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宋代詩詞 > 經典宋詞賞析

經典宋詞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經典宋詞賞析1

作品原文

經典宋詞賞析

八聲甘州

辛卯歲,沈堯道同餘北歸,各處杭、越。逾歲,堯道來問寂寞,語笑數日。又復別去。賦此曲,並寄趙學舟。

記玉關踏雪事清遊,寒氣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此意悠悠。短夢依然江表,老淚灑西州。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

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向尋常、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空懷感,有斜陽處,卻怕登樓。

作品註釋

1、八聲甘州:詞牌名,又名《瀟瀟雨》,簡稱《甘州》。唐玄宗時教坊大麴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是唐邊塞曲,因以邊塞地甘州爲名。雙調平韻,九十五至九十八字,共有七體。

2、辛卯歲,沈堯道同餘北歸:元世祖至正辛卯(1291)年,作者同沈堯道同遊燕京(今北京)後從北歸來。沈堯道,名欽,張炎詞友。

3、逾歲:過了一年;到了第二年。

4、趙學舟:人名,張炎詞友。

5、記玉關踏雪事清遊:指北遊的生活。他們未到玉門關,這裏用玉關泛指邊地風光。清遊,清雅游賞。

6、貂裘:貂皮製成的衣裘。

7、長河:指黃河。漢應瑒《別詩》之二:“浩浩長河水,九折東北流。”唐王維《使至塞上》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8、短夢:短暫的夢。

9、江表:江外。指長江以南的地區。

10、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市西。此代指故國舊都。晉謝安死後,羊曇醉至西州門,慟哭而去,即此處。事見《晉書·謝安傳》。後遂用爲典實。

11、楚佩:《楚辭》中有湘夫人因湘君失約而捐玦遺佩於江邊的描寫,後因用“楚佩”作爲詠深切之情誼的典故。

12、弄影:物動使影子也隨着搖晃或移動。

13、中洲:即洲中。《楚辭·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王逸注:“中洲,洲中也。水中可居者曰洲。”

14、贈遠:贈送東西給遠行的人。

15、沙鷗:棲息於沙灘、沙洲上的鷗鳥。舊沙鷗,這裏指志同道合的老朋友。

16、斜陽:傍晚西斜的太陽。

17、登樓:指漢末王粲避亂客荊州,思歸,作《登樓賦》之事。

作品譯文

記得在北方邊關,專事去踏雪漫遊,寒氣凍硬了貂裘。沿着荒枯的樹林古老的大道行走,到漫長的黃河邊飲馬暫休,這內心的情意呵似河水悠悠。北遊如一場短夢,夢醒後此身依然在江南漂流,禁不住老淚縱橫,灑落在故都杭州。想借紅葉題詩,卻連一個字也無題寫之處,那飄落的片片紅葉已寫滿了憂愁。

你載着一船的`白雲歸去,試問誰將玉佩相留,顧盼水中倒影於中洲?折一枝蘆花寄贈遠方故友,零落的蘆花呵透出一身的寒秋。向着平常的野橋流水漫步,待招來的已不是舊日熟識的沙鷗。空懷着無限的情感,在斜陽夕照的時候,我卻害怕登樓。

創作背景

公元1290年,張炎和友沈堯道應召爲元政府寫金字《藏經》。翌年,迴歸南方。之後詞人在越州居住,和沈堯道及趙學舟都有詞往來,這首詞即作於此時。

作品賞析

“記玉關踏雪事清遊,寒氣脆貂裘。”以“記”字領起,氣勢較爲開闊、筆力勁峭。寫他前年冬季赴北寫經的舊事,展現了一幅衝風踏雪的北國羈旅圖。北風凜冽,寒氣襲人,三兩個“南人”在那枯林古道上艱難行進。“此意悠悠”此句雖簡,然則寫出他內心無限的憂思。

“短夢依然江表,老淚灑西州”,舊事重提之後,續寫北地迴歸之光景。江表,指江南。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西。此兩句謂自己雖已回到南方故土,屈辱經歷也過去,仍只能老淚灑落、無歡可言。南歸以後,自己與堯道分處杭、越,音訊久未通。“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點出爲何不致書問候。並非不想題詩贈友,但實在是提不起任何興致來。因西風吹打而飄散的片片紅葉上,似乎處處都寫滿了“亡國”兩字。不忍在上題詩,怕引起濃濃愁情。請老友給予諒解。開頭這兩韻五句,其意境蒼涼闊大,有“唐人悲歌”之慨。着實爲全詞增添了一點“北國型”的“壯美”之感。“短夢依然江表,……落葉都愁。”隨即音調多麼纏綿低迴。這是作者善於“一氣旋折”的高妙本領。

“載取白雲歸去”則從眼前的離別寫起。故人之訪,給作者多少歡樂、慰藉和溫暖。故人又要回去。面對此景,作者當然又會感慨生悲。“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寫出了自己與他兩情依依之感。“楚佩”借楚辭中湘君和湘夫人的典故。“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當然所贈之物,只能是一枝蘆花。這裏表現出贈者零落如秋葉的心情。他以蘆花來比己“零落一身秋”的悽況,飽寓着他生不逢時痛感。這裏“折葦贈遠”,筆調不凡,寫意深刻。“向尋常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而故人既遠,“野橋流水”附近也能招集到三朋二友,但終非沈堯道、趙學舟之類故交了。“空懷感,有斜陽處,卻怕登樓”惆悵寂寞只能靠登樓遠望排解。但餘斜照的景色,只能徒增傷悲。所以頓又縮回了腳步!

作者簡介

張炎(1248-約1320),南宋最後一位著名詞人,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臨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貴族後裔(循王張俊六世孫)。祖父張濡,父張樞,皆能詞善音律。前半生富貴無憂。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南宋亡,張炎祖父張濡被元人磔殺,家財被抄沒。此後,家道中落,貧難自給,曾北遊燕趙謀官,失意南歸,長期寓居臨安,落魄而終。

經典宋詞賞析2

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①

飛雲當面化龍蛇,夭矯轉空碧。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

夜風刺骨,徹體生寒,聽着遠方的角聲,心中再生一層寒意,夜盡了,我也很快就像這夜一樣了吧?怕人詢問,我忍住淚水,在別人面前強顏歡笑。瞞、瞞、瞞。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多情總被無情惱。(《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蘇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蘇軾)

宋詞是詩歌的一種。又稱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餘、琴趣等。始於唐,定型於五代,盛於宋。與唐詩稱作雙絕。詞牌名也就是調名,是詞的格式名稱。有的`是樂曲的題目,有的是一首詞中的幾個字,有的本來就是詞的題目。詞牌名是樂曲的調子,就是說這首詞有什麼調子唱出來的意思,每首詞都有不同的平仄變化,而這一點也是根據詞牌名推出來的。當然,有的時候不一定要嚴格按照詞牌名的平仄來填詞的。希望幫得到你。

雲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一剪梅》蔣捷)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今年花勝去年紅,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浪淘沙》歐陽修)

