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關於桃李的成語

關於桃李的成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導語:桃李,是對於學子的一種稱呼,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形容桃李的成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桃李的成語

  形容桃李的成語

方桃譬李:形容姿質之美有如桃李一般。

公門桃李:公:對人的尊稱。尊稱某人引進的後輩、栽培的學生。

出處:《資治通鑑·唐紀則天順聖皇后久視元年》:“或謂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門牆桃李:門牆:指師長之門;桃李:比喻後進者或學生。稱他人的學生。

出處:《論語·子張》:“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可採其葉,秋得其刺焉。”

桃李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省語。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桃李春風:比喻學生受到良師的諄諄教誨。

桃李精神:形容妖豔嬌媚的神態。

桃李門牆:指生徒衆多的師門。

桃李爭妍:桃花李花競相開放。形容春光豔麗。

桃李之教:指老師的教誨。

桃李之饋:原指互贈禮品,後引申指送禮,賄賂。

出處:《詩·大雅·抑》:“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桃夭李豔:桃李盛開。泛指春日美景。

豔如桃李:容顏像成熟的桃李那樣嬌豔。

桃李遍天下: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滿天下”。

桃李滿天下:桃李:指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處:《資治通鑑·唐紀·武后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出處:《史記·李將軍列傳》:“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古諺語。比喻實至名歸。

出處:晉·潘岳《太宰魯武公誄》:“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沒能彌彰。”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古諺語。比喻實至名歸。

出處:宋·辛棄疾《一剪梅·獨立蒼茫醉不歸》詞:“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豔如桃李,冷若冰霜:形容女子容貌豔麗而態度嚴肅。

出處:清·傷時子《蒼鷹擊·割愛》:“敢道豔如桃李,冷若冰霜,芝蘭其馨,金石其操,故是青樓賤質,紅粉庸姿。”

  關於桃李的詩句名言

  滿園桃李鬧春風。

南宋詞人,書法家 張孝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見司馬遷《李將軍列傳》引古諺。蹊(xī溪):小路。這兩句大意是:桃樹李樹都不會講話,不會炫耀自己,但因爲它們能開好看的花,結甜美的果,自然就有人到桃李樹下面來,把樹下的泥土踏出一條小路。這是司馬遷在《李將軍列傳》的傳贊裏引的兩句古諺,藉以讚美漢代名將李廣誠誠懇懇像個質樸的鄉里人,口不善言,但機智勇敢,善於征戰,又愛恤士卒,寬緩不苛,故士卒都樂於爲他奮力戰鬥,連匈奴人都敬畏他;李廣死時,“天下知與不知,皆爲盡衰”。~兩句後多用來比喻崇尚實際、不務虛名的人或事,結果必定實至而名歸,爲人所景仰。

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李將軍列傳》

  松柏本孤直,難爲桃李顏。

唐·李白《古風》其十二。這兩句大意是:松柏的本性孤傲、耿直,不會像桃李那樣用美好的顏色去招蜂引蝶。在此二句中,詩人已將松柏和桃李完全人格化了。前者爲孤高、正直、有氣節、有情操的人的象徵,後者則象徵卑躬屈膝、獻媚取寵的小人。既有以松柏自比,又有以二者類比的含意。以此二句贊鬆言志,或將兩類不同的人加以對比,都十分恰切。

唐代詩人 李白 《古風》

  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

三國·魏·曹植《雜詩》。這兩句大意是:江南有那麼一位美人,她的容貌就像融融春日裏的桃李花一樣光彩照人。此名句以比喻手法寫人物肖像,委婉含蓄。雖然詩的原意是通過象徵手法,用美人遲暮來表現自己懷才不遇、抱負難以施展的情懷,但由於此名句筆法委曲,形象生動,具有洗煉簡潔而形神並出的特點,故後人常用它來表現美人容貌,南國佳人也由此成爲後世文人時常表現的對象。

三國文學家 曹植 《雜詩》

  樹荊棘得刺,樹桃李得萌。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樹:種植。荊棘:泛指叢生的有剌植物。這兩句大意是:種荊棘就得挨扎受刺,植桃李就能乘涼得蔭。~是從劉向《說苑·復恩》“樹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實焉;樹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一段話簡化而來。在原書中說明造什麼因,就得什麼果,表現了因果報應的思想。它和平常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話”意思相近。

明代文學家、戲曲家 馮夢龍 《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

  願君學長鬆,慎勿作桃李。

見唐·李白《贈韋侍御黃裳二首》其一。這兩句大意是:希望你學習長青不敗的松樹.千萬小心不要作鮮妍一時的桃李。青松經得住風霜雨雪,耐得住嚴寒酷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這裏比喻性格剛強、意志堅定的人;桃李逢春而開.春歸而盡,有短暫的美麗,無長久的生命,這裏比喻隨俗浮沉或曇花一現式的人物.兩句可引用以勉勵友人。

