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順手牽羊成語故事(精選5篇)

順手牽羊成語故事(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順手牽羊是比喻趁勢將敵手捉住或乘機利用別人,現也比喻乘機拿走別人的東西。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順手牽羊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順手牽羊成語故事(精選5篇)

順手牽羊成語故事 篇1

【成語】:

順手牽羊

【拼音】:

[shùn shǒu qiān yáng]

【解釋】:

順手把人家的羊牽走。比喻趁勢將敵手捉住或乘機利用別人。現比喻乘機拿走別人的東西。在現實生活中也是非常常用到的一計。

【出處】:

語本《禮記·曲禮上》:“效馬效羊者右牽之。”

【舉例造句】:

據說座山雕的部下有個~的老方子,一撮毛可能是想施展這個伎倆。

【成語故事】:

本計語出《草廬經略》 · 遊失》:“伺敵之隙,乘間取勝。”後人以順手牽羊形象化地比喻乘敵人的小間隙,向敵人的薄弱處發展,創造和捕捉戰績的一種謀略。關漢卿著元劇《尉遲恭單鞭奪槊》臺詞中,就出現了本計計名。 《水滸傳》第99回寫道:“前面馬靈正在飛行,卻撞着一個胖大和尚,劈面搶來,把馬靈一禪杖打翻,順手牽羊,早把馬靈擒住。”但以上說的都不是戰爭。戰爭史上“順手牽羊”之計,不乏其例。如春秋時,晉獻公途徑虞國滅掉虢國,回師虞國時又乘其不備,滅掉了虞國;秦穆公攻打鄭國,兵至滑國時,知鄭人已有戒備,滅鄭沒有希望,就順手滅掉滑國,然後班師回秦,都是典型的例子。這裏,“順手牽羊”的“羊”指防守有間隙、有薄弱環節的地區。在不影響進攻主要目標、完成主要任務的前提下,利用時機,出動小股部隊,神出鬼沒發動攻擊以獲得意外的、原先沒有料到的戰果,就叫“順手牽羊”。

順手牽羊成語故事 篇2

【順手牽羊兒童成語故事】

唐朝中期,各鎮節度史都擁有軍事、經濟大權,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裏。蔡州節度使的兒子吳元濟在父死之後,起兵叛亂。唐憲宗派大將李愬。擔任唐州節度使,剿滅吳元濟。

李愬到任,放風麻痹吳元濟。散佈說,我是個懦弱無能的人。朝廷派我來,只是爲了安頓地方秩序。至於攻打吳元濟,與我無干。吳元濟觀察了李愬的動靜,見他毫無進攻之意,也就不把李訴放在心上了。

其實李愬一直在思考攻打吳元濟老巢蔡州的策略。他趁機擒獲了吳元濟手下的大將李佑,對他優禮有加,感動了李佑。李佑告訴李愬,吳元濟的主力部隊都部署在洄曲一帶,防止官軍進攻,而防守蔡州城的不過是些老弱殘兵。蔡州是吳元濟最大的空隙,如果出奇制勝,應該迅速直搗蔡州,活捉吳元濟。

李愬在一個雪天的傍晚,率領精兵抄小路,神奇地直抵蔡州城邊,趁守城士兵呼呼大睡時,爬上城牆,殺了守兵,打開城門,部隊靜悄悄涌進了城。籌吳元濟從睡夢中驚醒,發現宅第已被圍困,負隅頑抗,終於被捉。李訴將吳元濟裝進囚車,押往長安。駐紮在洄曲的董重質見大勢已去,也向李愬投降。

【順手牽羊的寓意】

順手牽羊,是一種常見的現象,除了科學技術中不期而然的發現發明外,順手牽羊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有貪小便宜之嫌,都不那麼正人君子氣。作爲一種計謀,順手牽羊常常不是等“羊”自動找上門來,而是着意尋找敵方的空子,或誘使敵方出現漏洞並進一步利用漏洞,從而使自己牽羊時很“順手”。

【順手牽羊材料】

【發音】shùn shǒu qiān yáng

【出處】本計語出《草廬經略》 · 遊失》:“伺敵之隙,乘間取勝。”後人以順手牽羊形象化地比喻乘敵人的小間隙,向敵人的薄弱處發展,創造和捕捉戰績的一種謀略。

【解釋】字面義爲:順手把人家的羊牽走。比喻趁勢將敵手捉住或乘機利用別人。現比喻乘機拿走別人的東西。內在義爲:某個人在操作一項技能的時候已經達到了,十分嫺熟的境界所以能順手牽羊。

