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永遇樂古詩原文及鑑賞

永遇樂古詩原文及鑑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作爲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那麼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永遇樂古詩原文及鑑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永遇樂古詩原文及鑑賞

永遇樂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蘇軾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燕子樓空,佳人何,空鎖樓中燕。

古中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異時對、黃樓夜景,爲餘浩嘆。

作品註釋

⑴永遇樂(lè):詞牌名。彭城:今江蘇徐州。燕子樓:唐徐州尚書張建封(一說張建封之子張愔)爲其愛妓盼盼在宅邸所築小樓。

⑵紞(dǎn)如:擊鼓聲。

⑶鏗(kēng)然:清越的音響。

⑷黯黯:昏暗貌。夢雲:夜夢神女朝雲。雲,喻盼盼。典出宋玉《高唐賦》楚王夢見神女:“朝爲行雲,暮爲行雨”。驚斷:驚醒。

⑸心眼:心願。

⑹黃樓:徐州東門上的大樓,蘇軾徐州知州時建造。

作品譯文

月光皎潔像給大地鋪上輕霜,秋風送爽猶如流水一般清涼,這清秋的夜色令人如此沉醉。還曲的港灣魚兒跳出了水面,圓圓的荷葉露珠兒晶瑩流轉,天然如此的寂寞卻是無人見。三更鼓響砰然飄零一葉鏗然,黯沉沉夢裏倩影突然驚散了。夜色茫茫無處重尋夢裏悲歡,醒來後走遍小園心中多惆悵。

客遊天涯已經趕到十分厭倦,我一心想歸隱到山林之中去,但是故園遙遙令人望眼欲穿。燕子樓空佳人今日又在何處?空鎖了樓中樑上的那些燕子。古往今來如夢和人曾夢中醒,只因爲有舊歡新怨纏綿不斷。他人後人面對這黃樓的夜景,爲我發出人事變遷的.長嘆息。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記夢詞,寫於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蘇軾任徐州知州時。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據元本題下注“徐州夜夢覺,此登燕子樓作”認爲“燕子樓未必可宿,盼盼何必入夢?東坡居士斷不作此癡人說夢之題”,認爲傅幹《注坡詞》所錄題注爲不可信,而以爲王文誥《蘇詩總案》所云“戊午十月,夢登燕子樓,翌日往尋其地作”爲可從。王文誥斷一事爲二事,詞中難覓佐證。鄭文焯所云更多屬猜測之詞,不足爲據。倒是傅注既題作“公舊注”,當不容隨意懷疑的,且與詞中情事暗合,應可據此解讀此詞。作者在題記中聲稱自己夜宿江蘇彭城燕子樓,夢到以前居住在這裏的唐代張尚書之愛妾盼盼。盼盼,姓關,唐朝人。據傳燕子樓就是張尚書爲關盼盼所建的。白居易《燕子樓三首》詩序雲:“徐州故尚書有愛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風態。”白氏所謂“尚書”,後世(包括蘇軾)多以爲是張建封,但據考證當爲張建封之子張愔。盼盼面貌姣好,談吐不俗。自從張氏死後,盼盼思念故人,於是獨居在小樓上十餘年不嫁。

蘇軾至徐州前已轉職杭州、密州等地,政治上對王安石變法的孤憤,仕途上因頻繁遷調而帶來的孤寂之感,都時時向他襲來。宋神宗元豐元年十月的一個夜晚,蘇軾宿於燕子樓,一個旖旎纏綿的夢境,讓他頓悟人生的真諦。“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行香子·清夜無塵》)他的靈魂從夢境中得到了淨化和昇華。醒來後十分感慨,寫下這首別具意境的佳作。

蘇軾詞作鑑賞

這首詞寫於元豐元年(1078)蘇軾任徐州知州時。詞中即景抒情,情理交融,狀燕子樓小園清幽夜景,抒燕子樓驚夢後縈繞於懷的惆悵之情,言詞人由人去樓空而悟得的“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之理。作者題記中提及的盼盼,乃唐代張尚書之愛妾,能歌善舞,風情萬種。張氏死後,盼盼念舊情不嫁,張尚書爲其所建的燕子樓獨居了十多年。作者聲稱自己夜宿燕子樓,夢到盼盼,因作此詞。

上片寫夜宿燕子樓的四周景物和夢。首句寫月色明亮,皎潔如霜;秋風和暢,清涼如水,把人引入了一個無限清幽的境地。“清景無限”既是對暮秋夜景的描繪,也是詞人的心靈得到清景撫慰後的情感抒發。

接着景由大入小,由靜變動:曲港跳魚,圓荷瀉露。詞人以動襯靜,使本來就十分寂靜的深夜,顯得越發安謐了。魚跳暗點人靜,露瀉可見夜深。“寂寞無人見”一句,含意頗深:園池中跳魚瀉露之景,夜夜可有,終是無人見的時候多;自己偶來,若是無心,雖眼前,亦不得見。

以下轉從聽覺寫夜之幽深、夢之驚斷:三更鼓響,秋夜深沉;一片葉落,鏗然作聲。夢被鼓聲葉聲驚醒,更覺黯然心傷。“紞如”和“鏗然”寫出了聲之清晰,以聲點靜,更加重加濃了夜之清絕和幽絕。片末三句,寫夢斷後之茫然心情:詞人夢醒後,儘管想重新尋夢,也無處重睹芳華了,把小園行遍,也毫無所見,只有一片茫茫夜色,夜茫茫,心也茫茫。詞先寫夜景,後述驚夢遊園,故夢與夜景,相互輝映,似真似幻,惝恍迷離。

下片直抒感慨,議論風生。首三句寫天涯漂泊感到厭倦的遊子,想念山中的歸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園一直到望斷,極言思鄉之切。此句帶有深沉的身世之感,道出了詞人無限的悵惘和感喟。“燕子樓空,佳人何,空鎖樓中燕”的喟嘆,由人亡樓空悟得萬物本體的瞬息生滅,然後以空靈超宕出之,直抒感慨:人生之夢未醒,只因歡怨之情未斷。“古今”三句,由古時的盼盼聯繫到現今的自己,由盼盼的舊歡新怨,聯繫到自己的舊歡新怨,發出了人生如夢的慨嘆,表達了作者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對整個人生的厭倦和感傷。結尾二句,從燕子樓想到黃樓,從今日又思及未來。黃樓爲蘇軾所改建,是黃河決堤洪水退去後的紀念,也是蘇軾守徐州政績的象徵。但詞人設想後人見黃樓憑弔自己,亦同今日自己見燕子樓思盼盼一樣,抒發出“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無窮感慨,把對歷史的詠歎,對現實以至未來的思考,巧妙地結合一起,終於掙脫了由政治波折而帶來的巨大煩惱,精神獲得瞭解放。

這首詞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與今、倦客與佳人、夢幻與佳人的綿綿情事,傳達了一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隱藏着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詞中“燕子樓空”三句,千古傳誦,深得後人讚賞。此三句之妙,正如鄭文焯手批《東坡史府》雲,“殆以示詠古之超宕,貴神情不貴跡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