唐代詩人 李白 《贈韋侍御黃裳二首》

  江山王氣空千劫,桃李春風又一年。

元·耶律楚材《鷓鴣天》。王氣:指王朝的氣運。千劫:佛家說世間一成一敗叫一劫,千劫指時間久遠。這兩句大意是:古往爭今來,代代王朝徒然地你興我替,唯有桃李不管這些,在春風的吹拂之下,一年一度地開放。詩句通過世事的變遷,桃李的榮謝,表現了對世事、人生的慨嘆。人事的興替與自然景物的變遷渾然一體,增強了詩句的蒼茫之氣。這兩句可用來表現世事滄桑之感。

蒙古帝國大臣 耶律楚材 《鷓鴣天》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李無言一隊春。

五代·南唐·李煜《漁父》[浪花有意]。這兩句大意是:浪花故意上下翻滾,潔白如雪,一望千里;岸邊桃李成行,雖是默默無言,卻紛紛塗白抹紅,競相爲新春添色。原詞爲:“~。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意在抒寫漁夫無拘無束的生活。此二句寫垂釣時所見的景緻,前句寫得氣勢豪邁,後句寫得嫵媚多情,風格不同,各臻其美。可用以描寫水邊春景。

南唐第三任國君,後亡國被俘,被宋太宗毒殺 李煜 《漁父》

  南園桃李花落盡,春風寂寞搖空枝。

唐·楊凌《句》。這兩句大意是:南邊園裏的桃李花已經凋落淨盡,春風還在寂寞地搖動着空空的花枝。這兩句可用於描寫春意闌珊,或抒寫傷春的淡淡哀愁。

唐代官員 楊凌 《句》

  城中桃李須臾盡,爭似垂楊無限時。

唐·劉禹錫《楊柳枝詞》其四。須臾:片刻。爭:通“怎”。這兩句大意是:城中豔開一時的桃花李花轉眼間就凋謝淨盡,怎似那倒垂的柳條能長時間地噴綠吐翠!顯然,這裏的“桃李”、“垂楊”都有比喻意義。此名句可用來諷刺那些爭名爭利,風雲一時的勢利小人,讚美那些不求聞達,樸實無華,又能長期造福於人的人。對比手法可以借鑑。

唐代文學家 劉禹錫 《楊柳枝詞》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唐·劉希夷《代悲白頭翁》:另見宋之向《有所思》。這兩句大意是:洛陽城東盛開一時的桃李花,如今飛來飛去飄落在誰家?詩作詠歎青春易逝,富貴無常,在初唐很受推崇。此二句以桃李花比作紅顏女子,感嘆青春如桃李花一樣,雖豔麗奪目,但轉瞬即逝;青春一過,前途更不堪設想,因爲她無法安排自己的命運,不能決定自己“飛”到何處。詩句語言淺顯,舍意深遠,抒情宛轉,扣人心絃。用以抒發命運不自主及青春短暫的感傷情緒,十分貼切。

唐代詩人 劉希夷 《代悲白頭翁》

  桃李盛時雖寂寞,雪霜多後始青蔥。

唐·李商隱《題小松》。這兩句大意是:桃李盛開時,小松不爲人們所重,無人在它面前留連;幾場風雪之後,草木凋零搖落,小松卻開始長得鬱鬱蔥蔥,引起了人們的注重。此二句讚美了松樹的優良品性。在繁花盛開之際,它自甘寂寞,不與桃李爭春;在雪壓冰封之時,它不畏嚴寒,長得鬱鬱蔥蔥。可以此頌揚松樹,或藉以讚美品德高尚的人。

唐代詩人 李商隱 《題小松》

  林園手種唯吾事,桃李成蔭歸別人。

唐·耿湋《代園中老人》。這兩句大意是:園中果樹都是我親手栽培的,然而待桃李成蔭之後,卻要歸別人所有。這是以園中老人自述的口吻,傾訴其“傭賃難堪”的生活情形(“傭賃’就是被人僱傭的意思)。因爲是被人僱傭,所以滿園桃李雖經自己一人之手栽種,到頭來卻全部歸屬他人。這種情形與唐·秦韜玉《貧女》“苦恨年年壓金線,爲他人作嫁衣裳”語意相仿。可用來表現不勞而獲,勞而不獲的社會現象。也可引申其意,比如表現自己親手培養的人才卻被別人使用。

