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詞名句 > 詩詞之美議論文(精選11篇)

詩詞之美議論文(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爲代表的中國漢族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爲,詩較爲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爲適合“抒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詩詞之美議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詩詞之美議論文(精選11篇)

詩詞之美議論文 篇1

在這紛爭的紅塵中,在這喧囂的人世間,詩詞猶如一位世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點綴生命之美。唐人之豪放不羈、宋人之靈秀內斂,全然顯露在詩詞中。

喜歡李白詩中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雖說是借酒消愁,以醉求樂,但這何嘗不是件好事呢?把酒言歡,忘去世間一切,哪怕天子呼來亦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啊!可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酒醉亦是可以忘卻一切,可是醒來後又該如何啊!李白縱然可以用酒麻痹自己,可終究逃脫不了這塵世中的一切渴望自由、渴望個性解放的李白這一生都只能把自己所有的期盼給予詩中罷了!“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爲衣兮風爲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這般沒有權貴、沒有黑暗統治的神仙世界恐怕只能在李白的想象中存在

李白豪放不羈,他的詩更是繼承了屈原的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可宋詞又有那般遜色於唐詩?在那個北宋缺將南宋缺相的宋朝,文人才子代代出,婉約派的柳永、晏殊、李清照、,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哪一個在文學史上不是大名鼎鼎,如雷貫耳啊!

李清照《醉花陰》中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竟讓在萊州擔任知府的丈夫起來一較高下之心,他閉門謝客,不吃飯不睡覺,三天寫了五十首詞,再將妻子的那首《醉花陰》混在其中,交給文友陸德夫來評價,誰知文友一看既只對李清照那句人比黃花瘦拍手稱號,認爲這句中相思之苦,憂愁之深可以成千古名句。這句評價果真靈驗。

寫到這裏,不禁想問一下大家,大家知道“三蘇”是哪“三蘇”嗎?相信喜歡文學的同學都知道吧!沒錯,“三蘇”就是指蘇洵、蘇軾、蘇轍,這三位都是宋朝大名鼎鼎的才子,而我要寫的人物就是蘇軾。蘇軾在宋代是最爲傑出的大文學家之一,他的詩、文、詞、賦樣樣出色,是極富盛名的全能作家。可能是蘇軾太過優秀了罷,連上天都嫉妒他,讓他在那北宋變法時期出生。由於政見原因,蘇軾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激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廢除已經施行的新法,因而受到支持舊法和新法的兩方人馬排斥,開始了他坎坷的仕途生涯。

蘇軾的詞大都都豪放不羈。“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在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詞中洋溢着報國殺敵的激情,大有“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慷慨激昂。提到蘇軾是豪放派的詩人,就不能不提他的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的開篇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就顯得十分的與衆不同,再往下看“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英雄豪傑!”詞中境界宏大,上下幾千年綿亙數千裏。

雖然是在坎坷的仕途中所寫,可蘇軾卻絲毫沒被挫敗,更未流露出人生苦悶的消極態度。無論遭受了什麼,都掩蓋不住蘇軾渴望爲國建功立業的豪邁氣概。縱然豪邁可是蘇軾也有柔情的時候,蘇軾在妻子王弗二十七歲死時將她埋葬在母親墳前,並親手在埋葬她的山頭種植了三萬多株松樹。更是在十年後寫出了“……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對亡妻的深切懷念之情,無不流露出來。可惜蘇軾這位大文豪在徽宗大赦天下的北歸路上一病不起,死於常州,時年64歲。

詩詞之美,在於生命之中。若能瀟灑地將生命之美公然書於天地間,我願把生命的一切,換做一首詩詞。中華上下五千年,多少佳人文人把生命之美載於詩詞,留給世人一道道豐富的文化遺產。詩詞還是一道風景,守護在中華民族歷史長河的兩旁,靜靜地,默默地。

詩詞之美議論文 篇2

古老的中國,是詩詞的國度。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雅士將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凝成了一篇篇古今傳誦的佳作。這些作品中,既有金戈鐵馬的壯志,又有小橋流水的柔情;既有精忠報國的信念,又有含情脈脈的溫婉;既有物是人非的哀嘆,又有寄情山水的灑脫……可以說,詩詞之美無處不在。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雕弓彎月,風霜駿馬。戰場,本是一個自私,仇恨,充滿紛爭,血腥的殘酷之地,但是經過詩人妙筆後的戰場,變得雄壯,開闊。“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邊關雖透着蕭瑟,但是這孤煙卻散發着鐵血男兒立志報國,英勇殺敵時令人亢奮的氣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將士們心中的期盼與悲憤化作錚錚傲骨,寧死不屈。“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戰士們互相斟酌勸歡,盡情盡致,樂而忘憂,豪放曠達之意油然而生。詩詞之美儘管在黃沙無際的大漠戈壁也如一泉清水涓涓涌出。

