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演講 > 【精選】勵志演講稿彙編十篇

【精選】勵志演講稿彙編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2W 次

【精選】勵志演講稿彙編十篇

【精選】勵志演講稿彙編十篇

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演講稿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泛,寫起演講稿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勵志演講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勵志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時常聽別人哼唱,自己也時常哼唱着姜育恆的那首《再回首》,惟獨對“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覆覆中追尋,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是最真”這一句不願認同。“孤獨王子”唱得未免太超然了——一生反覆追尋,就只得出了平淡是真的結論。

平平淡淡是最真,說到底不就是自甘平庸、自甘無爲嗎?曾幾何時,我們這些帶着中學彩色夢走進大學校門的莘莘學子們也在高喊着:平平淡淡是最真。且有人認爲只要“與世無爭,恬淡一生”便可無憂無慮地生存,頗有要把老莊的“無爲”思想發揚廣大之勢。是什麼使我們豐富的校園生活漸退了繽紛的色彩呢?又是什麼使我們真實的熔漿凝固,不在有來自內心深處的熱血沸騰?是因爲我們沒有走進夢想中的象牙塔?是因爲我們未走出自我困惑的地帶?還是因爲我們的心真的不在年輕,確實把一切都看得平淡了呢?不!都不是!主宰世界的是你,放棄世界的仍然是你。

生活得最好的人,不是壽命最長的人,而是最能感受生活的人。除了你沒有走進理想的大學,除了你沒有把握住一次幾乎成功的愛情,除了你心中那份虛榮於倨傲,你對生活究竟有多少正確的感受?生活究竟給過你多少真正的重荷於不平呢?沒有!只因爲在當代的中國,在我們這個文盲、半文盲數以億計的國度裏,大學生既被社會過高的期待,也過高地期待着社會,只因爲我們不能正確地估計自己,也不能正確認識社會。那種求平淡的心態,仍是不思進取的藉口。於是,你曾經也想要有所作爲,卻不知道從何做起,跟着感覺走,在各種誘惑面前遠離本真狀態,被泥沙俱下的時代大潮裹挾着四處漂流。當你疲倦地走過無數個三百六十五里,你才發現留在身後的除了那份平淡,什麼也沒有。

不再回頭的,不只是那古老的辰光,也不只是那些個夜晚的星羣和月亮,還有我們的青春在流逝着。四年,我們有幸擁有着這四年,但多少人的四年已一去不返;更還有多少人在爲能擁有這四年而埋頭於題海和各種各樣的模擬考試中呢、當初我們從他們這種狀況中走出來,走進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大學,難道就是爲了追求“平平淡淡是最真”嗎?

在我們四年的每個日子裏,傾注了親人的多少關懷和溫暖,他們流淌着辛勤的血汗,默默地支持着子女的選擇,他們惟一的希望就是我們能自己走自己的人生之路。還有,在許許多多的眸子裏時時刻刻地流露着對我們的期待,期待我們能用知識建構大腦、用我們的手去爲人們描寫更美的生活。在親人面前,在那些關注我們的人的面前,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認爲“平平淡淡是最真”呢?難道我們付出我們的金色年華,揮灑着父母的血汗僅僅是爲了換取這份平平淡淡嗎?僅僅是爲了換取一張各科都過了60分的畢業證嗎?小到爲了每個家庭的付出,大到爲了那如水流逝的時光,我們怎麼就可以輕易認同“平平淡淡”纔是真呢?

最欣賞把撒哈拉沙漠變成人們心中的綠洲的三毛,也最欣賞她一句話:即使不成功,也不至於成爲空白。成功女神並不垂青所有的人,但所有參與、嘗試過的人,即使沒有成功,他們的世界卻不是一份平淡,不是一片空白。記得有一天和班上幾個新近參加美術班學習的女生談起了她們學習美術以後的感覺和收穫。她們告訴我:並沒有什麼大飛躍,但確實已學會了怎樣用心去觀察一個事物。也許她們永遠成爲不了畫家,但是我讚歎她們的這份參與意識和嘗試勇氣。我想告訴她們:即使你們不成功,你們也沒有成爲空白。

說到這裏有人會說:我的確平凡得很,無一技之長,不會唱不會跳,更不會吟詩作畫,註定這四年就這麼平淡了。世上不過只有一個天才貝多芬,也不過是隻有一個神童莫扎特,更多的人是通過嘗試,通過毅力化平淡爲輝煌的。毅力在效果上有時能同天才相比。有一句俗語說,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兩種:鷹和蝸牛。雖然我們不能人人都像雄鷹一樣一飛沖天,但我們至少可以像蝸牛那樣憑着自己的耐力默默前行。

不要再爲落葉傷感,爲春雨掉淚;也不要滿不在乎地揮退夏日的豔陽,讓殘冬的雪來裝飾自己的面紗;歲月可使皮膚起皺,而失去熱情,則使靈魂起皺。

拿出我們嘗試的勇氣,拿出我們青春的熱情,大學四年畢業時,再回首,我們沒有平淡、遺憾的青春。讓我們的青春飛揚吧。

勵志演講稿 篇2

有人跟我交流我覺得氣氛就好了,實際上不瞞你們說,我直到現在還不知道我要講什麼,思路很亂。我從藝三四十年,經歷那麼多,但是我自己在生活當中卻是一個相對比較簡單的人,我的簡歷特別簡單,兩行字就寫完了:1976年10月從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同年進入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工作至今,就這麼簡單。

那麼我想人生這麼簡單,肯定沒什麼故事,而且我自己在生活當中不是一個喜歡把人生戲劇化的演員,所以可能我身上更缺少戲劇性。我其實很忐忑,我不知道我說的一些經歷你們有沒有興趣,或者會覺得無趣,謝謝你們給我鼓勵。

在我的從藝生涯當中,我扮演了六個以真人真事的原型人物爲創作的藝術作品,其中有長治市人民醫院的趙雪芳,有沙漠治沙能手牛玉琴,有北京少年法庭的法官尚秀雲老師,還有哈爾濱211醫院的院長賈丹兵,還有楊善洲的妻子,還有蔣築英的妻子路長琴,這樣的人物其實是非常非常不能概念化的,但是我們現在創作當中有一個令人不太滿意的現象,就是凡是你去塑造所謂英雄人物的時候,生活當中原型人物的時候,值得去謳歌的這些人物的時候,我們總是把他們往高大上去推,然後引起觀衆甚至對這樣的形象反感,我覺得是我們的失職。

我就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在扮演蔣築英妻子路長琴這個角色的時候,我天天在看他的事蹟,看報。然後,有一天他們說把路長琴請來了,讓她跟我們說一說,但我不知道爲什麼,那天我特別不想坐在她邊上,我特別想有一種距離感來觀察她,因爲我即將要扮演她。就像這麼對着,你在那邊,我就坐在這兒,然後我就聽她說她丈夫的事情,然後她說着說着,就經常說一句話,她就說:“我其實一點兒都不想說,我是爲了配合你們工作,我真的不想說。”然後呢,等一會兒又開始說了,說了一會兒她又說“我其實真的一點兒都不想說”。這跟我對於英雄人物或者英雄人物家屬的那種認知是有差別的,我一直以爲英雄人物或者他們的家屬是很願意我們把他們的事蹟拍成電影廣爲宣傳啦。但是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我後來突然間意識到我們其實蠻殘酷的,就是我們作爲藝術創作來說,我們是想問她特別越細,越仔細越好,可是她作爲一個女性,要從此以後拖着兩個小孩,一個人這樣過日子,其實是特別艱難的。可是我們也是情有可原,因爲我們真的想做得好,但是她一直在那樣說。

