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關於放棄的成語

關於放棄的成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成語吧,成語在語句中是作爲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你知道都有哪些經典成語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放棄的成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放棄的成語

關於放棄的成語1

不捨晝夜

舍:放棄。不放棄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繼日。

出處:《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寸利必得

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須得到,不能放棄。形容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

帶牛佩犢

原指漢宣帝時渤海太守龔遂誘使持刀劍起義的農民放棄武裝鬥爭而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歸農。

出處:《漢書·龔遂傳》:“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爲帶牛佩犢。’”

斷織之誡

孟子的母親用割斷織布機上的紗,使機上的紗不能成布的損失來告誡中途放棄學業的兒子。後用這個故事告誡中途輟學的人。

出處:漢·劉向《列女傳·母儀傳》:“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學,若吾斷斯織也。’”

舉直錯枉

舉:選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錯:通“措”,廢棄,放棄。枉:彎曲,比喻邪惡之人。起用正直賢良,罷黜奸邪佞人。亦作“舉直厝枉”、“舉直措枉”。

捐殘去殺

指放棄殘暴和屠殺的行爲。

絕仁棄義

絕、棄:放棄。指放棄世俗倡導的仁義,回覆到人的本性。這是老子無爲而治的.思想。

出處:《老子》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德。”

另起爐竈

另外重支爐竈。比喻放棄原來的,另外從頭做起。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四回:“必至鬧到‘出而哇之’,飯糞莫辨,這才‘另起爐竈’。”

面縛輿櫬

面縛:反綁着手面向勝利者,表示放棄抵抗;輿櫬:把棺材裝在車上。表示不再抵抗,自請受刑。這是古代君主戰敗投降的儀式。

出處:《左傳·僖公六年》:“許男面縛銜璧,大夫衰經,士輿櫬。”

棄文就武

放棄文業,改從武事。

出處:元·無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吾聞詩禮傳家,此子棄文就武,亦各言其志也,曾讀《武經七書》麼?”

肉袒面縛

肉袒:去衣露體,表示願受責罰;面縛:兩手反綁面對勝利者,表示放棄抵抗。脫去上衣,反縛着手。形容順從投降。

出處:《史記·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紂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釋微子,復其位如故。”

刪華就素

放棄榮華富貴而過簡樸生活。

捨己從人

舍:棄;從:順。放棄自己的意見,服從衆人的主張。

出處:《書·大禹謨》:“稽於衆,捨己從人。”《孟子·公孫丑上》:“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爲善。”

捨己就人

舍:棄;就:順。放棄自己的意見,服從衆人的主張。

出處:《尚書·大禹謨》:“稽於衆,捨己從人。”《孟子·公孫丑上》:“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爲善。”

捨近即遠

放棄近的,謀求遠的。同“捨近務遠”。

捨近務遠

放棄近的,謀求遠的。

依依不捨

依依:依戀的樣子;舍:放棄。形容捨不得離開。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盧太學詩酒傲王候》:“那盧楠直送五百餘里,兩下依依不捨。”

與虎謀皮

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放棄自己的利益,絕對辦不到。

出處:《太平御覽》卷二0八引《符子》:“欲爲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

欲罷不能

欲:想;罷: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出處:《論語·子罕》:“夫子循循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賊心不死

不放棄壞念頭,而繼續做下去。

振衣濯足

濯足:洗腳。抖掉衣服上的灰塵,洗去腳上的污垢。形容放棄世俗生活的榮華富貴,立志在山中隱居。

關於放棄的成語2

[另起爐竈] 另外重支爐竈。比喻放棄原來的,另外從頭做起。

[振衣濯足] 濯足:洗腳。抖掉衣服上的灰塵,洗去腳上的污垢。形容放棄世俗生活的榮華富貴,立志在山中隱居。

[與虎謀皮] 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放棄自己的.利益,絕對辦不到。

[捐殘去殺] 指放棄殘暴和屠殺的行爲。

[絕仁棄義] 絕、棄:放棄。指放棄世俗倡導的仁義,回覆到人的本性。這是老子無爲而治的思想。

[捨近務遠] 放棄近的,謀求遠的。

[棄文就武] 放棄文業,改從武事。

[刪華就素] 放棄榮華富貴而過簡樸生活。

[捨近即遠] 放棄近的,謀求遠的。同“捨近務遠”。

[捨己從人] 舍:棄;從:順。放棄自己的意見,服從衆人的主張。

[捨己就人] 舍:棄;就:順。放棄自己的意見,服從衆人的主張。

[面縛輿櫬] 面縛:反綁着手面向勝利者,表示放棄抵抗;輿櫬:把棺材裝在車上。表示不再抵抗,自請受刑。這是古代君主戰敗投降的儀式。

[斷織之誡] 孟子的母親用割斷織布機上的紗,使機上的紗不能成布的損失來告誡中途放棄學業的兒子。後用這個故事告誡中途輟學的人。

[不捨晝夜] 舍:放棄。不放棄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繼日。

[肉袒面縛] 肉袒:去衣露體,表示願受責罰;面縛:兩手反綁面對勝利者,表示放棄抵抗。脫去上衣,反縛着手。形容順從投降。

[帶牛佩犢] 原指漢宣帝時渤海太守龔遂誘使持刀劍起義的農民放棄武裝鬥爭而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歸農。

[依依不捨] 依依:依戀的樣子;舍:放棄。形容捨不得離開。

[寸利必得] 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須得到,不能放棄。形容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

[舉直錯枉] 舉:選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錯:通“措”,廢棄,放棄。枉:彎曲,比喻邪惡之人。起用正直賢良,罷黜奸邪佞人。亦作“舉直厝枉”、“舉直措枉”。

[賊心不死] 不放棄壞念頭,而繼續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