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文言文《岳陽樓記》的原文及翻譯

文言文《岳陽樓記》的原文及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在平時的學習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記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爲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是不是有很多人在爲文言文的理解而發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言文《岳陽樓記》的原文及翻譯,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言文《岳陽樓記》的原文及翻譯

岳陽樓記原文

慶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fú)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fú)霪(yín)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yào),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qiáng)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míng),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jī),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qǐng)。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zhǐ) 汀(tīng)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xié)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chǔ)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yú)!噫(y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陽樓記翻譯

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爲巴陵郡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務推行順利,百姓安居樂業,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展它舊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並)囑咐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依我看來,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這洞庭湖上。它連接着遠方的山脈,吞噬着長江的流水,浩浩蕩蕩,無邊無際。清晨,湖上灑滿陽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這些就是岳陽樓的壯麗的景象。前人已經描述得很詳盡了。然而,(此地)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達瀟湘,被降職外調的官員和不得志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他們觀賞景物時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在那春雨連綿不斷,整月不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着,渾濁的浪翻騰到空中;日月星辰的光輝消失了,山嶽也隱藏在陰霾之中;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杆歪斜,船槳折斷;(特別是)在傍晚時分,湖上一片昏黑;(只聽到)老虎的長聲吼叫和猿猴的悲啼。這時人們登上這座樓來,就會產生被貶離開京城,懷念家鄉,擔心遭到無誣陷和諷刺的心情,(再)擡眼望去,盡是蕭條的景象,(必將)感慨橫生而十分悲傷的了。

待到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日子來臨),湖面平靜,天光和水色交相輝映,碧綠的湖水一望無際;沙洲上的白鷗時而展翅高飛,時而落下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魚兒游來游去;岸上的芷草和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綠。有時湖上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湖面上金光閃爍,月兒的影子猶如一塊璧,靜靜的沉浸在水底,漁夫的歌聲也響起來了,一唱一和,這樣的樂趣,真是無窮無盡!這時人們登上這座樓來,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一切榮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於是)在春風吹拂中舉杯痛飲,高興到了極點。

唉!我曾經探究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跟上面說的那兩種表現不同,這是什麼緣故呢?(是因爲)他們不因環境順心而高興,也不因個人失意而悲傷:在朝廷做官就爲平民百姓憂慮,退處江湖就替君主擔憂。這樣看來,進朝廷做官也擔憂,退處江湖也擔憂。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快樂呢?大概他們一定會說“擔憂在天下人之前,享樂在天下人之後”吧!啊!除了這樣的人,我還能和誰同道呢?

通假字

1.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託,託付)

2.百廢具興(通“俱”,全,皆)

註釋

(1)選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後諡(shì)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蘇州吳縣(現江蘇省吳縣)人,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2)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慶曆,宋仁宗趙禎的年號(1041-1048)。本文句末中的“時六年”,指慶曆六年(1046),點名作文的時間。

(3)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職任嶽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諒,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謫,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守,指做太守。巴陵:郡名,即嶽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陽市。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曆五年(1045)。越,經過。

(5)政通人和:政事通順,百姓和樂。政,政事;通,順利;和,和樂。這是讚美滕子京的話。

(6)百廢具興:各種該辦而未辦的事都興辦起來了。廢,該辦而未辦的事。具,通“俱”,全、皆。興,興辦。

(7)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乃,於是;就。增,擴大。舊制:原有的建築規模。

(8)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託。作文,創作文章。以,用來

(9)予觀夫巴陵勝狀:夫,指示代詞,相當於“那”。勝狀,勝景,美好景色。

(10)銜(xián)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銜,銜接。吞,吞納。浩浩湯湯(shāng):水勢浩大的樣子。 (11)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橫:廣遠。涯,邊。際涯:邊際。(際、涯的區別:際專指陸地邊界,涯專指水的邊界)。

(12)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或早或晚陰晴多變化,一天裏氣象變化多端。朝,在早晨,名詞做狀語。暉:日光。陰,陰暗。氣象,景象。萬千,千變萬化。