宋詞分爲婉約派和豪放派兩大流派。婉約派多寫爲兒女風情,形式小巧精緻,結構縝密圓熟,音律和諧流轉,語言清麗典雅,風格委婉柔美,意境淡雅細膩。而豪放派則突破兒女情長,書寫胸襟懷抱,風格氣象恢弘、雄健奔放,形式任性率志、不拘音律格式。豪放派由蘇軾首開,此後與婉約詞雙峯並峙,平分秋色,直到清代。總體上,宋詞的特徵是:題材走向上注重個人的生活而不是社會現實,表現功能上長於抒情而短於敘事,風格傾向上偏向陰柔和婉而不是陰暗剛強。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李清照)

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雲依水晚來收。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一剪梅(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雨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經典宋詞賞析3

作品原文

大有·九日

戲馬臺前,採花籬下,問歲華、還是重九。恰歸來、南山翠色依舊。簾櫳昨夜聽風雨,都不似、登臨時候。一片宋玉情懷,十分衛郎清瘦。

紅萸佩,空對酒。砧杵動微寒,暗欺羅袖。秋已無多,早是敗荷衰柳。強整帽檐欹側,曾經向、天涯搔首。幾回憶、故國蓴鱸,霜前雁後。

作品註釋

1、大有:周邦彥創調。小石調,調見《片玉集》。雙調九十九字,前段八句四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

2、採花籬下:用陶潛“採菊東籬下”詩意。

3、宋玉情懷:即悲秋情懷,宋玉作《九辯》悲愁。

4、衛郎:及衛玠,字叔寶,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晉朝玄學家、官員,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5、砧杵(zhēn chǔ):搗衣石和棒槌。亦指搗衣。

6、“帽檐”句:用孟嘉龍山落帽事。欹(qī),傾斜。

7、蓴鱸(chún lú):鱸魚與蓴菜。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鑑》載﹕晉張翰在洛﹐見秋風起而思故鄉蓴鱸﹐因辭官歸。後因以"鱸蓴"爲思鄉之典。

8、霜前雁後:杜甫詩:“故國霜前北雁來。”

作品譯文

古老的戲馬臺前,在竹籬下采菊釀酒,歲月流逝,我問今天是什麼時節,才知又是重九。我正好歸來,南山一片蒼翠依舊,昨夜在窗下聽着風雨交加,都不像登臨的時候。我像宋玉一樣因悲秋而愁苦,又像衛玠一般爲憂時而清瘦。

我佩戴了紅色的茱萸草,空對着美酒,砧杵驚動微寒,暗暗侵逼衣袖。秋天已沒有多少時候,早已是滿目的殘荷衰柳。我勉強整理一下傾斜的帽檐,向着遠方連連搔首。我多少次憶念起故鄉的風物。蓴菜和鱸魚的味道最美時,是在霜凍之前,鴻雁歸去之後。

創作背景

宋亡後不少文人歸隱不仕,詞中常多有歸隱抒懷之作,該詞詞人抒寫了重陽節時傷秋思歸的意緒,滿篇衰颯之氣,有憫時傷世之慨。

作品鑑賞

這首詞寫重陽節有感陰曆九月九日爲重陽節,現今亦是“老人節”了。詞上闋開頭用宋武帝重陽登戲馬臺及陶潛重陽日把酒東籬的事實點明節令。接着表達嚮往隱逸生活的意趣。“昨夜”是突現未歸時自己悲秋的情懷和瘦弱身體,以及“歸來”得及時和必要。下闋第一句承開頭詠重陽事,暗含自嘆老大傷悲之意。“幾回憶”三句亦是尚未歸來時心情。反覆推挪與呼應,最後歸結於“天涯歸來”者對當年流落時無限愁情的咀嚼。

上片,首句“戲馬臺”,有三處:一,在河南臨漳縣西,又稱閱馬臺。後趙石虎所築。石虎於臺上放鳴鏑,爲軍騎出入之節;二,在江蘇銅山縣南,晉義熙中,劉裕大會賓僚,賦詩於此。三,揚州亦有戲馬臺。從詞的內容看,應指賦詩所在銅山戲馬臺。開頭四句是說,在戲馬臺前賦詩,東籬採菊,問起時間,又是九月九日重陽節了。這四句點明瞭“九日”題意。“恰歸來,南山翠色依舊。”潘希白,永嘉人。這兩句是說,正巧這時我回到永嘉,江山依舊,而人的感情已大不一樣了,引起了下面四句的深沉的感慨。窗外昨夜的風雨,已不像是登高的時候了。潘希白處在南宋滅亡的前夕,國勢岌岌可危,哪裏有心情去登高遊覽。“一片宋玉情懷,十分衛郎清瘦。”宋玉,屈原的學生,曾入仕楚頃襄王。他期望對國家有所作爲,受到黑暗勢力的排擠而失職窮困,在他的作品《九辯》中,表示嘆老嗟卑的傷感與哀愁。“衛郎”,古有衛玠、衛協、衛恆諸人,協與恆爲書法家,且年老,不合“衛郎”身份。衛玠似頗合詞意。玠衛恆之子,風神秀異,官太子洗馬,後移家建業,觀者如堵,終身無喜慍之色,年二十七而卒。這兩句是說,他內心裏充滿了宋玉般傷時感事的情懷和衛玠般的愁瘦。這兩句反映了宋代末世知識分子的苦惱情緒。

下片,主要抒發詞人在重陽這一天內心的痛苦。“紅萸佩、空對酒。”重九是插茱萸、飲酒賦詩的時節。“空對酒”用一個“空”字,表現了他深沉的痛苦,意思是說,在這個國家遭到異族的侵略,瀕於滅亡的`前夕,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德祐中(1275至1276),起用他任史館檢校,他不肯赴任,三年後,宋朝滅亡。這個“空”是包括了他無限的憂愁與苦悶。“砧杆動微寒,暗欺羅袖”,這是寫秋景,說秋風已吹入了他襟袖。“秋已無多,早是敗荷衰柳。”這個“秋”不是單純地指秋天,也暗寓了趙宋王朝滅亡在即的意思。“強整帽檐欹側,曾經向、天涯搔首。”勉強整頓了一下歪斜了的帽子,因爲我曾經搔首問天。“天涯搔首”在無言中又吐露了他無窮的苦恨。“幾回憶、故國蓴鱸,霜前雁後。”江南秋天的鱸魚是很美的,這些也只成爲對往事的回憶了。在淳祐年間(1241─1252),京城臨安附近,經濟徹底崩潰,物價猛漲,“殍饉相望,中外凜凜”高斯得作詩說:“人生衣食爲大命,今已剿絕無餘遺”。老百姓連飯都沒有吃,“蓴鱸”美味,自然只是回憶中的事了。詞的末尾,是這個時代背景的寫照。

作者簡介

潘希白,生卒年不詳,字懷古,號漁莊,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全宋詞》存詞一首。

經典宋詞賞析4

提到中國的傳統文化,不禁會有人想到唐詩宋詞,都會以唐詩宋詞爲傲。但真正的作品是需要讀者的共鳴,需要讀者對文學作品塑造的藝術形象具有具體的感受和體驗,這時我想到了老師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審美的享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強烈反應,從而領會到文學作品的意義。