後來休息了,我們就坐到一起了。我那時候想好了,我說:“老蔣去世以後,你作爲他的妻子,你是怎麼來面對你今後的生活的?你是怎麼在這十年當中撫養你的孩子的?”我記得我當時問了她三個問題都是有關她的,然後當時她特別激動,她說十年來所有的記者報道的人來找我,都是問我老蔣的事兒,從來沒有人問過我的體會。我說:“我要演你,我必須問你的體會,問你的感受。”老蔣的事蹟我在報紙上、雜誌上都已經看了好多遍了,她原來連家都不讓我們去的,後來她接待我們了,到了她家以後,我們因爲想去要一些什麼更真實的道具什麼的,到她家看看有沒有這些東西,也是出乎我的意料的。他們家一張蔣築英的照片都沒有,我們以往從一些文藝作品啊,認爲可能是滿屋子都是他的照片,但是一張都沒有,因爲她說她把老蔣的照片,連報名照她都全部收起來,放在箱子底下,她怕看到了會觸景生情,她會難過。所以這個也是我意想不到的,就是生活的實質,根本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概念化。我覺得這些東西真的是對我塑造這個人物,是非常非常有幫助的。你想,就是一個普通的人家,然後丈夫43歲正當年,從長春到成都去出差了,四天以後突然間說在那兒去世了,沒了。你說這樣的打擊對一個家庭是多麼沉重。包括這些認知,後來放在我的表演裏頭了。

我記得有一場戲,就是人家告訴她,你的丈夫在太平間裏,她走走走一看,看到太平間三個字。我們原本劇本上寫着我這個角色一下就衝進去了,後來我就在拍攝現場問導演:“她憑什麼相信她丈夫在裏頭啊?她爲什麼要衝進去?她可能就是不相信,她哪怕知道,她也不願意相信。我覺得她可能轉身就走了。”他說“啊?你不進去啊?那你怎麼演啊?”我說:“她可能轉身就走了,她不願意相信。”完了我們就在現場,我就演給他們看一遍:我一看,突然間一轉身就走了,然後那個帶我去拿着鑰匙的,醫院的那個保安就在後面追說,你的丈夫是不是姓蔣啊?這個時候,她才一下子站定了,她想她的預感終於實現,因爲她是瞞着人家悄悄地到醫院裏去看,因爲所有人都在瞞她,之前不知道,她感覺不對,她自己晚上一個人到醫院裏去看的。然後這個時候,她證實了以後再轉過身來的時候,她就恨不得一步跨進去。我覺得這就是藝術的那種反差,力量。所以我就說,蔣築英這個戲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說,我們不能把這些生活當中的原型人物概念化,臉譜化。我真的非常反感藝術當中的概念化,我也不要看那樣的電影。如果通過我們虛假概念,臉譜的演繹而讓觀衆對這樣的人物有所誤解,有所誤導,我覺得是我們的失職。

然後在20xx年的時候,事隔13年以後,當我知道我參加的一個電視劇要在長春做外景地的時候,我就特別特別高興。我就想好了,到那兒的第一件事就要去看望路長琴。其實當時我的心情是複雜的,因爲那個時候她已經六十多歲了,那麼多年沒見,我不知道她的生活狀態怎麼樣,而且我特別害怕看到一個孤苦伶仃的老人,我特別害怕。可是當我們到她家,她門一開的時候,她剪了一個短短的頭髮運動型的,因爲是夏天8月份,穿了一件短袖的像T恤一樣的襯衣,滿臉堆着笑,整個過程當中她帶着她的一個小外甥在跑來跑去,真的歡聲笑語,她一直在笑,跟我們聊天啊什麼。哎呀我就好欣慰,好開心,好像我的心也落地了,更讓我欣慰的是,我看到他們家的牆壁上掛着一張特別大的蔣築英的照片,就是說明她走出來了,我覺得特別欣慰。

那麼說到概念化的創作,甚至到現在我覺得在有一些電視劇裏頭都比比皆是。有的時候吧,比如說我是上海人,比如說好多電視劇,拍到上海媽媽,對上海媽媽也有一個特別概念化,臉譜化的認知。好像上海媽媽就是小市民,整天圍着房子存款來轉。然後恨不得要把女兒推到大款身邊去,我覺得這種創作概念,是非常不與時俱進的。實際上,也許在計劃經濟時候,在我們房子特別緊張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這樣比較計較錢財,就把錢看得很重啊這些。但是實際上,我自己的感受,我好多朋友的女兒都嫁給了外地的小夥子。有一次,我一個朋友就說她們女婿家是在外地的,她說他在上海,家人都不在,她說我覺得我要對他好一點。我覺得這是現在一部分上海媽媽的想法,這是我親耳聽到的。所以我聽的時候,其實我挺感動的,就是說實際上上海媽媽的形象,在生活當中是在發生變化的,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在這裏,我作爲上海人,爲上海媽媽說兩句話。

然後最後呢,因爲今天大家都是年輕人來到這兒,我覺得我也不希望大家或者社會上,對我們文藝界這個行內的年輕人有一種概念的理解。因爲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可能前兩年有好多,讓大家特別失望的一些業內人士,一些年輕人,甚至有一些人觸犯了法律,但是我覺得他們是咎由自取。在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如果說一個演員,你在從事這個大衆化的工作,你要在公衆面前出現的,你連一個起碼的公民道德都做不到,我就覺得你沒有資格在這個行業裏頭了。你用什麼去引領,去感化,去感染年輕人。但是我今天想說,其實在文藝界,在業內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是特別敬業的,特別兢兢業業的。有一些年輕演員,他們可以在電話裏跟我聊一個小時,就在聊表演。包括我拍《辣媽正傳》的時候,張譯有的時候三點鐘才睡覺,八點鐘又()到棚裏來了,我說"啊,你怎麼那麼晚睡覺?"他說"小奚媽媽,睡覺我覺得太浪費時間了。"完了他真的一直在琢磨戲,他們之間好多戲,他跟孫儷兩個人都是他們自己琢磨出來的。實際上有好多橋段是他們琢磨出來以後爲這個戲加分的,而且他們在平時看別的戲的時候,就聽他們聊天也非常關注劇的價值取向之類的。所以我就覺得其實80後的演員,我們圈裏的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是積極向上,鑽研業務的。他們是正常人,不要概念化地去看他們。

那麼最後我想說其實每一個年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語的,我們那個年代的流行語是“機會是給已經做好準備的人的”,“是金子總會發光”。在我年輕的時候這樣的話是非常激勵我的,然後實際上我說的很多東西,我自己到今天爲止,還在身體力行地去努力,去學習,謝謝。

勵志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按照慣例,這次輪到我來做“課前三分鐘勵志演講”,下面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樂觀的生活態度。

曾看過這樣一段話:小鳥說:我從天空中飛過,但天空中沒有留下我的痕跡。泰戈爾說,天空中沒有留下我的痕跡,但我已飛過。同樣的狀況,卻有兩種不同的態度,相信後者的態度更能贏得大家的認可。其實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就會向你露出笑臉,你對它哭,那麼你最終只會收穫沮喪的心情。

或許有人會抱怨說,上天是如此的不公平,努力奮鬥多年的我到現在爲止還是一個經理助手。寒窗苦讀十二年書的我,最終還是沒能考上理想的大學。然而,這些抱怨無法改變現實,只能加重自己的煩惱,何不以積極樂觀的心態看待呢?

