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宋代詩詞 > 經典宋詞賞析15篇

經典宋詞賞析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經典宋詞賞析1

作品簡介

經典宋詞賞析15篇

《踏莎行·候館梅殘》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詞作。此詞主要抒寫早春南方行旅的離愁。上闋寫行人客旅的思念。以時空的轉換,寫人在旅途,漂泊無際,且無止期,從而展示了遊子剪不斷的離愁。下闋寫居者對高樓的企盼和懸想,寫遠望之人的內心活動。春山本無內外之別,詞人將其界定,寫出居者念遠的迷茫心境,頗令人玩味。全詞筆調細膩委婉,寓情於景,含蓄深沉,是爲人所稱道的名篇。

作品原文

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作品註釋

⑴踏莎(suō)行:詞牌名。又名“柳長春”“喜朝天”等。雙調五十八字,仄韻。

⑵候館:迎賓候客之館舍。《周禮·地官·遺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館。”

⑶草薰:小草散發的清香。薰,香氣侵襲。徵轡(pèi):行人坐騎的繮繩。轡,繮繩。此句化用南朝梁江淹《別賦》“閨中風暖,陌上草薰”而成。

⑷迢迢:形容遙遠的樣子。

⑸寸寸柔腸:柔腸寸斷,形容愁苦到極點。

⑹盈盈:淚水充溢眼眶之狀。粉淚:淚水流到臉上,與粉妝和在一起。

⑺危闌:也作“危欄”,高樓上的欄杆。

⑻平蕪: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蕪,草地。

作品譯文

客舍前的梅花已經凋殘,溪橋旁新生細柳輕垂,春風踏芳草遠行人躍馬揚鞭。走得越遠離愁越沒有窮盡,像那迢迢不斷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腸痛斷,行行盈淌粉淚,不要登高樓望遠把欄杆憑倚。平坦的草地盡頭就是重重春山,行人還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創作背景

據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陳尚君考證,歐陽修這首詞當作於宋仁宗明道元年(1033年)暮春,是作者早年行役江南時的作品。

作品鑑賞

這首詞是歐陽修詞的代表作之一。在婉約派詞人抒寫離情的小令中,這是一首情深意遠、柔婉優美的代表性作品。

上片寫離家遠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開頭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氣息的溪山行旅圖:旅舍旁的梅花已經開過了,只剩下幾朵殘英,溪橋邊的柳樹剛抽出細嫩的枝葉。暖風吹送着春草的芳香,遠行的人就這美好的環境中搖動馬繮,趕馬行路。梅殘、柳細、草薰、風暖,暗示時令正當仲春。這正是最易使人動情的季節。從“搖徵轡”的“搖”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騎着馬兒顧盼徐行的情景。

融怡明媚的春光,既讓人流連欣賞,卻又容易觸動離愁。開頭三句以實景暗示、烘托離別,而三、四兩句則由麗景轉入對離情的描寫:“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因爲所別者是自己深愛的人,所以這離愁便隨着分別時間之久、相隔路程之長越積越多,就像眼前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樣,來路無窮,去程不盡。此二句即景設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寫得自然貼切而又柔美含蓄。

下片寫閨中少婦對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腸,盈盈粉淚。”過片兩對句,由陌上行人轉筆寫樓頭思婦。“柔腸”而說“寸寸”,“粉淚”而說“盈盈”,顯示出女子思緒的纏綿深切。從“迢迢春水”到“寸寸腸”、“盈盈淚”,其間又有一種自然的'聯繫。接下來一句“樓高莫近危闌倚”,是行人心裏對淚眼盈盈的閨中人深情的體貼和囑咐,也是思婦既希望登高眺望遊子蹤影又明知徒然的內心掙扎。

最後兩句寫少婦的凝望和想象,是遊子想象閨中人憑高望遠而不見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現樓前的,是一片雜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盡頭是隱隱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遠春山之外,渺不可尋。這兩句不但寫出了樓頭思婦凝目遠望、神馳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過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隨着漸行漸遠的徵人飛向天涯。行者不僅想象到居者登高懷遠,而且深入到對方的心靈對自己的追蹤。如此寫來,情意深長而又哀婉欲絕。

單從藝術特色上分析,此詞主要運用了以下四種藝術手法。

以樂寫愁,託物興懷。這種手法運用得很巧妙。詞的上片展現了一位孤獨行人騎馬離開候館的鏡頭。在這畫面裏,殘梅、細柳和薰草等春天裏的典型景物點綴着候館、溪橋和征途,表現了南方初春融和的氣氛。這首詞以春景寫行旅,以樂景寫離愁,從而得到煩惱倍增的效果。

寓虛,富於聯想,也是這首詞的一個藝術特點。梅、柳、草,實景虛用,虛實結合,不僅表現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而且寄寓了行人的離情別緒。作者從各個角度表現離愁,的確非常耐人尋味,有無窮的韻外之致。

化虛爲實,巧於設喻,同樣是此篇重要的藝術手段。“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便是這種寫法。“愁”是一種無形無影的感情。“虛”的離愁,化爲“實”的春水;無可感的情緒,化爲可感的形象,因而大大加強了藝術效果。

逐層深化,委曲盡情,更是這首詞顯著的藝術特色。整個下片,採用了不同類型的“更進一層”的藝術手法,那深沉的離愁,便被宛轉細膩地表現出來了,感人動情。

整首詞只有五十八個字,但由於巧妙地運用了以樂寫愁、實中寓虛、化虛爲實、更進一層等藝術手法,便把離愁表現得淋漓盡致,產生了巨大的藝術魅力,所以成了人們樂於傳誦的名篇。

詞牌簡介

踏莎行,詞牌名之一。此調又名《柳長春》。《湘山野錄》雲:“萊公因早春宴客,自撰樂府詞,俾工歌之。”又《詞律》注:“或曰:此萊公自度曲,他無作者。”可知范仲淹(萊公)於當時能自創作詞調。此詞所詠,於暮春時,莎草離披,踐踏尋芳,寫景抒情,正相切合,則是此調之創始,殆由萊公。按《藝林伐山》:“韓翃詩:‘踏莎行草過春溪’;詞名﹝踏莎行﹞,本此。”又可知萊公實取韓詩以名詞也。雙調五十八字,實即七言仄韻詩兩絕合成,不過破首句七字爲兩對句而已。故此調之句法與平仄,只需注意每闋首、次二句爲仄仄平平及平平仄仄之對句,餘與七絕二、三、四句無異,且第一三字之平仄均可不拘。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在政治上負有盛名,爲唐宋八大家之一。幼年喪父,在寡母撫育下讀書。公元1030年(宋仁宗天聖八年)中進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與尹洙、梅堯臣交遊,以詩唱和。後入朝任館閣校勘,因指責諫官高若訥,被貶爲夷陵縣令、乾德縣令,又復任館閣校勘,進集賢校理、知諫院,任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因事被貶滁州,又被貶揚州、潁州、開封府。後來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又出任樞密副使、參知事先事、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以“太子少師”退位,在潁州(今屬安徽阜陽)去世,諡號文忠。有《歐陽文忠公集》。

經典宋詞賞析2

柳梢青·岸草平沙

吳中

仲殊

岸草平沙。吳王故苑,柳嫋煙斜。雨後寒輕,風前香軟,春在梨花。行人一棹天涯。酒醒處,殘陽亂鴉。門外鞦韆,牆頭紅粉,深院誰家?

這是一首傷春抒懷之作。上片寫船行所見的吳中春色。“岸草平沙”一句,一落筆便描繪了“岸草”、“平沙”兩種景色,給讀者展現了一幅秀美迷人的畫面:江岸兩旁芳草如茵,芳草之後是平坦如鏡的細沙。一個“岸”字,便十分巧妙地揭示出這幅美景是從江中舟上的角度觀察描繪的。這一點詞人在下片首句便直接點明。

“吳王故苑,柳嫋煙斜。”這二句緊承上句而來,詞人在舟中沿着吳江一路看去,其中所見景物自然是不勝枚舉的,但不能一一都寫,這裏只選取了“吳王故苑,柳嫋煙斜”加以刻畫,這是有其深意的。當年吳王夫差納美女西施,在吳縣西南的靈巖山上爲西施專門建造了館娃宮供其居住。吳王從此沉緬於酒色之中不能自醒,終於讓越王勾踐滅國殺身。詞人面對吳王夫差的故苑,只見柳條細長柔弱,輕煙隨風斜飄。景色依舊而人事全非。故苑仍是當年的細柳、輕煙、青山綠水,可吳王夫差卻早已成爲歷史陳跡了。這字裏行間隱含着“故人已乘黃鶴去,白雲千載空悠悠”的感嘆。

“雨後寒輕”三句,寫江南吳中的`春景如詩如畫,韻味十足。詞人沉醉在山光水色之間,感慨於歷史興亡之時,發現一陣春雨之後寒意淡淡,微風過處芳香柔和。原來大好春色正在那千萬朵明麗似雪的梨花上。“雨後寒輕”寫出了江南早春的特色和給人的感受。“風前香軟”則抓住了吳中地區春暖花開香氣飄溢的典型場景。“春在梨花”緊承前兩句描畫出雨過風軟之際,梨花怒放的迷人景色,這一句最富有情趣,是一個生動的藝術創造。

下片寫酒醒後所見的吳中暮景。首句“行人一棹天涯”換頭,把上片景色不斷推移的觀察角度揭出,原來是詞人在舟中船行途中所見。“一棹天涯”猶言一劃槳便到了天涯,這不僅寫出了水流極快、舟行如飛,而且將詞人陶醉於美好的春色之中的輕快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出來。詞人是那樣地無拘無束,放浪天涯,任舟飄流,這不但反映出詞人對於美好春色的熱愛留戀,而且話畫出詞人作爲和尚卻又甚遵守清規戒律的浪漫灑脫氣質。

“酒醒處,殘陽亂鴉”緊承上句,“酒醒”二字,十分巧妙地點明“行人一棹天涯”的原因;舟行之時,詞人一面陶醉於兩岸的美景之中,一面把酒臨風,開懷暢飲,不知不覺中船已行到極遠處的情景。等到酒醒一看,哎呀,一輪殘陽,冉冉西下,成羣的暮鴉在聒噪盤旋。這一筆將酒醉初醒時所見江南春暮的景色輕輕一染,用語精煉,惜墨如金,十分鮮明形象,而“殘”“亂”二字,又將春色撩人、忽感遲暮的恍惚心態,不着任何痕跡地表露出來,真可謂“不着一字,盡得風流”了。

“門外鞦韆”三句緊承“殘陽亂鴉”而來。詞人正爲春暮殘亂而心迷神離之際,突然間卻發現別有一番情景:有架鞦韆竟然盪出牆門之外,那牆頭之上露出了鞦韆上紅粉姑娘的倩影,她那豔麗的衣裳隨風飄拂,如霓裳廣帶,似天女穿空。這“紅粉”姑娘鞦韆蕩得是何等酣暢淋漓,姑娘的心境又是如何歡快酣暢,那歡聲笑語又是如何悅耳動聽、毫無顧忌!這情景吸引了詞人的視線和心緒,不由得詞人暗自發問道:“這是誰家深院的姑娘呢?”這是一幅動態的畫面,是有聲的畫,是大自然中最美妙最動人的春色。“深院誰家”一問,可謂點睛之筆,不僅深化了詩意,而且刻畫了詞人此時的心態,揭示出詞人嚮往青春的祕密。而以問作結,使全詞自有一種悠然不盡的神韻。

經典宋詞賞析3

作品原文

綠頭鴨

玉人家,畫樓珠箔臨津。託微風、彩簫流怨,斷腸馬上曾聞。宴堂開、豔妝叢裏,調琴思,認歌顰。麝蠟煙濃,玉蓮漏短,更衣不待酒初醺。繡屏掩、枕鴛相就,香氣漸暾暾。迴廊影,疏鍾淡月,幾許消魂?

