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關於唐宋八大家簡介

關於唐宋八大家簡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醉翁由來

關於唐宋八大家簡介

《醉翁亭記》中說飲少輒醉年又最高。

六一由來

晚年自號六一居士,曰:公集三代以來金石刻爲一千卷。(《集古錄》一千卷,)

藏書一萬卷,藏金石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吾老於其間,是爲六一。(《三朝言行錄》)

虛心求教

宋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歐陽修被貶滁州任太守。此後,他時常閒遊山水,並與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結爲好友。爲便於他遊覽,智仙和尚帶人在山腰蓋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歐陽修前去祝賀,爲之取名爲醉翁亭,並寫下了千古傳誦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記》。文章寫成後,歐陽修張貼於城門,徵求修改意見。開始大家只是讚揚,後來,有位樵夫說開頭太囉嗦,便叫歐陽修到琅琊山南門上去看山。歐陽一看,便恍然大悟,於是提筆將開頭環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換上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幾個字。如此一改,則文字精練,含義倍增。

行文求簡

歐陽修在翰林院任職時,一次,與同院三個下屬出遊,見路旁有匹飛馳的馬踩死了一隻狗。歐陽修提議:請你們分別來記敘一下此事。只見一人率先說道:有黃犬臥於道,馬驚,奔逸而來,蹄而死之,另一人接着說:有黃犬臥於通衢,逸馬蹄而殺之。,最後第三人說:有犬臥於通衢,臥犬遭之而斃。 歐陽修聽後笑道:像你們這樣修史,一萬卷也寫不完。那三人於是連忙請教:那你如何說呢?歐陽修道:逸馬殺犬於道,六字足矣!三人聽後臉紅地相互笑了起來,比照自己的冗贅,深爲歐陽修爲文的簡潔所折服。

文風嚴謹

據《宋稗類鈔》記載:有一次歐陽修替人寫了一篇《相州錦堂記》,其中有這樣兩句: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交稿後,他又推敲了一下,覺得不妥,便派人騎快馬將稿子追回,修改後再送上。來人接過改稿,草草一讀,很是奇怪:這不還和原稿一模一樣嗎?仔細研讀後才發現,全文只是將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改成了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快馬追回的只是兩個而字。但他反覆吟誦後,才發現箇中妙處。原來,改句中增加了兩個而字,意義雖未改變,但是讀起來語氣由急促變爲舒緩,音節和諧,增加了語言抑揚頓挫的.音樂美。

修河

宋慶曆八年(公元1048年),黃河決於澶州商胡埽(今河南濮陽東北),河水改道北流,經大名府、恩州、冀州、深州、瀛州、永靜軍等地,至乾寧軍合御河入海。當時因年荒民困,沒有立即堵口。皇祐三年(1051年),北流於館陶郭固口決口,四年堵塞後流勢仍不暢,引起了北流和恢復故道東流的爭論。至和二年(1055年),歐陽修極力反對回河東流,連上兩疏陳述不能回河的理由。在第一疏中,他分析了當時天下苦旱,京東尤甚,河北次之,河北自恩州用兵之後,繼以凶年,人戶流亡,十失八九的嚴重形勢,認爲在國用方乏,民力方疲之際,以三十萬人之衆,開一千餘里之長河,不但人力、物力不允許,而且會引起流亡盜賊之患,危及宋王朝的根本利益。在第二疏中,他根據自己的觀察體會,首先從分析黃河淤積決溢規律出發,闡述了不宜回河的原因。他說:河本泥沙,無不淤之理。淤常先下流,下流淤高,水行漸壅,乃決上流之低處,此勢之常也。接着他又分析了京東、橫隴河道的具體情況,指出:天禧中,河出京東,水行於今所謂故道者。水既淤澀,乃決天台埽,尋塞而復故道;未幾,又決於滑州南鐵狗廟,今所謂龍門埽者。其後數年,又塞而復故道。已而又決王楚埽,所決差小,與故道分流,然而故道之水終以壅淤,故又於橫隴大決。是則決河非不能力塞,故道非不能力復,所復不久終必決於上流者,由故道淤而水不能行故也。及橫隴既決,水流就下,所以十餘年間,河未爲患。至慶曆三、四年,橫隴之水,又自海口先淤,凡一百四十餘里;其後遊、金、赤三河相次又淤。下流既梗,乃決於上流之商胡口。然則京東、橫隴兩河故道,皆下流淤塞河水已棄之高地。京東故道屢復屢決,理不可復,不待言而易知也。同時,歐陽修還認爲,河渠司李仲昌等議開的六塔河,寬僅五十步,欲以五十步之狹,容大河之水,此可笑者,並斷言六塔河於大河有減水之名,而無減患之實。今下流所散,爲患已多,若全回大河以注之,則濱、棣、德、博河北所仰之州,不勝其患,而又故道淤澀,上流必有他決之虞,此直有害而無利耳,是皆智者之不爲也。歐陽修的奏疏未予採納,朝廷命加緊堵口,開六塔河。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四月,商胡決口塞而複決,回河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