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峯舊居》李白唐詩賞析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峯舊居》李白唐詩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峯舊居》的作者是李白,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75卷第10首。這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共計二十二句一百一十字,形象地描繪了黃山奇異的景觀。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峯舊居》李白唐詩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峯舊居》李白唐詩賞析

 【原文】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峯舊居

作者:唐·李白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峯。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鬆。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餘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採秀辭五嶽,攀巖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鳳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註釋】

①黃山:古稱黟山,唐改黃山。在安徽省南部,跨歙、黔、太平、休寧四縣。白鵝峯:黃山羣峯之一。

②三十二蓮峯:王琦注:“諸書皆言黃山之峯三十有六,而白詩只言三十有二,蓋四峯唐以前未有名也。”

③菡萏:即荷花。王琦注:“謂黃山三十二峯,皆如蓮花,丹崖夾峙中,植立若柱。然其頂之圓平者,如菡萏之未舒,其頂之開敷者,如芙蓉之已秀。”

④天目:山名,在浙江臨安縣西北,上有兩湖若左右目,故名天目。

⑤煉玉:指煉仙丹。羽化:指成仙而去。黃山有煉丹峯,高八百七十初,相傳浮丘公煉丹於峯頂,經八甲子,丹始成。

⑥溫伯雪:名伯,字雪子。《莊子·田子方》載:孔子見溫伯雪子而不言,子路不解,孔子說:“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李白此處借其名以喻溫處士。獨往:謂離羣而隱居。

⑦丹砂井:黃山東峯下有硃砂湯泉,熱可點茗,春時即色微紅。

⑧鳳吹:用仙人王子喬吹笙作鳳鳴事。雲車:仙人所乘。

⑨陵陽:即陵陽山,在安徽涇縣西南。相傳爲陵陽子明成仙處。

⑩橋:指仙人橋,又名天橋、仙石橋,在煉丹臺,爲黃山最險之處。兩峯絕處,各出峭石,彼此相抵,有若筍接,接而不合,似續若斷,登者莫不嘆爲奇絕。

 【譯文】

黃山高聳四千仞,蓮花攢簇三十二峯。

丹崖對峙夾石柱,有的像蓮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憶往昔,我曾登臨絕頂,放眼遠眺天目山上的老鬆。

仙人煉玉的遺蹟尚在,羽化昇仙處還留有遺蹤。

我知道今天你要獨往黃山,也許可以和溫伯雪相逢。

爲採擷精華辭別五嶽,攀巖臨穴,經歷艱險千萬重。

歸來閒居白鵝嶺上,渴了飲丹砂井中水。

鳳凰叫時我即來,你要準備雲霓車駕一起遊覽天宮。

來往陵陽仙山東,行走在芬芳的桂樹叢中。

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以後我還會時常來訪問,乘着弓橋步入彩虹中。

 【賞析】

根據裴斐編的《李白年譜簡編》,此詩作於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寶十三載)李白五十四歲時。當時李白與魏萬別後,遊宣城(今屬安徽省)、南陵(今屬安徽省)、秋浦(今安徽省貴池縣),並登黃山。在遊黃山時,李白對黃山勝景給予的高度讚美。在他的好友溫處士將歸黃山白鵝峯舊居時,李白將黃山美景描繪成此詩贈別。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

李白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爲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緻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於觸動而又易爆發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發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