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庸中皦皦成語解釋大綱

庸中皦皦成語解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發音:yōng zhōng jiǎo jiǎo

庸中皦皦成語解釋

簡拼:yzjj

類型:褒義成語

結構:偏正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出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洛水》:“上嘆曰:‘卿庸中皦皦,鐵中錚錚也。’”

解釋:猶言出類拔萃。常人中顯得才能特出者。同“庸中佼佼”。

示例:田玉聰明伶俐,雖稱不上“神童”,卻也不失爲庸中皦皦者。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洛水》節選譯文

又往東流過陽市邑南面,又往東北流過於父邑南面,太陰谷水發源於南方的太陰溪,北流注入洛水。洛水又東流,與白馬溪水匯合。白馬溪水發源於宜陽山,溪中有一塊大石,形狀像馬,所以這條溪澗是因了岩石的形狀而得名的。溪水往東北流,注入洛水。洛水又東流,有昌澗水注入。昌澗水發源於西北方的宜陽山,往東南流經舊時的宜陽郡南面,就是舊陽市邑。從前洛陽都典農的治所就設在這裏,後來才改爲郡。水又南流,注入洛水。洛水又往東流經一合塢南面,這是一座小城堡,位於洛水北岸的高地上,高二十丈,是一處禾險,南、北、東三面都是極陡峻的峭壁,只要在西面築一道城牆,就是堅不可摧的堡壘了,一合之名就是這樣來的。劉耀將要攻打河南時,晉朝將軍魏該趕到這裏,這座城就是舊時的於父邑。洛水又東流,匯合了杜陽澗水。杜陽澗水發源於西北方的杜陽溪,往東南流經一合塢,東流與架谷水匯合,往東南亂流注入洛水。洛水又東流,有渠谷水發源於宜陽縣南面的女幾山,往東北流經雲中塢的左面。這裏地勢高峻,山腰煙霧繚繞,因此有云中塢之稱。渠谷水又往東北注入洛水。減榮緒《 晉書》 說:孫登曾經過宜陽山,燒炭人見了他,想和他說話,孫登卻不答話。燒炭人覺得他神態不同常人,就紛紛傳開了。晉太祖聽到後,派阮籍前去看個究竟。阮籍向他招呼,他也不答話。阮籍於是高聲長嘯起來。孫登笑着說:再嘯一下看看。阮籍又長嘯起來,並請他一起出山,但孫登不肯。阮籍於是和他作別而去。孫登向山頂走去,邊走邊長嘯,有如簫管笙簧齊奏,響聲震盪着山谷。阮籍很驚奇,去問燒炭人,燒炭人說:那人先前也是發出這樣的聲音的。阮籍再去尋他,卻不知去向了,四處打聽,才知道他的姓名。我按孫綽寫作《 高士傳》 ,說孫登隱於蘇門山;又另有一篇《 孫登傳》 。孫盛《 魏春秋》 也說是在蘇門山,但沒有舉出姓名。阮嗣宗心有所感,就撰寫了《 大人先生論》 ,說我不知道那人是誰。他既神遊自得,不與人交往,連阮籍也不能動搖他超拔絕俗的情操,不知道還有誰能得知他的姓名。

又往東北流過宜陽縣南面,洛水的北岸有熊耳山,雙峯並起,樣子像熊的耳朵。這與《 禹貢》 所說從熊耳山疏導洛水的那座山不同,而是另一座山。從前漢光武帝大敗樊崇的赤眉軍,繳獲的愷甲兵器堆得與熊耳山一樣高,講的就是這座山。山邊有池,池水往東南流,旁邊還有一個水池,人們稱爲繩池。又往東南流經宜陽縣老城西南,叫西度水;又往東南流,注入洛水。洛水又往東流經宜陽縣老城南面。秦武王以甘茂爲左垂相,說:我想打通三川,窺伺周朝王室,這樣死了也會不朽了。甘茂請他聯合魏國攻打韓國,一戰殺敵六萬,就攻下了宜陽城。宜陽原屬韓國,後來才設縣。漢哀帝將這地方封給息夫躬,立爲侯國。城的西門,就是赤眉軍首領樊崇與劉盆子以及各大將軍等,捧着王印、兵器、玉璧來投降的地方。光武帝不立即見他們,第二天,集合兵士,列隊於洛水之濱,纔來接見劉盆子等人。他對劉盆子的盡相徐宣說:你不後悔嗎?徐宣說:不後悔。光武帝感嘆地說:你真是庸夫中的佼佼者,硬漢中的錚錚者。’洛冰又東流,與厭染之水匯合。這條水發源於縣北傅山一個很大的破湖中。山上不生草木,水自湖中往北流,然後折向東南流去,世人稱爲五延水。又往東南流經宜陽縣老城東面,往東南注入洛水。洛水又往東南流,黃中澗水發源於北阜,兩個源頭合成一流,往東注入洛水。洛水又東流,祿泉水注入。祿泉水出自北面附近的小溪。洛水又東流,共水注入。共水發源於北面的長石山,山上不長草木,西邊有個山谷,名叫共谷,共水就在這裏流出。共水往南流,到了尹溪口。溪水發源於西北的尹谷,往東南注入共水。共水又往西南流,和左澗水匯合。左澗水發源於東邊附近的小溪,西流注入共水。共水又南流,與李谷水匯合、。李谷水出自西北方的李溪,往東南注入秦水。秦水發源於秦谷,往西南流,與李谷水匯合,然後往西南流入共水。共水,人們也叫石頭泉,往南流,注入洛水。洛水又東流,黑澗水源出南方的陸渾西山,流經黑澗,往西北注入洛水。洛水又東流,臨亭川水注入。臨亭川水出自西北附近的小溪,往東南流,與長澗水匯合。長澗水源出北山,往南注入臨亭水,又往東南流經九曲西面,南流注入洛水。