(13)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此,這。則,就。大觀,雄偉壯麗的景象。

(14)前人之述備矣: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說的“唐賢今人詩賦”。備,詳盡,完備。矣,語氣詞“了”。之,的。

(15)然則北通巫峽:然則:(既然)這樣那麼,那麼。北:名詞用作狀語,向北。

(16)南極瀟湘:南面直達瀟水、湘水。瀟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極,盡,到……盡頭。

(17)遷客騷人,多會於此:遷客,被貶謫流遷的人。騷人,詩人。戰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後人也稱詩人爲騷人。會,聚會。於,在。此,這裏。

(18)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觀賞自然景物的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會有所不同呢?覽,看,觀賞。得無……乎,莫非……吧,大概……吧。異:不同。

(19)若夫淫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下文的“至若”用在又一段話的開頭引起另一層論述。“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於”“又如”淫(yín)雨,連綿不斷的雨。霏霏(fēi),雨(或雪)繁密的樣子。淫,過多。

(20)開:放晴。

(21)陰風怒號,濁浪排空:陰,陰冷。號,呼嘯;濁,渾濁。排空,衝向天空。

(22)日星隱曜: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曜,光輝,光芒。

(23)山嶽潛形:山嶽隱沒了形體。嶽,高大的山。潛,潛藏。形,形跡。

(24)檣(qiáng)傾楫摧:桅杆倒下,船槳折斷。檣,桅杆。楫,槳。傾,倒下。

(25)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樣子。

(26)斯:這,在這裏指岳陽樓。

(27)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則,就。有,產生……(的情感)。去國懷鄉,憂讒畏譏:離開京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去,離開。國,京都。去國,離開京都,也即離開朝廷。畏,害怕,懼怕。憂,擔憂。讒,讒言。譏,譏諷。

(28)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蕭然,蕭條的樣子。感,感慨。極,到極點。而,表示順接。

(29)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氣候暖和,陽光明媚。春和,春風和煦。景,日光。明,明媚。

(30)波瀾不驚:波瀾平靜。驚,起伏。這裏有“起”、“動”的意思。

(31)上下天光,一碧萬頃: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萬頃,極言其廣。

(32)沙鷗翔集,錦鱗游泳:沙鷗,沙洲上的鷗鳥。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錦鱗,指美麗的魚。鱗,代指魚。遊:指水面浮行。泳,指水中潛行。

(33)岸芷汀蘭:岸上的香草與小洲上的蘭花(此句爲互文)。芷:香草的一種。汀:水邊平地。

(34)鬱郁:形容草木茂盛。

(35)而或長煙一空: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而或,有時。長:大片。一,全。空:消散。

(36)皓月千里:皎潔的月光照耀千里。

(37)浮光躍金:波動的光閃着金色。這是描寫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8)靜影沉璧:湖水平靜時,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塊玉壁。璧,圓形的玉。

(39)漁歌互答:漁人唱着歌互相應答。答,應和。

(40)何極:哪裏有盡頭。極:盡頭。

(41)心曠神怡:心情開朗,精神愉快。曠,開闊。怡,愉快。

(42)寵辱偕忘:榮耀和屈辱都忘了。偕,一起。寵,榮耀。

(43)把酒臨風:端酒當着風,就是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把,拿。臨,面對。

(44)洋洋:高興得意的樣子。

(45)嗟夫:唉。嗟夫爲兩個詞,皆爲語氣詞。

(46)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嘗,曾經。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

(47)或異二者之爲:或許和以上兩種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或,近於“或許”“也許”的意思,表委婉口氣。異,不同於。爲,心理活動。二者,這裏指前兩段的“悲”與“喜”。

(4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爲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爲互文)。以,因爲。

(49)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在朝中做官擔憂百姓。意爲在朝中做官。廟,宗廟。堂,殿堂。廟堂:指朝廷。下文的“進”,即指“居廟堂之高”。

(50)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處在僻遠的地方做官則爲君主擔憂,意思是遠離朝廷做官。下文的“退”,即指“處江湖之遠”。之:定語後置的標誌。

