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二年級的四字成語故事(精選16篇)

二年級的四字成語故事(精選1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的四字成語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的四字成語故事(精選16篇)

二年級的四字成語故事 篇1

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每天睡在柴草上,臨睡前,用舌頭舔舔鹿膽的苦味,以此來提醒自己過往苦日子,要發奮圖強,報仇復國。

原來吳王夫差發兵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被捉來吳國當了馬伕,日夜侍候馬匹。

對於一個君王來說,這實在是非常難堪的。但是勾踐暗下決心,一定要恢復自己的國家,所以他沒有露出絲毫的抗拒神態,老老實實養馬。

勾踐還裝出對夫差忠心耿耿的樣子。用心替他駕馭馬車,態度謙卑。夫差認爲勾踐真心歸順了,就放他回國。

勾踐回國後,決心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就“臥薪嚐膽”,還常自問:“你忘了在吳國的恥辱嗎?”

勾踐又給吳王送去美女西施。吳王夫差就更加只顧吃喝玩樂,無心國政,弄得國家日漸衰弱。經過二十年的充分準備,勾踐看時機已經成熟,就在吳國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領兵把吳國打得大敗。夫差感到很羞愧,舉劍自刎而死。

二年級的四字成語故事 篇2

春秋時,晉國有個勇士名叫豫讓,投靠在智伯門下,很受重用。後來,智伯被趙襄子殺害。豫讓躲了起來,下決心要爲智伯報仇。過了幾個月,豫讓裝扮成僕役混進趙府,伺機刺殺趙襄子。結果在茅廁裏被發現,趙襄子見豫讓爲主人報仇就放了他。豫讓說:“你雖然放了我,但我還會刺殺你的!”

豫讓回去後,剃去眉毛和鬍子,又吞食熱炭,把聲音弄嘶啞,以便從形象到聲音都不讓人認出來。朋友們對他說:“你如投靠趙襄子,得到他的信任後,再行刺他,不是更方便嗎?”豫讓回答說:“作爲一個勇士,怎麼可以做這樣不仁不義的事呢!”

這一天,豫讓得知趙襄子外出辦事,他就預先埋伏在橋下,趙襄子來到橋邊,馬匹突然驚叫起來。趙襄子命人到處搜查,在橋下把豫讓抓了出來。趙襄子說:“你捨生取義,確實令人尊敬。但這次我不能饒恕你了!”豫讓說:“多謝趙公厚義,但我臨死前請求你能把外袍脫下來,讓我刺三劍,償我爲主復仇的意願。我死而無怨了。”趙襄子見他這樣忠誠,大爲感動,便脫下外袍。豫讓刺了外袍之後,自刎而亡。 豫讓甘願捨棄生命,也要完成道義的行爲,便成了“捨生取義”的成語。

二年級的四字成語故事 篇3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代的人,兩人互相照顧,親如手足。

鮑叔牙與管仲合夥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賺了錢卻只要三分之一。鮑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滿,叔牙卻說:“管仲家裏窮嘛!”

後來,管仲當了大官,帶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敗仗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逃走。人們譏笑管仲膽小如鼠,是個沒有勇氣的人。這時,叔牙卻出來說:“管仲家裏有年老的母親需要他奉養,其實,他並不是個怕死的人。”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齊國人。齊王有兩個兒子,糾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師。後來兩個公子爲爭奪王位互相殘殺,公子糾被殺,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齊王小白推薦管仲,說:“管仲是一位有才幹的人,請大王聘請他做宰相。”

齊王說:“你是我的老師,我願拜你爲相。”鮑叔牙語氣堅定地說:“多謝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難得他對公子糾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幹一番大事業,管仲可是個用得着的人。”

齊王終於採納了鮑叔牙的建議,任命管仲爲相。管仲整頓內政、開發資源、發展農業,很快就使齊國強盛起來,當上了盟主。

二年級的四字成語故事 篇4

商紂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是一個暴虐無道的昏君。他貪戀酒色、荒淫無度,整日花天酒地,尋歡作樂,不理朝政。

他聽信讒言,重用奸臣,殘害忠良,戮殺無辜,他強徵暴斂,動用巨資,強迫百姓爲自己修建宮苑,他慘無人道,製造種種酷刑,以觀看人受刑後的痛苦爲樂。在他暗無天日的統治下,百姓無不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雖說商朝的疆土遼闊廣袤,左起東海,右至杳無人煙的沙漠,南從五嶺以南的交趾,北至遙遠的幽州,軍隊從容關一直駐紮到蒲水。士兵不下數萬,但打起仗來,因爲兵士不願意爲紂王戰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邊。商朝軍隊士氣如此低落,商朝的政權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當週武王左手擎着用黃金作裝飾的大戟,右手節用犛牛尾裝飾的白色旌旗、坐着戰車,勢不可擋地殺來時,所到之處,無不披靡,訥紂王軍隊的潰敗,商紂王政權的垮臺,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無法挽救。

