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本末倒置的成語故事大綱

本末倒置的成語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成語】:

本末倒置的成語故事

本末倒置

【拼音】:

[běn mò dào zhì]

【解釋】:

本:樹根;末:樹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輕重的位置弄顛倒了。

【出處】: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昨所獻疑;本末倒置之病。”

【舉例造句】:

做任何工作,都有個輕重緩急,且不可~,不分主次。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有一次齊國的國王派使臣去訪問趙國。使臣到了趙國,把齊王的'信交給了趙威王,趙威王連看都沒看,就親切地問使臣:齊國怎麼樣?今年收成好嗎?老百姓生活得好嗎?齊王的身體好嗎?使臣聽了,心裏很不高興,對趙威王說:齊王派我來訪問趙國,可您連信都不看,而是先問收成、百姓,最後才問國王,這不是本末倒置嗎?趙威王笑着說:對於一個國家來講,糧食是最重要的,還有,如果沒有百姓,哪有什麼國王啊!所以我這樣問,根本沒有本末倒置。本末:樹根和樹梢,比喻事物的根本和細枝末節;置:放置。這個成語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根本的和非根本的的關係搞顛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