翠釵分。銀箋封淚,舞鞋從此生塵。任蘭舟載將離恨,轉南浦,背西曛。記取明年,薔薇謝後,佳期應未誤行雲。鳳城遠、楚梅香嫩,先寄一枝春。青門外,只憑芳草,尋訪郎君。

作品註釋

綠頭鴨,詞牌名之一,又稱爲《跨金鸞》、《鴨頭綠》、《隴頭泉》等。一百三十九字,前片六平韻,後片五平韻。亦有於首句起韻者。變格改用入聲韻。平仄兩體,此爲平韻,139字,上片六平韻,下片五平韻。

玉人:容顏如玉的歌女,或指對鍾愛女子的暱稱。

珠箔:即珠簾,裝飾華美的簾子。津:渡口。

琴思:琴曲中的情思。思,讀去聲。

漏短:時間短暫。漏,計算時間的儀器。

醺:喝醉。

枕鴛:即鴛枕,繡有鴛鴦的枕頭。

暾暾(tūn):香味濃烈的意思。

疏鍾:夜深人靜之時。

翠釵:翠色的頭釵,即碧玉釵。

曛(xūn):日落時的餘光。

鳳城:京城。傳說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吹簫引來鳳凰落在京城,稱丹鳳城。後來鳳城就成爲京城的代稱。

楚梅:楚地的梅花。

青門:泛指京城城門。因漢代長安東南門是青色,俗稱青門。

郎君:作者自指。

作品譯文

美人之家,就在渡口邊那掛着珠簾的畫樓。簫聲隨輕風傳送幽怨,斷腸人在馬上聽得分明。在宴席上,在歌女叢中,從琴聲和愁容一眼就把她相認。麝香蠟燭煙霧濃濃,漏聲滴滴夜色已深,等不得酒醉就更衣。掩上錦繡屏風,便在鴛枕上相依相擁,屋子香氣濃郁沁人。月光映出迴廊暗影,幾響鐘聲一彎淡月,這一夜多麼歡樂銷魂!

自分別後她封封書信淚斑斑,舞鞋從此落滿灰塵。任隨小舟漂泊,載着離愁別恨,從南江轉到北浦,從早晨直到夕陽西沉。請記住在明年,薔薇花凋謝之後,我們定期相會絕不耽誤行程。京城很遙遠,這楚地的梅花清秀鮮嫩,請你先寄一枝芳春。到那一天在青門外,順着芳草路,去訪尋郎君。

創作背景

紹聖年間,詞人離開汴京在江夏(今湖北武漢)寶泉監任,爲了懷念他的朋友以及他們之間的事而寫下的一首懷舊之作。

作品賞析

賀鑄的詞語言清新,風格多樣,既有哀婉纏綿、典雅工麗,近似晏幾道、秦觀的一面;也有沉鬱挺拔、豪爽峻邁,有如豪放派詞人的另一面。這首詞無疑屬於前者,但又吸取了柳永詞長調結構嚴密、動盪開合、往返交織的特點。但也正由於受到柳詞太多的影響,在遣詞用語上多少有點粗俗淺露。這首詞充滿風月脂粉氣,借年輕歌女與情人的相戀、幽會和離別相思詠贊了愛情的純真深摯。

上闋記敘了相戀相會的經過。開篇先交代“玉人”所居的環境是繁華的“臨津”地段,雕樑畫棟的樓閣掛着珠簾。“託微風彩簫流怨,斷腸馬上曾聞”,輕風送來她演奏的寄託悠悠情思的琴聲,騎馬趕路的人聞之肝腸寸斷,這說明兩人傾心相戀已久。緊接着描寫了相見的場面,爲下文直接描繪幽會情景蓄勢。酒會上人來人往,他們只能暗送秋波,借琴聲傾訴相思。從“麝蠟”開始.濃墨重彩地渲染幽會的情景。因嫌“漏短”,所以“更衣不待酒初醺”,寫出了兩人相歡相合的追不及待。“繡屏”、“枕鴛”、“香氣”等顯示了幽會環境的雅緻,結語用反問突出幽會時的風情萬種。這裏越是將相會渲染得情濃意濃,下闋所抒發的離愁別緒也越是顯得真實可信。

下闋起句即言別離後的.痛苦和無聊,舞鞋從此閒置,日日淚溼香箋。“任蘭舟”兩句是回憶離別時萬般無奈和無限依戀的情景。眼看着“蘭舟”越行越遠,漸漸地帆影模糊了,最終消失在落日的餘暉裏。“背西曛”既寫出了當時極目遠送的情景,也暗示了送別者駐足岸邊的時間之長。“記取”寫人已遠走,她只有寄希望於來年,暗自囑咐他別忘了赴約的佳期。但在此之前,她藉口“鳳城遠”,要求對方先寄贈一枝梅花以慰相思。其實梅開的初春距薔薇花謝也爲時不遠,但她卻不願空自等待,纔剛剛分手,又焦急地盼望相聚,其愁情深重可想而知。結語是想象相會時她出城相迎的情景。

該詞用了許多色彩鮮麗、氣味芬芳的詞藻,如玉人、畫樓、珠箔、彩簫、豔妝、麝蠟、玉蓮、繡屏、枕鴛、香氣、迴廊、翠釵、銀箋、蘭舟、鳳城、青門、芳草等。它們交織組合,形成了這首詞穠麗的藝術風格。作者還善於融合前人詩語,以豐富詞中的意象。“任蘭舟載將離恨”,是化用宋人鄭文寶《柳枝詞》“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詩意。“薔薇謝後,佳期應未誤行雲”,是化用唐人杜牧《留贈》“不用鏡前空有淚,薔薇花謝即歸來”詩意。“楚梅香嫩,先寄一枝春”,是化用南朝人陸凱《贈范曄詩》中“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詩意。“只憑芳草,尋訪郎君”則是用牛希濟詞《生查子》中“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語意,以“芳草”代“綠羅裙。”這種熔鑄的工夫,使得詞的寓情更爲深厚,意象更爲繁茂。

全詞設想巧妙,筆觸細膩,將相思之情寫得情致深婉,獨特之處是寫傷別之情纏綿但不哀傷,語工詞麗情濃,逼近花間。

詞牌簡介

綠頭鴨,詞牌名之一,又稱爲《跨金鸞》、《鴨頭綠》、《隴頭泉》等。一百三十九字,前片六平韻,後片五平韻。亦有於首句起韻者。變格改用入聲韻。平仄兩體,此爲平韻,139字,上片六平韻,下片五平韻。

作品格律

定格

○△△,◎△◎○△▲。

○△△、◎△◎○,◎◎◎○△▲。

○◎◎、◎△◎○,◎◎○、◎○△▲。

◎○△△,◎△○○,◎△◎○○△▲。

○◎○、◎△△○,◎○○△▲。

△◎○、◎△◎○,◎○△▲。

○◎△、◎△◎○,◎△○△▲。

○△△、○△◎○,◎◎◎、◎◎△▲。

◎○△△,◎△○○,◎△◎○○△▲。

◎◎○、◎△◎○,◎○○△▲。

△◎○、◎◎◎◎,◎○△▲。

△是代表平韻,○是代表仄韻,◎是可平可仄,▲是代表押平韻,●是代表押仄韻。

作者簡介

賀鑄(1052—1125),宋代詞人。字方回,自號慶湖遺老,衛州共城(今河南輝縣)。宋太祖孝惠皇后族孫。曾任泗州通判等職。晚居吳下。博學強記,長於度曲,掇拾前人詩句,少加隱括,皆爲新奇。又好以舊譜填新詞而改易調名,謂之“寓聲”。詞多刻畫閨情離思,也有嗟嘆功名不就而縱酒狂放之作。風格多樣,盛麗、妖冶、幽潔、悲壯,皆深於情,工於語。嘗作《青玉案》,有“梅子黃時雨”句,世稱賀梅子。有《慶湖遺老集》《東山詞》(又稱《東山寓聲樂府》)。

經典宋詞賞析4

作品原文

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裏。戀樹溼花飛不起,愁無比,和春付與東流水。

九十光陰能有幾?金龜解盡留無計。寄語東陽沽酒市,拼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

作品註釋

⑴漁家傲:詞牌名,北宋流行,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詞”者,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較常見,屬中呂宮,又有二:其一字句格律與詞牌同,有隻用半闋者,用作引子;另一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⑵纖纖:細小,細微,多用以形容微雨。

⑶和春:連帶着春天。

⑷九十:指春光三個月共九十天。

⑸金龜: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龜。此處“金龜解盡”意即徹底解職。

⑹東陽:今浙江省金華市,宋屬婺(wù)州東陽郡。沽酒:賣酒。

⑺拼(pīn):豁出去,甘冒。

作品譯文

綿綿的細雨微微的風,千家萬戶掩映在楊柳密蔭青煙綠霧中。淋溼的花瓣貼在樹枝上不再飛。心中愁無窮,連同春色都付與江水流向東。

九十天的'光陰能夠留多久?解盡金龜換酒也無法將春光挽留。告訴那東陽城裏賣酒人,而今只求拼個一醉方休,不管今日樂事成爲他年熱淚流。

創作背景

此詞是作者早年出知婺州(亦稱東陽郡,治所在今浙江金華)期間的作品。《烏程舊志》雲:“朱行中坐與蘇軾遊,貶海州,至東郡,作《漁家傲》詞。”

作品鑑賞

這首詞原題爲“春詞”,風格俊麗,是作者的得意之作。

開頭兩句“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裏”,寫暮春時節,好風吹,細雨潤,滿城楊柳,鬱鬱蔥蔥,萬家屋舍,掩映楊柳的青煙綠霧之中。正是“綠暗紅稀”,春天快要悄然歸去了。次三句:“戀樹溼花飛不起,愁無比,和春付與東流水”,借溼花戀樹寄寓人的戀春之情。“戀樹溼花飛不起”是個俊美的佳句。“溼花”應上“小雨”,啓下“飛不起”。“戀”字用擬人法,賦落花以深情。花尚不忍辭樹而留戀芳時,人的心情更可想而知了。春天將去的時候,落花有離樹之愁,人也有惜春之愁,這“愁無比”三字,盡言二愁。如此深愁,既難排遣,故而詞人將它連同春天一道付與了東流的逝水。

“九十光陰能有幾?金龜解盡留無計。”感嘆春來春去,雖然是自然界的常態,然而美人有遲暮之思,志士有未遇之感,這九十日的春光,也極短暫,說去也就要去的,即使解盡金龜換酒相留,也是留她不住的。詞句中的金龜指所佩的玩飾,唐代詩人賀知章,曾經解過金龜換酒以酬李白,成爲往昔文壇上的佳話。作者借用這個典故,表明極意把酒留春。“寄語東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雖然留她不住,也要借酒澆愁,拚上一醉,以換取暫時的歡樂。“寄語”一句,謂向酒肆索酒。結句“而今樂事他年淚”,一語兩意,樂中興感。