唐代文學家 耿湋 《代園中老人》

  一番桃李花開盡,唯有青青草色齊。

宋·曾鞏《城南》。一番:一年一度的意思。這兩句大意是:一年一度的桃花、李花都開敗了,只有青草長得整整齊齊,充滿生機。詩人看到暮春景物,心有所感,作詩慨嘆桃李之喧鬧一時,讚美青草生氣勃勃,獨佔風光。可以此二句讚美野草,或藉以嘲諷曇花一現的人物。

北宋散文家 曾鞏 《城南》

  別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鬥雪霜中。

宋·楊萬里《月季花》。這兩句大意是:別有風味的芳香超過春天的桃李,更有堅強的品格敢與寒梅在雪霜中爭強鬥勝。月季“無日不春風”。春天開的月季花,不但堪與春花中的佼佼者桃李爭豔,而且她風味別具的芳香遠勝於桃李;冬天開的月季花傲寒挺立,其品格之堅強敢與“歲寒三友”之一的梅花爭勝。詩句通過與桃李、梅花的比較,從香味、品格等方面讚美了月季花的美麗可貴。

南宋詩人 楊萬里 《月季花》

  春早橫招桃李妒,歲寒不受雪霜侵。

宋·楊萬里《山茶》。這兩句大意是:山茶花早春先開橫招桃花李花的妒忌,在歲末酷寒的季節裏它不畏飛雪嚴霜的欺凌,常綠不凋。“似共東風解相識,一枝先已破春寒”(明人張新詩句)。山茶於冬春之交開花,先於桃李,獨領春光,因此橫招桃花李花的妒忌與不滿。它“葉厚有棱犀甲健”(蘇軾詠山茶詩),“老葉經寒壯歲華”(沈周詠山茶詩),是常綠植物,葉厚革質,濃綠而有光澤,因此不怕霜侵雪逼。這兩句從花早開、葉不凋兩個方面突出山茶的特點,盛讚山茶的品格,構思很有特色。

南宋詩人 楊萬里 《山茶》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宋·辛棄疾《鷓鴣天》[陌上柔桑]。(jì記)菜:一種野菜,開白色小花。這兩句大意是:城中嬌弱的桃李在風雨裏凋零,彷彿在爲春天逝去而愁苦;野外白色的薺菜花仍開滿溪頭,顯現出盎然的春意。這兩句不僅可用來描寫春末的自然風光,而且由於城中桃李和溪頭薺菜構成了鮮明的對比,故可用於形容截然相反的兩種境遇,藉以讚揚不被人們着重的弱小者的蓬勃興起。

南宋愛國詞人 辛棄疾 《鷓鴣天》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佔年華。 桃李名言

宋·陸游《梨花》。這兩句大意是:梨花粉淡如雪,清香宜人,在春花中獨樹標幟,自成一家,不容妖豔的桃李獨佔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光。唐人錢起《梨花》詩說“桃花徒照地,終被笑妖紅’,也是以桃花作梨花的參照物進行對比和褒貶的。陸游對素潔淡雅的梨花充滿讚美之情,其中不無況比之意。

南宋愛國詩人 陸游 《梨花》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宋·黃庭堅《寄黃幾復》。黃幾復;黃庭堅少年時的朋友,寫這首詩時,兩人已經闊別十年。兩句大意是:想當年我們曾在桃李芬芳的春天舉杯共坎,如今飄泊江湖,在夜雨中挑燈相思,已經度過了十年光陰。這兩句詩在當時就很有名,被張耒評爲“奇語”,其中文字均屬常見,奇在意境。前一句追敘京城相聚的歡樂,後一句抒寫別後思念的深沉。“桃李春風”,景物何其美好,在這陽春季節臨風舉杯,談心論文,展望前程,何等痛快!其中的“春風”還暗喻年輕人春風得意的神情,“一杯”又包含了歡聚時間短暫的意思。“江湖夜雨”,景物何其悽清,在飄泊江湖之際,夜雨聲聲之中挑燈思舊,何等悵恨!其中的“江湖”寄託了仕途不遇之慨,十年又喻示了流轉江湖之時久,相互思憶之情長。這兩句詩對仗工整,對比鮮明,不著一個動詞,純用景物表情達意,而情長意深,餘味無窮,這正是其“奇”之所在。

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 黃庭堅 《寄黃幾復》

  已共寒梅留晚節,也隨桃李鬥濃葩。

清·孫星衍《月季花》。晚節:梅花嚴冬盛開,傲霜雪,鬥嚴寒,在一年花事中開得最晚,故言“留晚節”。濃葩:穠麗的花朵。這兩句大意是:已同梅花共度歲寒保留晚節,也與桃李爭奇鬥妍迎接春天。以議論入詩,重在寫月季花的性格、氣概與精神。