【近義詞】信手拈來

反義詞】困難至極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順便行事

【成語舉例】新華書店因開架售書而被人順手牽羊,大量丟書。

順手牽羊成語故事 篇3

公元前628年的冬天,中原霸主晉文公年老體衰,鄭國的國君又剛剛去世,秦國的國君秦穆公以爲時機來了,就想偷襲鄭國,向中原擴張勢力。

這一年的十二月,秦軍在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的帶領下,順利通過晉國的崤山,於第二年的二月間進入了滑國境內。這時,恰巧鄭國有一個叫弦高的商人,趕着一羣牛到洛邑去做買賣。他來到滑國以後,聽說秦國的'軍隊要去偷襲鄭國,不禁焦急萬分。

弦高想:自己的國家正值國喪,一點準備也沒有,如果秦軍打過去,一定要吃大虧。

於是,他馬上派手下人回國報告,自己則裝扮成鄭國的使者,趕到秦軍營地,去見那幾位年輕的秦將。

聽說鄭國的使者來了,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等人非常吃驚,他們急忙迎出來,接見了弦高。

孟明視問:“先生尊姓大名?到這兒來有何公幹?”

弦高鄭重其事地說:“我叫弦高。我們國君聽說將軍率領人馬要到敝國去,特意派臣下前來慰勞貴軍。敝國雖然不甚富足,卻情願爲貴軍效勞。將軍要是在敝國駐紮下來,我們可以供給一些糧草;要是想從敝國路過,我們可以派人守夜,以保護將軍及部下的安全。”說完,就讓人把十二頭肥大的牛牽過來,笑着對孟明視說: “這是我們國君的一點點小意思,請將軍先收下,犒勞犒勞士兵們吧!”

聽了弦高一番話,孟明視認爲鄭國已有準備,就假惺惺地說了一些感激的話,將弦高等人送走。

弦高走後,孟明視急忙派人去鄭國打探消息,結果發現,鄭國的城牆上站滿了士兵,防守非常嚴密。

原來,鄭國的國君接到報信後,馬上作了周密的佈置。

孟明視知道再想偷襲鄭國是不可能的了,就下令撤兵。可是想想,又有些不甘心,大老遠地趕來了,總不能空着兩隻手回去吧?他撓撓耳朵,說:“既然如此,我們就去攻打滑國吧,把滑國打下來,多帶些財物回去,對大王也有一個交代。”

他們說幹就幹,當即命令軍隊向滑國進攻。滑國是一個小國,又毫無準備,幾天的工夫,就讓秦軍給滅了。

很多人都聽說過諸葛子瑜“之驢”的故事。

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字子瑜,是孫權手下的謀臣。因爲他的臉長,所以經常被人恥笑。

有一天,孫權宴請羣臣,諸葛瑾也在被邀之列。他把自己的兒子諸葛恪帶在身邊,想讓他見見世面。

誰料,孫權竟在衆人的面前開起了諸葛瑾的玩笑。

他命人牽來一頭驢,在驢臉旁的一張紙上寫了四個字:諸葛子瑜。

衆人一看,自然明白孫權的用意,就附和地捧腹大笑。

諸葛瑾感到非常的尷尬。

諸葛恪見此情景,急忙上前,跪在孫權的面前,說:“陛下,可否借筆一用。”孫權不知其用意,思忖了一下,點頭應允。諸葛恪接過筆,從容地走到驢的近旁,面帶微笑,自信地點了點頭。衆人不明白他要筆何用,都瞪大了眼睛盯着他。

諸葛恪擡起手來,在“諸葛子瑜”四個字的下邊,一筆一畫地添上了兩個字“之驢”。這樣一來,“諸葛子瑜”就變成“諸葛子瑜之驢”了。

“順手牽羊”比喻乘勢將敵方捉住或乘機利用別人。諸葛恪的機智,不僅爲父親打了圓場,還順手牽回了一頭驢。

順手牽羊成語故事 篇4

順手牽羊shùn shǒu qiān yáng

[釋義] 順:方便。指順手把羊牽走。比喻順便利用可乘之機施展手法或手腕。

[語出] 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二折:“是我把右手帶住馬;左手揪着他眼札毛;順手牽羊一般牽他回來了。”

[正音] 順;不能讀作“sùn”。

[辨形] 牽;不能寫作“遷”。

[近義] 信手拈來

[反義] 困難至極

順手牽羊的成語故事

梁山泊好漢們在宋江的帶領下打敗遼國的入侵,又奉命清剿河北的田虎bao動。在清剿的過程中,田虎的大將馬靈會巫術,被公孫勝破解。馬靈如飛逃去,戴宗作法也追不上。恰好碰到花和尚魯智深,一禪杖把馬靈打倒,順手牽羊把他捆了交戴宗看押。

典故出處:《禮記·曲禮上》:“效馬效羊者右牽之。”

