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畫雁·衆禽事紛爭》古詩鑑賞

《畫雁·衆禽事紛爭》古詩鑑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畫雁·衆禽事紛爭》作者爲宋朝詩人蘇軾。其古詩全文如下:

《畫雁·衆禽事紛爭》古詩鑑賞

衆禽事紛爭,野雁獨閒潔。

徐行意自得,俯仰苦有節。

我衰寄江湖,老伴雜鵝鴨。

作書問陳子,曉景畫苕霅。

依依聚圓沙,稍稍動斜月。

先鳴獨鼓翅,吹亂蘆花雪。

【前言】

《高郵陳直躬處士畫雁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組詩作品。這是兩首題畫詩。第二首詩寫野雁“閒潔”的品質,以及詩人畫雁的本意。這兩首詩寫得行雲流水,自然天成。詩中意象不斷變幻,但始終不離主線,體現出規範與個性較爲完美的結合。

【註釋】

⑸苕霅:水名,在今浙江省境內,通稱“苕溪”,其支流之一經吳興,稱霅溪。

【賞析】

第二首詩多用實寫,寫野雁“閒潔”的品質,以及詩人畫雁的本意。詩一開始,作者用畫外的“衆禽”“紛爭”反襯畫中的“野雁”“閒潔”,也在鄙棄與傾羨之間寫進了自己的心聲。接下去,“徐行”、“俯仰”寫動作,“意自得”,“若有節”寫神情,是“閒潔”二字的絕妙註腳。“我衰”以下四句寫詩人與此畫的關係。“我衰寄江湖,老伴雜鵝鴨”既照應這首詩的“衆禽事紛爭”,又回顧組詩中第一首的“弋人悵何慕,一舉渺江海”,在吐露遭受打擊以後苦悶心緒的同時,又寄託着不甘與小人爲伍的情懷。句中“衰”、“寄”、“伴”、“雜”四字,在說明詩人遭遇的過程中還傳達了濃烈的感情色彩。“作書”兩句表面上看只在交代雁畫的來歷,實際上,這一聯詩的存在,不僅使不甘雜伴鵝鴨的'思想更深一層,而且在全詩即將結束時點明詩與畫的關係,也使詩篇條理清晰,佈局謹嚴。“依依聚圓沙”,再寫苕溪;“稍稍動斜月”,再寫曉景。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兩首詩的第九、十句開頭分別用上“慘澹”、“晶熒”、“依依”、“稍稍”,這是有意安排的,它們不僅使畫面更動人,詩的抒情味更濃烈,而且使兩首詩的音律顯得整齊、協調。“先鳴”兩句繼續寫雁。詩人的本意是題詠雁畫,然而此詩一開始卻由畫中之雁想到畫外的雁,又想到“衆禽”,再想到觀畫的“我”,繞了一個大彎子,最後才用畫雁作結束。也只有蘇軾這樣的文學家方能作出如此大膽的安排。從內容上看,最後兩句中出現的這隻野雁一邊張嘴長鳴,一邊奮力鼓翅,以致吹亂了身邊的“蘆花雪”,這就是對第一首第四句所說的野雁的“無人態”的具體描繪。蘇軾在全詩結尾處才詳盡交代畫面的這一細節,章法上出人意表,藝術上也終於給讀者以完整的享受。此外,這兩句使用極樸素的十個字,卻把畫面交代得清楚逼真、細緻入微,讓讀者既如同見到陳氏的雁畫,又如同見到苕溪上欲飛起的真雁,筆力十分驚人。

這兩首詩以詠畫爲主,行文中又時時插進作者的思想情緒。結構上如行雲流水,表面上不可捉摸,但逐句尋繹,則又自然天成,觸處生輝。詩中的意象不斷變幻,但始終不離主線。甚至用韻措詞,也常在規範中體現出詩人的個性來。蘇軾題吳道子畫時說:“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如果借用這一斷語來評價他自己的這兩首詩,也是十分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