“沒有現代科學技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打就跨,永遠受制於人,受人宰割;而沒有優秀文化傳統,沒有民族人文精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不打自垮,自甘受制於人,自願受人宰割。”中科院院士、華中理工大學教授楊叔子如是說。古人留給我們的財產要積極地繼承和發揚,沒有民族精神的國家是不可能有長足發展的,所以說朱熹的那段話真不爲過“須是先將詩來吟詠四五十遍,方可看注。看了又吟詠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浹洽,方有見處”。

唐宋名詩詞中既有“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麼美的景色描寫,也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種千古壯觀的絕句,還有“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感嘆。這麼具有魅力的詩句在課堂上的教授有時總會死氣沉沉,老師的'講解總是在分析詩句,讓這麼美的東西變得枯燥無味,因此我們要改變教學策略,讓民主進課堂,採取平等的教學方式,學生能夠自由的質疑問難,大膽發言。激起學生的熱情後,讓他們讀--感悟--再讀,讓讀者和作者的心境有相通感,那樣的教學纔是出彩的,學生纔會受益。

當然對於我們的傳統文化要繼承性的發揚,並在我們的實際中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具有階段性特徵的文化,纔會讓文化之路走得更遠,纔會讓文化傳統發揚光大。

經典宋詞賞析5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天仙子》張先)

翻譯: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楊柳依依,飛揚起片片煙霧,一重重簾幕不知有多少層。豪華的車馬停在貴族公子尋歡作樂的地方,登上高樓也望不見通向章臺的大路。

紫騮認得舊遊蹤,嘶過畫橋東畔路。(《木蘭花·鞦韆院落重簾幕》晏幾道)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按長短規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以內)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有一段,稱爲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按音樂性質分,詞可分爲令、引、慢、三臺、序子、法曲、大麴、纏令、諸宮調九種。按拍節分,常見有四種:令,也稱小令,拍節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長之的';近,以音調相近,從而引長的;慢,引而愈長的。按創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爲婉約派和豪放派。按詞牌來源分。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

翻譯: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所得贊助資金將用於平臺維護、活動支出等)

點上方藍字關注世界名著每日讀,陪你有品位閱讀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生查子》歐陽修)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蘇軾)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碰掮浮L一洌諧馗蟆/p>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聲聲慢》李清照)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經典宋詞賞析6

水調歌頭

陳亮

不見南師久,漫說北羣空。當場隻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羶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十一月,章森奉命出使金國,爲金主完顏雍祝壽。作者對此深感恥辱,在友人章森出發之前,慨然以詞相贈。

上片爲友人壯行。“不見南師久”,暗含對朝廷不思北伐的不滿。“漫說北羣空”,強調宋朝有人才。“當場”以下,以國家與民族的奇恥大辱激勵章森,希望他能不辱使命,做個堂堂正正的漢使。

下片抒發作者胸中的感慨。“堯之都”以下五句,以連珠式的排句噴薄而出,二十字一氣貫注,痛切呼喚千古不滅的民族之魂。這幾句猶如奇峯拔地而起,猶如利劍猛然出鞘,慷慨激昂,使人投袂而起,充分揭示了全詞的主題。結句“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痛快淋漓地傾瀉了豪情,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此詞既批判了昏庸的`朝廷,又讚許鼓勵友人的出使,還鞭撻了敵人的罪惡。

作者在表現這些複雜曲折的心情時揮灑自如,從本是有損民族尊嚴的行爲中,表現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從本是可悲可嘆的被動局面裏,表現出誅滅敵人的必勝信心。詞人以議論入詞,既痛快淋漓,又形象可感;立意高遠,通篇洋溢着樂觀主義的情懷和昂揚的感召力量。在陳亮的詞作中,此篇堪稱爲壓卷之作。

經典宋詞賞析7

作品簡介

《玉蝴蝶·晚雨未摧宮樹》是南宋詞人史達祖創作的詞。詞是詞人流貶後所作,詞上下兩片以寫景爲主,以景起興,情因景生,景隨情變。上片悲秋傷老,寫秋夜蕭疏景色寄託自傷身世凋零、人老孤棲的淒涼情懷。下片寫思鄉懷人,推想對方長夜不眠含淚的情景,情深調苦,悽婉感人。全詞寫得纏綿悱惻,悽婉感人。

作品原文

玉蝴蝶

晚雨未摧宮樹,可憐閒葉,猶抱涼蟬。短景歸秋,吟思又接愁邊。漏初長,夢魂難禁,人漸老、風月俱寒。想幽歡。土花庭甃,蟲網闌干。

無端啼蛄攪夜,恨隨團扇,苦近秋蓮。一笛當樓,謝娘懸淚立風前。故園晚、強留詩酒,新雁遠、不致寒暄。隔蒼煙。楚香羅袖,誰伴嬋娟。

詞句註釋

1、玉蝴蝶:詞牌名。此調有小令及長調兩體,小令爲唐溫庭筠所創,雙調,共四十一字。長調始於宋人柳永,又稱爲《玉蝴蝶慢》,雙調,九十九字,平韻。亦有九十八字體。

2、宮樹:本指宮廷之樹,此處泛指,“宮”字修飾“樹”。

3、可憐二句:語出王安石《題葛溪驛》詩:“鳴蟬更亂行人耳,猶抱疏桐葉半黃。”涼蟬,秋蟬。

4、短景:指夏去秋來,白晝漸短。

5、漏初長(cháng):漏,漏壺,古代計時器,銅製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標誌以計時間。簡稱“漏”。

6、幽歡:幽會的歡樂。

7、土花:苔蘚。

8、甃(zhòu):井壁。

9、蟲網:指蜘蛛佈網。

10、闌干:欄杆。用竹、木、磚石或金屬等構制而成,設於亭臺樓閣或路邊、水邊等處作遮攔用。

11、蛄:螻蛄,通稱喇喇蛄,有的地區叫土狗子,一種昆蟲,晝伏夜出,穴居土中而鳴。

12、恨隨團扇:相傳漢班婕妤作《團扇歌》,序雲:“婕妤失寵,求供養太后於長信宮,乃作怨詩以自傷,託辭於紈扇雲。”

13、苦近秋蓮:蓮心苦,故用以作比。

14、謝娘:唐宰相李德裕家謝秋娘爲名歌妓。後因以“謝娘”泛指歌妓。

15、蒼煙:蒼茫的雲霧。

16、蟬娟:形容儀態美好,借指美人。

作品譯文

黃昏的風雨沒有摧折宮樹,可憐的疏葉,還抱着涼秋的寒蟬。入秋後白晝的太陽漸漸變短,吟思又接通了悲秋的愁端。夜間滴漏開始變長,使我的夢魂難耐難堪。人已漸入老年,風清月白的良宵美景全都透出秋寒。回想昔日幽會歡愛,如今庭院裏的井壁上已爬滿了青苔,蜘蛛網布滿了欄杆。

無奈,啼叫的螻蛄攪亂長夜,只恨我身如隨秋拋棄的團扇,心似苦澀難言的秋蓮,想當年對樓吹笛,謝娘她垂淚佇立風前。遲遲未返故園,勉強飲酒賦詩驅愁煩,新飛的大雁已經飛遠,也不能替我傳書致送寒暄。隔着蒼茫的雲煙,羅袖飄香的美人,有誰與你相伴?