(51)是:這樣。進:在朝廷做官。退:不在朝廷做官。

(52)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他們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後才享樂”吧。先,在……之前;後,在……之後。其:指“古仁人”。必:一定。

(53)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微,沒有。斯人,這樣的人。誰與歸,就是“與誰歸”。歸,歸依。

成語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後才享樂。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後。

“皓月千里”:皎潔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心曠神怡”:形容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曠:開闊;怡:愉快。

“氣象萬千”:氣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多變化。

“政通人和”:政令推行順暢,人民團結;形容國家穩定,人民安樂。

“百廢具興”:許多被廢置的事業又都興辦起來。現在規範詞形寫作“百廢俱興”。

“浩浩湯湯”:浩浩蕩蕩。指水勢壯闊的樣子。

“薄暮冥冥”:傍晚時天氣昏暗。

“霪雨霏霏”:形容細雨連綿不絕的樣子。

“春和景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

“波瀾不驚”:是岳陽樓月夜裏風平浪靜時的景色。 現在一般的說法是"無論遇到什麼事都不會自亂陣腳,不驚不詫。

“一碧萬頃”:一片碧綠,廣闊無際。頃,極言其廣。

“岸芷汀蘭”: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

“寵辱偕忘”:受寵或受辱都毫不計較。常指一種通達的超絕塵世的態度。

字詞講解

一詞多義

夫:

1)予觀夫巴陵勝狀 那

2)夫環而攻之 發語詞,不譯

3)未幾,夫鼾聲起 丈夫

觀:

1)予觀夫巴陵勝狀 看

2)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雄偉景象

極:

1)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盡

2)浮光躍金,靜影沉壁,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窮盡

3)感極而悲者矣 十分

去:

1)去國懷鄉 離開

2)西蜀之去南海 距離

3)委而去之 逃離,逃亡

或:

1.而或長煙一空 有時

2。或異二者之爲 或許

空:

1。濁浪排空 天空

2. 長煙一空 消散

通:

1.政通人和 順利

2 ,北通巫峽 通向

詞類活用

1.百廢具興(動詞作名詞,荒廢了的事業)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名詞作狀語,在……之前)

3.後天下之樂而樂(名詞作狀語,在……之後)

4.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名詞作動詞,作郡的長官)

5.憂讒畏譏(名詞作動詞,說別人壞話)

6.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形容詞作名詞,賢明之人)

7.錦鱗游泳(用錦鱗代指魚羣)

古今異義

1.氣象萬千(古義:事態; 今義:天氣變化)

2.微斯人( 古義:如果沒有;今義:微小)

3.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古:景象;今:看)

4.橫無際涯(古:廣遠;今:與“豎”相對)

5.濁浪排空(古:衝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觀夫巴陵勝狀(古:指示代詞,表遠指,相當於“那”;今: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備矣(古:詳盡 今:準備)

8.增其舊制(古:規模 今:制度)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寫於慶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內憂外患的年代,對內階級矛盾日益突出,對外契丹和西夏虎視眈眈。爲了鞏固政權,改善這一處境,以范仲淹爲首的政治集團開始進行改革,後人稱之爲“慶曆新政”。但改革觸犯了封建大地主階級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而皇帝改革的決心也不堅定,在以太后爲首的保守官僚集團的壓迫下,改革以失敗告終。“慶曆新政”失敗後,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呂夷簡,范仲淹貶放河南鄧州,這篇文章便是寫於鄧州,而非寫於岳陽樓。

按照宋代人的習慣,寫“記”以及散文一類的文章,本人並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過這種文章記錄事情、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古時,邀人作記通常要附帶一份所記之物的樣本,也就是畫卷或相關文獻之類的資料,以供作記之人蔘考。滕子京雖然被貶嶽州,但他在任期間,做了三件政績工程,希望能夠取得朝廷的諒解。重修岳陽樓便是其中之一,完成於慶曆五年(1045)。滕子京爲了提高其政績工程的知名度,贈給范仲淹《洞庭晚秋圖》,並向他求作兩記,一則就是《岳陽樓記》,另一則是《偃虹堤記》。《岳陽樓記》所述內容有實物可查,然而《偃虹堤記》則無跡可尋。但是在《偃虹堤記》中,范仲淹也同樣將偃虹堤描寫得具體翔實,相較岳陽樓毫不遜色。因而,便引發了少數學者關於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時是否去過岳陽樓的爭議。

