,難的是他在一個人的時候還能做到“行禮如儀”。所以,中國古人非常重視“慎獨”。而且對人的生活細節有許多詳細的要求。比如《禮記·曲禮》記載:“毋側聽,毋噭應,毋淫視,毋怠荒。遊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寢毋伏。”意思是,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歪着頭聽人說話,不要粗聲大氣地答應,不要斜着眼睛看人,不要懈怠放縱,走路時不要做出傲慢的樣子,站立時不要東倒西歪,坐着的時候不要兩腿大開,睡覺的時候不要趴在牀上。這些都是從人的日常生活的小處和獨處時的行爲做派着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