二年級的四字成語故事 篇5

韓愈,字退之,是唐代中葉時的偉大文學家。

他兩歲時就死了父親,不久他的母親又死去。幼時依靠他哥哥韓會和嫂嫂鄭夫人過活。 韓會有一個嗣子(韓愈次兄介之子,出繼與長兄爲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紀比韓愈小一點。

後來韓會四十二歲的時候,因宰相元載的事,貶爲韶州刺史,不到幾個月就病死在韶州,這時韓愈只有十一歲,十二郎也很小。韓愈雖然有三個哥哥(會、弁、介),但都很早離開了人世。

這時,繼承祖先後代的,只有韓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兩個人,零丁孤苦,沒有一天離開過。 韓愈十九歲時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後十年的時間中,只和十二郎見過三次面。當他正打算西歸和十二郎永遠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不幸十二郎就在這時死去了。韓愈知道了這消息,悲痛欲絕,寫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備了一些時下的物品從老遠的地方去致祭他。

這篇祭文,一字一淚,令人讀來心酸。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後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這句話,用來比喻極其遙遠的地方。

二年級的四字成語故事 篇6

東漢末年,有一個傑出的醫學家叫華佗,他的醫術非常高明。有兩個病人,一個叫李延,一個叫倪尋,都得了頭痛發熱病,找過很多醫生也沒治好,於是來找華佗。華佗經過細心診斷,給他們各開了一個藥方。給李延開的藥方是發散藥,給倪尋開的藥方是瀉藥。他們倆一看,心裏就嘀咕起來:都是一樣的病,怎麼用藥完全不同呀?便問華佗這是什麼道理。

華佗說:“吃藥要看具體情況,你們症狀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卻不同。倪尋的病是從內部傷食引起的,李延卻是從外部受寒造成的。病因不同,當然用藥就不能相同了。”

兩人聽了,便放心服藥,病果然很快好了。由這個故事產生了成語“對症下藥”。“症”指病症。現在這成語的用法廣泛得多。不光形容治病,凡是針對具體情況,具體問題,採取恰當措施和方法的,都可以用這個成語來比喻。相近的成語還有“有的放矢”。“的”是靶子;“矢”是箭。意思是要有目標地射箭。“對症下藥”強調的是要根據客觀情況採取有效方法;“有的放矢”強調的是辦事要有目的性、針對性

二年級的四字成語故事 篇7

孟子對他的弟子公孫丑說:“齊國人有句俗語:‘縱有聰明,還得趁形勢;縱有鋤頭,還是待農時。’趁當今的時勢,推行仁政就很容易。統一天下的聖君不出現的時間,歷史上從來沒有比這段時期更長久過(自周文王、武王至今幾百年了);百姓在暴政下所受的折磨,歷史上也從來沒有這樣厲害過。飢餓的人不挑剔食物,口渴的人不挑揀飲料。人民盼望仁政,如飢似渴。孔子說過:德仁的流行,比騷站傳遞政令還要快。’在現在這個時候,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若施行仁政,人民喜迎仁政,就像被倒掛着而得以解救出來一樣。所以說在人民極困苦時推行仁政,比古代君主要少費一半的力,而其效果卻要大一倍。只有當今時機最恰當。”

故事出於《孟子·公孫丑上》。原文闡敘推行仁政要抓緊解民於“倒懸”之時機,可“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二年級的四字成語故事 篇8

“怙惡不悛”怙:依恃,堅持。悛:改過,悔改。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形容堅持作惡,不思悔改。這則成語出自《左傳·隱公六年》:君子曰:“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

公元前740年,衛國聯合宋、陳等國攻打鄭國。爲了挑撥衛國與盟國陳國的關係,鄭莊公派使者去陳國要求和好,並希望兩國能結爲同盟。

沒想到,陳桓公竟然看不起鄭莊公,拒絕與鄭國結盟。陳桓公的弟弟五父勸道:“要立國,應該對鄰國親近、友善、仁愛。您應該答應鄭國的要求才對。”

但是,桓公不聽五父的建議,說:“宋國和衛國都是大國,它們纔是我們陳國的大敵。而區區一個鄭國,能把我們怎麼樣!”