相反的,正如我們熟知的林肯先生,在遭受24歲經商失敗,26歲愛人死去,27歲精神崩潰,中年時代多次競選參議員和副總統,卻均以失敗告終,可面對如此多的打擊與磨難,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而是以積極的生活態度應對這些不如意,最終他成爲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正是這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讓林肯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相信,假若沒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摔殘肢體的桑蘭,高位截肢的張海迪,生命中沒有光明與黑暗的海倫—凱勒,他們同樣不會有燦爛的人生,也就不會贏得世人的尊重與讚美。

親愛的朋友們,雖然我們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生怎樣的事情,但相信只要我們持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我們生活一直是快樂的。所以,即使有一千個理由哭泣,也要爲自己找出一萬個理由微笑,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充滿更多的陽光和快樂。

勵志演講稿 篇4

同學們好,像這樣和同學們交流還是第一次,因爲站在前面什麼都沒有,從表演上來講這叫做當衆孤獨。但是剛纔主持人那熱情洋溢的介紹和同學們熱烈的反應,好像讓我也年輕了兩歲,我想到了比你們還年輕的時候,那個時光大約是四十五年前了,我那時候才十幾歲,和你們一樣想着未來該做什麼。

我曾受福爾摩斯偵探的影響,特別想當個偵探家,也受《海底兩萬裏》、《八十天環遊世界》的影響,想當個探險家,就像《魯濱遜漂流記》那樣。我的數學成績不錯,在小學的時候,是可以跳級的那種,但我的語文不好,所以沒能跳級。

我當過兵,當過工人,當過工程師,當過機關幹部,這樣做到32歲。當時我在廣東的外貿部門,在別人來看,這個職業非常非常好,但是我已經看到我人生的最終會走到哪裏去,我當時的身份是副科長,我已經看到了,我一步一步的可以當科長、副處長、處長、副廳長。既然我已經看到了我這一生會怎麼過,我的追悼會怎麼開,我能想象,我躺在那裏,朋友們是怎麼來向我鞠躬、哀樂,我都想得清清楚楚,我覺得這樣的生活,我當然不甘心。這是我後來到深圳創業的初衷。

我沒有嚴格的人生計劃要當一個企業家,甚至當年的我對於做商人這件事是非常討厭的。

我只是希望改變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我就這樣去了。我既不喜歡做企業,也不喜歡做生意,我曾公開說我不喜歡房地產,以至於現在萬科的CEO鬱亮私下跟我說:“董事長,你不喜歡就不喜歡,但是你不要公開說,你公開說不喜歡,我們怎麼教育團隊要喜歡、要熱愛這個行業?”我說好,我不說了。

但是今天我站到這裏,我要告訴同學們,我非常喜歡房地產,非常喜歡房地產行業,因爲它牽涉到城市建設、城市規劃、造福於消費者、造福於人民,我後知後覺地突然發現,我正在從事着一個我夢寐以求都求不到的職業,我由衷的喜歡上了我原來根本不喜歡的工作。

同學們,我這裏想說的是,你不要急於大學一畢業,就馬上要找到一個如何發財、如何終身相伴的職業,不要着急,當你不確定的時候,你就把你所在的工作做好,所在的你不願意的行業做好。可能工資不隨你的心,可能待遇不隨你的心,可能所處的環境,那些人員不隨你的心,但是你要擁有一顆平靜的心。人生下來所謂的自由選擇,它本身就是不自由的,不自由過程當中,你仍然要把它做好,當做人生的一個經歷、一個積累,經歷本身就是一種財富。

我要說的第一個故事,是20xx年,《南方週末》成立25週年,做“中國尋夢者”評選,評選了8個人,我榮幸的入選,有意思是給了三個標籤,讓我來選。第一個標籤是企業家,第二個標籤是登山探險家,第三個是不行`賄者,那同學們,你們猜猜我會選哪一個?我選擇了不行`賄者。我記得在我獲得這樣一個榮譽的時候,我說:“不行`賄是我做商業的底線,但我沒想到這個底線,卻成了我的一個標籤,這很荒唐。”最基本的底線,很多人卻認爲不可能,一個長久的堅持、最起碼的人格要求,反而成了你最具競爭力的東西。我不得不遺憾的說,我們的社會是需要改革的。

我的身體不是很強壯。同學們可能就納悶了,說怎麼可能,你的身體不強壯怎麼登上珠峯的?我說正因爲我登上了珠峯,我的身體才強壯了起來,我通過嘗試一個山頭、一個山頭的克服,這個過程使得我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原來更強,使我的體力也變成越來越強壯,而不是因爲我擁有強壯的體魄我纔去登山。事實上,我有偏頭疼,一疼四五天,五官有中耳炎、視網膜炎、鼻竇言、咽炎。我感到最恐懼的是1995年,我突然感到我的左腿劇疼,醫生非常清楚的說,說你腰椎間有一個血管瘤,你必須馬上減少行動,最好是坐輪椅,否則你可能隨時癱瘓。我當時腦袋一懵,我怎麼也沒有想到我44歲的時候,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醫生宣佈我可能癱瘓。所以我想,無論如何,在癱瘓之前,我要去一趟西藏,要去一趟珠穆朗瑪峯。

20xx年我去了西藏,記得在登頂下撤的途中,在8800的位置上,天氣非常不好,陰天、颳風、下雪,我特別想坐下來,但我受過的登山訓練告訴我,我不能坐下來,我要是坐下來,我就起不來了。那一刻,能不能活着回來都不清楚,但那時就有一個願望:如果我能活着回去,我絕不再返回喜馬拉雅山,如果再返回來,我就是王八蛋!我詛咒自己。可安全回來之後,那個詛咒也忘了。

我到山腳下和醫生談的時候,醫生說你遇到的就是瀕臨死亡的感覺。登到8000米以上的山峯時,只有兩種廢棄物是沒人理的,一種是空氧氣瓶,再一個就是遇難者的屍體,你免不了會看到遇難者的表情,沒有痛苦,沒有猙獰,沒有死亡之前的掙扎,都很安詳,好像進入天堂一樣。當然了,即使進入天堂很美妙,你願意進入嗎,我相信還是不願意進入的,所以哪怕受折磨,受苦難,你還是願意留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知道我們會死,但在死亡之前,你希望什麼呢,你希望做你想做的事情。

我曾說,我一生要三次登頂珠峯,20xx年是第一次,20xx年是第二次,我想我差不多在我70歲的時候,也就是20xx年的時候,我要再登一次頂。但當我到哈佛之後,我才意識到,哈佛是我的第三次珠峯,和這兩次珠峯完全不同的是,這座山峯沒有物理高度。很多人問我,說登珠峯難不難,我說當然難,比想象的還要難。第一個學期特別累,要記太多單詞,失眠,想睡也睡不着,做作業做到2點鐘,8點鐘起來,我曾經幾次想打退堂鼓。

我想跟同學們說什麼呢?人生當中一定要保持一種自我的不滿足,保持着一種好奇心,保持着你對未來的某種期許,堅持就非常重要,勝利往往是再努力一下的堅持之中。我想我和很多人最大的不同,不在於我比他們聰明,也不在於我比他們更運氣,很重要一點,就是我有這樣一個認準的目標,堅持下去。

剛纔講“堅持”了,現在我想講講“放下”。我想說的放下,第一是放下金錢,第二是放下權力,第三是放下虛榮。

1988年,萬科進行股份化改造,當時公司形成4100萬規模。當時我就聲明,我放棄分到我名下的股權。第一,我覺得這是我自信心的表示,我不用控制這個公司,我仍然有能力管理好它;第二,在中國社會當中,尤其在80年代,突然很有錢,是很危險的,中國傳統文化來講,不換寡,換不均,大家都可以窮,但是不能突然你很有錢。所以在名和利上,你只能選一個,你要想出名,你就不要得利,你要想得利,你不要出名。我的本事不大,我只能選一頭,我就選擇了名。這是我想放棄財富。

1999年,48歲的時候,我辭去了總經理的職務,開始只當董事長,真正的不管公司的事兒。這是我想放棄權力。

第三個放棄,就是放棄虛榮。實際上這回去哈佛,很多人都很好奇,說你王石到哈佛去幹什麼,首先就問,你到那兒帶翻譯嗎?第二,你上的是老年大學吧,更多的朋友之間一見面,那就是猛誇,鉚勁的誇,“太~~”佩服你了,就是“太”這個字拉好長時間,我說你表揚我還是罵我,這樣表揚,無非就是說你王石要過語言關是不可能的,但是你過了,所以“太”佩服你了。確實,一箇中國的著名企業家,上市公司老總,年紀又過了60多歲,你開始學英文,你能不能拉下臉,能不能放下面子,是個問題。