作品鑑賞

詞是詞人流貶後所作的秋夜抒感懷人之詞。上下兩片都主要寫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全詞寫得纏綿悱惻,悽婉感人。

上片寫秋夜蕭疏冷落景色,抒寫身世凋零、人老孤棲的.淒涼情懷。“晚雨”三句的主體是“涼蟬”這個具體意象,刻畫了一幅秋天的雨後黃昏圖,十分淒涼。下雨的黃昏,枯木上那可憐的樹葉在風中飄零,連蟬也感覺到了寒冷,所以稱寒蟬。“短景”四句由景開始入手,然後抒情,表達了詞人悲涼的秋思。“想幽歡”三句是對往日與情侶相處的甜蜜情景的回憶,用往日的幸福來反襯今日的悲秋情緒,深化主題。

下片寫思鄉懷人,推想對方不眠含淚的情景,表現對伊人愛戀關切之深情。開始三句,即用螻蛄悲啼的景象,來營造淒涼的氣氛,烘托孤寂悽苦的心情。“一笛”二句,寫詞人又苦又恨,極度思念情人,以至輾轉難眠。於是他只有獨自對着空樓,在夜風中吹笛來排解心中的怨恨,情到深處不禁暗自垂淚。詞人沒有寫自己到底有多愁苦,卻用情人對自己的思念來表現自己深切的相思之情。“故園”二句寫自己不能返回故鄉,也不能與情人鴻雁傳書來安慰她的離愁而非常愧疚和惆悵,還寫出了自己黯然神傷的寂寥心情。結尾兩句轉而描寫遠方的故鄉,表達了自己對情人孤苦伶仃、無人作伴的深切關懷。

詞牌簡介

玉蝴蝶,詞牌名。此調有小令及長調兩體,小令爲唐溫庭筠所創,雙調,上片四句,押三平韻,二十一字;下片四句,押三平韻,二十字,共四十一字。長調始於宋人柳永,又稱爲《玉蝴蝶慢》,雙調,九十九字,平韻。亦有九十八字體。

作品格律

慢調99字

●●●○○●,⊙○⊙●,⊙●○△。●●○○,○●●●○△。●○⊙,⊙○⊙●,⊙●⊙、⊙●○△。●○△,●○○●,⊙●○△。

○△,○○●●,●○○●,●●○△。●●○○,●○○●●○△。●○⊙、⊙○⊙●,⊙●⊙、⊙●○△。●○△,●○○●,⊙●○△。

注:○=平●=仄△=平韻=▲=仄韻◎=本爲平聲韻,亦可用仄聲⊙=本爲仄聲,亦可爲平聲韻

作者簡介

史達祖(1163~1220),字邦卿,號梅溪,汴(河南開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過幕僚。韓侂冑當國時,他是最親信的堂吏,負責撰擬文書。韓敗史受黥刑,死於貧困中。史達祖的詞以詠物爲長,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還在寧宗朝北行使金,這一部分的北行詞,充滿了沉痛的家國之感。今傳有《梅溪詞》。存詞112首。

經典宋詞賞析8

滿庭芳

徐君寶妻

漢上繁華,江南人物,尚餘宣政風流。綠窗朱戶,十里爛銀鉤。一旦刀兵齊舉,旌旗擁、百萬貔貅。長驅入,歌樓舞榭,風捲落花愁。

清平三百載,典章文物,掃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猶客南州。破鑑徐郎何在?空惆悵,相見無由。從今後,夢魂千里,夜夜岳陽樓。

據陶宗儀《輟耕錄》載:在南宋亡國時,徐君寶妻被元軍虜至杭州,“其主數欲犯之,而終以計脫。”後被迫投池自盡,臨死前題《滿庭芳》一詞於壁上,寄託自己的悲痛和憤恨。所以,這是一首絕筆詞,作者以自己的親身遭遇反映了南宋亡國前後的悲慘歷史,表達了一位普通女子對故國、親人的無限懷念之情,表現了詞人寧死不屈的高貴品格。

全詞上下兩片,可分四段,每段五句。

第一段:“漢上繁華……十里爛銀鉤。”

作者從回憶着筆,寫南宋亡國前的繁華景象。“漢上繁華”,“漢上”泛指江漢一帶,這裏是作者的故鄉。江漢平原地處吳蜀之間,地理位置重要,經濟繁榮,商業發達。由此開篇不但概括地交待了南宋亡國前的一般社會情況,更表現了詞人對故鄉的熱愛之情。“江南人物,尚餘宣政風流。”這是說那些苟安於江南一隅的南宋士大夫,他們依然沉湎於酒色,保持着北宋覆滅前的奢侈腐化的所謂流風餘韻。“宣政”是指宋徽宗宣和、政和時期。《武林舊事》曾載南宋統治集團“大率效宣和盛際,愈加精妙。”他們恣意享樂,歌舞昇平。“綠窗朱戶,十里爛銀鉤。”是寫城市的繁華富庶。十里長街,“綠窗”、“朱戶”襯着銀光閃閃的簾鉤,這是何等的富麗景象!這既表現了作者對南宋統治者追求虛假繁榮,誤國害民行徑的'不滿,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流露出她對故鄉、對往昔的留戀之情。

第二段:“一旦刀兵齊舉……風捲落花愁。”

敘述敵軍入侵,國家淪亡。由於南宋統治者苟安江南,一味歌舞宴樂,致使兵力不強,邊防空虛。度宗鹹淳十年(1274),元軍大舉南侵,數年間就滅亡了南宋政權。“一旦刀兵齊舉,旌旗擁,百萬貔貅。”就是這一段歷史的真實寫照。“貔貅”是一種猛獸名字,《禮記·曲禮上》:“前有摯獸,則載貔貅。”作者把蒙古兵比作“貔貅”,充分表現了她對敵兵的痛恨之情。兇猛殘暴的蒙古兵勢如破竹,長驅直入,富饒美麗的江南大地慘遭踐踏,南宋王朝的“歌樓舞榭”頃刻間夷爲平地,猶如風捲落花一般。“長驅入,歌樓舞榭,風捲落花愁。”一個“愁”字,寫出了詞人對國破家亡的深沉哀痛。

上片從回憶開篇,寫出了南宋統治者苟安佚樂,元軍大舉南侵,國破家亡的歷史真實,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

經典宋詞賞析9

煙絡橫林,山沈遠照,迤邐黃昏鐘鼓。燭映簾櫳,蛩催機杼,共苦清秋風露。不眠思婦,齊應和、幾聲砧杵。驚動天涯倦宦,駸駸歲華行暮。當年酒狂自負,謂東君、以春相付。流浪徵驂北道,客檣南浦,幽恨無人晤語。賴明月、曾知舊遊處,好伴雲來,還將夢去。

賀鑄相貌奇醜(陸游:“方回狀貌奇醜,謂之賀鬼頭。”),生性耿直,爲人豪俠任氣,不媚權貴,因此,在那個趨炎附勢的時代,他不被重用是理所當然的。這首《天香》詞,表現的就是作者仕途不得志的苦悶、傷感、無奈這內心軟弱的一面。