鄭莊公知道桓公拒絕與自己結盟後,非常憤怒。公元前717年,他率軍攻打陳國,桓公倉促應戰,結果大敗。

後來,史學家對這段歷史作了評論,說:“友善不可以丟失,罪惡不能滋長,這是針對陳桓公而言的。一直做罪惡的事而不悔過,最終只會自食其果。”

二年級的四字成語故事 篇9

魯班又名公輸班,是春秋時代的魯國人。傳說他非常擅長木工,技藝全世界第一。人們一直把他看作是木匠的祖師爺。

傳說長江邊上的採石磯是李白不小心墜入長江、被水淹死的如的地方。正因爲是李白在那兒淹死,所以採石磯有很多說法,也有很多名勝古蹟,如李白墓、謫[zhé]仙樓等。這裏也吸引了很多遊客。像現在一樣,古代的遊客也喜歡在自己遊覽的地方刻字留念。因而,李白墓等名勝古蹟上面被刻滿了字。

有一次,明代的大詩人梅之煥,也來到採石磯旅遊。他傷心地看到,那些名勝古蹟上面被寫滿了字,刻滿了詩。那些字寫得歪歪扭扭,詩寫得狗*不通。他越看越生氣,就拿出筆來寫了一首詩:

“採石江邊一抔[póu]土,李白之詩耀千古。來的去的寫兩行,魯班門前弄大斧。”

意思就是說,你們這些旅遊的人,詩寫得這麼差,就不要寫詩,李白大詩人看了會發笑的。好像是有的木匠,自以爲了不起,去魯班祖師爺面前賣弄一樣,魯班會忍不住發笑的。請你們有自知之明,別自不量力。

二年級的四字成語故事 篇10

從前,杞國有個人,一天到晚吃不好飯,睡不好覺,整天提心吊膽害怕天要塌下來,地會陷下去。一天,他走在曠野上,心想這時候天要是塌下來,連個躲的地方都沒有,肯定會被砸成肉餅的。他躲進房屋裏,又想天要是這麼一大塊地砸下來,房屋不也被砸倒了嗎?砸倒的房屋不也要壓到自己頭上來了嗎?

他像一頭喪家之犬東奔西逃,突然,他發現路邊有個山洞,趕忙爬進洞裏躲起來,這下他徹底放心了,悠悠然地觀賞洞外的風光。有藍天、白雲、綠樹,心情舒暢極了。但他馬上又想如果天塌下來不把洞口堵死了嗎?暗無天日,不憋死,也一定餓死。他趕忙竄出去,連滾帶爬地來到大路上。天瓦藍瓦藍的,幾朵白雲悠悠飄過。看見天離地面還很遠,一時半時還塌不下來。這樣想着,他才放心走起路來。

走不多遠,到了一塊窪地,突然,他驚叫起來:“這塊地不是陷下去了嗎?”他拼命似地大聲叫喊,就越覺得陷得深。他沒命地往高處攀,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坐到一條路上,連連說:“真險,真險。”

前面一條石子路,大風過處,塵土飛揚,他趕忙閉上眼睛,不料,腳踩着的石子滑了一下,他以爲地動起來,所站的地方馬上就要陷下去了,陷成一個洞,下面水冒上來,上面石子落下去,自己就會在中間活活埋葬,於是趕快挪開!可是每移到一個地方,他都覺得只有這地方纔會陷,別的地方不陷,又胡亂地亂跑一通,看到一棵大樹,猛地一躍,抓住樹枝,誰知抓着的'樹枝承受不了他的重量,斷了,他重重地摔到地面上,爬起來,一瘸一拐地往家裏走去。

當他看到自己那座破房子的時候,他眉頭緊皺,如果呆在家裏,地陷了,怎麼辦?最佳的辦法是房屋要建得像一艘船,地陷了,還能飄在水面,再做幾把槳,還能乘風破浪,哈哈,妙主意!可是,他轉念又想,要是水面也塌了呢?和房屋一起在無邊無際的黑暗中有始無終地墜落,怎麼辦?想着想着,他不敢睜眼,神情恍惚,到家就睡着了。

二年級的四字成語故事 篇11

戰國末期,秦國有一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他因在趙國經商時,曾資助過秦莊襄王(名子楚)又把他的妾趙姬送給子楚爲妻,待子楚接王位後,便被封爲文信侯,官居相國。莊襄王在位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歲的兒子政(趙姬所生)接王位,便是歷有名的秦始皇,尊呂不韋爲仲父,行政大權全操在呂不韋和趙姬的手中。