同學們今天在聽我演講,我年輕的時候也曾聽過我敬仰的人演講。他們是兩位美國人,一位是肯尼迪總統,一位是巴頓將軍,肯尼迪總統的就職演說裏說:“不要問社會能爲你做什麼,而要問你爲社會做了什麼”,我非常欣賞他這段話;第二是巴頓將軍,他說:“評價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他站在頂峯的時候,而是他從頂峯跌到低谷時候的反彈力。”我同樣非常欣賞。我的人生經歷當中,我怎麼也沒有想到20xx年對我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打擊,一個拐點論,一個捐款門,弄得我狼狽不堪,祖宗八輩子都罵到了,一天謾罵的帖子3、40萬,刪都刪不過來。但之後我給了幾個感謝,第一感謝股民對我的這種唾罵,讓我歸零,讓我認識我是老幾,我重新認識自己。而且我現在回憶,確實我當時比較囂張,我感到我在做正確的事情,說話根本不在乎別人的感受,不在乎在什麼場合下;第二,這是我瞭解社會和年輕人非常好的一個平臺,不要說是善意的,就算是惡意的又怎麼樣呢?我既然是公衆人物,我享受到公衆人物帶來的好處,我就應該接受我作爲公衆人物應該接受的監督。公共人物就是公汽,公汽就是公共汽車,坐上去感到很舒服,它就表揚你兩句,它坐得不舒服,吐口痰,你就得承受。

同學們,我想用下邊的一段感悟來結束我的談話。很多同學非常羨慕我們80年代的一代人,我現在想起來,我也很羨慕,因爲80年代當時不覺得,事後越想越覺得那是一個黃金時代。可能你們會感嘆現在這個世界、這個時代,全球的不確定,中國未來的不確定,你們很感嘆,沒有機會了。現在講拼爹,我相信在座能這樣交流的,拼爹的不多,都是拼自己。但如何拼自己,怎麼拼呢?我想說的是,如果什麼都確定了,你要想出人頭地,想有所作爲,那是非常非常難的,正是因爲這些不確定,纔給了你們機會。我們認識的中國,我們大家都意識到它需要改,但往哪兒改,不大清楚,但是我們都清楚的是,我們希望改好,上下想法是一樣的。

四年前,我在金沙江漂流,金沙江上水流湍急,到堰塞湖的時候,江水平靜,流得非常非常緩慢,這時我就有時間看兩邊的景色。金沙江兩邊景色都是懸崖峭壁,這時你才發現,懸崖峭壁上是一股一股潺潺的流水,我突然醒悟到,這滔滔的江河就是一股一股無數地潺潺地細細地流水形成的,這一股股的流水,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單位,如果我們每一股細小的力量,都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我們匯成的江河,就將匯成我們對未來的期望。

這就是我今天想和同學們交流的。謝謝!

勵志演講稿 篇5

尊敬的領導:

你們好!我演講的題目是《無悔青春,與愛同行》。

當我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這樣一段歌詞:用第一抹光線的純淨爲世界畫一雙眼睛,用第一朵花開的聲音爲世界唱一首歌曲,用所有春天的消息爲你寫下傳奇……

在浩淼的人海中,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我們用如此純淨的目光去注視,用如此美麗的聲音去歌唱,用如此虔誠的心靈去懷想。只有那些品德高尚、心底無私、努力開拓、奮發進取的人,才能贏得人們的尊重和愛戴,成爲時代的先鋒行業的楷模。

xxxx年12月13日的那天,一位叫劉易的年輕大夫悄悄地走了。他的離去牽動了數千人的心。凜冽的寒風中,爲他送葬的羣衆排成了長龍。人們簇擁在密密麻麻的花圈與輓聯中,大聲呼喊着他的名字,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悲痛的淚水。

他在有限的生命裏沒有做過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只有一些點點滴滴的小事。然而,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折射出他閃光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讓我們的靈魂在受到強烈震撼之後,感到前所未有的陣痛。

劉易出事後的第二天,他在市裏某醫院當科主任的同學去了貫屯。當他看到這位有口皆碑的好醫生、好院長穿着非常單薄的皺巴巴的衣服,褲子裏面套着洗得發白的秋褲。那條秋褲是我們很多年前早已淘汰了的那一種,地上的三個紙箱裏裝着他的遺物

勵志演講稿 篇6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渴望成功,可問題是大多數認爲自己無法成功,他們不相信通過奮鬥可以成功,於是放棄了夢想,最終果然走向了失敗。

是什麼原因讓人們無法相信自己會成功呢?

是一種思維模式,或者說人們向自己內心問錯了問題。

人們總是會這樣問自己:“我有什麼啊,什麼都沒有,要相貌沒相貌,要外表沒外表,要錢沒錢,要事業沒事業,要關係沒關係,要能力沒能力,我真的什麼都沒有,我憑什麼成功啊。”

聽起來好象是對的,講的都是事實。

可問題是人們沒有建立一種基本的哲學觀,那就是辯證唯物主義。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無的另一面是有,有的另一面是無。就象陰陽一樣,一定是同時存在於事物當中,只是需要我們去發現罷了。

也就是當我們看到無時,必然得去發現有。

當我們發現‘我沒有什麼’時,必須去思考‘我有什麼。’

有位年青女孩,長得非常胖,爲此她非常地苦惱,於是不斷地去減肥,最終的結果是越減越肥,她幾乎崩潰。她總是說:“我沒有好身材,長得難看。”我不停地問她:“你有什麼,你到底有什麼。我告訴你:你非常有親和力,誰都喜歡跟你交朋友,對你毫無戒心,因爲胖胖的人最可愛。”她一想是啊,她的人際關係這麼好,可能就是因爲她可愛的樣子。20幾歲的她,一個初中中專生,短短几年就成爲公司的副總,年薪也有20幾萬。

我曾與一位朋友共同去參加另一個朋友一個婚禮。新郎長着一副犬牙,看起來比阿牛更阿牛。新娘又年青又漂亮。我的朋友怎麼也想不通,‘哎,瞧他那副牙齒,怎麼親嘴啊,看了就噁心。真是鮮花插在了牛糞上啊。’我這位朋友自認爲自己蠻有才華的,卻一直結不了婚,看到這個場景,無法接受這個現實哦。我笑着說:“你看到的他沒有的,而他自己看到了是他有的。他沒有漂亮的牙齒,他卻有美麗的語言,他總是會給女人以希望。知道女人要的是什麼嗎?那就是希望,永遠有希望在,跟他就有希望,纔會嫁給他,嫁給他的語言,而不是牙齒,你明白嗎?”

當有人問馬雲:“你爲什麼長得那麼違章呢?”馬雲幽了他一默:“難道你不知道男人的相貌跟才華往往成反比嗎?”當你看到自己沒有英俊的外表時,你一定得看到自己有出色的才華。

當你想到自己沒錢時,你一定要告訴自己:我有動力,我有強烈的追求成功的動力。爲什麼富不過三代呢。爲什麼窮人更渴望成功,更渴望改變自己的命運呢。慾望越強,野心越大,碰到困難時就不會輕易放棄,因爲沒有退路,只能前進,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當年我居住在150塊/月的出租房裏時,我總是不停地激勵自己:以後我一定要買屬於自己的房子,再也不用搬家。當我騎着那輛破自行車時,我總是激勵自己:以後開着小車的感覺

多棒啊。當相戀五年的女友因爲我沒錢而分手時,我暗暗告訴自己:“等有一天你一定會後悔的,我會娶一個年青美麗的女子做我老婆,讓她過上幸福的生活。”到了今天一切都實現了。

當你認爲自己沒有學歷時,你得發現:你有社會經驗。在學校呆少了,自然進入社會的時間就久了,對社會的認識就深了。

曾有記者問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請問你沒有讀過大學,你覺得遺憾嗎?大師說:“沒讀過大學好啊,我就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就更能認清事物的本質了。何謂管理?管理就是發現問題,然後想辦法解決問題。”

