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洛陽紙貴成語典故

洛陽紙貴成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成語】洛陽紙貴

洛陽紙貴成語典故

【發音】luò yáng zhǐ guì

【釋義】比喻作品有價值,廣爲流傳。洛陽紙貴,我國古代成語,原指洛陽之紙, 一時求多於供,貨缺而貴。後喻作品爲世所重,風行一時,流傳甚廣,常用此語。

【出處】《晉書·文苑·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爲之紙貴。”

中國晉代文學家左思相貌醜陋,從小天賦並不是很高,他學習過書法和鼓琴,都沒有學成個樣子。後來由於父親的激勵,才發憤讀書,寫得一手好文章。

左思20 歲那一年,妹妹左芬被選入王宮,他的全家因此遷往國都洛陽。這使得左思有更多機會接觸上流社會的文人學者,創作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並最終寫出了傳世名篇《三都賦》。

賦是當時流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這種文體講究對仗和運用典故,行文力求辭藻華美。“三都”指晉之前的三個諸侯國蜀、吳、魏的國都。《三都賦》包含《蜀都賦》、《吳都賦》和《魏都賦》,每篇賦中都借假想人物之口,描繪和評論當地的形勢、物產和制度。但整個作品的成就還不單單在形式上,更在於內容上。左思爲了創作這篇作品,花了大量的時間考證典籍,並實地調查,力求所引用和描述的事物真實。等材料準備好之後,左思在自己家裏、院子裏,甚至廁所裏,到處佈滿了紙和筆,以便於自己有了靈感之後,隨時隨地都可以記下來。就這樣殫精竭慮,前後花了十年時間才完成。

《三都賦》問世後,當時的文學家皇甫謐作序,張載作注,先是在文學圈內傳播,後來貴族富豪們附庸風雅,也紛紛加入了傳抄的行列,結果洛陽街頭的紙店供貨吃緊,紙張的價格也隨着不斷上漲。這就是“洛陽紙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