“煙絡橫林,山沈遠照,迤邐黃昏鐘鼓。”上片起句氣象蒼茫空闊,“絡”、“沈”、“迤邐”三詞用得各盡其妙。“煙絡橫林”,“煙”因“絡”而遊動,“絡”字極爲形象、傳神。“山沈遠照”,“山”和“遠照”因“沈”而錯落。“迤邐黃昏鐘鼓”,“鐘鼓”聲因“迤邐”而斷斷續續卻又悠長不絕。詩人面對這空落落的天與地,頓感清冷孤寂。收回遠望的目光,眼前的近景又是什麼呢?“燭映簾櫳,蛩催機杼”,只有明滅的燭火、叫個不停的秋蟲和趕織征衣的思婦“共苦清秋風露”。而與此同時,形單影隻的詞人也已融入了“共苦”之中,與他們一起,共同感受着悲秋悽風寒露之苦。耳邊迴響着的砧杵聲,是思婦搗衣的聲音。她們要趕在天寒地凍之前,將冬衣送到遠征的丈夫手中。這一下一下彼此應和、飽含幽怨和愁思的砧杵聲,使浪跡天涯、疲憊不堪的宦遊人悚然心驚,發現那無情歲月的'腳步匆匆,一年又將到頭了。盛唐時代的“外放”官員尚且難免“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杜審言詩)之感,那麼在“積貧積弱”的趙宋,賀鑄這位“天涯倦宦”,當“黃昏鐘鼓”、寒蛩唧唧、思婦砧杵之聲於“清秋風露”中錯落應和、斷續傳來之際,他的心緒,又當如何呢?

詞的上片寫的是眼前景,以一個“驚”字喚起下文。下片筆鋒一宕,先寫當年意氣。詞人曾在另一首《六州歌頭》詞中描寫過自己年少氣盛時的那一段生活:“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髮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這正是這首詞下片所寫的“當年酒狂自負”的情景。“謂東君,以春相付。”東君,司春之神。春,這裏指錦繡前程。想當年自己意氣風發,以爲繁華似錦的前程在握,誰知仕途坎坷!“流浪徵驂北道,客檣南浦,幽恨無人晤語。”“徵驂北道,客檣南浦”,一北一南、一陸一水,形象地概括了作者浪跡天涯的宦遊生活,而他心中積存的愁悶和孤寂卻連個可以傾訴的對象都沒有。當他從甘苦難言的回憶中回到現實時,仍是孑然一身,孤苦伶仃,於是不由產生“賴明月、曾知舊遊處,好伴雲來,還將夢去”的夢想。這是對逝去生活的懷念和訣別,也是對舊日知己的呼喚。

“當年酒狂自負”三句,是全詞的一點亮色,與整篇灰暗的色調構成對比。從時間方面看,當年與如今對比;從形象方面看,“狂生”與“倦宦”對比;從心情方面看,“自負”與“幽恨”對比。然而,當年狂生的自負,早成泡影,現存的唯有倦宦之無窮無盡的幽恨。因此,詞人點染的這一筆“亮色”,恰恰使全詞灰暗的基調更加濃重。我們於此也可悟出一點藝術辯證法。

經典宋詞賞析10

宋詞·柳永《採蓮令》

華收、雲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時情苦。

翠娥執手,送臨歧、軋軋開朱戶。

千嬌面、盈盈佇立,

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

一葉蘭舟,便恁急槳凌波去。

貪行色、豈知離緒。

萬般方寸,但飲恨、脈脈同誰語。

更回首、重城不見,

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

作品賞析

【註釋】

①月華收:指月亮落下,天氣將曉。

②臨歧:岔路口。此指臨別。

③脈脈:含情貌。

【評解】

斜月西沉,霜天破曉,執手相送,情何以堪!這首送別詞,既表現了送行者的無限依戀,也抒寫了行人的感懷。把送別和別後相思的情景,層層鋪開。深刻細緻地寫出了人物的感受。最後以景結情,倍覺有情。全詞鋪敘展衍,層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轉。

不僅情景“妙合”,而且寫景、抒情、敘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體現了柳詞的'特色。

【集評】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初點月收天曙之景色,次言客心臨別之悽楚。“翠娥”以下,皆送行人之情態。執手勞勞,開戶軋軋,無言有淚,記事既生動,寫情亦逼具。“斷腸”一句,寫盡兩面依依之情。換頭,寫別後舟行之速。“萬般”兩句,寫別後心中之恨。“更回首”三句,以遠景作收,筆力千鈞。上片之末言回顧,謂人。此則謂舟行已遠,不獨人不見,即城亦不見,但見煙樹隱隱而已。一顧再顧,總見步步留戀之深。屈子云:“過夏首而西浮兮,

顧龍門而不見。”收處彷彿似之。

《唐宋詞鑑賞集》:況周頤《蕙風詞話》雲:“蓋寫景與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寫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惟北宋詞人往往有之。”從這首詞的結句很可以看

出這一特點,它在情景交融方面,的確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在這一點上,也可以說它“高處不減唐人”。

經典宋詞賞析11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東風又作無情計,豔粉嬌紅吹滿地。(《木蘭花》晏幾道)

一川煙雨,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青玉案》賀鑄)

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纔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唐多令》吳文英)

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吳文英)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千秋歲》張先)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鞦韆。

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摸魚兒》辛棄疾)

又送王孫去,悽悽滿別情。

經典宋詞賞析12

作品原文

眼兒媚·萍鄉道中乍晴臥輿中困甚小憩柳塘

酣酣日腳紫煙浮,妍暖破輕裘。困人天色,醉人花氣,午夢扶頭。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紋愁。溶溶泄泄,東風無力,欲皺還休。

作品註釋

⑴眼兒媚:詞牌名,因張孝祥詞“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後日眉頭”句而得名。又名《秋波媚》、《小闌干》、《東風寒》等。雙調,四十八字。上闋五句,三平韻;下闋五句,兩平韻。

⑵萍鄉:今江西萍鄉市。小憩:短暫休息。

⑶酣酣:指太陽如醉。豔盛貌。宋之問《寒食題黃梅臨江驛》:“遙思故園陌,桃李正酣酣。”日腳:穿過雲隙下射的日光。紫煙:煙霞映日成紫色。

⑷妍暖:晴朗暖和。輕裘:輕暖的皮衣。

⑸扶頭:扶頭酒的省稱,指易醉之酒。白居易《早飲湖州酒寄崔使君》詩:“一榼扶持頭酒,泓澄瀉玉壺”。此處指醉態。

⑹慵(yōng):睏倦,懶得動懶。

⑺縠(hú)紋:縠,有皺紋的紗類絲織品:綺羅綾縠。

⑻溶溶泄泄(yìyì):春水盪漾的樣子。舒緩貌,弛緩之意也。也有文,把“泄泄”寫爲“曳曳(yè)”。

⑼東風無力:李商隱《無題》詩:“東風無力百花殘。”