這首詞襲用傳統作詞法:上片寫景,下片寫情。結句“而今樂事他年淚”,一意化兩,示遣愁不盡,無限感傷。作者亦自以“而今”句爲得意之筆。

詞牌簡介

漁家傲,詞牌名之一,又稱《荊溪詠》、《遊仙詠》、《綠蓑令》、《吳門柳》、《忍辱仙人》。,雙調六十二字,仄韻。又: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較常見,屬中呂宮,又有二:其一字句格律與詞牌同,有隻用半闋者,用作引子;另一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漁家傲》不見於唐、五代人詞,至北宋晏殊、歐陽修則填此調獨多。《詞譜》卷十四雲:“此調始自晏殊,因詞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取以爲名。”本調六十二字;前後闋相同,完全惟七言仄韻詩兩絕合爲一。其所不同者僅有第三句協韻,以及下添一個三字句而已,但此三字句亦須協韻。﹝惜香詞﹞後段三字句不協韻,實系錯誤。七言句第一三字平仄雖可通融,故如楊慎詞,於後半第三句作仄平平仄平平仄,則非初學者所宜法矣。

作品格律

●●⊙○○●▲,⊙○⊙●○○▲。⊙●⊙○○●▲,○⊙▲,⊙○⊙●○○▲。

●●⊙○○●▲?⊙○⊙●○○▲。⊙●⊙○○●▲,○⊙▲,⊙○⊙●○○▲。

○平●仄△平韻▲仄韻

作者簡介

朱服(1048-?),字行中,湖州烏程(今浙江吳興)人。熙寧六年(1073)進士。累官國子司業、起居舍人,以直龍圖閣知潤州,徙泉州、婺州等地。

經典宋詞賞析5

晚天蕭索,斷蓬蹤跡,乘興蘭棹東遊。三吳風景,姑蘇臺榭,牢落暮靄初收。夫差舊國,香徑沒、徒有荒丘。繁華處,悄無睹,惟聞麋鹿呦呦。

想當年、空運籌決戰,圖王取霸無休。江山如畫,雲濤煙浪,翻輸范蠡扁舟。驗前經舊史,嗟漫載、當日風流。斜陽暮草茫茫,盡成萬古遺愁。

譯文

①蘭棹:畫船的美稱。

②三吳:說法不一,今採《水經注》之說,指吳興(浙江吳興)、吳郡(江蘇蘇州)、會稽(浙江紹興)。

③姑蘇臺榭:指姑蘇臺,在蘇州市郊靈巖山。春秋時吳王夫差與西施曾在此遊宴作樂。

④牢落:稀疏。

⑤香徑:指採香徑,在靈巖山上,是當年吳國宮女採集花草所走之路。

⑥麋鹿呦呦:呦呦,鹿鳴之聲。吳國大夫伍員曾諫夫差拒絕越國求和,夫差不聽。伍員認爲夫差如此一意孤行,必將亡國,吳王宮殿不久也將變成廢墟,故憤言:“臣今見麋鹿遊姑蘇之臺也。”

⑦圖王取霸:指吳越爲建立王霸事業而紛爭圖謀。

⑧翻輸:反不如。范蠡,春秋末政治家,曾協助越王勾踐復國滅吳,功成後乘扁舟泛遊於太湖中,避免了殺身之禍。

⑨前經舊史:前人的重要著作和史記。

賞析/鑑賞

此詞以“晚秋”作爲背景,抒發了詞人弔古傷今的歷史感慨。柳永的遊蹤,從汴京出發,經汴河東下至江淮一 帶,再向南到鎮江、蘇州、杭州,隨着他的愈走愈遠,他內心因羈旅生涯而引發的傷感情緒,也愈來愈濃,到達蘇州時遊姑蘇臺就寫下了這首《雙聲子》。詞一開始即以“晚天蕭索”來渲染氣氛,引起下文。接着兩句“斷蓬蹤跡,乘興蘭棹東遊”,前句寫自己似斷根的蓬草隨風飄蕩,因仕途坎坷不甚得意,而發牢騷之語。後句則表示自己隨遇而安,不妨盡情歡笑,故乘興蘭棹東遊。接下來“三吳風景,姑蘇臺榭,牢落暮靄初收”,囂鬧繁華的'城市已經是遠遠地消失,清冷荒涼的歷史陳跡觸目驚心地撲入眼簾,境界頓時開闊,並把人帶入歷史的回憶中去。緊接着便以層層鋪敘之法,推出“夫差舊國”,昔日的香徑已成荒丘,繁華似錦的姑蘇臺榭如伍子胥所預言的那樣成了野鹿出沒之所,那些風流豪奢都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煙消雲散了。換頭之後詞人進一步拓開詞境,“想當年”三句,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幅歷史畫面,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的你爭我奪,到頭來只是一場空!用一“空”字冠於“運籌決戰”之前,具有了歷史的穿透力,使詞作的主題得到深化。而當人們從歷史的紛爭中又回到現實時,放眼遠眺,只見“江山如畫,雲濤煙浪”,山河依舊,人事全非,只有那激流勇退的范蠡,在越國勝利之後,隨即駕扁舟逍遙於五湖的明智之舉,使人至今仍十分歎服。在這樣的歷史反思之中,功名、利祿,一切都被淡化了,當然詞人的坎坷不平也愈來愈隨之消解了。“驗前經舊史”三句,以“前經舊史”驗之,當時記載的風流人物和他們那轟轟烈烈的事業,早已消失到歷史的長河之中,現在只剩下“斜陽暮草茫茫”,令人勾起“萬古遺愁”。

柳永詞的風格一般是豔而柔,但本詞卻表現了他的另一面,即對現實遭遇的不滿和怨嘆,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本詞以深秋蕭索、黯淡的景色爲背景,展開了歷史與現實、繁華與荒涼、圖王取霸與江湖隱者之間錯綜的對比,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柳永以詞抒寫登臨懷古之思,感懷身世之情,具有“初發軔”的意義,在拓寬詞的內容方面對後世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項安世《平齋雜說》說他的“長調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勁之氣,寄奇麗之情,作揮綽之聲”。這個評價是比較客觀準確的。

經典宋詞賞析6

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臺。喚廚人斫就,東溟鯨膾;圉人呈罷,西極龍媒。天下英雄,使君與操,餘子誰堪共酒杯?車千輛,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淒涼感舊,慷慨生哀。

劉克莊(1187──1269),字潛夫,號後村居士、莆田(今屬福建省)人。淳祐六年(1246)賜同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學士(一說官至兵部尚書),他渴望恢復北方土地,反對南宋政權的妥協苟安。他早年曾因彈劾宰相史嵩之而貶官,名譽很好。他一生宦海浮沉,時進時退,他是辛派詞人,作風與辛棄疾相似。著有《後村先生大全集》,詞集名《後村長短句》,又名《後村別調》。

這首長調是作者追懷亡友孚若之作。孚若是方信儒字,福建莆田人。韓侂冑伐金時,他與作者是志同道合的好友。

題爲夢孚若,故詞開篇從夢境寫起。首三句寫詞人夢中和孚若同登寶釵樓,共訪銅雀臺。“寶釵樓”,漢武帝時所建,故址在今陝西咸陽市。“銅雀臺”,故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曹操時所建。這兩個名勝古蹟都在北方,時中原已淪於金人之手,所以作者託以夢遊,從中亦窺見作者魂縈夢繞着淪陷了的中原,正和陸游“鐵馬冰河入夢來”所表現的抗敵志向一樣。“喚廚人斫就,東溟鯨膾;圉人呈罷,西極龍媒”。四句繼續寫夢境,要廚師馬東海里捕的鯨魚切成細塊,要養馬的人呈送西方來的良馬。“東溟”,東海。“膾”,細切肉。“圉(gǔ)人”,養馬的人。“西極龍媒”,極遠的西方出的駿馬,龍媒是良騎。這四句用誇張的手法,表現作者奔放的豪情。“天下英雄,使君與操,餘子誰堪共酒杯?”這三句脫胎於《三國志·劉備傳》中曹操對劉備所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的話,這裏是把曹操和劉備比方孚苦和作者自己。“餘子誰堪共酒杯?”用一反詰句,意爲其它的人,簡直就沒有這個資格了。同時也反映了作者痛感濟世無人。“車千輛,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寫他倆與中原衆多英雄豪傑的交遊。按《宋史·方信儒傳》說:“信儒性豪爽,揮金如糞土,所至賓客滿其後車。”“燕南趙北”,即燕趙間,約當今河北省中部。“劍客”,指才能武藝出衆的人。

詞的上片寫夢境,作者把渴望收復中原的深摯愛國情感通過夢境曲折地反映了出來。爲了和下片形成強烈對比,上片還極寫作者意氣飛揚,不可一世,吃的要鯨膾,騎的是龍媒,後車載的是劍客奇才。多麼輝煌的'場面。

詞的下片寫夢醒後的感慨。作者用“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自然而貼切地過渡了下來,這裏寫在夢裏畫鼓(即戰鼓,國鼓上有畫;故名)如雷,意在表現詞人即使在夢中亦不忘中原、志在恢復的愛國情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這就由夢中回到了現實中來。這裏暗用了祖逖聞雞起舞的典故,且以祖逖自比,表現作者壯志未泯,雄心猶在。(過片“飲酣”二句,夏承燾先生《唐宋詞選》本作“飲酣鼻息如雷,誰信被晨雞催喚回”。對照上片所寫夢中作者與孚若對酒事,夏先生的選文亦順理成章。作者曾在《挽方孚若寺丞》詩中說:“詩裏得朋卿與我,酒邊爭霸世無人”。這次在夢中和好友相聚,一定喝得酩酊大醉,因而鼻息如雷,便是很自然的了。但天地悠悠,歲月匆匆,作者不得不“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這既是作者壯志未酬的悲涼深沉的哀嘆,也是作者對友人生前沒有得到朝廷重用而發出的不平呼喚。“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這裏借用漢文帝對李廣說的話:“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何足道哉?”(《史記·李將軍列傳》)這兩句一方面表現作者意氣飛揚,不可一世的氣概,顯示作者恢復中原的宏圖大願;另一方面也是作者對自己生不逢時的悲嘯狂吟,詞結尾“披衣起,但淒涼感舊,慷慨生哀。”寫作者中夜披衣而起,環顧四周,是淒涼的現實。回憶往事,百感交集。這裏有報國欲死無戰場的悲憤,有英雄失路,年華空老的感嘆,如此等等。

這首詞上片寫夢境,寫夢中與友人相會時意氣飛揚的場面;下片寫晨雞喚回,夢醒後的現實,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悲憤。詞的上下片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充分暴露了南宋小朝廷的埋沒人才。詞中不少處融入史書中語,增加了作品的容量,且顯得氣概豪邁。

經典宋詞賞析7

浪淘沙慢

曉陰重,霜凋岸草,霧隱城堞。南陌脂車待發,東門帳飲乍闋。正扶面、垂楊堪攬結;掩紅淚、玉手親折。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絕。

情切。望中地遠天闊。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別。翠尊未竭。憑斷雲留取,西樓殘月。

羅帶光消紋衾疊。連環解、舊香頓歇;怨歌永、瓊壺敲盡缺。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空餘滿地梨花雪。