大學生總是苦惱在找工作時,對方總是會說:“我們想找有工作經驗的人,而你沒有。”可大學生朋友們一定要充滿自信地回答對方:“我沒有工作經驗好啊,正因爲沒有經驗,我的思維就自由了,不會被限制住,創新能力就強。而這個社會要發展,就需要象我這樣具有創新能力的人。要知道我纔是真正的潛力股啊。”事實也正是如此嘛。

沒有口才,不會說話。那你有什麼?沒有口才,不會說話,那肯定有思考力了,話說得少的人肯定有大量的時間思想問題,對問題的認識會更深,更有獨特的見解,更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比爾蓋茨小時候曾爲口吃而自卑,她的母親告訴他:“誰說你口吃啊,是因爲你腦子轉得嘴巴快,正準備開口時,下一個想法又出現了,所以就不用說了。”這位母親的認識實在是非常深刻有理的。

沒有能力,這簡直是最無知的說法。應該說沒有某種能力,那麼一定會有另一種能力了。

內向的人認爲自己沒有管理能力,不會溝通,人際關係不好。這很好啊,不會溝通就不用溝了嘛,就可以有大量的時間去鑽研了,那他一定有研究能力了。外向的人靜不下心來,缺乏鑽研能力,那你一定有很強的社交公關能力了。

大學我學的是醫學的一個學科:麻醉學。我曾立下宏偉目標:我一定成爲中華第一麻。可令我苦惱的是我總是無法靜下心來,缺乏鑽研精神,拿着書卻總是想找人聊天。我不停地痛罵自己,不停地激勵自己,可收效甚微。畢業後分配到一家鄉鎮醫院工作,下班後我總是強迫自己,把自己關在房間裏看醫學書,可總也看不進去。可當我一跟人聊天吹牛時,就發現自己‘才華橫溢’,定能吸引更多的人,讓他們大笑不已,我立刻成爲大家的開心果。可我內心很痛苦,現實離我的夢想越來越遠,我一遍遍地問自己:“爲什麼我那麼努力卻無法成功。我這樣下去,肯定會成爲一個庸醫。”

直到我重新問自己:我有什麼時,我發現我有很強的公關能力,我的口才不錯。當時我認爲我可能是一個商業奇才,做生意肯定行。

於是我離開醫院下海創業。

創業的路並不順,換了很多種工作,都沒有成功。

努力了卻沒有成功,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99年我在匯融集團工作時,三個月後老闆炒了我的魷魚,並且說了一句改變我一生的話:“小王啊,你這個人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據公司全體員工反映,你這個人,只會說不會做。”

當我痛苦地離開單位時,我一次次地責問自己:爲什麼我只會說不會做呢?爲什麼我沒有做的能力呢?爲什麼人們總說我象三八一樣,管不住自己的嘴,一天到晚說個不停。

我突然想到‘只會說,我會說,我愛說’。

我沒有做的能力,那麼我有什麼呢?我有說的能力。說的能力可能賺錢嗎?可以,那就是做演講。

原來我是一個天生的演說,我就是爲演講而生的。

於是99年我開始演講,到今天,走遍全國二十二個省份,做過三千場演講,成爲一個當之無愧的演說家,你們說是嗎?

所以說人的一生是發現自己的一生。只要發現了自己,做正確的事,那麼成功指日可待。

如何發現自己呢?那就需要培養積極的思維模式,要不斷地問自己:‘我有什麼’,代替問自己:‘我沒有什麼’。當你發現自己沒有什麼的時候,你一定要認識到事物的另一面:那就是你有什麼。

改變思維模式,學會重新問問題,發現自己,做正確的事,給人生以正確的定位,那麼人人都有機會走向成功。

---------‘用腦工作’代替‘用手工作’

令人苦惱的是:很多人認爲自己真的沒有什麼,即使有也是大家所共有的,而不是自己所獨有的,不具有競爭力,無法使自己成功。

他們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優勢,有什麼特長,有什麼興趣,所以無法給自己以正確定位,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

既然沒有發現自己的特長,那說明了自己是一個綜合能力很強的人,應該可以勝任很多種工作。

那就假設正在做的工作就是你所要的工作,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投入所有的熱情,把它當成唯一重要的事全力以赴去做。

我們應該用腦工作,而不僅僅是用手工作。

用手工作的人只是簡單地去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做好就好,沒有差錯就萬事大吉,算對得起那份工資了。

何謂用腦工作呢?

那說是一邊做,一邊思考,用心思考,思考怎麼可以做得更好。

大多數出租車司機感嘆,現在生意難做,每天要開十多個小時的車,累死累活也只能賺到二三千塊錢。杭州有個出租車司機卻認爲做得很輕鬆,每個月的收入都超過一萬元。

難道他有過人的才華?非也,只是用心做事。

大多數出租車司機從早上七點出發開始工作,爲了多賺錢,把車開得賊快,乘客坐得驚心動魄,責問司機爲什麼。司機無奈地說:“只想多賺點”,到晚上七點準時交班。他們只是用腳來控制油門,通過油門來決定收入。他們很少去思考怎麼可以做得更好。

而那位司機不一樣,他每天回家後要畫線路圖,圖上標明幾點到幾點哪個地方有客人需要用車,怎樣走最經濟省時,又不用等待,確保大多數時間有客拉,有生意做。

有一次他拉了一個老外,老外不會講中文,弄了半天搞不明白他要去哪裏。後來老外無比生氣地下了他的車。

那天回去後他決定學英語,從書店裏買回了詞典和錄音帶,每天帶在身邊練,聽,講,還去參加了英語對話學習培訓,半年後成了英語通。於是他決定做老外的生意,不僅把對方帶到目的地,還做起了導遊,給老外以合理的建議,還印製了名片,以便於接下次的生意,以及客戶轉介紹客戶,每次收費都在百元以上。

區別在哪?用心思考,用腦工作也。這是誰都能做到的,只是有沒有這樣去做而已。

有沒有這樣的意識,並轉化爲具體的行爲,決定了人與人的區別。

同樣兩個外地打工妹,同時到了一家酒店做服務員,工資待遇一模一樣。工作性質也一樣,那就是拿本子記下客戶點的菜,然後給客戶上菜,等客戶吃完後收拾桌子,擦乾淨,等下一批客人。

大多數服務員只是機械地工作,把該做的事做好,千萬不要出差錯,不要上錯菜就可以了。

而其中一位服務員不一樣,當收拾桌子發現其中一個菜沒怎麼吃時,他就會微笑地問顧客:“請問這位先生,你點了這盤紅燒肉,說明你是喜歡吃的,爲什麼今天吃得那麼少呢?是不合你口味嗎?”顧客會回答:“太甜了,吃不慣。”她馬上會回答:“實在不好意思,杭州的紅燒肉有點甜,這是我工作的疏忽,事先沒問你的口味,希望你諒解,下次你來我一定注意。”等到第二次客人點紅燒肉時,她一定會問一下對方的口味,再告訴廚師注意些什麼。燒出來的菜自然合口了。

老闆娘看在眼裏,一個月後就升她爲餐廳經理,三年後她擁有了自己的酒店。

請問爲什麼?同樣的起點,大多數服務員還在那裏做服務員,還賺那麼一點工資,而她卻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創業。

意識不同,她在用心工作,而大多數人只是在用手工作,完成工作就行。大多數人想的是:怎麼可以讓老闆多給點錢。她始終思考的是: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有一次上高速時,我不知道路怎麼走,於是問收費員:“你好,請問到宜興的丁蜀怎麼走最好,在哪下高速?”她回答我三個字:不知道。也難怪,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路的,有那麼多地方怎麼記得住呢?

