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和稀泥成語解釋

和稀泥成語解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發音:hu xī ní

簡拼:hxn

類型:中性成語

結構:動賓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

出處:《漢書·志·地理志下》:“泥陽,莽曰泥陰。鬱郅,泥水出北蠻夷中。”

解釋:和稀泥:比喻調和紛爭,多指無原則地調和折中。

示例:他辦事認真,不和稀泥。

和稀泥成語解釋

《漢書·志·地理志下》節選譯文

安定郡,武帝元鼎三年設置。有四萬二千七百二十五戶,十四萬三千二百九十四口人。有二十一個縣:高平縣,王莽時叫鋪睦縣。復累縣,安俾縣,撫夷縣,王莽時叫撫寧縣。朝那縣,有端旬祠十五所,胡人的巫祝。還有湫淵祠。涇陽縣,開頭山在西面,《禹貢》上涇水的發源地,向東南到陽陵流入渭水,經過三個郡,行程一千零六十里,是雍州的河流。臨涇縣,王莽時叫監涇縣。滷縣,灑水從西面流出。烏氏縣,烏水從西面流出,向北流入黃河。都盧山在西面。王莽時叫烏亭縣。陰密縣,《詩》上的密人國。有囂安亭縣。安定縣,參縑縣,主騎都尉治理。三水縣,附局侯國的都尉治理。有鹽官。王莽時叫廣延亭縣。陰槃縣,安武縣,王莽時叫安桓縣。祖厲縣,王莽時叫鄉禮縣。爰得縣,晌卷縣,黃河水分流出成爲河溝,向東到富平縣流入黃河。彭陽縣,鶉陰縣,月氏道縣。王莽時叫別。頃縣。

北地郡,秦時設置。王莽時叫威成郡。有六萬四千四百六十一戶,二十一萬零六百八十八人。有十九個縣:馬領縣,直路縣,沮水向西流出,向東流入洛水:靈武縣,王莽時叫威成亭。富平縣,北部都尉治神泉障。渾懷都尉治塞外的渾懷障:王莽時叫特武縣。靈州縣,惠帝四年設置。有河奇苑、號非苑:王莽時叫令周縣。晌衍縣,方渠縣,除道縣,土莽時叫通道縣。五街縣,王莽時吾街縣:鶉孤縣,歸德縣,洛水從北面蠻夷中流出,流入黃河。有墮壟、旦晝壟。回獲縣,略畔道縣,王菱時叫延年道縣。泥陽縣,王莽時叫泥陰縣。鬱郅縣,泥水從北蠻夷中流出。有牧師菀官。王莽時叫功着縣。義渠道縣,王莽時叫義溝縣:弋居縣,有鹽官。大變縣,廉縣。卑移山在西北。王莽時叫西河亭。

上郡,秦時設置,高帝元年改爲翟國,後來又恢復原名:匈歸都尉治理塞外的匈歸障:屬於幷州。有十萬三千六百八十三戶,六十萬六千六百五卜八人。有二十三個縣:膚施縣,有五龍山、帝、原水、黃帝祠四所。獨樂縣,有鹽官。陽周縣,橋山在南面,有黃帝冢。王莽時叫上陵峙。木禾縣,平都縣,淺水縣,王莽時叫廣信縣。京室縣,王莽時叫積粟縣。洛都縣,王莽時叫卑順縣。白土縣,圜水從西流出,向東流入黃河:王莽時叫黃上縣。襄洛縣,王莽時叫上黨亭。原都縣,漆垣縣,王莽時叫漆牆縣。奢延縣,王莽時叫奢節縣。雕陰縣,推邪縣,王莽時叫排邪縣。楨林縣,王莽時叫楨幹縣。高望縣,北部都尉治理。王莽時叫堅寧縣。雕陰道縣,龜茲縣,屬國都尉治理。有鹽官。定陽縣,高奴縣,有洧水,叮點燃。王莽時叫利平縣。望鬆縣,北部都尉治理。宜都縣。王莽時叫堅寧小邑。

北地郡,秦置。莽曰威成。戶六萬四千四百六十一,口二十一萬六百八十八。縣十九。馬領,直路,沮水出西,東入洛。靈武,莽曰威成亭。富平,北部都尉治神泉障。渾懷都尉治塞外渾懷障。莽曰特武。靈州,惠帝四年置。有河奇苑、號非苑。莽曰令周。眴衍,方渠,除道,莽曰通道。五街,莽曰吾街。鶉孤,歸德,洛水出北蠻夷中,入河。有堵苑、白馬苑。回獲,略畔道,莽曰延年道。泥陽,莽曰泥陰。鬱郅,泥水出北蠻夷中。有牧師菀官。莽曰功著。義渠道,莽曰義溝。弋居,有鹽官。大要,廉。卑移山在西北。莽曰西河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