江南水鄉,小河彎彎,月明風清,細雨微風。臨安,原是懦弱政權的避難所,風雨飄搖動盪不安的京都,但是在詩人心中卻暫時忘卻了流亡的勞頓,靜下心來,品一杯香茶,坐在緩緩擺動的烏篷船上,順流而下,暫且不想亡國之痛時,只看那“淺者波光如影,小橋流水江村”,便可舒緩一下沉重的心情。然而國恨家仇總是忘不了的,再加上連日的陰霾,看到曾經的繁華日漸衰落,只剩下殘陽如血,難免吟出“舊時王謝前堂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詩句。如此這般愁緒,便化作悲痛!只要華夏民族的根系不中斷,那希望仍舊存在,高唱一句“此去宏圖如何展,一鞭晴旭返中原”!讓希望灑在江南緩緩的流水之中,詩詞之美也隨着小河流淌不絕。

時光微瀾,清風拂面,雨落如洗,清香襲人。在這樣的景象中,又怎能缺了詩人美妙的靈感。一曲神傷,一壺清酒,任親友離去;容顏憔悴,目光飄渺,讓夜雨風聲掠過;一襲素衫,一扇輕搖,令國仇家恨在胸中翻滾,而不形於色。只道一句“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讓曼妙的思緒飛舞,詩詞之美從屋檐滴下,露雨成珠。

我愛詩詞,詩詞之美無處不在!

詩詞之美議論文 篇3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它是歷史河流中的一條大分支,細細無聲滋養着中華兒女的心靈。它是一座不朽的豐碑,是一代代文人鑄就了它的高度,它與日月同輝,與天不老。而我們,便是那一顆顆果子,吸收它的養料;又是一棵棵小樹苗,仰仗着他的光輝,受它的濡養,茁壯成長。因此,我們對它的每一寸都心懷敬意。

在詩詞文化的琴絃中,奏出一個不朽的朝代——宋朝。風起雲涌,朝代更替,爲什麼它卻矗立在人們的心中,紋絲不動?因爲這是文人的天下,是詩詞的天下,它永遠煥發着屬於那個朝代的光輝。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他是蘇軾。在大宋的江山中,他奔波流離,人生百轉,命途多舛。但他仍能在宋朝危亡時滿懷“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報國之心。它是宋朝文人風骨的寫照,他們心繫國家,心胸寬廣,無懼風雨。正因如此,宋朝的文化才得以如此繁華,但他的內心也有柔軟之時,摯愛的結髮之妻亡故,那十年他日日度日如年,不思量,蘇軾也定然難忘。他愁苦“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他思念“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那時的蘇軾聽得到窗外竹柏的蕭瑟之聲,也應會聽得到自己淚水滴落地面的滴答聲。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空氣中瀰漫着青梅的香氣,彷彿還能聽到少女悸動的心跳,“人生若只如初見”李清照那年正值二八年華,很幸運地遇到了那個命定之人——趙明誠。時光若定格在此刻多好,這樣她便不會有那麼多的愁思“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她是歷史上最負盛名的才女,“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但命運對她卻總是那麼殘忍,國破家亡,丈夫病逝,生活的艱苦重重地壓在她柔弱的肩膀,但她仍能寫出那本名動天下的《金石錄》,那一刻,那個柔弱的女子堅定地站在歷史的河流中,哪怕暴風驟雨,哪怕滄海桑田,她無懼無畏。

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若你能心懷敬意地去領略詩詞之美,你的人生必將精彩絕倫!