作品鑑賞

《岳陽樓記》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開頭即切入正題,敘述事情的本末緣起。以“慶曆四年春”點明時間起筆,格調莊重雅正;說滕子京爲“謫守”,已暗喻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爲後文抒情設伏。下面僅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岳陽樓和作記一事,爲全篇文字的導引。

第二段,格調振起,情辭激昂。先總說“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設定下文寫景範圍。以下“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一“銜”一“吞”,有氣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說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前四句從空間角度,後兩句從時間角度,寫盡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前人之述備矣”一句承前啓後,並回應前文“唐賢今人詩賦”一語。這句話既是謙虛,也暗含轉機,經“然則”一轉,引出新的意境,由單純寫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筆法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構出全文的主體。

三、四兩段是兩個排比段,並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不同的情感之流,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這是一個引發議論的詞,又表明了虛擬的情調,而這種虛擬又是對無數實境的濃縮、提煉和昇華,頗有典型意義。“若夫”以下描寫了一種悲涼的情境,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悽楚。這裏用四字短句,層層渲染,漸次鋪敘。淫雨、陰風、濁浪構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無光,山嶽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嘯猿啼”之際,令過往的“遷客騷人”有“去國懷鄉”之慨、“憂讒畏譏”之懼、“感極而悲”之情。

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以“至若”領起,打開了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至若”儘管也是列舉性的語氣,但從音節上已變得高亢嘹亮,格調上已變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寫,雖然仍爲四字短句,色調卻爲之一變,繪出春風和暢、景色明麗、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鷗鳥在自由翱翔,魚兒在歡快遊蕩,連無知的水草蘭花也充滿活力。作者以極爲簡練的筆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圖,讀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的句式、節奏與上一段大體相仿,卻也另有變奏。“而或”一句就進一步擴展了意境,增強了疊加詠歎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氣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樓也”的心境也變成了“寵辱偕忘”的超脫和“把酒臨風”的揮灑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開啓,兼有抒情和議論的意味。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境後,筆調突然激揚,道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並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堅定的意志,不爲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進亦憂,退亦憂”。這似乎有悖於常理,有些不可思議。作者也就此擬出一問一答,假託古聖立言,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曲終奏雅,點明瞭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結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悲涼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後標明寫作時間,與篇首照應。

這篇文章表現作者雖身居江湖,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同時,也是對被貶戰友的鼓勵和安慰。《岳陽樓記》的著名,是因爲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的另一位文學家歐陽修在爲他寫的碑文中說,他從小就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岳陽樓記》末尾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行爲的準則。孟子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已成爲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的信條。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採取獨善其身的態度,落得清閒快樂,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應立身行一的準則,認爲個人的榮辱升遷應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這兩句話所體現的精神,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質,無疑仍有教育意義。

就藝術而論,《岳陽樓記》也是一篇優秀的文章。

第一,岳陽樓之大觀,前人已經說盡了,再重複那些老話沒有意思。范仲淹就是採取了換一個新的角度,找一個新的題目,另說他的一套。文章的題目是“岳陽樓記”,卻巧妙地避開樓不寫,而去寫洞庭湖,寫登樓的遷客騷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時產生的不同感情,以襯托最後一段所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別出心裁,讓人佩服。

第二,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闢。議論的部分字數不多,但有統帥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說這是一篇獨特的議論文。《岳陽樓記》的議論技巧,確實有值得借鑑的地方。

第三,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它雖然是一篇散文,卻穿插了許多四言的對偶句,如“日星隱曜,山嶽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這些駢句爲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錘鍊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銜遠山,吞長江”這兩句的“銜”字、“吞”字,恰切地表現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簡潔的八個字,像格言那樣富有啓示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豐富的意義熔鑄到短短的兩句話中,字字有力。