三個月後我又上高速,我再一次問同一個收費員同樣的問題,她給了我同樣的三個字:不知道。

爲什麼她不知道呢?因爲她認爲這不是她的工作範圍,她不需要去了解,不需要去知道,也沒有義務一定要告訴諮詢者。她寧可百無聊賴地閒着,一邊感嘆沒意思一邊冷漠地拒絕別人的提問。

可想而知,她的工作在她眼裏是沒有意義的,是枯燥乏味的,每天都一樣,只是一份工作而已,毫無成就感而言。只是爲了做而做,不得不做。

如果她能思考一下,發現客戶還有這樣的需求,然後慢慢熟悉地圖,給客戶以指導,那將幫助多少人少走冤枉路,路人將多麼感謝她啊,因爲她不再是一名簡單的收費員,而是路人的嚮導,高速大使了。她的工作將因此而變得有意義,她將獲得更多升遷的機會,至少成爲收費員中的佼佼者。

週一單位開會,一般總是由領導先發言,佈置任務,員工記筆記,按要求去執行領導佈置的任務,完成下達的指標。週五開會總結一週工作狀況,由員工彙報工作進展情況。大多數員工總是按老闆的意思,盡力去完成交待的工作。只有極少數人不僅完成了任務,還會提出自己的建議,發現新的方法和新的機會,並且提出新的思路,供老闆參考和決策。不用多久,後者就被提拔到更重要的領導崗位,而前者只是在埋怨,在問爲什麼提升的不是自己,自己也很努力地工作啊,也在盡心盡責啊。卻忘了問自己:有沒有想過可以做得更好,有沒有想過把它當成自己的事來做,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執行者。

當我給中學生演講時,有人會問:“王老師,你怎麼會如此瞭解高中生的心理呢?你又沒做過一天老師。”當我給大學生演講時,自然也有人會問:“王老師,你的演講爲什麼會講得如此到位,你離開大學那麼久了,怎麼會知道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及困惑呢?”當我面對社會公衆演講時,人們驚訝於我對企業管理的深層次的瞭解。

沒什麼的,只是用心而已。在演講之前和之後我都會找不同的聽衆交流,溝通,同時查閱相關書籍,聽得多了,想得多了就知道了。沒有任何技術可言,誰都可以做到,就看你有沒有這樣的意識,想不想做到了。

勵志演講稿 篇7

在當今企業,獎賞大多是物質上的給予,人們也在獎賞中得到暫時的滿足和榮耀。但我卻認爲,領導給予職工最好的獎賞應該是一面“鏡子”,鼓勵有餘,批評有嘉,能讓我們從中照出自我,找出自我。

獎賞是一面“鏡子”,它能讓你在自我炫耀時冷靜下來,看清自己的不足,看清自己的能力,從而冷靜下來反思求進步。是的,我們的企業中有一干成一件事就洋洋自得的人,他們只知道我幹成事了,我獲得了某些讚譽,某些成功,就翹起了尾巴,滿足於在過去作出的貢獻中。殊不知時代在進步,科學在發展,人們的思想在改變,那種只抱着功勞簿過日子的時代已不再復返。所以說,這些人應該在領導的獎賞中領悟些道理,在領導的表揚和鞭策中反省自己。

獎賞是一面“鏡子”,它能讓你在沉迷中振奮起來,挖掘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潛能。它既是取得成就的奠基石,也是反映現在的驗證者,更是展望未來的新寄託。把獎賞當成一面“鏡子”,是對自己的負責,是對企業的負責。如果看某個人只是看到他的不足一面,成天拿老眼光去審視他的過去,而忽視他的潛能,這樣就會埋沒一個人的未來。這時,不妨給他一面“鏡子”,讓他好好對照平時的表現,照一下自己,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就是“鏡子”魅力,也是領導給予職工最高的獎賞。

獎賞是一面“鏡子”,它能讓你在奮進中更加努力,擦亮眼睛,找準前進的目標,從而一如既往地追求下去。給那些平日裏安分守己、團結協作、踏實工作、努力肯幹的人一面“鏡子”,真可謂錦上添花。那能讓他們感到奉獻崗位的自豪,感到積極肯幹的價值,更感到自己付出的美麗,付出的光榮,付出的值得。他們會把領導給予的“鏡子”當作前進的座右銘,當作端正思想的指南針。他們視“鏡子”爲法寶,永遠會在“鏡子”前展示自己的美麗。

勵志演講稿 篇8

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我們愛好和平,決不屈服於外來的侵略。如:鄭成功趕走荷蘭殖民者,戚繼光抗擊倭寇保護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正是這種民族傳統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民走上富強之路。

今年奧運會將在我們祖國首都舉辦,這是全國人民歡欣鼓舞的盛事,也是中國人民向世界人民展現我們的民族文化特色、精神風貌、建設成果的重要機會。可是,在法國巴黎著名的埃菲爾鐵塔開始北京奧運火炬全球第五站傳遞活動的當天,由於極少數的xx分子干擾北京奧運火炬的傳遞,無恥的“xx”分子竟毫無人性地把黑手伸向了坐在輪椅上等待火炬傳遞的金晶!“xx”分子衝向金晶要從她手裏搶走火炬!金晶面對突如其來的衝擊毫不畏懼,用雙手緊抱着火炬,同時臉上仍然流露出驕傲的神情。她在用她那殘弱的身軀捍衛着奧運精神,這個畫面打動了在場所有人的心絃。因此她被人民暱稱爲“最美的火炬手”和“輪椅上的天使”。奧運火炬在國外傳遞時,成千上萬的海外華人華僑、留學生自發地上街高舉國旗、高唱國歌,表達我們中國人熱愛祖國的強烈感情。所以極少數人想破壞祖國統一、分裂祖國的xx、xx分子的企圖不會得逞,任何一個愛國的中國人都會譴責和抗議他們的分裂行爲,都會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維護祖國的統一。

現在我們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必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愛國主義熱情,鍛鍊積極有力的民族品格,增加民族自尊心的信心,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今天演講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勵志演講稿 篇9

變革的目的就是要多產糧食(銷售收入、利潤、優質交付、提升效率、賬實相符、五個一……),以及增加土地肥力(戰略貢獻、客戶滿意、有效管理風險),不能對這兩個目的直接和間接做出貢獻的流程制度都要逐步簡化。這樣纔可能在以客戶爲中心的奮鬥目標下,持續保持競爭的優勢。

我們要接受“瓦薩”號戰艦沉沒的教訓(參照文尾註)。戰艦的目的就是爲了作戰,任何裝飾都是多餘的。我們在變革中,要避免畫蛇添足,使流程繁瑣。變革的目的要始終圍繞爲客戶創造價值,不能爲客戶直接和間接創造價值的部門爲多餘部門、流程爲多餘的流程、人爲多餘的人。我們要緊緊圍繞價值創造,來簡化我們的組織與流程。

在一些穩定的流程中,要逐步標準化、簡單化,提高及時服務的能力,降低期間成本和管理成本。將一些不確定出現的問題,轉交由不管部門處理。

未來五至十年,我們將從中央集權式的管理,逐步邁向讓聽得見炮聲的人來呼喚炮火。當前正在進行的管理從以功能部門爲中心,轉向以項目爲中心的過渡試驗,就是對這種模式的探索。若五至十年後,我們能實現管理權力下沉,後方支持的優質服務質量上升,那麼我們及時滿足客戶需求的能力及速度就會增強,我們就能在大流量洶涌澎湃中存活下來。

一、變革的方向

爲了實現這種目標,我們人力資源的金字塔模型要進行一些異化。在實行分享制機制的基礎上,我們探索按多產糧食來確定薪酬包、獎勵……,同時對幹部在合規運營、網絡安全、隱私保護、風險管理等方面要綜合評價;並按對戰略貢獻來提拔專家、幹部……,這樣就能不斷地自我激勵。這種方式,一定會加大收入的差距,我們要習慣並接受。我們要加強對骨幹員工的評價和選拔,使他們能在最佳的角色上、在最佳的時間段,做出最佳的貢獻並得到合理的報酬,這些與他們的年齡、資歷、學歷……無關。我們要適應評價的多元化。天底之下有桿秤,但劉羅鍋只有一個秤砣。我們在人力資源崗位稱重時,要多有幾個秤砣,分類應用,對標電子工程師只是一個秤砣。