作品譯文

溫融融的陽光穿光飄浮的紫雲落到平地,景色美天氣暖,敞開了輕輕的皮衣。今人睏倦的天氣,令人陶醉的花香,正午酣夢時扶着頭醉態迷離。

春日的慵懶恰似池塘裏靜靜的春水,水面上一片漣漪就像春愁乏起。碧水緩緩波盪,東風柔軟無力,水面像要皺起微波又將微波抹去。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作者調知靜江府、廣西經略安撫使赴桂林上任途中。據作者《驂鸞錄》,乾道九年(1173)閏正月末過萍鄉(今江西萍鄉市),時雨方晴,乘轎睏乏,歇息於柳塘畔。柳條新抽,春塘水滿,這樣的環境既便小憩,又易引發詩興。而此時他出使金國載譽歸來後調任廣西,應該說是“春風得意”。於是在途中寫下了這首即景即興之作。

作品鑑賞

“酣酣日腳紫煙浮,妍暖破輕裘。”第一句是寫初春“乍晴”景色,抓住了主要特徵:雲彩、地氣都顯得特別活躍,雲腳低垂,地氣浮騰;日光也顯得強烈了,“日腳”給人奪目的光亮;天氣也暖和了,“酣酣”、“紫”的色調就給人以暖感。這時的溫度也不是一下子升得很高,並不是帶給人熱的感覺,這種暖意首先是包裹在“輕裘”裏的.軀體感覺到了,它一陣陣地傳了過來。這一句是寫感覺。總之,這天氣給人的是暖乎乎的感覺。“困人天色,醉人花氣,午夢扶頭。”這天氣叫人感到舒服,因而容易使人陶醉,加上暖乎乎的花香沁人心脾,更使人精神恍惚了。暖香與“冷香”對人的刺激確乎不同。

上闋是寫乘輿道中的睏乏,下闋寫“小憩柳塘”。“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紋愁。這片”春慵“緊接”困“字”醉“字來,意脈很細。這裏即景作比。這兩句是說:春慵就象春塘中那細小的波紋一樣,叫人感到那麼微妙,只覺得那絲絲的麻麻癢癢、陣陣的軟軟綿綿。這個”愁“字的味道似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下面又進一步進行描寫:”溶溶泄泄,東風無力,欲皺還休。”溶溶泄泄,水緩緩掠動。“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馮延已《謁金門》),墉水皺了;可認真去看,又“風靜縠紋平”(蘇軾《臨江仙》)了。這裏寫水波就是這種情形。這是比喻春慵的不可捉摸,又似曾可見恍恍惚惚,浮浮沉沉的狀態。這幾句都是用比喻寫春慵,把難以言狀的睏乏形容得如此具體、形象,作者的寫作技巧真令人歎服。同時還要體會,這春水形象的本身又給人以美感。它那麼溫柔熨貼,它那麼充溢、富於生命力,它那麼細膩、明淨,真叫人喜愛。春慵就是它,享受春慵真是人生的快樂。春慵,是一種生理現象,也是一種感覺,雖然在前人詩詞裏經常出現這字眼,但具體描寫很少,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借楊花寫了女子的慵態,但沒有這首詞寫得生動、細膩、充盈。

此詞用了許多貼切的詞語天氣給人的睏乏感覺,又用了一系列比擬寫感覺中的春慵,使人刻畫如沐其中;感覺到了春天的溫暖,聞到了醉人的花香,感受到了柳塘小憩的恬美。

詞牌簡介

眼兒媚:又名眼兒媚、秋波媚。一說因張孝祥詞“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後日眉頭”句而得名。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後片兩平韻。

作品格律

定格

平仄平平仄平平(韻),中仄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號山中居士,又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紹興進士,歷任知處州、知靜江府兼廣南西道經略安撫使、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曾使金,堅強不屈,幾被殺。晚年退居故鄉石湖,卒諡文穆。其詩題材廣泛,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稱“南宋四大家”。又工詞。著作頗富,存世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桂海虞衡志》、《吳船錄》、《吳郡志》等。

經典宋詞賞析13

燭影搖紅

孫惟信

一朵鞓紅,寶釵壓髻東風溜。年時也是牡丹時,相見花邊酒。初試夾紗半袖。與花枝、盈盈鬥秀。對花臨景,爲景牽情,因花感舊。題葉無憑,曲溝流水空回首。夢雲不入小山屏,真個歡難偶。別後知他安否。軟紅街、清明還又。絮飛春盡,天遠書沉,日長人瘦。

或有人以爲這是一首“寫女子懷舊傷別的詞”(見唐圭璋等主編的《唐宋詞鑑賞辭典》第一八七六頁),筆者以爲鑑賞者搞錯了性別,它實質上是一首以男子口吻寫成的懷念情侶之作。唐詩人中有位多情的種子,名叫崔護,他有一首《題都城南莊》絕句以及圍繞這首詩流傳的“人面桃花”的謁漿故事。很顯然,本詞作者受其影響,舊曲翻新,編織的也是一則以清明時令及“去年今日”爲背景的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只不過是那桃花在本詞中已變成牡丹而已。但詞中男主人公“人面不知何處去”,牡丹依舊笑迎風的不勝悵惘之情卻宛然如斯,昭然若揭。

詞人開篇選擇花中富貴者──牡丹作爲發端,以引起對人面如花的超羣風韻的起興:“一朵鞓(tīng廳,皮帶)紅,寶釵壓髻東風溜。”鞓紅,牡丹的一種,以花色似朝廷官員圍系的紅鞓犀皮腰帶,故名。其出產於青州,故又名青州紅。開篇點明這是一個牡丹花開的盛春季節,一朵青州紅盎然怒放,宛似美人頭上橫插寶釵的雲鬢螺髻,在春風吹拂中圓轉流動。以花喻人,這在中國文化中已成慣例,主人公見牡丹而想到那搖曳多姿、妖冶生態、國色天香的美人,原本不足爲怪,然而,牡丹之於主人公還有另一番非同尋常的遭遇。“年時也是牡丹時,相見花邊酒。”去年也正是這個東風融融、牡丹花盛開的季節,他與情侶花下幽會,擺宴歡飲。可以想見,其時一對情侶,於春風麗日,攜手並肩,舉杯對酌,情歡意洽,完全沉浸於無限幸福之中。此時此刻,也許男主人公正帶着三分飄飄然的醺醺酒意,忘情注目對面的意中美人:“初試夾紗半袖。與花枝、盈盈鬥秀。”今天,她可謂“淡掃蛾眉”,沒有濃妝打扮,而只是身着一件細軟輕柔的夾紗短袖春衫。這應時得體、素雅大方的妝束,使得她顯得格外清麗脫俗,可與富態妖冶的牡丹花競相媲美。初試,謂第一次穿上,即指新縫製的衣服。盈盈,狀美人體態輕盈,風姿綽約。鬥秀,即比美爭豔。行筆至此,嬌花美人,兩相映襯,更有花妖人更秀的效果,正應了古人所云“閉月羞花”之意。此三句神來之筆,把情人眼中的西施刻劃得鮮活靈動,娟秀動人。然而,這花下酒邊、良辰美景畢竟是“年時”的美好回憶,如今呢,時隔一載,主人公面對的是“人面不知何處去“這一極不願接受而又不得不接受的殘酷現實。因此“對花臨景,爲景牽情,因花感舊”的無限感懷不禁油然而生。是的,主人公舊地重遊,這景是曾經給予他們無限快樂的幽會之處;這花是曾經和情侶競相鬥秀的牡丹花。如今鮮花猶在,風景依舊,然而惟獨人面杳然。一片惘悵之情注滿於這三句十二個不假雕琢的尋常字眼之中。