作品註釋

1、城堞:城上齒狀的矮牆。

2、脂車:車軸塗上油脂的車,潤滑以利快行。

3、乍闋:方停,剛結束。

4、紅淚:胭脂淚。

5、離鴻:此處喻離別的戀人。

6、瓊壺敲盡缺:《世說新語》載,晉王敦酒後,詠曹操《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擊唾壺爲節,壺口盡缺。

作品譯文

大清早陰雲密佈,嚴霜打的青草凋殘,濃霧籠罩城上矮牆,南街上車兒正等待出發,東門外別宴也已停歇。垂柳正拂人面,柔嫩的楊柳枝已可以編結。我以手掩面拭淚,親自把送別柳枝採折。想那時漢浦別後,她就如鴻雁不知飛向何處,長時間音信斷絕。

情切切,登高望遠地遙天闊,在這露冷風清之時,我只能苦熬着長夜漫漫。嘆人間萬事最難忘的,只有輕率地離別。翠玉杯中酒未喝完,願憑藉天上殘雲,留住西樓下落的明月。

絲織的衣帶失去了光澤,繡被疊一旁,連環鎖已解,舊香早已消歇。我久久把怨歌唱,玉壺被我敲得邊全缺。可恨春天不與人相約,裝點夜色的,只剩下梨花滿地白如雪。

作品鑑賞

此詞表達了作者對久別戀人的懷念之情。詞的上片回憶當初離別時的情景,中片把別後思念之情集中一個夜晚作充分的描述,下片當下的“怨”、“恨”之情。全詞以時間的推移爲線索,表現出離別、思念、追悔、期望、怨恨、空茫這幾個人物思緒發展的階段。整首詞層層鋪陳,多層次、多角度描寫,把離人的離情、思情、愁情、恨情寫得真摯而深切。

上片回憶當初離別時的情景,其時秋季,故有“霜調岸草”、“漢浦離鴻”等典型的秋景意象。“曉陰重”三字,分量顯得很沉重,離別清晨,其時漠漠窮陰,籠罩天地,造成了抑鬱的氣氛。岸草經霜枯萎,城堞被霧遮障。這些描寫,把行者和送者那低沉悵惘的心情烘托了出來。以下幾句敘離別之事。南陌、東門,只是泛說。脂車,車軸塗上了油脂,以示準備遠行。帳飲,是臨別的飲宴;乍闋,是剛剛結束的意思。“帳飲乍闋”指行人即將上路,馬上就要分手的時刻。“正拂面垂楊堪攬結。掩紅淚、玉手親折。”寫到折柳送行人。折柳送別,是我國的古老風習,也是詩詞裏常用的典故,“柳”與“留”諧音。

送行者希望行人能夠留下來,於是就攀折路旁的.柳枝以表示這種心願。周邦彥這首詞寫折柳送別,並非單純地搬用詞藻典故,而是採用舊有的材料重新加以鋪排描述。秋季,楊柳凋落較晚,其枝條仍堪攬結攀折。“紅淚”、“玉手”,並不完全是裝飾性的詞藻。紅淚,猶言血淚,這是用王嘉《拾遺記》所載薛靈芸的典故,以言其悲傷之深切;玉手,除言其白皙柔美之外,亦喻純潔的心靈。這幾句生動的描寫,使人物的心情、神態活現於紙上。“漢浦離鴻”,喻指以前離去的行人,“去何許”,猶言去何方,言其遠:“經時信音絕”,言其出行日久,且沓無信息,接下來作者進一步把別後思念之情集中一個夜晚,作充分的描述,其時亦秋季,故有“露冷風清”、“西樓殘月”等句。“情切”二字,直呼心聲,它的分量很重。登高眺望,唯見“地遠天闊”,所念之人沓遠難尋。通過這種意念高度集中的情況,說明了對行人思念之情的深切與專注。“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寫到夜深人靜時分獨自悲傷的涕泣,很是悽婉動人。銅壺滴漏很象人的流淚,用作比喻很貼切。

至此感情只能通過意象來表述,故而只須點出“露冷風清”、“耿耿寒漏”的客觀環境就能表現,萬語千言也訴說不清的離愁別恨。以下幾句,都是由此順流而下的補充文字。“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別。”這兩名錶述了一種特定的心理感受,由於深諳離別以後的痛苦,從而導引出了一種悔恨的念頭,覺得當初的離別太輕易了,悔不該輕率地分手。“翠樽未竭,憑斷雲、留取西樓殘月”幾句,則全用比喻聯想,表示能夠等待到行人歸來的一種信念。意思大體是杯中酒未空,待歸來重酌;斷雲仍空中飄蕩,讓它纏帶住西天的殘月不要落下,我好舉目相對,寄託相思。

下片一開始就連續列舉了五種遭到破壞的美好事物:“羅帶光銷”,絲織的衣帶失去了光澤:“紋衾疊”,花色美麗的被子弄得折皺了:“連環解”,本來連爲一體的玉連環被分解開了:“舊香頓歇”,用晉人韓壽的典故,意謂情人所贈的香已經失去了芬芳。

“怨歌永、瓊壺敲盡缺”,用王敦的典故哀怨的歌子唱得時間太長,隨着拍子敲打唾壺,把壺都敲得殘缺了。王敦常於酒後,詠曹操“老驥伏櫪,志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詩句,即以所持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見《世說新語(豪爽)。這五個比喻,訴說了離別之苦對人的無情折磨,表示了怨恨的深重。

這種連珠炮式的寫法,實爲詞的罕見。接着,作者把思緒歸結起來。發出了“恨春去、不與人期”的怨言。不與人期,意即不與人預先知會,於是轉而恨春,表達了一種癡頑的、無可奈何的心情。結句“弄夜色,空餘滿地梨花雪”,用具體的梨花落滿地以象徵“春去”。梨花色白,故可與雪互喻。“弄夜色”者,如王安石《寄蔡氏女子》詩之“積李兮縞夜(李花亦白色。縞夜,使黑夜生白)。楊萬里《讀退之李花詩》有句雲”遠白霄明雪色奇“,可爲周詞註腳。此兩句恨春去匆匆,只留下滿地梨花如雪,極寫怨恨之情,這裏將人情移至春夜落花,是”移情“手法的妙用。

陳延焯評價此詞說:“蓄勢後,驟雨飄風,不可遏抑。歌至曲終,覺萬匯哀嗚,天地變色,老杜所謂‘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茫’也。”這一評價,可謂精當。全詞既照顧到詞的整體結構,又注意到局部的靈活自如,充分顯示出詞人駕馭長調、結構長篇的藝術才華。詞之結尾尤以景語隱括,給人以美的遐思。

詞牌簡介

浪淘沙慢,詞牌名,慢曲。全調三闋一百三十三字,前段九句六仄韻,中段八句六平韻,後段七句四平韻。詞中領格字,除“嗟”字用平聲領四言二句外,餘如“正”、“念”、“向”三字皆得用去聲。

格律對照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

曉陰重,霜凋岸草,霧隱城堞。

平仄平平仄仄。

南陌脂車待發,

平平仄仄仄仄。

東門欲飲乍闋。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正拂面垂楊堪攬結,

仄平仄、仄仄平仄。

掩紅淚、玉手親折。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絕。

平仄。

情切,

仄平仄仄平仄。

望中地遠天闊。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別。

仄平仄仄。

翠尊未竭,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憑斷雲留取西樓殘月。

平仄平平平平仄。

羅帶光銷紋衾疊,

平平仄、仄平仄仄。

連環解、舊香頓歇。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怨歌永、瓊壺敲盡缺。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空餘滿地梨花雪。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爲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爲“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爲“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經典宋詞賞析8

詞作原文

阮郎歸

湘天風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虛。麗譙吹罷《小單于》,迢迢清夜徂。

鄉夢斷,旅魂孤。崢嶸歲又除。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

作品註釋

①湘天:指湘江流域一帶。

②麗譙:城門更樓。《莊子·徐無鬼》:“君亦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間。”郭象注:“麗譙,高樓也。”陸德明釋文:“譙,本亦作蠛。”.成玄英疏:。言其華麗瞧蟯也。”小單于:樂曲名。李益‘聽曉角》詩:“無限寒鴻飛不度,秋風捲入小單于。”《樂府詩集》:“按唐大角曲有《大單于》、《小單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聲猶有存者。”

③迢迢;漫長沉寂。清夜:清靜之夜。徂(音cú):往,過去。

④崢嶸:比喻歲月艱難,極不尋常。鮑照《舞鶴賦》;“歲崢嶸而莫愁。除:逝去。

⑤衡陽,古衡州治所。相傳衡陽有回雁峯,鴻雁南飛望此而止。《輿地記勝》:“回雁峯在州城南。或日雁不過衡陽,或日峯勢如雁之回。”陸佃《埤雅》:“南地極燠,雁望衡山而止。”雁傳書:典出《漢書.蘇武傳》:“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⑥郴陽:今湖南郴州市,在衡陽之南。王水照先生《元佑黨人貶謫心態的縮影——論秦觀(千秋歲)及蘇軾等和韻詞》雲:“從郴州至橫州,當時必須先北上至衡州,然後循湘水,入廣西境,至桂州興安,由靈渠順灕水下梧州,復由潯江、鬱水西至橫州。”由此可證,郴州在衡陽之南,道路險阻,書信難傳。和雁無,連雁也無。《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一謂“和”“猶‘連’也”,並引此句釋雲:“言連傳書之雁亦無有也。”

作品譯文

湘南的天氣多風多雨,風雨正在送走寒氣。深深的庭院寂寥空虛。在彩繪小樓上吹奏着“小單于”的樂曲,漫漫的清冷的長夜,在寂寥中悄悄地退去。

思鄉的夢斷斷續續在公館中感到特別孤獨,那種清涼寂寞的情懷實在無法描述;何況這正是人們歡樂團聚的除夕。衡陽還可以有鴻雁傳書捎信。這郴陽比衡陽還遠,連鴻雁也隻影皆無。

創作背景

《阮郎歸》這個詞牌,又名《醉桃源》、 《碧桃春》,其名來源於古代神仙故事,適合寫悽苦的情感。

宋哲宗紹聖三年(1096),秦觀被貶爲監處州酒稅,他平時不敢過問政治,常常到法海寺修行,但還是被羅織罪名,再次被貶至郴州,並被削去了所有官職和俸祿。詞人丟官削祿,愈貶愈遠,內心悲憤異常。在經過瀟湘南徙的時刻,他幾乎哭泣着說:“人人道盡斷腸初,哪堪腸已無!”(《阮郎歸》其三)。詞人在郴州貶所渡過了整整一年,歲末時節,心情無比哀傷,便提筆寫了這首詞。

作品鑑賞

詞的上闋寫除夕夜間長夜難眠的苦悶。起首二句,以簡練的筆觸勾勒了一個寂靜幽深的環境。滿天風雨衝破了南方的嚴寒,似乎呼喚着春天的到來。然而詞人枯寂的心房,卻毫無復甦的希望。環顧所居庭院的四周,深沉而又空虛,人世間除舊歲、迎新年的氣象一點也看不到。寥寥十二字,不僅點明瞭時間——破寒之初,點明瞭地點——湘南的庭院;而且描寫了一個巨大的空間:既寫了湖南南部遼闊的天空,也寫了蝸居一室狹小的貶所。更堪注意的是,在淒涼孤寂的氛圍中,隱然寓有他人的歡娛。因爲除夕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圍爐守歲,樂敘天倫,箇中意味,不言自明。由此可見,詞人此處用了隱寓的手法,讓讀者以經驗和想像來補充他所描寫的環境。這就是詞學家們所常說的“含蓄得妙”。