對在特殊情況下,克服困難,但一時糧食產量也上不去的地區、部門的一些突出的基層骨幹,可以上報一層給以一些評價。戰役的失利是領導之責,搶灘登陸的廣大英勇將士仍然光照千秋。我們要及時調整因戰爭、疫情……產生困難的國家的基線管理,將富餘的人員轉到戰略預備隊去。

我們要理解做出大貢獻的員工,通過分享制,要比別人拿到手的多一些,或多得多。工作努力的一般性員工的薪酬也應比社會高20%~30%,當然工作效率也要高20%~30%。我們要注意優秀種子的發現,以及給以他們成長的機會。在互聯網時代,學習能力很強大,只要自己多努力,多踐行,努力奮鬥的人,總會進步快一些,我們要創造一些機會讓他去艱苦地區、艱苦崗位、艱難的項目去放射光芒。那些在安逸小窩中的小鳥,終歸不能成爲鯤鵬的。在這個時代,沒有什麼奇蹟不可以產生。現任俄羅斯長謝爾蓋·紹伊古,就是一個直接從上尉提拔爲上將的人。華爲要做到羣賢畢至,充分發揮組織潛力、奮鬥者的潛力,優先給他們創造實踐機會。要允許相當多的優秀員工快速升級,多擔責任。我們要尊重有經驗的各級幹部,讓他們在流程中發揮重要的骨幹作用。但,按序排輩、按資歷排輩會使一部分優秀員工流失。人的工作生命週期很短,我們要讓它在最佳時段放射光芒。我們經歷二十多年的艱苦奮鬥,形成了全覆蓋的大平臺,而且有數萬富有經驗的'人在經營管理這個大平臺。允許一部分“自由電子”、“中子”衝擊內核,會激活核能,產生更大的能量,有什麼不可以的,也不會不可控的。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我們要讓一些優秀人員,在最佳時段上,走上最佳的崗位,做出最大的貢獻。激活組織,煥發個人潛力,充滿最大能量。各級組織對不善於學習的人,使用要慎之又慎。

公司的一些功能部門,以及一些服務部門,它們的工作特徵是以過程爲主的,它們更需要經驗的積累,資歷對他們是重要的,針對他們的人力資源政策應以穩定爲主,淘汰別太快了。

我們是趕着牛車創業的,現在是高鐵時代了,有些人沒有“買”上票,許多人還不能當高鐵的“司機”,當我們調薪時,有一部分人降薪就不奇怪了。當然,這還是比過去的艱苦時期,掙得多得多了,牛車也賣的是“風光牛車”票,貴多了。不要與坐上高鐵的人比待遇。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合適的崗位,踏踏實實在那兒貢獻,使自己在隨時代進步的時候,不至於落得太遠。

我們在吸引社會高端人才的同時,更要關注幹部、專家的內生成長,不要這個看不順眼,那個看不順眼,對做出貢獻的員工,放手讓他們發揮作用,試試看。我們要能接受有缺陷的完美。沒有缺陷,這是假的。

讓聽得到炮聲的人來呼喚炮火,一定要大道至簡,一定要分層分級授權。使管理標準化、簡單化。一定要減少會議、簡化考覈、減少考試,不能用學生式的管理方式進行管理,更不能按考試得分影響薪酬。主要精力要集中在產糧食上,按貢獻評價人。

我們要形成一個奮鬥者噴發欲出的態勢。國家可以“遍地英雄下夕煙”,“六億神州盡舜堯”。我們爲什麼不能是大多數人是英雄、模範呢?任何一個崗位,都能產生做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人都是可以有作爲的。

未來20-30年內,傳統社會一定會演進爲信息社會,雖然實現形式我們並不明白,但趨勢已經明顯。這是人類社會千年來最重要的轉折,充滿了時代的期盼與使命,我們一定要在信息的傳送、處理與儲存上做出貢獻。爲滿足這樣的社會需要,網絡一定會發生巨大變化。我們要站在全局的觀點上,對未來信息傳送的思想上、理論上、架構上,做出貢獻。未來的網絡結構一定是標準化、簡單化、易用化。我們一定不要用在高速公路上扔一個小石子的辦法,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要像大禹治水一樣,胸懷寬廣地疏導。我們不能光關注競爭能力以及盈利增長,更要關注合作創造,共建一個世界統一標準的網絡。要接受上世紀火車所謂寬軌、米軌、標準軌距的教訓,要使信息列車在全球快速、無礙流動。我們一定要堅信信息化應是一個全球統一的標準,網絡的核心價值是互聯互通,信息的核心價值在於有序的流通和共享。而且也不是一、兩家公司能創造的,必須與全球的優勢企業合作來貢獻。

面對着未來網絡的變化,我們要持續創新。爲世界進步而創造,爲價值貢獻而創新。在堅持延續創新的同時,要容忍不同意見和不同創新。創新要有邊界,我們要繼續發揚針尖戰略,用大壓強原則,在大數據時代領先突破。要堅持不在非戰略機會點,消耗了太多的戰略競爭力量。

面對未來大數據的潮流來看,技術的進步趕不上需求的增長是可能的,我們一定要走在需求的前頭。除了力量聚焦外,我們沒有別的出路。我們要看看成功的美國公司,大多數是非常聚焦的。難道他們就不能堆出個螞蟻包?爲什麼他們不去堆呢?當前,不是我們超越了時代需求,而是我們趕不上,儘管我們已經走在隊伍的前面,還是不能真正滿懷信心地說,我們是可以引領潮流的。但,只要我們聚焦力量,是有希望做到不可替代的。

儘管有一些產品不能形成技術優勢。但,要在標準化、簡單化、免維護化上下功夫。也要在商業模式上、管理模式上、人的奮鬥精神、能力與責任心上,構建合理的優勢,形成差別,以獲取勝利的喜悅。我們決不走低價格、低成本、低質量的道路。若果那樣,將會摧毀我們二十年後的戰略競爭力。

我們不僅僅要在技術、市場、服務……上取得優勢,更要關注質量體系的建設,未來網絡容量越來越大,安全穩定越來越困難,質量是我們的生命。我們要高度關注大流量的大質量體系建設,過去我們的質量建設大多是關注產品、工程……的。我說的大質量體系,是個系統工程,要確保我們在未來大流量時代的及時、準確,傳送大的數據流量的安全、穩定、可靠,對大質量體系的認識,要有一個大的構架。這涉及文化、哲學……無限的領域,我們要充分利用世界各國的優勢,首先形成以中、德、日爲基礎的大質量能力中心。

我們的技術戰略路線,這些年在聚焦上有了不少進步,才使今天效益顯著增長。要明白我們不是萬能的,大象踩死一隻螞蟻,是必然可能的,沒有什麼稀奇的,在主航道外,爭做雞頭的方法是不好的。

我們十五萬員工,歷時二十多年,努力划槳,終於把華爲這隻航母,劃到了時代的起跑線上,而且在這條起跑線上的大船並不多,爲什麼我們不繼續努力在信息領域爲人類社會做出大的貢獻呢?

