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黑板報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黑板報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黑板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導語:下面分享一些關於12.13國家公祭日黑板報設計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黑板報

12.13國家公祭日黑板報版面設計01

12.13國家公祭日黑板報版面設計02

12.13國家公祭日黑板報版面設計03

  【12.13國家公祭日黑板報設計資料】

  國家公祭日是哪一天?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分別將9月3日確定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爲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9月30日爲烈士紀念日。

國家公祭日是國家爲了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二戰後,主要參戰國政府紛紛推出國家級哀悼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增強現代人對國家遭受戰爭災難歷史的記憶,目前已成爲國際慣例。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大屠殺紀念館、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館、俄羅斯衛國戰爭紀念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原爆紀念館等,每年都舉行國家公祭。

公祭當天,國家元首、議會議長、各大黨派領袖都到場獻花圈,並公開發表講話。同時,公衆的參與度也相當高,參加公祭的人數少則萬人以上,多則10多萬人。

  國家公祭日手抄報資料:國家公祭日的意義

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草案和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確定9月3日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設立12月13日爲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值此日本右翼勢力不斷擡頭、安倍政權的仇華傾向日益顯著之際,由全國人大以立法形式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正當其時。

自安倍政權上臺後,圍繞釣魚島主權問題展開的中日爭執不斷升級,從而導致中日關係急轉直下。安倍政權將中國視爲“假想敵”,發表了一系列“中國威脅論”,在外交、軍事等各方面展開攻勢,大幅度增加防務費用,並且發表一系列否認日本侵略歷史的言論,說什麼“關於侵略的定義,不管是學術界還是國際上都尚無定論”。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更是直接否認南京大屠殺。日本廣播協會(nhk)經營委員百田尚樹今年2月3日在東京街頭的公開演講中聲稱,根本不存在南京大屠殺,一時間,各種各樣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甚囂塵上。

每當從日本傳來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時,我國外交部都會及時予以迴應,但對方往往不予理會;近幾年的12月13日,南京各界都會集中在大屠殺遇難者紀念碑前舉行公祭,但因爲是地方性紀念行爲,其影響尚不能跨越國界。現在,全國人大將12月13日這天法定爲國家公祭日,到時,國家領導人將與全國各地民衆一道公祭死難者,告訴全世界,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死難同胞,同時正告日本當局,企圖借否認侵略歷史爲軍國主義招魂的伎倆註定落空,其影響必將波及國內外。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重要性和歷史意義,堪比世界各地設立的二戰紀念日和公祭日,包括聯合國2005年確定的“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紀念日,德國的大屠殺受害者紀念日,俄羅斯的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以色列的大屠殺紀念日,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日等,這些紀念日的最大價值就是讓侵害者和受害者及其後人不忘歷史,敬畏生命,珍視和平。

我們早該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了,這不僅是爲了回擊日本當局的需要,也是爲了教育本國公民的需要。由於某種原因,自1949年到上世紀80年代初,“南京大屠殺”這個歷史名詞極少被各方面提起,說起南京和大屠殺,只知道雨花臺,不知有南京大屠殺。及至1982年,在日本篡改教科書的刺激下,中國學者纔想到“要對南京大屠殺進行研究”。然後,纔有1985年建成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該館館長朱成山曾感慨:“沒有日本否定歷史,還沒有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國人常以“忘記歷史意味着背叛”的名言告誡自己,要正視歷史,但如果我們自身在這方面做得還很不夠,又怎能理直氣壯地斥責別人健忘或有意抹殺歷史呢?

現在,中國終於有了第一個國家公祭日,其設立不僅表明中國政府和人民永遠記得30多萬死難同胞,也表明我們衝破了觀念的束縛,具有了還原抗戰歷史真相的勇氣和胸懷,彰顯了前所未有的開明、大度和自信。

更多相關板報內容推薦:

1.我的中國夢黑板報文字素材內容

2.二年級紅領巾相約中國夢黑板報素材

3.一年級紅領巾相約中國夢黑板報圖片

4.三年級紅領巾相約中國夢黑板報圖片+文字資料

5.2016紅領巾相約中國夢黑板報圖片

6.一年級紅領巾相約中國夢黑板報設計

7.有關少先隊建隊節的黑板報材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