“麗譙”二句是寫詞人數盡更籌,等待着天明。從字面上看,秦觀的構思似乎受到《莊子》和李益詩的影響,但所寫的感情,完全是詞人獨特的感受。除夕之夜,人們是閹家守歲,而此刻的詞人卻深居孤館,耳中聽到的只是風聲、雨聲,以及悽楚的從城門樓上傳來的畫角聲。這種聲音,彷彿是亂箭,不斷刺激着詞人的心靈,在這種情況下,詞人好容易度過“一夜長如歲”的除夕。“迢迢”二字,極言歲之長;着一“清”字,則突出了夜之靜謐,心之淒涼。而一個“徂”字,則將時光的流逝寫得很慢,很慢。可以看出,詞人的用字,是極爲精審而又準確的。

整個上闋,情調是低沉的,節奏是緩慢的`。然而到了換頭的地方,詞人卻以快速的節奏發出“鄉夢斷,旅魂孤”的詠歎。自從貶謫以來,離開家鄉已經三年了,這個“鄉”字當是廣義的,包括京都和家鄉。詞人日日夜夜盼望回鄉,可是如今卻像遊魂一樣,孑然一身,漂泊在外。當此風雨之夕,即使他想在夢中回鄉,也因角聲盈耳,進不了夢境。“鄉夢斷,旅魂孤”這六個字,凝聚着多麼深摯的感情啊!至“崢嶸歲又除”一句,詞人始正面點除夕。崢嶸,不尋常、不平凡之謂也,中寓艱難之義,杜甫詩云:“旅食歲崢嶸”,詞意同此。然而着一“又”字,卻表明了其中蘊有多少次點燃了復又熄滅的希望之火,一個又一個除夕的到來了,接着又一個一個地消逝了,詞人依舊流徙外地。痛楚之情,溢於言外。

詞的結尾,寫離鄉日遠,音訊久疏,連用二事,貼切而又自然。鴻雁傳書的典故,出於《漢書·蘇武傳》。衡陽有回雁峯,相傳鴻雁至此而北返。這兩個故實,用得不着痕跡,表現詞人音訊全無的失望心情。

明人沈際飛評此詞曰“傷心”,確是表現了此篇感情的特點。從詞的內容到詞的音調,無不充滿了悽苦哀傷的色彩。在宋代詞壇上,以抒寫悽婉情感見長的詞人,獨推淮海、小山。在淮海詞中,情調最爲悽婉的,此闋也是其中之一。細讀全篇,淺語淡語之中蘊有深遠意味。

詞牌簡介

阮郎歸,是常見的詞牌,詞名用劉晨、阮肇故事。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爲其初名。又名《醉桃園》等。雙調四十七字,平韻。

曲牌名。有二,均屬南曲南呂宮。其一字句格律與詞牌同,但多僅用其前半闕或後半闕,用作引子;其一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作品格律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平(韻)。

中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平(韻)。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少遊,又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1085年(元豐八年)進士。曾任祕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等職。因元祐年間(1086-1094)黨爭,屢遭貶謫。早年遊學於蘇軾門下,文辭爲蘇軾所賞識。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並稱“蘇門四學士”。尤工詞,婉麗精密。有《淮海集》。

經典宋詞賞析9

還京樂·禁菸近

周邦彥

禁菸近,觸處、浮香秀色相料理。正泥花時候,奈何客裏,光陰虛費。望箭波無際,迎風漾日黃雲委。任去遠,中有萬點,相思清淚。到長淮底,過當時樓下,殷勤爲說,春來羈旅況味。堪嗟誤約乖期,向天涯、自看桃李。想而今,應恨墨盈箋,愁妝照水,怎得青鸞翼,飛歸教見憔悴。

這是一首客行在外,睹春景而生幽情,思念閨中戀人的長調。全篇含蓄委婉、極盡鋪寫。

上闋寫寒食節近,正是春深時光,客居異鄉,觸景情傷。“禁菸近,觸處、浮香秀色相料理”是寫:寒食節就要到來,一片暮春景色,目光所及,手足所觸,盡是繁花與綠葉相掩映,浮動的芳香藉着清風撲面襲人。“禁菸”指寒食節,在農曆清明的前一或二日;據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冬至後一百五日,謂之寒食,禁火三日。故寒食亦稱“禁火”或“禁菸”。“正泥花時候,奈何客裏,光陰虛費。”第一句中“泥花”的“泥”字,在此有“泥泥”(nǐ)意,作濡溼講;“泥花”就是花瓣紛紛沾衣隨人的樣子,也正是春日將暮的時候。怎奈正身在羈旅,客行在外,不能邀友攜伴享受春光,聽任它在眼前虛度。“望箭波無際,迎風漾日黃雲委。”意指:放眼看如射箭飛出一樣的平波浩渺無際,微風下日光流動,黃雲低垂。“任去遠,中有萬點,相思清淚”:一任江水滔滔向遠處流去,夾帶着我的無限柔情和萬點相思的清淚。以上佈局結構層次分明,幾乎都是先寫景、事,緊接着便抒慨寫情。

下闋寫託江流傳遞信息,憶往日思念閨中情人。開始幾句緊與上闋結尾處相銜。“到長淮底,過當時樓下,殷勤爲說,春來羈旅況味”,似乎是在叮嚀流向遠方的茫茫江水:流到淮水下游,經過當年和伊人相遇的.繡閣之下,你一定要稍作停留,情意懇切地向她述說我春日在外零丁作客的情味。下面幾句是向江水傾訴,還是自怨自艾,包含着深深的懺悔:“堪嗟誤約乖期,向天涯、自看桃李。想而今,應恨墨盈箋,愁妝照水”:嗟嘆當年沒有按時赴約誤了相會的佳期,此後便孤身隻影奔走天涯,獨自打發走桃李燦爛的春天。想現在,樓中伊人已將含情帶怨的話語寫滿繡箋,臨水遠盼從水中映出的面龐一定是愁態萬種、別有一般嫵媚風情。句中“桃李”常用來比喻容貌姣美,如曹子建《雜詩》“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但在這裏可引申爲燦爛的春天──美好的青春時期。結尾句“怎得青鸞翼,飛歸教見憔悴”別具匠心,藉助想象將急切地盼望重相聚會的戀情,作了進一步表露:怎麼樣才能藉助神鳥青鸞的幫助,飛回伊人身邊,相對的定是被纏綿情思折磨得不堪憔悴的容顏。“青鸞”,在此處意同“青鳥”,指神話中在王母身邊司管傳遞信息的神鳥。

該詞寫戀情而無須濃詞豔句,寫相思不見猥褻暱狎,前後呼應,曲盡其妙。真可謂鬼斧神工,錦衣天成。

經典宋詞賞析10

作品原文

尉遲杯·離恨

隋堤路。漸日晚、密靄生深樹。陰陰淡月籠沙,還宿河橋深處。無情畫舸,都不管、煙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擁重衾,載將離恨歸去。

因思舊客京華,長偎傍疏林,小檻歡聚。冶葉倡條俱相識,仍慣見、珠歌翠舞。如今向、漁村水驛,夜如歲、焚香獨自語。有何人、念我無聊,夢魂凝想鴛侶。

作品註釋

⑴尉遲杯:詞牌名,雙調,上片48字,下片57字,仄韻。

⑵隋堤:隋煬帝大業元年重浚汴河,開通濟渠,沿河築堤,後稱隋堤。

⑶密靄:濃雲密霧。深樹:枝葉茂密的樹。深:《才調集》作“遠”。樹:《全唐詩》注“有本作‘處’”。

⑷陰陰:形容月色暗淡。籠:籠罩。淡月籠沙: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⑸河橋:汴河上的橋。

⑹畫舸:畫船,即裝飾華美的遊船。

⑺浦:水邊。

⑻重衾:兩層被子。

⑼離恨:離別的愁苦。

⑽京華:京城。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偎傍:相互偎依的樣子。小檻:窗下或者長廊上的欄杆。

⑾冶葉倡條:指歌妓。

⑿慣見:常見。珠歌翠舞:聲色美妙的歌舞。

⒀水驛:水邊的驛站。

⒁無聊:孤單寂寞

⒂夢魂:古人以爲人的靈魂在睡夢中會離開肉體,故稱“夢魂”。凝想:聚精會神的想,癡癡地想。鴛侶:情人。

作品譯文

隋堤大路上,天色已晚,茫茫一片霧氣迷漫着路旁的柳樹。冷冷清清的月光,宛如給大地蓋上一層輕輕的沙罩。我再一次住在河橋的.深處。畫船不知人間情意,只顧一直前行,任蒼茫的煙波隔着前路。只等行人喝得大醉,又蓋着厚厚的被套,它便載着傷心的離人帶走,同時載走了多少的離別之情。

想到從前在京師,經常到樹林邊的亭臺樓閣中游玩。青樓中的那些歌女都與我相識。我也看慣了她們的華麗裝扮,和她們的動人舞姿。如今我一個人卻宿在這小小的漁村水邊,漫漫長夜難以度過,對着一縷青煙,我自言自語。誰知我孤單寂寞,來到我身邊與我相伴。

創作背景

此詞乃作者宦途中所作,抒寫詞人在運河之上、隋堤之畔的客舟之中的一段離情別恨。

作品鑑賞

此詞開頭的“隋堤路”,是指宋之汴京至淮河一段的水路,因爲是隋煬帝所開大運河的一段,故名。“漸日晚,密靄生深樹”,寫徘徊汴堤而未曾登船之際,但見日色漸漸向晚,濃重的暮靄正從茂密的樹林中瀰漫開來。

接下來二句,化用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詩意,寫出主人公獨自悵望江天,孤寢船上的情景。

“無情畫舸,都不管、煙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擁重衾,載將離恨歸去。”這幾句寫分手時的情景,用的就是借物達意手法。這詞寫餞別情景是從鄭仲賢《送別》詩脫化出來的。王氏所謂“詩意出側面”,是指詩情借物宣泄,遷怨於物。有情人偏遇着這無情的畫舸,它全然不管戀人們難分難捨,將行人連同離恨都載走了。這裏遷怨畫舸,就是側寫。物本無情,視爲有情,以責怪於物來表達自己的離情別恨,是借物達意的一種方式;離恨、離愁是一種感情,都是虛的,然而詩人們卻常常化虛爲實,將愁恨說成是有形體有重量的東西。這裏船載離恨,就是化虛爲實。

“因思舊客京華,長偎傍疏林,小檻歡聚。冶葉倡條俱相識,仍慣見、珠歌翠舞。”這是寫昔日京華相聚的歡樂場面。“冶葉”句化用李商隱《燕臺詩》“冶葉倡條遍相識”。所謂“冶葉倡條”,乃指歌妓。

詞中主人公的戀人,也是歌妓一流人物。所以他同歌妓們廝混得很熟,常一起,觀賞她們歌舞。這歡樂的回憶,與“漁村水驛,夜如歲、焚香獨自語”,恰成鮮明對比。人由聚而散之際,回想歡樂聚會,必添愁情離懷。回憶對比,是很能觸發情感的。周邦彥這首詞,除用回憶對比外,還有一種對比,就是夢境和現實對比。“有何人、念我無聊,夢魂凝想鴛侶”,這個結尾,詞評家多以爲寫得拙直、率意。這個收尾是不夠含蓄的,但是感情還是十分樸實濃烈的。這裏用了眼前實境和夢中虛境相對照,現實是舟中獨處,夢中卻是鴛侶和諧。“鴛侶”一詞已近於抽象化,形象不夠豐滿。但還是足以補出離情別恨的。

