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陳情贈友人》古詩原文及鑑賞

《陳情贈友人》古詩原文及鑑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陳情贈友人》作者爲唐朝文學家李白。其古詩全文如下:

《陳情贈友人》古詩原文及鑑賞

延陵有寶劍,價重千黃金。觀風歷上國,暗許故人深。

歸來掛墳鬆,萬古知其心。懦夫感達節,壯士激青衿。

鮑生薦夷吾,一舉置齊相。斯人無良朋,豈有青雲望。

臨財不苟取,推分固辭讓。後世稱其賢,英風邈難尚。

論交但若此,友道孰雲喪。多君騁逸藻,掩映當時人。

舒文振頹波,秉德冠彝倫。卜居乃此地,共井爲比鄰。

清琴弄雲月,美酒娛冬春。薄德中見捐,忽之如遺塵。

英豪未豹變,自古多艱辛。他人縱以疏,君意宜獨親。

奈何成離居,相去復幾許。飄風吹雲霓,蔽目不得語。

投珠冀相報,按劍恐相距。所思採芳蘭,欲贈隔荊渚。

沉憂心若醉,積恨淚如雨。願假東壁輝,餘光照貧女。

【前言】

《陳情贈友人》是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夏秋間,李白移家兗州時爲近鄰友人所作的詩。

【註釋】

1、逸藻:超逸之文藻。徐勉《和元帝詩》:“壯思如泉涌,逸藻似雲翔。”

2、掩映:猶遮掩。此爲譽美之辭,是謂其友人文采光耀,乃在當時人之上。

3、舒文:《文選》卷二六顏延年《贈王太常》:“舒文廣國華,敷言遠朝列。”李善注:“王逸《楚辭注》曰:發文舒詞,爛然成章。”張銑注:“舒其文章。”

4、秉德:朱諫注:“秉德,執德也。”猶持德。彝倫:猶常倫。

5、卜居:《楚辭·卜居·序》:“乃往至太卜之家,稽問神明,決之著龜,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後以泛稱擇地定居。

6、共井:周時行井田制,《周禮·地官·小司徒》:“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則九家共用一井(《孟子·滕文公上》謂八家)。比鄰:比者,近也,《周禮·地官》:五家爲比,使之相保。五比爲閭,使之相受。比鄰即近鄰。

7、“薄德”二句:李白自喻,謙謂。中,帝王所都爲“中”,此指唐都長安。見,此爲謁見、晉見。捐,即捐獻。此二句是謂李白曾至長安謁見玄宗獻賦之事。

8、豹變:《周易·革卦》:“君子豹變,其文蔚也。”《文選》卷五四劉孝標《辨命論》:“視彭(越)韓(信)之豹變,謂鷙致人傑。”此喻人之地位轉變,由貧賤而顯貴。

9、離居:離開居處,流離失所。語出《書·盤庚》下:“今我民用,蕩析離居,罔有定極。”孔穎達疏:“播蕩分析,離其居宅,無安定之極。”李大釗《大哀篇》:“刀兵水火,天災乘之,人禍臨之,蕩析離居,轉死溝壑。”離居還有“散處”分居的意思,謂人各處所在。《左傳·文公十六年》:“百濮離居,將各走其邑,誰暇謀人。”宋之問《江南曲》:“妾住越城南,離居不自堪。”按李白詩云“奈何成離居,相去復幾許?”揣之,此“離居”應爲離家出行之意,擬李白作此詩時,或有再度離家的打算。

10、飄風:《楚辭·離騷》:“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王逸注曰:“迴風爲飄。飄風,無常之風。以興邪惡之象也。……雲霓,惡氣,以喻佞人。”

【鑑賞】

陳情,猶陳訴衷情。友人,按此詩陳述:“卜居乃此地,共井爲比鄰。”知此“友人”當爲李白的近鄰。詩又云:“多君騁逸藻,掩映當時人。舒文振頹波,秉德冠彝倫。”由而可見,李白所向陳情的這位友人,其當時在兗州一帶應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化名流或知名文士。關於這首詩的系年,《李白集校注》:“此詩似入京以前,在安陸時作。”安旗《李白全集編年註釋》從前之《校注》說,其在《簡譜》中認爲李白公元737年(開元二十五年)“閒居安陸”,因系此詩於該年。以上兩說無據,均誤。按李白生平事蹟和行蹤,其於公元736年(開元二十四年)冬自安陸移家兗州,翌年暮春自離新家,遊歷三年。於公元740年(開元二十八年)春歸家兗州。此詩云“卜居乃此地,共井爲比鄰。……薄德中見捐,忽之如遺塵。”故知此詩當作於李白移家兗州與其公元738年(開元二十六年)謁見玄宗,繼遊吳越、瀟湘等地歸來之後的公元740年(開元二十八年)夏秋間。詩又云:“奈何成離居,相去復幾許?”由而揣知,李白作此詩後,旋即去往徂徠山之“竹溪”。

季札“掛劍”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554年(吳王餘祭四年)春天 。漢代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吳太伯世家》和劉向所著的《新序》當中,都對這次活動有所記錄。李白用季札掛劍和鮑叔牙薦管仲的典故是爲了說明交友之道,亦以此向友人表明心跡。在這友道的標準的基礎上,詩人盛讚友人的道德文章,並描述了共井爲鄰的生活情景。可惜友誼好景不長,中道見棄,因此詩人深感“英豪未豹變,自古多艱辛”,“飄風吹雲霓,蔽目不得語”。即使如此,詩人仍然執着於友誼與友道,“所思採芳蘭,欲贈隔荊渚”。但事實上言歸於好已不可能了。思念至此,“沉憂心若醉,積恨淚如雨”,併發出“願假東壁輝,餘光照貧女”之嘆,憂恨交積,語極悲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