謠言在中國可謂源遠流長,中國古人把造謠簡稱爲“謠”,把傳謠簡稱爲“諑(zhuó)”,合在一起叫“謠諑”。在造謠與傳謠的過程中通常有這樣幾種做法:

一、童謠

本來童謠是專門爲小孩子作的短詩,在古代卻被認爲能預示世運或人事。

西漢末,公孫述稱帝后廢除五銖錢,老百姓因此被盤剝至赤貧,蜀中兒童便四處傳唱童謠:“黃牛白腹,五銖當復”。黃牛指王莽,白腹即指公孫述,五銖是漢錢。這首童謠是在預言公孫述會像王莽一樣被消滅,漢朝江山就要恢復。果然到了公元36年,公孫述被劉秀消滅,其結局一如王莽,漢政權得以“光復”。

二、讖緯

讖是秦漢間巫師、方士編造的預示吉凶的隱語,緯是漢代附會儒家經義衍生出來的一類書。如果把“讖”稱爲狡猾的狼的話,那麼,儒家經義就如同狼身上的羊皮了。

如宋朝時福建閩江有個章姓人家,這家兒子叫章得象,好學勤奮,人們認爲他將來必成大器。於是,章家有人炮製讖緯——“南臺江合出率相”,以至於很快傳到了京城。待章得象赴京趕考後,禮部主考官個個“被指南”而開綠燈,章得象順利中科,從此官運亨通,吉星高照,一直做到宰相。

三、風聞

在中國古代,監察御史等言官有“風聞言事”的特權,其實就是到民間蒐集謠言,僅憑謠言就可以對官員進行舉報、彈劾。

據宋代《東軒筆錄》記載,官員苗振退休回鄉後,買田造屋。結果被同鄉的另一個退休官員作詩嘲諷,詩中有句:“田從汶上天生出,堂自明州地架來。”大意就是說這是不明財產。此句一出立即廣爲流傳,後傳至京師被王安石聽到,王安石大怒,令人調查此事,結果苗振鋃鐺入獄。

順手牽羊成語故事 篇5

【漢字書寫】

順手牽羊

【漢語注音】

shùn shǒu qiān yáng

【成語出處】

西漢.戴聖《禮記.曲禮上》:“‘進几杖者拂之。效馬效羊者右牽之;效犬者左牽之。’鄭玄注:‘用右手便’”

【成語語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常與“趁火打劫”連用。

【順手牽羊的意思】

順:順便;乘機順手牽走別人家的羊。比喻不用專門費力氣,順便達到某個目的。現多比喻順手拿走不屬於自已的東西。這一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的近義詞】

因風吹火、信手拈來;

【順手牽羊的反義詞】

困難至極;

【順手牽羊的故事】

唐朝時期,有一段時間朝廷的權力被各個節度史掌管,蔡州節度使的兒子吳元濟起兵反叛,唐憲宗任命李愬爲唐州節度使前去平定吳元濟。李愬上任後便散佈消息說自已是個默默無聞的人,他到唐州來只是朝廷所命,攻打吳元濟的事情跟自已沒有關係。吳元濟聽到消息後靜觀其變,看李愬很長時間都沒有一舉一動便沒有把他放在心上。此時李愬一直在想怎麼能把吳元濟給攻下來,他抓了吳元濟的大將李佑,他對李佑善待有加讓李佑非常感動,李佑跟他說吳元濟在蔡州的部隊不過是老弱殘兵,真正兵強馬壯的主力部隊在洄曲,如果出奇制勝的將蔡州拿下便可以活捉吳元濟。李愬帶着精兵強將在一個下雪的晚上,迅速地抵達蔡州城,就在士兵們還在酣睡的時侯便爬上城頭滅了守城士兵,大開城門,部隊悄聲無息的便進了城。待到吳元濟驚醒時已經被包圍了。李愬把吳元濟關在囚車裏往長安押去。在洄曲駐守的董重質看到吳元濟被抓,知道大勢已去,也就投降於李愬了。

【順手牽羊例句】

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二折:“是我把右手帶住馬,左手揪着他眼扎毛,順手牽羊一般牽他回來。”

清.頤瑣《黃繡球》第三回:“這一天見來的很是不少,黃通理更代爲躊躇,怕爲的是越來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難免有趁火打劫、順手牽羊的事。”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九回:“前面馬靈正在飛行,卻撞着一個胖大和尚,劈面搶來,把馬靈一禪打翻,順手牽羊,早把馬靈擒住。”

艾蕪《月夜》:“那我把你身上的衣裳拿了,你也可以說是順手牽羊嗎?”

【順手牽羊造句】

那對相濡以沫的夫妻抱了一個孩子含辛茹苦地養到十幾歲,沒想到他卻有順手牽羊的習慣。

小區的人都知道他每次心血來潮就愛順手牽羊,因此每次到人家家裏拿東西大家都見怪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