此詞以宦遊途中水驛之夜的情景爲中心而將追憶念想層層展開。全詞由景及情,由今及昔,寫眼前景採用白描手法,敘寫追思往事時用借物達意。反襯對比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結句直抒性情而不借景烘托,可謂大巧若拙,別具魅力。

詞牌簡介

尉遲杯,詞牌名,雙調,上片48字,下片57字,仄韻。

作品格律

平平仄(韻),平仄仄,⊙仄⊙平仄(韻)。

⊙平⊙仄⊙平,⊙仄⊙平平仄(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韻)。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韻)。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韻)。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韻)。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韻)。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韻)。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爲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爲“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爲“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經典宋詞賞析11

作品原文

花犯·粉牆低

粉牆低,梅花照眼,依然舊風味。露痕輕綴,疑淨洗鉛華,無限佳麗。去年勝賞曾孤倚,冰盤同宴喜。更可惜、雪中高樹,香篝薰素被。

今年對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飛墜。相將見、翠丸薦酒,人正在、空江煙浪裏。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

作品註釋

①花犯:詞牌名,爲周邦彥首創。雙調102字。

②鉛華:古代婦女用的黛粉等化妝品。

③冰盤同燕喜:冰盤,指如水一般潔淨的白瓷盤。燕喜,節日的宴會。

④香篝:即薰香之籠。此句喻雪覆蓋梅樹,像白被放在熏籠上一樣。

⑤翠丸:梅子。

⑥黃昏斜照水:用林逋《山園小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句意。

作品譯文

低低的粉牆上,梅花在枝頭風采照人,同往年一樣。花面上的露水痕跡還在,透明晶瑩,如同一位洗淨鉛華的美人,天生麗質美麗天然。去年梅花開放時,我也是一個人獨自觀賞。我也曾經在酒宴之上,愉快地把玉盤中的青梅品嚐。更令人嘆息的是,雪中那高高的梅花樹上,如同蓋上一層雪白的棉被,被裏彷彿是一位美人,體內透出一縷怡人的馨香。

今年賞花太匆忙,如同心中有太多的憂傷。我看梅花開得憔悴,我也是這樣,依依惜別,滿腹愁腸。我對着梅花悵望嘆息,眼看着一片片花瓣,四處飄落。不久就到了青梅再來下酒的時候,那時我又出發了,在浩如煙海的江面上與風浪爲伍。我只願意自己化作一枝梅花,每日當夕陽西下時,靜靜的安然立在水邊。

作品題解

本詞借詠梅以抒發自己宦遊無定,到處漂泊的寂寞感傷之情。上片由眼前之梅聯想追憶到去年之梅,下片由今年之梅聯想到未來的梅子。在賞梅中融進自己遊蹤不定之憾。上片前六句寫眼前“淨洗鉛華,無限佳麗”之梅花。“粉牆低”寫梅花所在之院落,“照眼”寫梅花的晶瑩可愛。“淨洗鉛華”則寫出梅花的`本色天香之質。後五句回憶去年獨自雪中賞梅的情景。“香篝薰素被”描寫雪中之梅的形與味,極其精彩。下片五句又回到眼前,寫賞梅匆匆,而梅已飄墜,最後四句跳到未來。想象江上以梅薦酒及夢中尋梅的情景。全篇處處寫梅,而又結合自己的行蹤,寫出飄泊不定的生活。結構圓美流宕,渾化無跡。這首詞分成過去、現在、未來三個階段去寫梅花,三個階段各有不同的情懷,而且以梅花自喻,委婉曲折。整個詞句不緊扣梅花,也句句緊扣作者自己,前後呼應,一下串插,迂迴反覆,井然有序。

作品賞析

宋人極喜吟詠梅花,如宋初的林逋即以詠梅詩能攝取梅的風神而傳誦一時。這首《花犯》詠梅詞,當寫於其十年的州縣宦遊生活期間,其較大可能性是寫於溧水任上。在溧水時期,周邦彥用長調寫了相當數量的詠物詞,如《紅林擒近·詠雪》、《玉燭新·梅花》、《三部樂·梅雪》,等等,其中又以《花犯》詠梅最爲著稱。

本詞的特點是在詠梅中打入個人身世之感,但不是用如林逋在《霜天曉角》中“誰是我知音,孤山人姓林”等直抒其情的語言來表達,而是用前後盤旋、左顧右盼、姿態橫生的手法,多方位、多角度地來體現自己的情感。宋代黃升在《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中雲:“此只詠梅花,而紆徐反覆,道盡三年間事,圓美流轉如彈丸。”

詞作的上片先從眼前的梅花着手,敘寫其風神,再回想去年觀賞梅花之情形,展示其風姿依舊。“粉牆低,梅花照眼,依然舊風味。露痕輕綴,疑爭洗鉛華,無限佳麗”。詞人官舍的低矮粉牆頭伸出一棵梅樹,盛開的梅花格外引人注目。只見梅花上還留有露水痕跡,有如美人洗卻脂粉,更顯得天生麗質。這裏“依然”二字埋下了敘寫去年梅花風采的伏筆。“鉛華”,此指婦女擦臉的粉。曹植《洛神賦》有“芳澤無加,鉛華不御”。接着詞人便轉入去年賞梅之回想:“去年勝賞曾孤倚,冰盤同宴喜”。這是去年賞梅之第一層,敘寫自己客中寂寞,獨自一人持酒賞花。梅花盛開,又恰逢“宴喜”,更映襯詞人的孤寂。“冰盤”句,化用韓愈《李花》詩:“冰盤夏薦碧實脆,斥去不御慚其花”句意。“冰盤”,即白瓷盤。第二層“更可惜,雪中高樹,香篝薰素被”,這三句是說,一眼望去,高聳橫逸的梅樹被厚雪所覆蓋,宛如香篝上薰着一牀潔白的被子,煞是逗人喜愛。“香篝”,指裏面放香用來薰烘衣物的熏籠。

詞作下片,詞人的思緒又回到今年眼前的對花,並由此想象以後當青梅可佐酒時,自己又將飄泊於江湖上,而只能夢想梅花之倩影了。“今年對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詞人敘述自己,離別在即,故亦無閒情逸致對花仔細觀賞,故曰:“對花匆匆”。在此情形下對花,似亦覺花含有離恨,呈現愁悶憔悴之情。這與詞人在《六醜》中寫薔薇花“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寫法同出一機抒,花之有恨、有愁,其實都是詞人的移情作用。次三句“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飛墜”,描寫梅花凋落。詞人凝神駐足,想吟詠一首惜別之詞,忽見梅花朵朵飄墜於青苔之上。這一筆似實又似虛,既可理解爲是實寫;又可理解爲仍是詞人的移情作用,它象徵了詞人心中在流淚,接下詞人即展開想象,“相將見、脆丸薦酒,人正在、空江煙浪裏”,這幾句承上人花相逢、花落、而想象至梅子可供人就酒之時,自己卻正泛舟飄泊於空江煙浪之中。這裏借寫與梅天各一方,實則暗傷羈旅飄泊之苦。歇拍句又順此思路進一步想象:“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詞人推想,此後自己天涯飄零,只能在夢中再去見那枝黃昏夕照下橫逸悽清的梅花了。這夢中之梅影與開頭現實中的照眼之梅遙相呼應。

整首詞作不是客觀地、呆板地來描寫梅花的形與神,而是循着詞人自己思想感情變化的軌跡去寫梅花之變化;時間跨度大,以今年爲軸心,貫串去年和明年,刻畫了梅花,也刻畫了自己,通篇寫得紆徐反覆,委婉曲折,很耐人尋味。又,前人也多認爲該詞有所寄託,《雲韶集》雲:“此詞非專詠梅花,以寄身世之感耳。”《蓼園詩選》雲:“總是見官跡無常,情懷落寞耳,忽借梅花以寫,意超而思永。言梅猶是舊風情,而人則離合無常;去年與梅共安冷淡,今年梅正開而人慾遠別,梅似含愁悴之意而飛墜;梅子將圓,而人在空江之中,時夢想梅影而已。”應該說,這些評說都較符合詞作實際。

詞牌簡介

花犯,詞牌名,爲周邦彥首創。雙調102字。調始《清真樂府》。周密詞名《繡鸞鳳花犯》。

作品格律

雙調,一百二字。前段十句,六仄韻;後段九句,四仄韻。

●○○(句)○○ ●(句)○○●○●(韻)●○○●(韻)●●○○(句)●○●(韻)

○●●○○●(韻)○○○●●(韻)●●●(豆)○ ●(句)○○○●●(韻)

○○● ●○○(句)○○●●●(句)○○●●(韻)○●●(句)○○●(豆)○○●(韻)○○●(豆)●○●●(句)

●(豆)○○●●(韻)●●(豆)○○●(句)○○●●(韻)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爲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爲“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爲“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經典宋詞賞析12

破陣子

爲陳同父賦壯語以寄

辛棄疾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是辛棄疾寄給陳亮(字同甫)的一首詞。陳亮是一位愛國志士,一生堅持抗金的主張,他是辛棄疾政治上、學術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歲才狀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倆同是被南宋統治集團所排斥、打擊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陳亮與辛棄疾曾經在江西鵝湖商量恢復大計,但是後來他們的計劃全都落空了。這首詞可能是這次約會前後的作品。

這詞全首都寫軍中生活,也可以說是寫想象中的抗金軍隊中的生活。上片描寫在一個秋天的早晨沙場上點兵時的壯盛場面。開頭兩句寫軍營裏的夜與曉,“醉裏挑燈看劍”一句有三層意思:“看劍”表示雄心,“挑燈”點出時間,醉裏還挑燈看劍是寫念念不忘報國。次句“夢迴吹角連營”,寫拂曉醒來時聽見各個軍營接連響起雄壯的號角聲。上句是看,此句是聞。接下三句寫兵士們的宴飲、娛樂生活和閱兵場面,詞的境界逐漸伸展、擴大。“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晉書》載: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瑩其蹄角,王濟與王顗賭射得勝,命左右探牛心作炙。“麾”是軍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們在軍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聲”,指各種樂器合奏出雄壯悲涼的軍歌。古代的瑟有五十弦。李商隱詩:“錦瑟無端五十弦。”這詞裏的“五十弦”,當泛指合奏的各種樂器。“翻”,指演奏。“塞外聲”,指雄壯悲涼的軍歌。

下片寫投入戰鬥的驚險場面:“馬作的盧飛快”,“的盧”,駿馬名。相傳三國劉備在荊州遇厄,的盧馬載着他一躍三丈,越過檀溪(《三國志·先主傳》引《世說》)。“作”,作“如”解。“弓如霹靂弦驚”,比喻射箭時弓弦的響聲如雷震。“了卻君王天下事”兩句,描寫戰鬥獲勝,大功告成時將軍意氣昂揚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復中原。收復中原,不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關心的大事。末句一結,卻轉到在南宋統治集團的壓抑下,恢復祖國河山的壯志無從實現的悲憤。這一轉折,使上面所寫的願望全部成爲幻想,全部落空。

這首詞題是“壯詞”,前面九句的確可稱得上是壯詞,但是最後一句使全首詞的感情起了變化,使全首詞成爲悲壯的而不是雄壯的。前面九句是興高采烈、雄姿英發的.。最後一句寫出了現實與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現實生活中的幻滅。這是辛棄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憤,也同樣是陳亮的悲憤。