前期的成功,也許會使我們的自信心膨脹。這種膨脹不合乎我們的真實情況與需求。我們還不知道未來的信息社會是什麼樣子,怎麼知道我們能領導主潮流。我們從包着白頭巾,走出青紗帳,不過十幾年,知道全球化也纔是近幾年的事。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還擔不起世界領袖的擔子,任重而道遠!雖然聚焦不一定能引領主潮流,但發散肯定不行。

我們在管理上,永遠要朝着以客戶爲中心,聚焦價值創造,不斷簡化管理,縮小期間費用而努力。任何多餘的花絮,都要由客戶承擔支付的,越來越多的裝飾,只會讓客戶遠離我們。因此,我們明確任何變革都要看近期、遠期是否能增產糧食。

我們未來十年的變革,逐步從屯兵組織,轉變爲精兵組織。我們這樣理解,對前端的不確定,使用富有戰略眼光、富有組織能力、意志堅強的精兵組織;對確定的事情,由後方組織在戰略機動上適當屯兵(邏輯),以加強平臺支持服務能力的提升。

我們要持續的表彰那些爲its&p、ipd、isc、海外erp、ifs……做出貢獻的人。昨天他們努力時,看起來是笨拙的,今天看他們是如此美麗。昨天我們窮,沒有辦法獎勵他們。今天的高效率,是昨天他們刨鬆了土地,不要忘了他們,就是在鼓勵明天的英雄。不要忘記歷史,就是要鼓舞奮力前行。

今天我們在強推ltc,爲實現賬實相符、五個一而努力。一定要把代表處、站點的it連接作爲重點任務。不然不能支持未來五至十年時間的發展,我們要使代表處從屯兵組織逐步轉變爲精兵組織。我們要重視戰略後備隊的培養,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案例,在五年內實現公司優化管理的目標。總結這些時,也要對一部分優秀員工介紹這些成功的大時空背景。

二、勝利的基礎

以上我說了三個方面管理的看法。下面說說,我們持續成功的三個要素。

1、必須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集團,這個核心集團,必須聽得進去批評。

2、我們應該有一個嚴格有序的規則、制度,同時這個規則、制度是進取的。這個規則制度的重要特性就是確定性,這是我們對市場規律和公司運作規律的認識,規律的變化是緩慢的,所以,我們是以確定性來應對任何不確定性。

3、要擁有一個龐大的、勤勞的、勇敢的奮鬥羣體。這個羣體的特徵是善於學習。

三、長期戰略利益與短期效益之間的關係

上面說了長期戰略問題,但,得活到那個時候,纔會看見長期戰略的價值。沒有短期的成功,就沒有戰略的基礎。沒有戰略的遠見,沒有清晰的目光,短期努力就會像幾千年的農民種地一樣,日復一日。

持續有效增長,當期看財務指標;中期看財務指標背後的能力提升;長期看格局,以及商業生態環境的健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等。商業成功永遠是我們生命全流程應研究的問題。管理要權衡的基本問題是現在和未來、短期和長期。如果眼前的利益是以損害企業的長期利益,甚至危及企業的生存爲代價而獲得的,那就不能認爲管理決策做出了正確的權衡和取捨,這種管理決策就是不負責任的。

商業活動的基本規律是等價交換,如果我們能夠爲客戶提供及時、準確、優質、低成本的服務,我們也必然獲取合理的回報,這些回報有些表現爲當期商業利益,有些表現爲中長期商業利益,但最終都必須體現在公司的收入、利潤、現金流等經營結果上。那些持續虧損的商業活動,是偏離和曲解了以客戶爲中心的。

長壽企業與一般企業在平衡長期與短期利益的時候有不同的原則,而不同的原則來源於對企業目的的認識。企業的目的是爲客戶創造價值。

勵志演講稿 篇10

這段關於20歲青年人如何看待人生的演講引起了許多TED粉絲的討論,來自TEDx組織團隊的David Webber就說:Meg指出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青年人需要及早意識到積累經驗和眼界,無論是20歲還是30歲,都是有利自己發展的重要事。”30歲不是一個新的20歲,生活決定權在於你自己。

記得見我第一位心理諮詢顧客時,我才20多歲。當時我是Berkeley臨牀心理學在讀博士生。我的第一位顧客是名叫Alex的女性,26歲。第一次見面Alex穿着牛仔褲和寬鬆上衣走進來,她一下子栽進我辦公室的沙發上,踢掉腳上的平底鞋,跟我說她想談談男生的問題。

當時我聽到這個之後鬆了一口氣。因爲我同學的第一個顧客是縱火犯,而我的顧客卻是一個20出頭想談談男生的女孩。我覺得我可以搞定。但是我沒有搞定。

Alex不斷地講有趣的事情,而我只能簡單地點頭認同她所說的,很自然地就陷入了附和的狀態。Alex說:“30歲是一個新的20歲。”沒錯,我告訴她“你是對的”。工作還早,結婚還早,生孩子還早,甚至死亡也早着呢。像Alex和我這樣20多歲的人,什麼都沒有但時間多的是。

但不久之後,我的導師就要我向Alex的感情生活施壓。我反駁說:“當然她現在正在和別人交往,她現在和一個傻瓜男生睡覺,但看樣子她不會和他結婚的。”而我的導師說:“不着急,她也許會和下一個結婚。但修復Alex婚姻的最好時期,是她還沒擁有婚姻的時期。”

這就是心理學家說的“頓悟時刻”。正是那個時候我意識到,30歲不是一個新的20歲。

的確,和以前的人相比,現在人們更晚才安定下來,但是這不代表Alex就能長期處於20多歲的狀態。更晚安定下來,應該使Alex的20多歲成爲發展的黃金時段,而我們卻坐在那裏忽視這個發展的時機。從那時起我意識到,這種善意的忽視,確實是個問題,它不僅給Alex本身和她的感情生活帶來不良後果,而且影響到處20多歲的人的事業、家庭和未來。

現在在美國,20多歲的人有五千萬,也就是15%的人口,或者可以說所有人口,因爲所有成年人都要經歷他們的20多歲。我專門研究20多歲的人,因爲我堅信這五千萬的20多歲的人,每一個人都應該去了解那些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神經學家和生育專家已經知道的事實:你的20多歲是極簡單,卻極具變化的時期之一。你20多歲的時光決定了你的事業、愛情、幸福甚至整個世界。

這不是我的看法。這些是事實。我們知道80%決定你生活的時刻發生在35歲之前。這就意味着你生活的重要決定、經歷和突然的領悟,有八成是在你30多歲之前發生的。那些超過40歲的朋友不要驚慌,我想這羣人會沒事的。

我們知道職業生涯的前10年,對你將來的收入有重大影響。我們知道到了30歲的時候,超過半數的美國人會結婚,或者和未來的另一半同居或者約會。我們知道人在20多歲的時候,大腦停止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重組,以適應成年世界的快速發育階段。這就意味着不管你想怎樣改變自己,現在是時間改變了。

我們知道在20多歲的時候,性格的改變多於生命中任何時期。我們也知道女性的最佳生育時期,在28歲的時候達到頂峯,35歲之後生育變得困難。所以你的20多歲正是瞭解你自身和選擇的時期。

當我們想到孩童的成長時,我們都知道1-5歲,是大腦學習語言和感知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日常的普通生活,都會對你的未來道路影響巨大。但是我們卻很少聽到成年發展期,而我們的20多歲正是成年發展期的關鍵。

但是20多歲的人卻聽不到這些,報紙討論的只是成年年齡界線的變更。研究者稱20多歲是延長的青春期。記者就引用傻傻的外號稱呼20多歲的人,比如“twixters” (twenty-mixters)和“kidults”(kid-adults)。這是真的。作爲一種文化,我們的忽視的正是對成年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十年(從20歲到30歲)。

雷昂納德·伯恩斯坦說過:要想取得成就,你需要一個計劃和緊迫的時間。這是大實話啊!所以當你拍着一個20多歲的人的腦袋,跟他說,“你有額外的10年去開始你的生活”,你覺得這改變了什麼?什麼都沒改變。你只是奪走了那個人的緊迫感和雄心壯志,絕對沒有改變什麼。

然後每天,那些聰明有趣的20多歲的人,就像你們和你們的兒子女兒一樣,走入我的辦公室開始說:“我知道我的男朋友對我不夠好,但是我們的關係不算數。我只是在消磨時光而已。”或者說“每個人都告訴我,只要能在30歲的時候開始我的事業,這就足夠了。”

但是實際聽上去卻是:“我馬上就要三十了,卻根本就沒有東西展示。我只是在大學畢業時,有過一份最漂亮的簡歷。”或是這樣:“我20多歲時的約會,就像找凳子。每個人都繞着凳子跑,隨便玩一玩,但是快30的時候,就像音樂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