詩詞之美議論文 篇4

一天在翻看書本時,不經意間看到字裏行間有一句:“皓月凝輝,竹影婆娑留畫意;明湖搖翠,槳聲欸乃壯詩情”,好一個“皓月凝輝,明湖搖翠!”寥寥幾字,用皓月,竹影等意象,描畫了一幅月下游湖圖景。品味着這句話,深深地陶醉在它雋永的意境之中。

然而我又似乎忽然回想起在一個夏風沉醉的傍晚遊烈士公園年嘉湖的情形:月色傾瀉在廣闊的湖面上,波光粼粼,我獨自行走在湖畔的小道,樹影斑駁,蛙聲陣陣,這一切景色輕易地牽起人無數的思緒。我想,這就是詩詞的魅力所在吧。

那麼我們來談一談詩詞的美吧。

首先是詩詞美在它說營造的意境之美。比如“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簡短的語言,卻形象逼真,李白藉助大膽想象,把山寺的高聳和夜晚的恐懼寫的十分逼真,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最著名的是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當中用了三句詩詞來表達三種意境,從而說明成大事者必須經歷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爲“無言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第二種境界爲“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爲“衆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三句詩詞,三種意境,三種人生境界,妙哉!

詩詞之美,也在它描寫的景色之美。借景抒情,是一種常用的詩詞表現手法,常常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寫景的詩句多不勝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用“光影、梅枝、清水、昏月等幾個意象爲人們送上了一幅優美的山園小梅圖。“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開闊的意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寫出了氣勢磅礴的壯麗景色。又有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寥寥數語就把一幅大漠落日景象就此鋪開。

當然,我認爲詩詞最美的地方還在於那種“只可意會,不能言傳”帶來的奇妙體驗。

有的詩詞簡潔明瞭,通俗易懂,而我們也能夠很快地從中獲得樂趣。而我覺得有很多的詩詞更像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一樣,有時候你不能體會得到其中的奧妙,而你卻依然覺得它十分美妙,就像“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我只是單純的覺得這句詩很好,儘管一時間我不明白其中的妙處,可仍然能夠感覺其出色的地方。

是言:詩詞之美,美不勝收。

詩詞之美議論文 篇5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上下五千年,多少風雲人物已化爲枯骨,多少亭臺樓閣已化作殘垣斷壁。可唯有詩詞,幾千年來,經歷無數風風雨雨,依然保存着那份多獨特的,亙古不變的美。

仍記得岳飛的《滿江紅》中“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當你回首往事時,不會因爲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而羞愧,不要把自己的大好時光浪費掉,等到你已滿頭白髮時,你纔會發現,時間是多麼的寶貴,而你,只能低下頭默默嘆息。從這三句詩中,你能否讀出岳飛的惆悵?你是否會被深深的無奈而感動?

又想起陶潛的《飲酒》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顧自採菊,款款走在東籬下,聽不到大街小巷、繁華鬧市的喧囂,陶冶着自己的`情操,放蕩着自己的胸懷,悠悠走在田間小路上,心中沒有一絲雜念,看到南山,心中又平添了一份寧靜,從這兩句話之中,你能否體會到詩人心中的平靜?又能否體會到詩人那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境?

還有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中》“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歷史的車輪滾過,留下無數風流人物,當毛澤東走過一片片雪山之後,寫下了真正的風流人物還看現在,他以那無比豪邁的氣魄,抒發了多少現代人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超越前人,創造奇蹟,從這三句中,你能否讀出壯年毛澤東的膽識與氣魄?你又能否讀出他對革命的信心與勇氣?

最後還有李清照《點絳脣》中“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一位豆蔻年華的少女,一襲青裙,幾支珠釵,三千墨發,獨自一人立於繁茂的樹冠之下,陽光拉長了她的影子,讓那少女恍若畫中的仙子。驀然回首:駐足,將鼻尖貼上青梅,你能否體會出她的羞澀,又能否體會出他對生活的那份詮釋?

詩歌,比小說多一份精煉,比散文多一份意境,比歌劇多一份想象的空間,你能否讀出詩中不同韻味的感動?

詩詞之美議論文 篇6

唐繼承隋制,實行科舉。詩歌列入考試內容。律詩和絕句的體式在這時得以完善。歷宋元明清至今相襲不變。唐人作詩依據陸法言《切韻》,但分部過細,有206韻,由於同韻字少,允許近韻通押,有所變通。宋朝景德年間的《禮部韻略》是一部官修韻書,允許近韻通押,訂出了“同用”、“獨用”的規則。南宋平水(今山西臨汾)人劉淵在江北刊印了《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將《禮部韻略》註明同用的加以合拼,成爲一本107韻的書,即平水韻。此時金人王文鬱又將原來並不同用的“迥”、“拯”及去聲“徑”、“震”合併,共106部,作爲金代官韻書,一直流行至今。平水韻106韻韻目如下:

上平聲:東冬江支微魚虞齊佳灰真文元寒刪

下平聲:先蕭餚豪歌麻陽庚青蒸尤侵覃鹽鹹

上聲:董腫講紙尾語麌薺蟹賄軫吻阮旱澘篠巧皓哿馬養梗迥有寢感琰豏

去聲:送宋絳置未御遇霽泰卦隊震問願翰諫霰嘯效號箇禡漾敬徑宥沁勘豔陷

入聲:屋沃覺質物月曷黠屑藥陌錫職緝合葉洽

其中平聲字最常用,收字多少不一。最多“虞”部305字,最少“鹹”部41部。作詩必須遵守韻部,不能出韻。近體詩的規則,偶句必押。首句平聲韻一般都押。仄聲,特別是五言體,則多數不押。以王昌齡的《出塞》爲例: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起句入韻,關、還、山相押,屬十五刪部。又如杜甫的五絕《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起句不入韻,偶句押韻,圖、吳屬七虞部。是五絕的常格。

如前所述,韻有寬窄。初學寫詩的人,不妨從寬韻入手,有較多選擇,利於運思。像東韻、虞韻、先韻、陽韻、庚韻字多而不僻,較易措手。

但是,由於語言的變化,許多當時適口的詩韻,今天已經不諧於口了。以十三元爲例:其中如魂、門、孫、繁、言、掀皆與真、文、先、鹹相近。江西名士高心夔兩次殿試,都以出韻,貶到四等。王闓運嘲以“平聲兩四字,該死十三元”相嘲。像如此有悖實際的事,爲何還要遵守?于右任先生說:“古人用自己的口語來作詩,我們用古人的口語來作詩,其難易自見。我們要想把詩化難爲易,和大衆接近,第一要改用國語平仄與韻。”中華詩詞學會提出“雙軌並行”、“倡今知古”,提倡用新聲韻,即按普通話聲韻寫詩。

在韻的革新上,魯迅、毛澤東也是力行改革的大家。魯迅詩不但鄰韻通押,如《贈畫師》“霧塞蒼天百卉殫”與“只研朱墨作春山”,“殫、山”是寒刪通押。《贈烏其山詩》則“華、書、多、陀”相押,是以方言入韻。而其《腦炎戲作》之“不料仍違衆女心”與“無如臣腦故如冰”,更是打通前後鼻韻母以“in”與“ing”相押。大大地放寬了韻的束縛。毛澤東的《長征》詩共五個韻腳,其中:難、丸、寒,屬“寒”韻,而“閒、顏”屬“刪”韻,聽來渾然無別。其《蝶戀花·答李淑一》詞,上片用“有”韻,下片用“麌”韻,皆情韻超邁,氣象發皇。

詩詞之美議論文 篇7

午後,每當溫暖的陽光灑滿大地時,我總喜歡捧起一本詩集,揚起詩詞的風帆,在文學的海洋中盡情遨遊。不知不覺間,便如喝了一壺陳年老酒,那顆心就“醉”倒在了詩詞之中。

“又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嬌美的春姑娘吟誦着歡快的詩詞,跑遍了人間各處。在這美妙的春光中,歐陽修的烏篷小船與我的木舟擦肩而過。既而,水中又漾起了接天蓮葉和映日荷花,我深吸一口氣,那幽幽的清香沁人心脾。舟隨波動,景隨舟移,驀然間,只見一片殘荷鋪在水中,水上橋間,“林妹妹”正在感傷秋之肅殺,讓我感同身受。正傷感不已,鼻尖忽的一涼,用手摸一摸,是一滴盈盈的水,擡頭望天,只見大雪紛飛,揚揚灑灑。我趕忙上岸,走至一間小亭,向四處張望,果然,“水晶簾外娟娟月”。四時之景,異彩紛呈,且從容看這華美詩詞肆意渲染的大好河山!

透過詩詞,走入歷史的煙塵。眼前一片金戈鐵馬,四面伴着蒼涼的楚歌,十面埋伏的大軍蜂擁而至,西楚霸王左衝右突,仍然無力迴天,不禁大聲吟唱:“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悲愴之調,讓人爲之動容!鏡頭一轉,垂垂暮年的劉邦坐在大漢皇宮中,透過渾濁蒼老的眼睛,彷彿又看到了這一幕,所幸,俱往矣!當今天下太平,將士歸心,所有的一切都已成回憶,只有當年的慷慨尚存心中,不禁嘆道:“大風起兮雲飛揚……”轉眼間,又是百年,東漢末年,煙塵再起,一亂世梟雄問我:“何以解憂?”我無言以對,他意氣風發地擺手道:“唯有杜康啊!”我欣然,不禁隨他吟唱起那首氣勢磅礴的《短歌行》。就這樣,無數歷史的碎片在我眼前落下,但歷史的車輪仍在向前行進,絕不會因爲哪個人而停頓片刻,只有一首首或雄渾或悲涼或溫婉的詩詞,定義着歷史的色彩。

擡起頭,不覺天已黃昏,太陽西墜,只留下滿天的霞光。但我毫無倦意,依舊停留在詩詞的萬千畫面中。

在人間的一片浮躁中,或許只有詩詞能讓我沉浸其中,讓我在那片湛藍的天空中肆意地飛翔!