當時養士之風甚盛,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便都養有門客數千人,呂不韋也養了三千門客,作爲他的智囊,想出種種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這些門客,三教九流的人,應有盡有,他們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和心得;都提出來寫在書面上。彙集起來,成了一部二十餘萬言的鉅著,提名“呂氏春秋”。呂不韋就把這部書作爲秦國統一天下的經典。當時呂氏把這書在秦國首都咸陽公佈:懸了賞格,說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字或減一字者,就賞賜千金(合黃金一斤)。

這段記載,見“史記”:“呂不韋傳”。後來的人,根據這個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一篇文章的價值很高,或者稱讚一篇文章在修辭上特別出色,字字珠磯,不可多得。例如我們讀到一位名學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個新的教學方法,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業程度和品質,還能相應增加教師本身的進修,對這樣的一篇價值極高的文章,我們便可說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會中,樣樣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麼我們說,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費價格之高,相當於“一字千金”。不過,通常我們還是用來形容文章的價值或修辭的美妙比較妥當。

一字千金的意思是:形容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二年級的四字成語故事 篇12

戰國時期,齊國的宰相叫鄒忌,他個子很高,面容俊秀,是個美男子。一天早晨,他問他的妻子說:“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較起來,誰長得好看?”妻子說:“你英俊極了,徐公怎麼比得上你呢?”

這個徐公是齊國出名的美男子,鄒忌聽了妻子的話,不太敢相信,就又去問他的愛妾,愛妾也同樣回答說:“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

第二天,鄒忌家中來了一位客人,鄒忌又問了那個客人,客人想了一會兒說:“我以前覺得徐公是齊國第一的美男子,今天見了您,才知道您纔是齊國第一。”

又過了幾天,徐公正好有事,到鄒忌家來拜訪,鄒忌便乘機仔細地看了看徐公。結果,他發現自己實在沒有徐公好看。

於是,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在後來上朝的時候,他把這個故事告訴了齊威王,他說:“我本來不如徐公英俊,但我的妻妾和客人都說我比他漂亮,這是因爲妻偏愛我,妾怕我,客人有求於我,所以他們都恭維我,不說真話。而我們齊國地方這麼大,宮中上下,誰不偏護你?滿朝文武,誰不畏懼你?恭維你的人一定更多,你怎麼能聽到真話呢?”鄒忌又說:“大王如能開誠佈公地徵求意見,一定對國家有益。”

齊威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說:“無論是誰,能當面指出我過失的,給上賞;上奏章說我的,給中賞;在朝廷或街市中議論我的過失,後傳到我耳中的,給下賞!”命令一下,羣臣紛紛前去進諫的,人來人往,朝廷門口每天像集市一樣熱鬧。

後來人們就用“門庭若市”這個成語,表示門口和庭院裏熱鬧得像集市一樣,形容來的人多。

二年級的四字成語故事 篇13

戰國時期,在中國北方的一座小城裏,住着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養了許多好馬,遠近聞名。

一天,塞翁的馬羣中走失了一匹馬。鄰居們紛紛前來安慰他:“你不要太着急了,保重身體要緊啊!”聽了衆人的勸慰,塞翁卻笑笑說:“謝謝你們,我並不覺得這是什麼壞事,沒準還是件好事呢。”

鄰居們聽了塞翁的話,都覺得好笑。他們從塞翁家出來後,便聚在一起嘲笑他:“塞翁啊,一定是好面子,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爲是件好事,分明是在自我安慰嘛。”

過了幾天,有趣的事情發生了。塞翁之前丟失的馬不但回家了,還帶回了一匹駿馬。那匹馬身長蹄大,嘶鳴嘹亮,一看就是匹好馬。

鄰居們聽說後,一起來到塞翁家,向他道喜:“恭喜你又得了一匹馬!”沒想到,塞翁卻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好事,也許還是件壞事呢。”“他肯定在說謙虛的客套話。”鄰居們竊竊私語。

塞翁的兒子塞博非常喜歡那匹駿馬,每天都會騎着它在草場上跑幾圈。

一天,塞博正騎着駿馬在草地上奔馳。突然,馬被石塊絆了一下,打了個趔趄,哎呀,不好啦!塞博從馬背上跌落下來,摔斷了腿。

鄰居們都來安慰塞翁:“你不要難過了,誰都有不走運的時候。”塞翁聽了,卻哈哈大笑:“謝謝你們,但是啊,我認爲這或許不是壞事,還是件好事呢。”鄰居們都覺得他在胡言亂語。