辛棄疾被稱爲宋詞豪放派的宗師。在這首詞中表現的藝術風格有兩方面:一是內容感情的雄壯,它的聲調、色彩與婉約派的作品完全不同。二是他這首詞結構佈局的奇變。一般詞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別寫景和抒情,這個詞調依譜式應在“沙場秋點兵”句分片。而這首詞卻把兩片內容緊密連在一起,過變不變(過變是第二片的開頭)。依它的文義看,這首詞的前九句爲一意,末了“可憐白髮生”一句另爲一意。全首詞到末了纔來一個大轉折,並且一轉折即結束,文筆很是矯健有力。前九句寫軍容寫雄心都是想象之辭。末句卻是現實情況,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以末了五字否定前面的幾十個字。前九句寫的酣恣淋漓,正爲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這樣的結構不但宋詞中少有,在古代詩文中也很少見。這種藝術手法也正表現了辛詞的豪放風格和他的獨創精神。但是辛棄疾運用這樣的藝術手法,不是故意賣弄技巧、追求新奇,這種表達手法正密切結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於他的恢復大志難以實現,心頭百感噴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規,這決不是一般只講究文學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經典宋詞賞析13

作品簡介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抒寫離愁別苦,作者以曲折含蓄的口吻,表達了女子思念丈夫的深婉細膩的感情。上片從描摹詞中女主人公的舉止神態寫起,形象地表現了女主人公的複雜心境——想道出離愁,又不忍道出;下片進一步揭示了女主人公的難言痛楚,通過刻畫主人公獨倚樓頭,含情凝眸的神情,極有分量地抒寫了伉儷情深和相思之苦。全詞寫得纏綿悱惻,委婉含蓄,餘味無窮。

作品原文

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作品註釋

⑴鳳凰臺上憶吹簫:詞牌名。此調始見於《晁氏琴趣外篇》。

⑵金猊(ní):獅形銅香爐。

⑶紅浪:紅色被鋪亂攤在牀上,有如波浪。

⑷慵:懶。

⑸寶奩(lián):華貴的梳妝鏡匣。

⑹幹:關涉。

⑺也則:依舊。

⑻陽關:語出《陽關三疊》。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懷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後據此詩譜成《陽關三疊》,爲唐宋時的送別之曲。此處泛指離歌。

⑼武陵人遠:沈祖棻《宋詞賞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3月版):“武陵”,在宋詞、元曲中有兩個含義:一是指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漁夫故事;一是指劉義慶《幽明錄》中的劉、阮故事。此處借指愛人去的遠方。韓琦《點絳脣》詞:“武陵凝睇,人遠波空翠。”

⑽煙鎖秦樓:總謂獨居妝樓。秦樓,即鳳台,相傳春秋時秦穆公女弄玉與其夫蕭史乘鳳飛昇之前的住所。馮延巳《南鄉子》詞“煙鎖秦樓無限事。”

⑾眸(móu):指瞳神。《說文》:“目童(瞳)子也。”指眼珠。《景嶽全書》卷二十七引龍木禪師語曰:“……人有雙眸,如天之有兩曜,乃一身之至寶,聚五臟之精華。”

作品譯文

獅子造型的銅爐裏薰香冷透,牀上棉被翻卷起江色的波浪,清晨勉強起來還是倦怠梳頭。妝鏡臺隨它鋪滿了厚厚塵垢,太陽光儘管能夠照到那簾鉤。就怕分別時刻心裏十分難受,很多心事說不清難以張口。最近一段時日身體日漸消瘦,完全不是因爲喝酒過量傷身,也不是因爲看到景物而悲秋。

這回離別一走就這樣算了吧,千萬遍地唱起那首陽關三疊,也終究還是難以再次挽留。你離開桃源仙境一去難回頭,我這裏鳳去樓空煙霧鎖空樓。我整日對着樓前流水望不休,應該看我鍾情的眸子淚雙流。今後我只能呆望流水淚不休,寄託着我不斷的相思與悲愁。

創作背景

此詞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創作地點在青州。自公元1107年起,李清照與趙明誠屏居鄉里十餘年。趙明誠何時重新出來做官,史無明載。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公元1118至1120年(重和元年至宣和二年),這期間趙明誠或有外任,清照獨居青州。是時明誠或有蓄妾之舉。作《點絳脣》《鳳凰臺上憶吹簫》等。”而劉憶萱在《李清照詩詞選注》中認爲此詞作於趙明誠赴萊州任職之際,時間約爲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

作品鑑賞

詞寫離情,卻略去了別時,只是截取了別前和別後兩個橫斷面,加以深入地開掘。開頭一個對句“香冷金猊,被翻紅浪”,便給人冷漠悽清的.感覺。金猊,指狻猊(獅子)形銅香爐。“被翻紅浪”,語本柳永《鳳棲梧》:“鴛鴦繡被翻紅浪。”說的是錦被胡亂地攤在牀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紋起伏,恍似捲起層層紅色的波浪。金爐香冷,反映了詞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錦被亂陳,是她無心折疊所致。“起來慵自梳頭”,則全寫人物的情緒和神態。這三句工煉沉穩,在舒徐的音節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緒。到了“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則又微微振起,恰到好處地反映了詞人情緒流程中的波瀾。然而她內心深處的離愁還未顯露,給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嬌慵。慵者,懶也。爐中香消煙冷,無心再焚,一慵也;牀上錦被亂陳,無心折疊,二慵也;髻鬟蓬鬆,無心梳理,三慵也;寶鏡塵滿,無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猶然未覺光陰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則其慵態已達極點。詞人爲何大寫“慵”字,目的仍在寫愁。這個“慵”字是“詞眼”,使讀者從人物的慵態中感到她內心深處有個愁在。

“生怕離懷別苦”,開始切題,可是緊接着,作者又一筆宕開,“多少事,欲說還休”,萬種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盡情傾吐,可是話到嘴邊,又吞嚥下去。詞情又多了一層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層。“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她先從人生的廣義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馮延巳《鵲踏枝》),有人是因“萬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而自己卻是因爲傷離惜別這種不足與旁人道的緣由。

從“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躍。詞人一下子從別前跳到別後,略去話別的纏綿和餞行的傷感,筆法極爲精煉。“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陽關》,即《陽關曲》。離歌唱了千千遍,終是難留,惜別之情,躍然紙上。“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把雙方別後相思的感情作了極其精確的概括。武陵人,用劉晨、阮肇典故,借指心愛之人。秦樓,一稱鳳樓、鳳台。相傳春秋時有個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築鳳台以居,一夕吹簫引鳳,夫婦乘鳳而去。李清照化此典,既寫她對丈夫趙明誠的思念,也寫趙明誠對其妝樓的凝望,豐富而又深刻。同時後一個典故,還暗合調名,照應題意。

下片後半段用頂真格,使各句之間銜接緊湊,而語言節奏也相應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隨之增強,使詞中所寫的“離懷別苦”達到了高潮。“惟有樓前流水”句中的“樓前”,是銜接上句的“秦樓”,“凝眸處”是緊接上句的“凝眸”。把它們連起來吟誦,便有一種自然的旋律推動吟誦的速度,而哀音促節便在不知不覺中搏動人們的心絃。倚樓懷人的不乏佳作,卻沒有如李清照寫得這樣癡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遠了,人影消失在迷濛的霧靄之中,她一個人被留在“秦樓”,呆呆地倚樓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無可與語;她那凝望的眼神,無人理解。唯有樓前流水,映出她終日倚樓的身影,印下她鍾情凝望的眼神。詞筆至此,主題似已完成了,而結尾三句又使情思盪漾無邊,留有不盡意味。自從得知趙明誠出遊的消息,她就產生了“新愁”,此爲一段;明誠走後,洞房空設,佳人獨坐,此又是“新愁”一段。從今而後,山高路遠,枉自凝眸,其愁將與日俱增,愈發無從排遣了。

這首詞寫離愁,步步深人,層次井然。前片用“慵”來點染,用“瘦”來形容;後片用“念”來深化,用“癡”來烘托,由物到人,由表及裏,層層開掘,揭示到人物靈魂的深處。而後片的“新愁”與前片的“新瘦”遙相激射,也十分準確地表現了“離懷別苦”的有增無已。在結構上,特別要注意“任寶簾塵滿”中的“任”字,“念武陵人遠”中的“念”字。這是兩個去聲領格字,承上啓下,在詞中起着關鍵性的轉捩作用。從語言上看,除了後片用了兩個典故外,基本上是從生活語言中提煉出來的,自然中節,一片宮商,富有悽婉哀怨的音樂色彩。前人所謂“以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鄒袛謨《遠志齋詞衷》),信不虛也!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經典宋詞賞析14

作品簡介《瑣窗寒·暗柳啼鴉》是北宋詞人周邦彥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描寫作者年老遠遊思念家鄉的淒涼感受。全詞就是在忽此忽彼的時空轉換中,吞吐複雜心緒。全詞字句典雅,巧妙化用前人詩句而無雕琢之痕。

作品原文

瑣窗寒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

遲暮,嬉遊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想東園、桃李自春,小脣秀靨今在否?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

作品註釋

1、瑣窗寒:周邦彥創調,因詞有“靜鎖一庭愁雨”、“故人剪燭西窗語”句,故取以爲詞調名。

2、啼鴉:烏鴉啼叫。

3、單衣:單層無裏子的衣服。

4、朱戶:紅色的門。

5、桐(tóng)花:桐樹盛開的花,開於清明之時,花白色。

6、空階:空蕩的階臺。

7、剪燭西窗語: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更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8、楚江:長江。

9、暝(míng):日落,天黑。

10、風打零亂: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溼不得上岸別王十二判官》詩:“風起春燈亂。”

11、羈旅:身在他鄉。

12、遲暮:指黃昏,比喻晚年

13、禁城百五:據傳,冬至節後一百五日,爲寒食節,禁火三日,清明始以榆火燃薪。禁城,全城皆禁火。百五,指寒食節。

14、旗亭:市樓,有旗立於上,並設酒肆,爲唐宋時文人墨客遊憩之所。

15、高陽儔(chóu)侶:高陽酒徒的朋友。《史記》:酈食其以儒冠見沛公劉邦,劉邦以其爲儒生,不見,食其按劍大呼:“我非儒生,乃高陽酒徒也!”因見之。後因稱飲酒狂放不羈者爲高陽酒徒。高陽,地名,屬今河北省保定市高陽縣。儔侶,即伴侶。

16、自春:花朵照常開放。

17、小脣秀靨(yè):李賀詩:“濃眉籠小脣”,又“晚奩妝秀靨”,寫女子美貌。

18、殘英:殘存未落的花

19、俎(zǔ)尊:古代盛酒和肉的器皿。這裏指酒和菜餚。

作品譯文

昏暗的柳樹上有烏鴉在叫,我穿着單衣站在硃紅小門的簾外,看被桐花佔了半畝地的庭院,靜靜地關閉着,天在嘩嘩地下雨,真叫人發愁。雨打在空蕩蕩的階臺上,已到深夜,還不停止。這境況使我產生與李商隱當年同樣的心情:盼望能有一天與愛妻同在西窗下剪燭,對她訴說此夜雨中思念的情景。又好像年輕時,夜宿楚江頭,風透進屋來,燈不停地晃動,開始嚐到了在外漂泊的滋味。