詩詞之美議論文 篇8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中寫道:“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詩人爲我們展現了一幅輞川夏日百鳥飛鳴的畫面:在廣漠空濛、佈滿積水的平疇上,白鷺翩翩起飛,意態嫺靜瀟灑;遠處蔚然滌秀的密林中,幾隻黃鸝在唱和着。再看他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人以繪畫藝術的手法,從紛繁變幻的景物中攝取了最生動、最鮮明的物象,構成了一幅動人的畫面。蘇東坡在評價王維的詩時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詩和畫姊妹藝術。畫因詩存,詩因畫傳,自古如此。蘇軾在細細欣賞惠崇《春江晚景》畫後作詩道:“竹外桃花三兩隻,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四句詩中描繪了翠竹、桃花、江水、鴨子、蔞蒿、蘆筍、河豚魚等七中景物。這七種景物看起來各具特色,互不相關,但在詩中我們看到,高處、低處、岸邊、水中、色彩、氣溫、動物、靜物,詩人把它們和諧而緊湊地組合在一起,把《春江晚景》的幽美畫面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

說“詩中有畫”,這是古人評詩論詩的一個標準。畫是藝術品,藝術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生活是美的,畫反映的生活更集中更典型也更美,用它來作標準,雖不具體,倒也概括、形象。司空圖《獨望》:“綠樹連村暗,黃花入麥稀。遠陂春草綠,猶有水禽飛。”全詩從“望”字着眼。先望見的是“綠樹連村暗”,一片高大茂密的樹,把整個村莊全籠罩在一片陰暗之中。再“望”村外,“黃花入麥稀”,金燦燦的油菜花開得正茂,延伸向麥田遠處,漸漸稀疏。這前兩句詩,顏色相對,明暗相間,且寫出了漸遠漸小的視覺,真可謂“詩中有畫”。三四句則寫“遠望”,放眼望去,遠方的水池邊上青草綠油油的,空中還有幾隻水鳥,如白色的鷺鷥,在空中上下盤飛。作者雖未寫藍天,但背景是藍天自不待言。這就構成了一幅以藍天爲背景的地面清水、碧草,空中白色水鳥盤飛,有動有靜,一片生機。一首二十個字的小詩,不啻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詩詞之美議論文 篇9

以前在我們讀到詩詞歌賦的時候,似乎內心也是充滿了感慨。

我總是覺得詩詞當中有一種獨特的沒幹那事,再看故事當中所體會不到的。那麼簡短的致辭就能夠給別人那麼強悍又深刻的意境,我想那是現在的文學也不一定能夠達到的。

但是沒有關係,未來來日方長,我們還可以繼續發展繼續鍛鍊。

就好像在你讀到一首詩的時候,你會看到大雁飛過那些草都有了生機與活力,他們可以比喻成任何有生命的事物,也可以在其他的地方表達自己的人生敢想。

無論是你對其他人的思念也好,還是對自己的壯志難酬表達抱怨也罷,這些都是有一種更深刻的意見。

也許在獅子當中春風都成了你的朋友,他變成了有生命有意識的存在。

也許在我們的故事裏面,每次你去創造一種新鮮的事,我都顯得極其有動力

我知道他看書的時候我們會感慨良多,我們會想到那些詩詞是不是應該背誦,還是說即便是不被送,你體會到了它的意境之後也能夠有更好的學習和收穫。

我們會看懂那些生活當中很少見到的印象,在詩詞當中都有了生機與活力。

也許我們以前有過一些功利主義的思想,但是在這一刻所有的一切都歸爲虛無,我們的內心也能變得更加純淨。

詩詞之美議論文 篇10

西湖泛舟,飄轉一曲優雅的琴音,血色羅裙,映襯着湖水,泛着紅暈。

唐詩宋詞趟過歷史的長河,在悠久裏發酵,透出的是股股醇香。詩歌美在音律,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在古人濃淡交雜的墨色裏,組成一曲曲完美的魂殤。

