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關於立夏日的遊記文言文

關於立夏日的遊記文言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立夏日,餘獨往城西訪梅槐古橋。此橋距古城一舍許,橫跨太湖港、水接金家湖、路望沮漳河,爲古時荊州過當陽、達夷陵、通巴蜀之驛道。路已逾千年,然橋不知遺存幾多年矣。

關於立夏日的遊記文言文

昔傳,舊時有梅槐合生,鄉人以爲吉兆,始架木橋以連湖港兩岸。橋成樹茂,逢時有暗香浮動、絮花飄飛,故留梅槐之名至今。康熙四十九年,改木爲石,同治重建。設三孔,下拱上弧,長三十有三,寬逾五有餘。橋面條石鋪蓋,石欄護圍,上雕雲水、花鳥、龍鳳、麒麟等物,並長橋房舍、人物故事、詩詞題字不一而足。橋身兩側,中拱之上各有一龍頭,昂首張口,氣勢威嚴。若雨,則噴珠吐玉,蔚爲壯觀。

歲月滄桑,星轉鬥移。昔日驛道改轍於北,梅槐之樹亦夭於早年。然石橋依在,堅固如初;式樣不改,古風尤存,村人仍做鄉道之便。不期之間,竟爲縣域內僅存之古橋也。

是日,白日當空,燠風微薰,四野麥浮金穗,菜漲綠籽,蜂引於前,蝶逐於後,怡然田園之樂。餘棄車於國道,轉鄉路、穿綠蔭、越碧水、入村郭、過田舍,裏許外見斯橋矣。

未近橋,立於水邊凝之。見石橋印水,尤如雙月合壁。一半微蕩輕漾於水;一半浮光掠影於上。橋靜水動,風吹影搖,頗有一番情趣。繼而上橋,摩瓜柱、撫板欄、丈條石、觀雕像,愕然見石雕依稀可辯,尤以“植槐”、“賞梅”二圖明白如初。數首詩詞獨“述古”一字不缺。遂記之:“玉質冰姿數丈高,叩求雨露下天曹,昨宵花木成灰土,二度梅花萬古標。”餘不禁嘆之:遙想當年,梅槐合生,覆蔭橋畔,香溢流水,行人憩息於此,鄉民盤桓於斯,或有文人借景抒情,或有雅士倚樹把盞,那一樹梅花、滿蓬槐葉,給行旅之客幾多清涼幽香,給好事之士幾多閒情逸志。可於今,橋在樹亡,空負其名,世事如斯,豈不徒增傷感乎?

良久,欲回,忽見一石碑屹立於側,近視之,上書“流芳百世”,下書捐錢名錄。正反均鐫,約五百餘人。領首者時治荊州將軍巴圖魯巴也,捐銀一封,其餘人衆不等。至少者僅錢一串,皆爲無銜之百姓。至此,餘大悟,驛道之要衝,不爲官府所建,而是百姓之捐,惟此善舉,便民利國,雖則斯人已逝,然橋長存,能爲民者,焉能不流芳百世乎!

丁亥三月廿(立夏)日聖誕老人記於槐蔭下。

立夏

今朝夏日始,農事從此忙,

方方秧田中,倒映麥穗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