不久,匈奴兵入侵,官府貼出告示,通知城裏所有的青年男子必須當兵入伍,到前線打仗。由於塞博摔斷了腿,官員破例允許他留在家中。結果,戰爭結束後,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塞博卻因爲腳傷倖免於難。

二年級的四字成語故事 篇14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有強有弱,強國想爭霸天下,弱國則想自保,於是,說客應運而生。他們到各國遊說,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

在衆多說客中,公孫衍、張儀稱得上其中的佼佼者。因爲他們代表着強國,所以弱小國家的國君看到他們兩人都非常害怕,唯恐他們發動戰爭攻打自己的國家。

有一個說客問孟子:公孫衍和張儀能令君主害怕,是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回答說:他們怎麼能算大丈夫呢作爲一個大丈夫,應該懂得禮儀法度,把仁義看得至高無上。得志的時候不脫離百姓;失意的時候也不屈從世俗,學習阿諛奉承之術。不能因爲富貴而迷惑,也不能因爲貧賤而失志,更不能因爲受到暴力的威嚇而喪失了氣節。只有做到了這三點,才能算是真正的大丈夫。

二年級的四字成語故事 篇15

東漢靈帝時期,有一位叫喬玄的大臣,性情非常剛毅,疾惡如仇。

喬玄在京城任職的時候,有一天,三個強盜在他府門外轉悠,看見喬玄十歲的小兒子正在門口玩耍,就劫持了孩子作爲人質,想狠狠地敲詐喬玄一筆。校尉陽球得知消息後,與河南府尹、洛陽縣令統率軍隊,將喬府圍了個水泄不通,但是不敢進攻,害怕強盜狗急跳牆殺害了孩子。

喬玄趕到自己的府第,大聲喝道:強盜如此猖狂,難道我會爲了孩子而縱容他們的罪行嗎喬玄還催促陽球立刻進攻。結果強盜全部被抓獲,他的小兒子也因此遇害。

喬玄擔任尚書令時,發現同僚蓋升有經濟問題。蓋升官至太中大夫,他和靈帝私交甚好,就仗着這層關係,毫無顧忌地收受賄賂,搜刮民財。

喬玄非常氣憤,就給漢靈帝上奏章,要求將蓋升罷官,將他的家產抄沒。可是,漢靈帝庇護蓋升,不但不對蓋升進行處罰,反而升了他的官。喬玄便以生病爲由,辭職還鄉。

人們非常佩服喬玄這種剛毅果敢、勇往直前的精神,蔡邕爲他寫下了《太尉喬玄碑》,對他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二年級的四字成語故事 篇16

晉朝時期,出了一位名叫劉琨的英雄。他喜歡與一些有志氣的年輕人結交,討論天下大事,要爲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博得個青史留名。

一天,他得知朋友祖逖已經當上了朝廷的官員,心裏着急起來,就給親屬寫信說:

我每天都是枕着兵器躺在牀上,一直等到天亮,一心想要爲朝廷出力,殺退賊兵。可惜祖逖比`我先一步去建功立業了!

劉琨到了二十六歲的時候,也被朝廷委任爲官員,爲司隸從事,一直做到着作郎、太學博士、尚書郎。

在劉琨擔任幷州刺史的時候,晉陽鬧起了災荒,很多老百姓因爲找不到吃的,活活餓死了。災民沒有辦法,只得攜兒帶女逃往南方,剩下的人家不到兩萬戶。賊寇也趁機作亂,百姓們嚇得不敢出門。

劉琨得知消息後並沒有驚慌失措,而是招募了一千餘人,帶領他們去晉陽平亂。平亂之後,劉琨派人將屍骨好好埋葬,重新修造衙門、廟宇,讓百姓耕種土地,派軍隊對他們進行保護。不久,災區的情況有了很大改善,人口也增多了,又能聽到雞鳴狗叫之聲了。

不料,胡人想到晉陽劫掠財富,派兵將晉陽城團團圍住。城內只有很少的一點兒軍隊,沒有力量殺退賊兵。大家非常焦急,劉琨表現得非常鎮靜。到了夜間,他趁着月光,在城樓上吹起簫來。劉琨的簫聲悲切淒涼,如泣如訴,城外的胡兵聽了,一個個悽然長嘆。

到了半夜,劉琨又吹起了胡笳,那樂聲使胡人暗生思鄉之念。其實,胡兵來打仗實在是身不由己,他們之中,哪一個不想念親人呢他們想着家鄉,全都流下了眼淚。天快亮的時候,劉琨又吹起了簫,胡人再也受不了了,紛紛騎上戰馬,回家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