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夢李白二首其二》古詩原文及賞析

《夢李白二首其二》古詩原文及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詩句】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夢李白二首其二》古詩原文及賞析

【出處】唐·杜甫《夢李白二首·其二》。

【譯註】即京城。斯人: 這個人,此指李白。斯,這。憔悴:指潦 倒不得志。

【鑑賞】 原詩中的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這兩句是由古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 衍化而來。這裏 “遊子” 是指李白。苦道: 再三地說。冠蓋: 冠冕和車蓋,指官僚、貴族。斯人: 指李白。孰雲網恢恢: “老子” 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之語,指天道是公平的。此句是反問: 誰說天道是公平的呢?將老身反累: 指李白已經五十九歲了,卻因永王李璘謀反而有牽連之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李白一定會有不朽的聲名,不過這是寂寞身亡後的事情了。杜甫對李白有深厚的感情。近人曾經作過統計,現存杜甫一千四百四十餘首詩中,與李白有關的將近二十首,其中專門寄贈或懷念李白的有十首,“夢李白” 二首是在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入潯陽獄後,杜甫積想成夢的憶友之作。“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是對李白懷才不遇的感嘆,也是對有着相同際遇者的同情。此二句詩最易打動讀者之心。

【提示】冠蓋,冠冕和車蓋,代指達官貴人。斯人,這個 人,指李白。這兩句說: 整個京城裏充斥着高冠華蓋的權 貴,唯獨李白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卻窮困潦倒不得志。詩 人在沉重的嗟嘆之中,高度評價李白傲視權貴的高風亮節, 對這位傑出人才被埋沒寄予深切同情。

【全詩】

《夢李白二首·其二》

[唐].杜甫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賞析】

這第二首,寫於第一首的數日之後。這時候杜甫大概已經聽說李白遇赦的消息,只是不瞭解他的近況、行蹤,特別想到兩人都在流浪中,何時能夠見面,實在難以預料,於是又賦了這首詩,表達他的懷念。

“浮雲終日行”句興起,說明李白遊蹤不定,杜甫翹首以盼,“遊子終不至”,致使焦思苦慮的詩人“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說明兩人的情誼非同一般,這樣寫,親切感人。

“告歸”四句,敘述夢中李白的談話和心事。他說,來時那樣的艱難,告別又太匆匆,江湖風大浪險,舟楫常有沉沒之患,“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兩句,與第一首的“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對照,說明李白夢中的訴說與杜甫的擔憂是一致的。當然,這兩者實際上都是杜甫思想的反映,這裏借夢中的李白口中訴說,進一步表現了詩人對朋友的友愛和關切。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這兩句寫夢中李白離去的情景,上句寫李白出門搔着白髮,悽悽涼涼;下句“若負平生志”的“若”字,是彷彿之辭,是對夢中人的'行動、內心活動的揣擬描寫,表現李白抑鬱不得志的苦悶心情。

詩的最後一部分,即“冠蓋”以下六句,寫夢醒之後,即夢境之外,以議論代抒情,代李白鳴不平,同時抒寫自己的憤慨。“冠蓋滿京華”意謂達官顯宦滿長安,“斯人獨憔悴”,爲什麼獨獨讓李白遭受不幸,幾乎窮困而死呢? “孰雲網恢恢?”誰說天道公平呢?這四句慷慨議論,悲憤至極。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杜甫肯定李白的詩文一定會流傳後世,但那畢竟是“寂寞身後”的事情。結尾二句是感慨,也說明杜甫的卓識遠見,對李白的正確估價。

這兩首詩,不只顯示出李、杜的深厚友誼,也顯示了李白、杜甫在天寶後動亂中的悲慘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