詩歌裏的女子是美的。那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的美是古人所獨有,那是種從骨子裏透出的氣質。品味易安詩歌裏的活潑之美,“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還有的是“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清新之美。楊玉環在詩歌裏是美的,“回眸一笑百媚生,萬宮粉黛無顏色”是她在唐太宗記憶裏的真實寫照。詩歌裏那些個閣樓之上苦苦等候歸夫的女子也是美的,“粉淚印紅袖”,那是種堅貞之美。

花也是遷客騷人偏愛的主題。牡丹之愛,宜乎衆矣,花開富貴,有人讚歎,也有人貶低。但那“花開時節動京城”的驚心動魄卻是從遠古走來的。不管評價如何,牡丹依舊肆情盛開。開在詩人筆尖的還有堅貞的梅花,梅枝九曲十八彎,遂又有幽梅一說。“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豔來。”吸引家禽的是那遒勁枝幹裏透出的美,切莫細嗅,那美會醉人。若要細數那詩詞裏的花魂,該是三天三夜也難盡一二。

在詩歌裏的山水是美的。潭面無風是鏡,也是靜。任一輪清月在水裏印出倩影,緩緩地躺在河牀之上。該是累了吧,既要與李白飲酒,又要照亮歸人的前程,在無嘈雜的夜,也是要任心靈停歇。“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一青一碧,盡現了山水本色。在今日我也曾感嘆過那些個山水之美被盡數埋在詩裏了。曾鮮活在詩人記憶裏的山水之美,現世難尋。但若煮一杯清酒,捧着詩集,任嘴脣感受酒洌,任思想品味詩詞裏的古樸氣息,在這燈紅酒綠之中仍是能尋得一片思想的淨土。

我願用我半世的浮華,換取這一頁詩章。

細聽風盤旋在時空的入口,提筆寫下詩人的細語呢喃,那是傾訴,訴說着一曲一曲的美。

自從我提起了筆,我就明白了我所肩負的使命,我會寫出那些淌在詩詞裏的美,不讓她在時間裏消散,縱使筆斷,紙絕······

詩詞之美議論文 篇11

讀一首詩詞,猶如品一杯上好的茶,品作者的心,品作者的情。悠悠的香、潤潤的甜、淡淡的情、純純的美,還是深深的苦、隱隱的愁……都讓我沉醉其中。

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之一。中國詩起於先秦,鼎盛於唐朝。中國古代把不合樂的叫“詩”,合樂的叫“歌”,統稱爲詩歌。按故事情節還分爲抒情詩和敘事詩;按語言韻律,分爲格律詩和自由詩。詩能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還能抒情言志。詩句要求節奏鮮明、音調和諧,符合一定韻律,吟誦更是動聽感人。

詞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是民間歌謠發展而成,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詞分爲小令,中調和長調。詞一般分上下兩闋,也稱之爲“片”。詞是合樂的歌詞,由於這種文體對音樂的依附性,決定了詞在體制風格上一系列的特點。

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學習詩詞。讀《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我彷彿遇到了那位醉意朦朧,已是白髮生的詞人。他好似一枝殘花,在艱辛世事的暴風雨中失盡了芳華,在當權者的排擠下磨去了棱角。在這人生的低谷,他只得借酒消愁。瀰漫醉意中,他還不忘端詳起手中的寶劍,夢想着在沙場爲國殺敵。

他漸漸地失去意識,跌入夢中,恍然地回到了遼闊的聯營。士兵的生活氛圍熱烈,正爲一場激戰做準備。激戰開始。沙場狼煙滾滾,戰士們鬥志高昂,戰馬風馳電掣,放箭聲霹靂轟響,速戰速決。大功告成,博得生前身後的英名。

突然,夢醒了。什麼激戰,什麼英名,什麼收復中原,一切都開始旋轉、消失。作者的理想是多麼宏偉,而現實是多麼悽慘!而作者也無力迴天,只有壯志難酬的悲憤。

回到現實。詞人辛棄疾一生的坎坷,壯志難酬的悲憤,凝聚在這一首詞中,多麼令人心酸,多麼令人感慨!細細品味詩詞,我們能領會作者的思想,同時淨化人的內心,提升人的思想境界。

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美豔的一朵花,她蘊藏着優雅與高尚的美麗;詩詞是中國文化歷史中最璀璨的一顆明珠,歷經歲月洗禮,他卻依然閃耀着光芒。願詩詞萬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