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爲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爲雜記中的創新。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及第。慶曆三年(1043),參與慶曆新政,提出了十項改革主張。慶曆五年(1045),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皇祐四年(1052),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四歲,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學成就突出,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

《岳陽樓記》說課稿

一、說教材

1、《岳陽樓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岳陽樓記》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單元以“寫景記遊的古代散文”爲主題展開。

《岳陽樓記》是一篇以議論抒情爲主的散文,主要描繪了岳陽樓的景色以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所產生的不同情感,勉勵朋友不要因客觀環境和個人處境的好壞而動搖自己的意志,要以憂國憂民爲自己的職責,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情景交融,寓情於景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2、對教材的處理:目標、重難點、課時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①掌握重要加點的字詞

②學習記事、寫景、議論緊密結合的寫法,學習精煉、生動的語言,培養翻譯和朗讀的能力

③瞭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主張。

由於本課出現了一些新的字詞,並且文章的主旨是爲了表現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主張,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

①掌握重要的字詞

②瞭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主張。

由於初中二年級學生對於寫作中的一些寫法還不太熟練,對語言的運用還不夠到位,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爲學習記事、寫景、議論緊密結合的寫法,學習精煉、生動的語言。《岳陽樓記》是一篇精讀文章,篇幅較長,難點重點較多,所以我安排兩個課時來學習。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問題討論與講解的教學方法,問題討論與講解法教師可以充分調動起課堂氣氛,達到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的效果,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師生共同討論問題,學生具體回答問題,最後由老師做最後的講解,讓學生養成合作討論問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以“討論的方式引入我國的四大名樓的知識點”展開,消除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節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首先,我請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浩浩湯湯(由於表達的意思是水波浩蕩的樣子,因此“湯”讀shang而不讀tang),這爲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接下來,藉助教師的指導整體理解全文。

環節3:研讀賞析

由學生閱讀,教師提問,通過問題討論講析的方式展開對全文的研讀與賞析,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文章的主旨,並且養成自主討論問題的學習方式。

環節4:拓展延伸

由導語中中國的四大名樓引出對中國其它三大名樓的具體介紹,豐富學生的知識。

環節5:課後作業

由於本文要求全文背誦,且文章的主旨爲體現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主張,因此我第一課時要求學生全面理解生字生詞並背誦全文,第二課時要求學生在課後繼續體會作者的政治主張,並寫出自己對此的體會。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由於時間問題,不便在此一一列出,望各位見諒!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岳陽樓記》是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二課。本單元入選的課文除最後一課是五首古詩外,其餘四課均足古代遊記或名勝記,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國山水文學情景交融的特點。《岳陽樓記》是范仲淹應老友滕子京之請,爲新翻修的岳陽樓寫的記文。作者以簡潔的語言,先敘事後寫景,進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髮議論,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理想。在記山記水的背後,蘊含着作者憂國憂民的癡情。其人格魅力,千古傳唱。

二、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兩個

(1):瞭解作者范仲淹及寫作背景,能借助工具書,註釋、疏通文義。

(2):理解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激發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重、難點:

本文是一篇散文,以“記” 爲名,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寫作特色應是本文學習的重點,另外本文語言內涵深刻,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領會文章中名言警句的深刻內涵以及作者的志趣應是本文學習的難點。

四、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基礎,能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初步讀懂課文。學生已經具備 一定的分析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但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是很濃厚,在教學本文時應注意培養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

五、設計思路:

作爲千古名篇,本文不論是思想內涵還是寫作技巧,都有值得品讀講解的地方。但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的實際,不可能、也不必要在課堂設計上面面俱到。因此,怎樣對教學內容進行斟酌取捨,做到“長文短教”,這是在備課過程中首先要解決好的問題。本例教案以理解感悟課文的立意美爲中心,理清課文“由樓寫景,由景寫情,由情顯志”的寫作思路,設計了學生數遍閱讀課文,理解文中的深意,通過老師的指導和學生的情感體驗,聯繫實際生活,通過想、辯、寫的過程重點體會古代政治家范仲淹的思想境界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課時安排:3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步感知,自讀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結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導入: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情境導入:

三大名樓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上面就銘刻了很多美文妙句..以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令人神往之至;崔顥《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美文妙句讓人回味無窮;引出文人騷客對岳陽樓的吟誦;岳陽樓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傳唱不衰,《岳陽樓記》成爲寫景狀物抒發真情的名篇。今天,我們就來閱讀這一名篇,看看它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

2.岳陽樓簡介: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就是舊縣城西門城樓。其樓高三層,下臨洞庭,遙望君山,建築雄偉,氣勢磅礴.可鳥瞰洞庭湖,岳陽樓始建於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其間又幾經擴建,規模宏闊,氣勢壯觀,以岳陽樓爲題材的優美詩文美不勝收,范仲淹自己也說:“前人之述備也。”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自范仲淹《岳陽樓記》後,岳陽樓聲名益著,與湖北黃鶴樓、江西滕王閣齊名,被譽爲楚地三大名樓,成爲遊覽勝地。

中國四大名樓岳陽樓 (湖南)

黃鶴樓 (湖北) 鸛雀樓(山西) 滕王閣(江西) 登鸛鵲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唐)崔灝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3.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諡“文正”,世稱范文正公。蘇州吳縣(今江蘇吳縣)人。他出身貧寒,自幼苦學,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宋史》記: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而少有大志,發憤苦讀,憊甚,輒以涼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人不堪其憂,仲淹不堪其樂也。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讒受貶,慶曆五年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勤愛民,有政聲,常自誦:“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爲嘆息。1015年(皇佑三年)以戶部侍郎知青州27歲中進士,1052年病逝於赴潁州途中。爲官敢於直諫,曾負責西北邊防,屢立戰功,後任參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議,觸動保守派利益,遭到貶謫。死後諡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革新運動的先驅,他的詩文代表文學創作的進步方向,具有鮮明的政治內容。

4.文體簡介:

“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一般地說,作者對現實生活中的某個事物有所感受,而後不拘一格地寫出來,都可以叫做“記”。主要是記載事物,並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小石潭記》《桃花源記》《醉翁亭記》《滿井遊記它可以全是敘事,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可以全是寫景,柳宗元的《小石潭記》,還可以兼有敘事、寫景、狀物、議論等表達方式。表達方式雖有不同,但目的都在於抒發作者的情思和抱負,或闡述對某些問題的觀點。“記”在寫法上可以分兩類:一類是作者不直接說,或基本不表露自己的觀點或感情狀態,而是寓情理於事、景、物的描述之中,例如《桃花源記》。另一類是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發生出情理,而常以“卒[卒:完]章顯志”的方式表現出來。本文屬於第二類。

(二)根據指導,朗讀課文。

1、一讀,正字音

2、二讀,揣其意

范仲淹爲什麼要寫《岳陽樓記》?(用原文回答)

提示寫作背景:

滕子京函請范仲淹作記,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圖》,並說:“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爲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爲久。”

滕子京與范仲淹爲同榜進士,兩人交誼頗厚。滕子京是被誣陷擅自動用官錢而被貶的,他到嶽州後,“憤鬱頗見辭色”,別人慶賀岳陽樓將落成,他卻回答說:“落甚成?只待憑欄大慟數場。”可見他的情緒極爲低落。

范仲淹正是借作記之機,含蓄委婉地規勸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試圖以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和樂觀精神感染老友。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決定了文章敘議結合的風格。

3、三讀,用對情

教師提示:

第一段以敘爲主,應讀得舒緩、莊重;

第二段寫洞庭湖景色的文字,應讀得雄渾。“前人之述備矣”,語調平緩,“然則”一句引出新意境,語調升高。“得無異乎”應讀出疑問語氣, 學生揣摩:

第三段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以下寫景文字,應讀出愁苦悽楚的情味來。 第四段“至若”引出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應讀得高亢、嘹亮,節奏明快而有力。 第五段以“嗟夫”開啓,帶來抒情和議論的意味,三句疑問句,語調應上揚,“噫”一句,應讀出悲涼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4、四讀,品其人

文中刻畫了哪兩類人?兩者有何“異”?你屬於哪種人?