清代藏書家 孫星衍 《月季花》

  攀桃李兮不忍別,送愛子兮沾羅裙。

南朝·樑·江淹《別賦》。攀:拉,扯。沾(zhān佔):浸溼。這兩句大意是:(她顫巍巍的手)挾着桃李樹立撐着身子啊,不忍與兒子分離;望着愛子遠去的身影啊,縱橫的老淚沾溼了衣裙。~寫一位自發蒼蒼的老婦送愛子從軍戍邊,她送了一程又一程。此去不僅是骨肉分離,而且生死難卜,所以她不忍離別,淚溼羅裙。這兩句是傷別的名句。

南朝詩賦家 江淹 《別賦》

  迎風桃李顏難駐,耐雪松篁味轉長。 關於桃李的名言

明·瞿式耜《詠梅呈牧師》。駐:留,存。篁(huang皇):竹林,泛指竹子。味:指韻昧,氣韻。這兩句大意是:追逐春風應時而開的紅桃白李花色難久,轉眼就會枯萎飄零;不畏嚴寒傲雪挺立的蒼松翠竹青色永駐.愈久韻致愈長。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桃李常常爲趨炎附勢的輕薄小人的象徵,而鬆、竹和梅花,則被稱爲“歲寒三友”。那傲雪耐寒、四季常青的松竹,成了孤直清白的正人君子的化身。作者就是根據這一傳統喻義,以~兩句喻指兩種不同的人格:前者趨時媚俗.卻只能得逞於一時,轉眼即成歷史的過客;後者堅持操守.剛正挺拔,則能彪炳青史,萬古流芳。

明末詩人、民族英雄 瞿式耜 《詠梅呈牧師》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這兩句大意是:珍惜自己的芳心不要輕易吐露,讓那些輕浮的桃李去爭風鬧春吧!明媚的春天,桃李競開,爭奇鬥豔。詩人看到含苞未放的海棠,不由地感嘆起來。海棠爲什麼姍姍來遲呢?是珍惜自己的年華,不肯過早地開放?是愛惜自己的清香,不肯輕易吐出?是愛護自己的名聲,不肯與桃李爭春鬥美?這些原因都可能有,因此詩人才說:要珍惜自己的芳心,不要輕易吐出。很顯然,詩人筆下的海棠富有矜持、自重、謙讓、淡泊等品格。可以此二句形容海棠,或形容自尊自愛的女性。

金末元初詩人、史學家 元好問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 黃庭堅

  雨過無桃李,唯餘雪覆牆,青天映妙質,白日照繁香。

宋·陳與義《酴醾》。雪覆牆:酴醾系攀緣莖,春末夏初開花,花大色白,故稱。妙質:妙麗的姿質。繁香:指酴醾濃郁的芳香。這幾句大意是:暮春雨過,桃李花已凋謝淨盡,只餘下酴醾花宛如白雪覆牆,青天映襯出它美妙的姿質,白日照耀着它散發出濃郁的芳香。第一句點時令,第二句寫形象,第三句寫姿質神韻,第四句寫氣味芳香,它是酴醾花的生動寫照。雖然春色已老,人們仍可從酴醾的白花繁香裏感受到春天的氣息,無怪乎人們送給它一個芳名叫“獨步春”。

宋代詩人 陳與義 《酴醾》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桃李名言

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嫣然:美女的笑容。桃李:此泛指山間野花。這兩句大意是:竹籬間那株盛開的海棠嫣然一笑,把滿山野花都比得粗俗不堪,黯然失色。這首吟海棠長篇是蘇軾的得意之作,被前人譽爲“詞格超逸,不復蹈襲前人”(《詩人玉屑》),“冠絕古今”(《鞏溪詩話》)。這是蘇軾橫遭貶謫,初到黃州時所寫。這株海棠幽居獨處,作者對它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因而視爲知己,筆下充滿感情。

北宋文學家 蘇軾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東園三日雨兼風,桃李飄零掃地空。惟有小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枝紅。

宋·陸游《山茶一樹自冬至清明後著花不已》。小茶:指山茶。這幾句大意是:東園裏三日來下雨刮風,桃李零落被風掃得空空。只有小山茶不怕風吹雨打開得耐久,在綠叢繁翠中又開放了數枝新花顏色鮮紅。山茶花耐寒長壽,花繁葉茂,從小寒一直到清明之後,屢開不敗,風韻別緻,深得人們的喜愛。特別是以它和在風和日暖的春天盛開一時,一遇風雨便飄落淨盡的桃李花相比,更顯得它“偏耐久”的品性的可貴。這山茶花正是詩人執著追求理想、愛國精神永不衰退的生動寫照。小詩情與景水乳*融,語言也清麗可喜。

南宋愛國詩人 陸游 《山茶一樹自冬至清明後著花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