如果說上片重在觸景憶舊的話,那麼下片則重在傷春懷人。

“題葉無憑,曲溝流水空回首。”換頭二句緊承上片回憶往事的情節,反用唐宮閨詩人韓氏紅葉題詩典故,以引起對情侶的懷思。據《名媛詩歸》和《云溪友議》記述,唐宣宗時,士人盧渥進京應舉,偶臨御溝,得一紅葉,葉上題詩一首雲:“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渥乃置紅葉詩於箱中。後宣宗遣出宮女。盧渥得韓氏爲配,即當年紅葉題詩者。一日,韓氏見箱中己題之詩,嗟嘆久之,復作一詩,有“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之句。古人紅葉題詩,有御水傳情,遂演成佳話,終使有情人成其眷屬。而今呢?男主人公慨嘆,他沒有盧渥那樣幸運,情侶沒有紅葉題詩那樣的山盟海誓爲憑,御溝之水也總是那樣的無情。“空回首”三字迴應上文,再度流露了失望的愁悵和相思的苦悶。接着“夢雲不入小山屏,真個歡難偶”二句把這種失望和苦悶再深着一筆。去年的花下歡聚已一去不返,紅葉題詩的幸運已成空話,那麼就連在山水畫屏之前做一個高唐雲雨之夢也難以達到。“真個”一句對舊夢重溫、好事再偕充滿絕望之意。此二句亦反用典故。據宋玉《高唐賦·序》記述,昔懷王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夫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爲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蓆。”王因幸之。此二句暗用此神話典故,言主人公面對屏風上的山水畫面,不禁萌生做個好夢的念頭,然而就連這一最低要求也無法實現。感傷淒涼之意,至此已然寫足。那麼接下去情思的轉換則順理成章了。既然和情侶天各一方,無由相會,也不知“別後知他安否”。刻骨的相思化作一句對遠別情侶平安與否的牽腸掛肚。詞人於此讓主人公擺脫花前月下、高唐雲雨的庸常,昇華爲深深的惦念和真摯的關切之情。這一轉折,更見深情。有一點尚需說明的,這裏的“他”,切勿拘泥於男性,因爲古人兩性第三人稱皆用“他”,聯繫上下文看,這裏的“他”應是“她”即男主人公的情侶無疑。“軟紅街、清明還又。”迴應上片“年時”一句,言光陰迅速,主人公在這繁華的都市裏轉眼又是一年的清明節了。軟紅,語出蘇軾《次韻蔣穎叔錢穆父從駕景靈宮》:“半白不羞垂領發,軟紅猶戀屬車塵。”這裏代指男主人公所在的.都市(或以爲指南宋都城臨安。可能從詞人長期留居蘇杭推斷),亦即他曾經和情侶度過一段甜蜜歲月的地方。“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節本是最能逗人思鄉懷親的傳統節日之一,更何況他們還有去年清明時度過的一段難以忘懷的“桑中之約”。接着收束三句描寫傷春感懷的情景:“絮飛春盡,天遠書沉,日長人瘦。”晚春時節,柳絮濛濛,離人遠隔關山,魚沉雁杳,那漫長的春日煎熬得主人公日見消瘦。煞尾三句把相思的悽苦情懷推至無以復加的程度,用以迴應上片結尾三句對觸景生情、因花感舊的題旨。

讀者若把詞中男主人公目之爲詞人自己,未免有牽強之嫌。但是詞人孫惟信一生超逸不羣,視祖蔭顯貴如草芥,棄官不就,自甘清貧,疏放不羈。於婚後不久,出遊江浙,漂泊一生,終老江湖。晚年曾作《南鄉子》(璧月小紅樓)慨嘆自己“空爲梅花白了頭”,爲自己婚後半生追求豪隱、萍蹤不定、與妻子離多聚少而深感歉疚,因此於詞中表現了晚年對髮妻深沉真摯的懷思之情。由此可知,這首《燭影搖紅》無論寫於何時,詞中男主人公無論是否系詞人自己,而箇中情思和《南鄉子》卻是一致的。它表現了對情侶熱切真摯、純潔無瑕的思戀之情。

孫惟信的詞向以“婉媚多姿,聰俊自然”著稱。這首詞以天香國色的牡丹起興,引起對昔日美好生活的回憶和今日相思離怨的抒發。詞中昔日的歡愉,今日的淒涼,兩相對照,使情感婉約低迴,曲折纏綿。花的嬌豔,人的娟秀,兩相映襯,使情味嫵媚多姿,儀態萬方。加之文辭質樸而不俗,平淡而醇美,實已達到雋永自然的化境。於南宋後期格律派詞中堪稱佳構。

經典宋詞賞析14

鷓鴣天

遊鵝湖,醉書酒家壁

辛棄疾

春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後落羣鴉。多情白髮春無奈,晚日青帘酒易賒。閒意態,細生涯,牛欄西畔有桑麻。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

清新俊逸即興之作,可見熱愛生活意興洋洋生氣勃勃。《鉛山縣誌》,“鵝湖山在縣東北,週迴四十餘里。”山上有鵝湖,稼軒閒居帶湖時常往來鵝湖遊賞。

這首題在酒店牆壁上的小令以描寫農村風光和一般農民日常生活爲主,聲韻歡快,運筆輕靈。一本小序作“春日即事題毛村酒壚”,可見所寫都是眼前實景。如一首田園抒情詩,使人嗅到雨後田野清新泥土和莊稼的氣息。首句寫所見,感發生命的春天融入鉅細──平原和小小的野薺菜花;雨後新耕的泥土上落下羣鴉,好象它們也蒙受了春天的神祕律動。“多情白髮春無奈”,詞人在這美好的“閒適”中莫可奈何的煩惱心情,無意識領域的壓抑。“晚日青帘酒易賒”,小酒店的青旗頗富吸引力,酒易得但真的陶醉卻並不容易。──話一露頭卻卡住了,顧左右言他。葉嘉瑩女士所謂“欲飛還斂”、“閒而不適”。

下片又轉入歡快自然的.農村生涯。農民精耕細作,見縫插針,牛欄近旁的一點隙地也種上了桑麻。忽然閃過一個人影,是一位青裙白衫的農村婦女經過,趁養蠶前的閒空走孃家吧?語氣親切,對農村生活十分熟悉。

宋代農村生活的一段珍貴錄像。

經典宋詞賞析15

作品簡介

《滿江紅·代王夫人作》由文天祥創作。這首詞是文天祥應和王夫人詞中的一首。代作,本意擬作、仿作,但這裏主要是翻作的意思。文天祥寓自己的思想於其中翻填新詞,校正王清惠的原作在內容上的不妥之處。