我已大有遲暮之感了。平時可遊樂的地方,現在碰上冬至後一百五日的寒食節,京城裏旅店客舍都見不到竈煙。只好去到酒樓上,跟狂放的酒友們一起買酒求醉。想起我家的東園裏,桃李一定還照樣開放,那長着小嘴脣、面頰上有漂亮酒渦的人,如今是否還是老樣子呢?當我回到家時,一定還有殘餘的花朵在等待我這遠方歸客帶着美酒佳餚前去觀賞的。

作品鑑賞

這首詞抒發的是詞人的羈旅情懷,清真工羈旅行役之詞,人所公認。詞作的上片寫暮春欲雨之時,由日轉夜,從夜雨說到話雨,又從話雨想起昔年楚江暝宿時旅況,羈旅情味,由外及內使人深思。下片敘寫寒食及節日思鄉之情。寒食禁菸而飲酒,人到老年,回憶往事不勝感慨。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開首三句即點明時間和詞人彼時所處環境。薄暮時分,柳色漸漸昏暗,烏鴉盤旋聒噪,詞人正站在朱戶之中,小簾之後凝神沉思。首三句雖爲敘寫眼前景況,但仍起着渲染氣氛的作用。薄暮時分,天氣漸暗,羣鴉亂啼,單身一人置身其間,詞人的愁思、煩亂心情,即已呼之欲出了。此外“暗”與“啼鴉”也有暗示欲雨的作用。“桐花半畝,靜銷一庭愁雨”,這兩句詞人繼續敘寫他佇立簾後所見之景,同時景中含情,詞人的愁緒已經躍然紙上。這與“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所描寫的意境相似。黃昏時節,再加上綿綿不絕的春雨,這種意境描寫雖非清真所首創,卻是古典詩詞中描寫愁緒時最常用的典型環境。這裏詞人用一“鎖”字使得本爲抽象無形的情緒形象化,從而突出了詞人此時愁悶難堪的心境。“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這三句是說那滴噠的`雨聲灑落在空寂的臺階上,使得詞人心緒更加煩亂愁悶,直到夜深仍不停息。面對此情此景,詞人不禁思緒聯翩,想到何時才能與故人相會。這裏化用了李商隱《夜雨寄北》詩意:“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詞作至此,愁緒的內含已漸漸明朗、具體化了。歇拍三句:“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這一層詞人宕開一筆,由眼前之景轉而幻想從前,在變幻境界中感嘆風燈零亂,少年羈旅,頗有不勝今昔之感。關於“楚江”,李白詩有“天門中斷楚江開”,杜甫詩有“楚江巫峽半雲雨。”風燈零亂,此形容人生短暫,老年人如風前之燭。蘇軾詩有“過眼百世如風燈”,杜甫詩有“風前春燈亂,江鴻夜雨懸”,所繪即此情景。

下片寫節日思鄉之情。“遲暮。嬉遊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詞作由上片末尾的少年羈旅,轉入敘寫遲暮情景,以前之虛幻,轉入眼前之說實;前之遙遠迴盪,此則轉入本題。章法大開大合。因寒食禁菸,故曰“無煙”,“禁城百五”,也是寒食節。《荊楚歲時記》:“冬至後一百五日爲寒食。”“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寒食禁菸不禁酒,故可去酒樓飲酒。李白詩有“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這句的意思是說,寒食節中,旗亭飲酒取樂之事,還是讓高陽酒徒們去吧。這裏用的是側筆,實際上是敘說自己爲愁思所纏繞,沒精打采,對玩樂毫無興趣。“想東園,桃李自春,小脣秀靨今在否”,對羈旅之愁與思家之情化成了具體的內容,那“東園”此時又是一番桃李爭春,明媚春光,而那給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姑娘,如今是否還在?詞人描述得越具體,越真切,說明其思念之情越銘心刻骨。此外,用一“否”字,詞人的關切之情更顯真切。歇拍三句:“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詞人歸心似箭,未踏歸途,心早已設想好歸家時的情景。到那時,春意猶在,尚有殘花掛在枝頭,自己定要好好地款待自己一番。“客”字,表明詞人始終未曾忘記自己的遊子身分。

整首詞很巧妙地將現實、回憶、設想結合起來,結構天成,含蓄而又細膩,意淡而氣厚。

詞牌簡介

瑣窗寒,詞牌名之一。周邦彥創調,因詞有“靜鎖一庭愁雨”、“故人剪燭西窗語”句,故取以爲詞調名。

作品格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仄韻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爲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爲“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爲“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經典宋詞賞析15

作品原文

綠頭鴨·詠月

晚雲收,淡天一片琉璃。爛銀盤、來從海底,皓色千里澄輝。瑩無塵、素娥淡佇,靜可數、丹桂參差。玉露初零,金風未凜,一年無似此佳時。露坐久、疏螢時度,烏鵲正南飛。瑤臺冷,闌干憑暖,欲下遲遲。

念佳人、音塵別後,對此應解相思。最關情、漏聲正永,暗斷腸、花影偷移。料得來宵,清光未減,陰晴天氣又爭知。共凝戀、如今別後,還是隔年期。人強健,清樽素影,長願相隨。

作品註釋

1、綠頭鴨:晁元禮始用《綠頭鴨》調名。又名《鴨頭綠》、《隴頭泉》等。

2、爛銀盤:形容中秋月圓而亮。

3、素娥:即嫦娥。月中仙子。

4、淡佇:淡雅寧靜。

5、丹桂:傳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

6、玉露初零:玉露,秋露。零,指雨露及淚水等降落掉下。

7、金風:秋風。五行中秋屬金,故乏秋風爲金風。

8、烏鵲: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9、瑤臺:美玉砌的樓臺。此泛指華麗的樓臺。

10、遲遲:眷戀的樣子。

11、音塵:音信,消息。

12、漏聲:銅壺滴漏之聲。

13、清光:清美的風彩。

14、凝戀:深切思念。

15、清樽:酒器。亦借指清酒。

16、素影:月影。

作品譯文

傍晚浮雲收斂,淡淨的藍天像一片澄碧的琉璃。銀燦燦的圓盤,從海底升起,皓潔的月色灑下清澈的銀輝,籠罩四野。晶瑩瑩纖塵不染,月宮嫦娥淡裝佇立,明淨淨歷歷可數,那丹桂的枝葉參差不齊。剛剛開始結露,秋風尚未凜冽,一年中再沒有如此美好的秋夕。露天下久坐仰望,疏落的流螢時時閃過,驚起的烏鴉向南飛去。登上冰冷的瑤臺,將欄杆倚暖,欲下臺階卻遲遲疑疑。

我想念遠方的佳人,自離別斷了消息,當此夜月也應寄情千里緩解相思愁緒。最牽動情懷,是那銅漏的水聲不斷滴瀝;暗自傷心悲慘,是那婆娑的花影偷偷轉移。料想來日的夜晚,皎潔的月光依然清麗,但天氣是陰是晴又怎能預知呢?我們傾心愛戀,如今離別後,又期望着隔年的相遇。但願人們健康,清醇的美酒,淡素的月影,永遠相隨相伴。

創作背景

晁端禮的詞大約可分三類:一是應制頌聖之作,二是描寫婦女主要是歌妓的心思情態之作。三是抒發個人遊宦生活感受之作,這類詞多表現作者在政治上失意時,以酒自我麻醉或以隱遁尋求解脫的思想情趣。但也有遒勁超曠之篇。如名作〔綠頭鴨〕寫中秋賞月,境界爽淨高遠,抒情氣氛很佳,前人譽爲"清婉"(《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九)。

作品鑑賞

此詞寫中秋月景而兼懷人。詞中以清婉和雅的語言,對中秋月景和懷人情思作了細膩傳神的描寫。

開頭兩句“晚雲收,淡天一片琉璃”,一筆放開,爲下邊的鋪敘,開拓了廣闊的領域。晚雲收盡,淡淡的天空裏出現了一片琉璃般的色彩,這就預示着皎潔無倫的.月亮將要升起,此下的一切景和情都從這裏生髮出來。接着“爛銀盤”句寫海底涌出了月輪,放出了無邊無際的光輝,使人們胸襟開朗,不覺得注視着天空裏的玉盤轉動。“瑩無塵、素娥澹佇;靜可數、丹桂參差。”寫嫦娥素裝佇立,丹桂參差可見,把神話變成了具體的美麗形象。“瑩無塵”、“靜可數”和上邊所說的“晚雲收”、“千里澄輝”的脈理暗通。到這裏,月光和月中景已經寫得很豐滿。中秋是露水初降,已涼天氣未寒時,是四季中最宜人的節候,美景良辰,使人留連。“疏螢時度,烏鵲正南飛。”化用了曹操“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和韋應物“流螢度高閣”的名句,寫出了久坐之中、月光之下所看到的兩種景物,這是一片幽寂之中的動景,兩種動景顯得深夜更加靜謐。“瑤臺冷,欄干憑暖,欲下遲遲。”中的“欄干憑暖”表明,賞月人先是坐着的,而且坐得很久;後來是憑欄而立的,立的時間也很長,以致把闌干憑暖,從而委婉地表現出詞人不是單單地留戀月光,而是對月懷人。結語明說詞人的懷人情意,曰“欲下遲遲”。

過片“念佳人音塵別後,對此應解相思”這兩句,上承“欲下遲遲”,下啓對情思的描寫。過片接得自然妥貼,渾然無跡,深得宛轉情致。下邊主要從對方寫起。遙想對方此夜裏“最關情”的當是“漏聲正永”,“暗斷腸”的應爲“花影偷移”。隨着漏聲相接、花影移動,時間悄悄地消逝,而兩人的相會仍遙遙無期,故而有“暗斷腸”之語。料想明天夜月,清光也未必會減弱多少,只是明天夜裏是陰是晴,誰能預料得到呢?兩人之所以共同留戀今宵清景,是因爲今年一別之後,只能待明年再見了。這是接寫對方的此夜情,自己懷念對方的情思,不從自己方面寫出,而偏從對方那裏寫出,對方的此夜情,也正是自己的此夜情;寫對方也是寫自己,心心相印,雖懸隔兩地而情思若一,越寫越深婉,越寫越顯出兩人音塵別後的深情。上片“露坐久”,“欄干憑暖”的深刻含意,通過對對方此夜情的兩層描寫揭示出來。歇拍三句“人強健,清樽素影,長願相隨。”結得雍容和婉,有不盡之情,而無衰颯之感。這首詞的結句東坡的《水調歌頭》結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從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化來。但蘇詞勁健,本詞和婉,藝術風格不同。

這首長調詞操縱自如,氣脈貫串,不蔓不枝,徘徊宛轉,十分出色。其佳處於起得好,過得巧,而結得奇。正如沈義父評說長調慢詞時,所說的,“第一要起得好,中間只鋪敘,過處要清新,最緊是末句,須是有一好出場方妙”(《樂府描述》),這首詞的末句堪稱“一好出場”,顯露了全詞的和婉之妙。

作者簡介

晁元禮(1046-1113),北宋詞人,一名端禮,字次膺。其先澶州清豐(今屬河南)人,家彭門(今江蘇徐州)。熙寧六年(1073年)進士。兩爲縣令,忤上官,坐廢。政和三年(1113年)以承事郎爲大晟府協律,他擅長寫詞,一類爲宮廷應制之作,一類爲抒情寫意或詠物之作,一類爲代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