又往東北流,從散關南面流出,洛水往東流經九曲南面,那地方十里之間有一條山坡,曲曲折折共有九道彎子。《 穆天子傳》 所說的天子西行時登上九阿,指的就是這地方。洛水又東流,與豪水匯合。豪水出自新安縣密山,往南流經九曲東,又往南注入洛水。洛水旁有石墨山,山上岩石都是黑的,可以當墨寫字,因此稱山爲石墨山。洛水又東流,左邊分出一條支渠,東流出關,穿過惠水,又流經清女墓南面,墓在北山上。據老人們傳說:這個女子堅貞純潔,爲古代的精英,她的事蹟可作當今和後世的表率。支渠又往東流經周山,山上有周靈王墓。《 皇覽》 說:周靈王葬在河南城西南的周山上。因爲這位君王生來就有點神異,所以用靈字作爲溢號,到他的墳前來祭祀的人絡繹不絕。支流又往東北流經柏亭南面。《 皇覽》 說:周山在柏亭西北,說的就是此亭。又往東北流經三王陵,往東北流去。三王,有人說是指周朝的`景王、悼王、定王。魏司徒公崔浩注《 西征賦》 說:定王應爲敬王。子朝作亂時,西周政權衰落,人才短缺,悼王、敬王與景王都葬在這裏,因此世人稱爲三王陵。《 帝王世紀》 說:景王葬於翟泉,現在洛陽太倉中的大墳就是景王家。可是又有傳說以爲陵在這裏,那就不清楚了。此外,關於悼王和敬王,查考史籍和傳記都沒有提到所葬何處。現在王陵東面有石碑,載有報王以上各代君主的名號,考證碑記,很清楚,那是周朝的墳墓。支渠往東北流經制鄉,流過河南縣王城西面,流過郊娜陌。杜預《 釋地》 說:縣城西面有部娜陌,說的就是這裏。支渠又往北注入谷水,但自周朝開始開鑿這條渠道以來,久已廢棄,沒有浚治過了。洛水從支渠分出處又東流出關,惠水從右邊注入,世人稱爲八關水。戴延之《 西征記》 叫八關澤,就是《 水經》 所說的散關。城牆從南山橫跨洛水,往北直到黃河,這一帶都是關隘要塞,是楊僕家的憧僕所築。惠水發源於白石山南麓,往東南流,與瞻水匯合。瞻水發源於東面的婁琢之山,往南流,注入惠水。惠水又往東南流,謝水發源於北方的瞻諸之山,往東南流;又有交觸之水發源於北方的鹿山,往南流,這兩條水一齊匯入惠水。惠水又往南流經關城以北。關城西面有關塞城牆的阻隔,東邊臨近惠水。靈帝中平元年(184 ) ,以河南尹何進爲大將軍,率領五營部隊駐紮在都亭,設置函谷、廣城、伊閥、大谷、輟轅、旋門、小平津及孟津等八關,都尉官的治所就設在這裏。函谷關是第一關,在八關之列,因此人們就將它作爲八關的總稱。惠水又南流注入洛水。《 山海經》 說:惠水發源於白石之山的南麓,南流注入洛水。說的就是此水。洛水又與擄水匯合。藐水發源於扶豬之山,北流注入洛水。南邊就是鹿蹄之山,世人稱爲非山。山的北坡異常險峻,絕壁百初,南坡則是平緩的高地丘陵。甘水發源於東麓,北流注入洛水。

又東北過宜陽縣南,洛水之北有熊耳山,雙巒競舉,狀同熊耳,此自別山,不與《禹貢》導洛自熊耳同也。昔漢光武破赤眉樊崇,積甲仗與熊耳平,即是山也。山際有池,池水東南流,水側有一池,世謂之澠池矣。又東南徑宜陽縣故城西,謂之西度水,又東南流入於洛。洛水又東徑宜陽縣故城南。秦武王以甘茂爲左丞相,曰:寡人慾通三川、窺周室,死不朽矣。茂請約魏以攻韓,斬首六萬,遂拔宜陽城,故韓地也,後乃縣之。漢哀帝封息夫躬爲侯國,城之西門,赤眉樊崇與盆子及大將等,奉璽綬劍壁處。世祖不即見,明日,陳兵於洛水見盆子等,謂盆子丞相徐宣曰:不悔乎?宣曰:不悔。上嘆曰:卿庸中皦皦,鐵中錚錚也。洛水又東與厭染之水合,水出縣北傅山大陂,山無草木,其水自陂北流,屈而東南注,世謂之五延水。又東南流徑宜陽縣故城東,東南流注於洛。洛水又東南,黃中澗水出北阜,二源奇發,總成一川,東流注於洛。洛水又東,祿泉水注之,其水北出近溪。洛水又東,共水入焉,水北出長石之山,山無草木,其西有谷焉,厥名井谷,共水出焉。南流得尹溪口,水出西北尹谷,東南往之,共水又西南與左澗水會,水東出近川,西流注於共水。共水又南與李谷水合,水出西北李溪,東南注蓁水。蓁水發源蓁谷,西南流與李谷水合,而西南流入共水。共水,世謂之石頭泉,而南流注於洛。洛水又東,黑澗水南出陸渾西山,歷於黑澗,西北入洛。洛水又東,臨亭川水注之,水出西北近溪,東南與長澗水會,水出北山南人臨亭水,又東南歷九曲西,而南入洛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