作品原文

滿江紅·代王夫人作

試問琵琶,胡沙外怎生風色。最苦是,姚黃②一朵,移根仙闕。王母歡闌瓊宴罷,仙人③淚滿金盤側。聽行宮,半夜雨淋鈴④,聲聲歇。彩雲散,香塵滅。銅駝恨⑤,那堪說!想男兒慷慨,嚼穿齦血⑥。回首昭陽辭落日,傷心銅雀⑦迎秋月。算妾身,不願似天家,金甌缺。

作品註釋

①代王夫人作:王夫人名王清惠,宋末被選入宮爲昭儀,宋亡被擄往大都。途中驛館壁題《滿江紅》傳誦中原,文天祥不滿意結尾三句:“問嫦娥,於我肯從容,同圓缺。”因以王清惠口氣代作一首。

②姚黃:名貴的牡丹。

③仙人:即金銅仙人。漢武帝在建章宮前鑄銅人,手捧盛露盤,魏明帝命人把銅人遷往洛陽,在拆遷時,據說銅人流下淚來。

④雨淋鈴:唐玄宗在奔蜀途中,聽到夜雨淋鈴,思念貴妃,分外悽愴,採其聲爲《雨淋鈴》。

⑤銅駝恨:晉索靖知天下將亂,指着洛陽宮門的銅駝說:“就要看見你埋在荊棘裏”。宮門前的銅駝埋在荊棘裏,象徵着亡國。

⑥嚼穿齦血:唐張巡臨戰時對敵大呼,經常把牙咬碎,牙齦流血,噴到臉上,說明憤怒已極。

⑦銅雀:曹操所建臺名。

作品譯文

試問哀怨悽婉的琵琶聲,萬里胡沙外是怎樣的風物情景?最痛苦是一朵名貴的姚黃花,被強移出紮根的仙家宮庭。王母的歡意銷歇盛宴已終場,銅仙鉛淚淌滿的金盤也欹傾。半夜裏行宮外雨淋風鈴腸欲斷,一滴滴一聲聲沒有消停。美麗的彩雲已消散,宮中的香塵再不見,銅駝荒草亡國恨,待要述說哪堪言!真思慕那慷慨赴國的男子漢,嚼碎鋼牙滿口血斑斑。回想起昭陽殿離別墜落的紅日最傷心銅雀臺迎接新月一彎。細思量妾身不似當今帝王家,眼睜睜讓大好河山淪陷。

作品鑑賞

上片寫亡國之恨和被擄北行的痛苦。起首二句,以昭君比喻王清惠,她在北行途中,常向琵琶自語嘆息:在塞外,除了黃沙還有什麼風光!先寫塞外的'荒涼和她心情的悽愴,然後用名貴牡丹姚黃被人從仙宮裏連根挖出,王母娘娘停止瑤池仙宴,漢宮金銅仙人被拆遷而淚滿金盤,和唐玄宗在蜀中聽到夜雨淋鈴而萬分感傷等一系列典故,寫宋室滅亡,皇室人員被驅北行的慘狀。

下片抒寫對敵人的仇恨和自己堅守節操保持清白的決心。先寫國破家亡,繁華銷盡,男兒已爲國捐軀,此恨難消的悲痛心情,同時刻畫了包括自己在內的民族英雄的形象。再以昭陽殿、銅雀臺日落日出的變化,寫改朝易代的慘景。最後表示雖然國土淪喪,無以爲家,自己還要堅持操守,保持清白,寧爲玉碎,不爲瓦全。文天祥以民族英雄的胸懷,代王夫人立言,實際上表現了文天祥自己生死不渝的民族氣節和頑強鬥志。光輝奪目,使人激昂奮發。

劉熙載在《藝概》中評價文天祥的詞:“文文山詞,有‘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之意,不知者以爲變聲,其實乃正之變也,故詞當合其人之境地以觀之。”

文天祥的詞關注政治,都是有爲而發。這首詞,是他應和王夫人詞中的一首。代作,本意擬作、仿作,但這裏主要是翻作的意思。文天祥寓自己的思想於其中翻填新詞,校正王清惠的原作在內容上的不妥之處。

文天祥的代作多引典抒情,卻不隱晦難解,而是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豐富的意思。漢武帝時,假託王昭君爲公主,遠嫁西域烏孫王,令人彈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後來人們用此表達王昭君遠嫁匈奴之事。杜甫《詠懷古蹟》詩:“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文天祥這首詞的開頭借“琵琶”故事總指后妃宮女被擄北去。“姚黃”,牡丹中名貴品種,暗指王夫人。“移根仙闕”,離開宋宮,被驅北行,較之公主遠嫁,處境慘,悲愁深。“王母”句,西王母瑤池美宴的古代傳說,用來指宮中的歡意已消失。

“仙人”句,以銅仙墜淚的故事,感嘆國土淪亡的慘痛。唐代天寶年間,唐玄宗避亂入蜀,在馬嵬坡軍士譁變被迫縊死楊玉環,後來,在行宮內聽到雨聲和風吹檐鈴聲相應,引發心事,即《雨霖鈴》曲,“聽行宮”兩句,這裏藉此典表述被迫北去途中的悲苦心境。

文天祥在上闕用沉重的筆調,緊扣“最苦”兩字,反覆陳述了亡國的痛烈心情。“彩雲散,香塵滅。銅駝恨,那堪說。”“彩雲散,香塵滅”比喻美好生活的毀滅;“銅駝恨”指南宋之覆亡;“那堪說”表明其悲痛之極,不能卒言。抗禦元軍、挽救宋室危亡之局的戰場上,無數熱血將士血戰到底。安祿山叛亂時張巡拒守睢陽,抗擊安祿山,“每戰臶裂,嚼齒皆碎”。這種情境是文天祥所親歷親知的,以補充王夫人的“妾在深宮那得知”的事實。”用“想”字領起,意境就更充實。

“回首昭陽離落日,傷心銅雀迎秋月”,“昭陽”、“銅雀”,都是古都城臺殿名,這裏用來借指南宋宮殿,落日和秋月將光輝灑在故國宮殿上,寄託一種思念的情感。“回首”、“傷心”,借王夫人口氣,寓其自己的悲感中。“算妾身、不願似天家,金甌缺”,點明文天祥緣何代王清惠作此詞的緣由。文天祥改變王清惠原作中消極避禍的思想,要潔身自愛,堅守操節,這實際上文天祥借王夫人之口表達的自勉之詞,並與王夫之和衆宮娥共勉。

文天祥的詞“氣衝斗牛,無一毫毒靡之色”,《詞林紀事》,凝聚了他對於生活、情思的感受和他的人格的結晶。讀了他的詞,讓人頓覺忍辱偷生的可恥,和保全氣節的光榮。詞中蘊含的熱情和血淚讓讀者生出幾許激情。

作者簡介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公元1256年(宋理宗寶祐四年)舉進士第一。公元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東下,於贛州組義軍,入衛臨安(今浙江杭州)。次年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出使元軍議和被拘,後脫逃至溫州,轉戰於贛、閩、嶺等地,曾收復州縣多處。公元1278年(宋末帝祥興元年)兵敗被俘,誓死不屈,就義於大都(今北京)。能詩文,詩詞多寫其寧死不屈的決心。有《文山先生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