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順手牽羊成語解說

順手牽羊成語解說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W 次

shùn shǒu qiān yáng

順手牽羊成語解說

[釋義] 順:方便。指順手把羊牽走。比喻順便利用可乘之機施展手法或手腕。

[語出] 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二折:“是我把右手帶住馬;左手揪着他眼札毛;順手牽羊一般牽他回來了。”

[正音] 順;不能讀作“sùn”。

[辨形] 牽;不能寫作“遷”。

[近義] 信手拈來

[反義] 困難至極

[用法] 用作貶義。現多指順手偷走人家的東西。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偏正式。

[辨析] ~和“信手拈來”都可表“隨手拿走”之意;但~多指乘機拿走別人東西;而“信手拈來”一般指做事極爲容易。

[例句]

①豆腐西施邊說邊走;~把一副手套塞進了自己的口袋。

②他路過集貿市場;~拿了人家兩個桃子。

[英譯] take quickly and secretly without permission。

 [出處]

本計語出《草廬經略》 · 遊失》:“伺敵之隙,乘間取勝。”後人以順手牽羊形象化地比喻乘敵人的小間隙,向敵人的薄弱處發展,創造和捕捉戰績的一種謀略。關漢卿著元劇《尉遲恭單鞭奪槊》臺詞中,就出現了本計計名。 《水滸傳》第99回寫道:“前面馬靈正在飛行,卻撞着一個胖大和尚,劈面搶來,把馬靈一禪杖打翻,順手牽羊,早把馬靈擒住。”但以上說的都不是戰爭。戰爭史上“順手牽羊”之計,不乏其例。如春秋時,晉獻公途徑虞國滅掉虢國,回師虞國時又乘其不備,滅掉了虞國;秦穆公攻打鄭國,兵至滑國時,知鄭人已有戒備,滅鄭沒有希望,就順手滅掉滑國,然後班師回秦,都是典型的例子。這裏,“順手牽羊”的“羊”指防守有間隙、有薄弱環節的地區。在不影響進攻主要目標、完成主要任務的前提下,利用時機,出動小股部隊,神出鬼沒發動攻擊以獲得意外的、原先沒有料到的戰果,就叫“順手牽羊”。

歷史典故

順手牽羊是看準敵方在移動中出現的漏洞,抓住薄弱點,乘虛而入獲取勝利的謀略。古人云:“善戰者,見利不失,遇時不疑。”意思是要捕捉戰機,乘隙爭利。當然,小利是否應該必得,這要考慮全局,只要不會“因小失大”,小勝的機會也不應該放過。

公元383年前,前秦統一了黃河流域地區,勢力強大。前秦王苻堅坐鎮項城,調集九十萬大軍,打算一舉殲滅東晉。他派其弟苻融爲先鋒攻下壽陽,初戰告捷,苻融判斷東晉兵力不多並且嚴重缺糧,建議苻堅迅速進攻東晉。苻堅聞訊,不等大軍齊集,立即率精

兵五萬,強渡洛澗,殺了前秦守將樑成。劉牢之乘勝追擊,重創前秦軍。謝石率師渡過洛澗,順淮河而上,抵達淝水一線,駐紮在八公山邊,與駐紮在壽陽的前秦軍隔岸對峙。苻堅見東晉陣勢嚴整,立即命令堅守河岸,等待後續部隊。謝石看到敵衆我寡,只能速戰速決。於是,他決定用激將法激怒驕狂的苻堅。他派人送去一封信,說道,我要與你決一雌雄,如果你不敢決戰,還是趁早投降爲好。如果你有膽量與我決戰,你就暫退一箭之地,讓我渡河與你比個輸贏。苻堅大怒,決定暫退一箭之地,等東晉部隊渡到河中間,再回兵擊兵,將晉兵全殲水中。他哪裏料到此時秦軍士氣低落,撤軍令下,頓時大亂。秦軍爭先恐後,人馬衝撞,亂成一團,怨聲四起。這時指揮已經失靈,幾次下令停止退卻,但如潮水般撤退的人馬已成潰敗之勢。這時謝石指揮東晉兵馬,迅速渡河,乘敵人大亂,奮力追殺。前秦先鋒苻融被東晉軍在亂軍中殺死,苻堅也中箭受傷,慌忙逃回洛陽。前秦大敗。淝水之戰,東晉軍抓住戰機,乘虛而入,是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弱的著名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