遷客騷人

古仁人

出示今人圖片:

郭德綱和郭麒麟

鷹爸何烈勝和多多

點評:丁肇中就這麼說過:“考試能拿第一名並不代表一切,因爲考試是解決別人解決了的問題。我所認識的20世紀的物理學家、化學家,拿諾貝爾獎的,幾乎沒有在學校考第一名的,考最後一名的倒有幾位。但這些人都能挑一個題目,根據客觀情況,認定這是自己一輩子最重要的事情。爲了這個,其餘的東西都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

5、齊讀,悟深意

讓我們重回經典,再次感受范仲淹高尚的氣節,齊讀《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教案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重點句的默寫、翻譯和理解。

2、識記文學常識、理解文章主題。

3、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過程與方法:

1深入體會作者寬闊的胸襟和憂國憂民、與民同樂的政治抱負;

2、能夠拓展遷移,比較、聯繫實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兩位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與“與民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完善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複習重難點:

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

2、培養學生對重點文言語句的理解賞析能力。

3、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過程:

一、引入本課學習。

二、複習內容

知識點梳理:(讓學生小組討論完成,不會的問題提出來、師生共同解決)

(一)通假字:

(二)古今異義:

(三)一詞多義:

(四)詞類活用:

(五)根據課文內容回答

讀《岳陽樓記》回答

1、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陽樓”,這說明了什麼?

2、首段交待了什麼內容?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3、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4、第二段中,“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這句在全文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5、寫遷客騷人“悲”、“喜”的句子分別是什麼?

6、表現作者關心國家大事的句子是什麼?(表現進亦憂,退亦憂的句子是什麼?)

7、“進”“退”分別照應什麼?

8、突出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句子答:

9、突出表達作者偉大的政治抱負的句子(與現在“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10、“微斯人”的“斯人”指什麼人?

11、第五段的議論作用是什麼?

讀《醉翁亭記》回答

12、領起全文的句子是:

13、寫山間早晨、傍晚景色的句子是:

14、寫四時之景的句子是:

15、第三段寫遊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寫了四個場面:

16、表現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17、作者到底在“樂”些什麼?

(六)、名句背誦:

1、表現作者的遠大抱負:

2、表現作者的曠達胸襟:

3、洞庭湖月夜美景:

4、從空間角度描寫岳陽樓雄偉景象的句子:

5、從時間角度描寫岳陽樓景象的句子:

6、遷客騷人因物而喜的句子:

7、遷客騷人因己而悲的句子:

二、合作探究

《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兩文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

1、兩篇散文語言優美,尤其是對偶句充分體現了漢語言的美感。請以“歐陽修與百姓同樂”命爲上聯,聯繫《岳陽樓記》一文,擬一個下聯。

2、依據文章內容,請對出下聯。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佈置

《狀元之星》61頁第6題73頁第3題

  《岳陽樓記》教學反思

古文教學離不開預習,沒有學生主動的閱讀和預習,古文的學習往往就是囫圇吞棗。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按照自己的安排,認真督促學生預習。

而預習的方式就是通過自主預習和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在每個人自己獨立閱讀思考的基礎上,再把不明白的問題向小組長或者組內同學提出,大家商量解決。上課的時候,我只把需要強調的文學常識提示以後,就讓孩子們自己閱讀,可以讀給自己聽,也可以讀給他人聽,再把一些字、詞打上記號,去看註解或查閱工具書,主動解決。然後再參與到小組中去,進行上面的活動。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小組內還不能解決的,就每個組派人到黑板上板書出來,向老師提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活動的空間很大,思考的餘地很多,老師所給的時間要足夠,不要慌着去收攏他們,讓他們自由的發揮優勢,發揚合作學習的精神。結果,很多問題都是大家能夠解決的,只有少數問題,比如《岳陽樓記》中幾個句子的朗讀節奏和幾個過渡句的翻譯向老師提了問。這樣的方式理解的東西,才能真正裝進他們的頭腦裏去,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