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中學文言文閱讀教學的幾個問題

中學文言文閱讀教學的幾個問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文言文閱讀訓練的主要方式是:在理解詞義和句式的基礎上加強誦讀; 詞語和句式歸納對比練習;準確規範的翻譯練習;增大文言文的課外閱讀量

中學文言文閱讀教學的幾個問題

(一)掌握文言的常用詞語和句式

不是讓學生背字典、背語法條條,而是要通過誦讀文章,用“字不離句,句不離篇”的辦法去解決。

學習語言的最好辦法是生活到那種語言環境中,每天說,每天聽,就能很容易地學會。說文言的時代已經距我們很遠很遠了,後世學文言的人已經找不到那種語言環境了。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誦讀古人的文章和古人晤對一堂,在一個小的天地裏創造出一個學文言的語言環境。誦讀時,口耳眼心都能用得上,記得快,能培養文言的語感。需要強調的是,誦讀必須在理解詞義,瞭解句式的前提下進行。

閱讀文言文與閱讀現代文不同。現代文是從現代漢語寫的,所用的詞彙和句式在口頭上就很熟,並且理解了,只要把文章念出來,體會體會,就能明白意思。文言文是用古漢語寫的,我們雖然通過漢字,用現代的語音讀出聲音來,但不明白這些聲音的意義,也不明白這些聲音是如何組合起來的,當然不能理解它的意思。葉聖陶先生曾舉“棄甲曳兵而走”爲例,很好地說明了這種現象,“棄甲曳兵而走”,六個字中,除了“曳”字外,其餘五個字都在2500常用字表中,小學畢業生都會認會寫,但會認會寫並不等於能夠理解它們在文言中的意思。

“棄”只在“放棄”這個詞兒裏學過;“甲”呢,只知道甲乙丙丁的“甲”;“曳”字沒學過,當然不明白是“拖”的意思;“兵”字認識,但只知道是“水兵”“士兵”的“兵”;“走”字認識,也只明白是“行走”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縱使高聲朗讀,甚至死記到能“背誦”的程度,縱使悟性很高的學生,也很難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如果讀一篇文言作品,對其中詞語的意義,句式的特點沒有逐字逐句的弄懂,當這些詞語和句式在另一篇作品中出現時還是不懂。這樣的讀法,對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也就沒有多大幫助。只有在懂得詞義,瞭解句式特點,像朱熹所說的那樣“一字一句,分曉真切”的前提下,讓學生反覆誦讀一篇篇文言作品;纔對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的提高有意義。

因此,文言文的閱讀教學;有一個“重新識字”的問題,所謂“重新識字”,是指要讓學生明白那些雖然能讀出聲音,但不懂得它們在文言中的意義,即字的詞義。教師的講解,註釋、工具書,都爲這種“重新 識字”提供了方便。我之所以強調在誦讀前要理解詞義、瞭解句式,是因爲過去文言文教學中,有一種過分強調熟讀,不管懂不懂,背了再說的教法,效果並不好。現在這種作法沒有了,但它的影響不能說一點也沒有,比如說,只串講課文大意而不落實字詞句,甚至只對照教參的譯文講一通,講完之後就是讀,就是背,至於文章中字詞的意義,句式的特點是什麼,學生一點也不知道。 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一直到熟,熟到什麼程度?

一般來說,一篇課文,提出其中某一句,要能知道出自哪一篇,是什麼意思;如果能背誦則也更好。

(二)詞語和句式的對比練習

可以訓練學生注意古人爲了表情達意的需要,因爲對象或場合的不同,同樣一個意思,所用的詞語和句式有細微的不同。或色彩不同,式語氣不同。區分這些不同之處,有助於加深理解。

詞語和句式的歸納練習,可以訓練學生在感性材料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自己動腦、動手整理,結合所學過的文言知識,總結出同類語言現象的某些規律。使之達到理性的認識,並且使知識逐漸系統化、條理化。 這種對文言詞語和句式的對比、歸納練習,可以在一篇之內進行,也可以不限於一篇的範圍之內。

(三)練習文言文的現代漢語翻譯

可以檢查學生對文言文中的字、詞、句是否真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