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勵志文章:把做公益當作生活

勵志文章:把做公益當作生活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他主演過多部話劇、電影和電視劇,是觀衆最喜愛的演員之一,更是人們眼中的公益明星。

勵志文章:把做公益當作生活

“艾滋病宣傳員”、“義務獻血宣傳員”、“禁毒形象大使”,一個個公益形象如他塑造的藝術形象般深入人心。

他就是國家一級演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濮存昕。

選擇了我 責無旁貸

2000年,濮存昕接受衛生部之邀,出任艾滋病宣傳員。從那時起,濮存昕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號召全社會重視艾滋病,關愛艾滋病患者,並身體力行地從精神上或經濟上幫助艾滋病患者和他們的家庭。

2000年11月1日,當濮存昕接過“艾滋病宣傳員”聘書時,心裏充滿莊嚴感:“覺得自己就像一個英雄,要克服困難甚至犧牲自己,去完成一項艱難的任務。”

此前兩個月的一天,濮存昕的一個朋友打來電話,轉達了衛生部希望他擔當“艾滋病宣傳員”這份義務工作的意願。此時,濮存昕對艾滋病及其在中國的傳播情況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聽到“艾滋病”這個詞的感覺是:可怕,但虛幻遙遠。

濮存昕在電話裏說:“給我十分鐘考慮。”十分鐘後,他接受了這份工作。

濮存昕痛快地接受了這一要求,讓衛生部既高興又有點意外,因爲據說此前有幾位公衆人物曾拒絕了這一工作。就這樣,濮存昕成爲中國第一位出任“艾滋病宣傳員”的公衆人物。

濮存昕說,當時不能說一點顧慮沒有,一方面因爲那時對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不瞭解,覺得這份工作可能有一定風險;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確定這份工作是否會對自己的公衆形象產生負面影響,也許會有人懷疑自己做這個工作是因爲染上了艾滋病。“但衛生部是政府部門,提出這樣的要求,說明這時社會需要這樣一個人去做這樣一件事。既然選擇了我,那我責無旁貸。”

接受“艾滋病宣傳員”這份工作後,濮存昕開始請教專家、查找資料,學習和了解相關方面的知識和信息。對艾滋病的致病原因和傳播途徑的瞭解,使濮存昕消除了對艾滋病的恐懼,對艾滋病在中國傳播情況則使他倍感憂慮。

此後幾年,濮存昕做了大量工作:拍公益廣告、出演有關艾滋病的電影、對社會公衆或政府機構人員做講座和培訓、在政協會議上提交有關提案等。所有這些工作,濮存昕只希望達到兩個效果:引起社會對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重視;呼籲社會關心艾滋病病人。

濮存昕說:“事情好像越做越多,因爲我的原則是要麼不做,要做就一定做好。”

做公益要身體力行

行動的感召力遠比生硬的廣告更生動、更打動人,濮存昕一直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

“艾滋病並不可怕,生活中我們不必恐慌。”光喊這些乾巴巴的口號是沒用的,人們更相信的是行動。只有做出實實在在的行動,大家纔會相信你的話。

爲此,濮存昕提出,要深入艾滋病感染者家庭,與他們共同生活。

“後來,我和中央電視臺攝製組一起來到山西,走進了一個艾滋病感染者家庭,與他們一家人一起包餃子、吃飯,教孩子們讀書。我甚至還用他們用過的毛巾洗臉。”濮存昕用行動向人們證明,艾滋病雖然危險但並不可怕。

這個實地拍攝的片子播出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使艾滋病的普及工作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人們都瞭解了“艾滋病在正常生活中是不會傳染的,比如打噴嚏、共用餐具、蚊蟲叮咬,甚至親吻也不會”。

至今仍有一件事讓濮存昕記憶猶新。一次去南京出差,濮存昕正走在大街上,一位老太太指着他用當地方言說,“艾滋病這個東西來了”,周圍人聽完後鬨堂大笑。

“聽完後,我當時特別開心。因爲人們不是把我當做演員,而是把我看成‘艾滋病這個東西’,這說明人們已經把我和預防艾滋病聯繫到一起了。表明我的預防艾滋病宣傳推廣有了效果,人們對艾滋病的知曉程度大大提高。”

濮存昕不僅是艾滋病宣傳員,還是義務獻血宣傳員、禁毒形象大使。他拍攝的無償獻血、禁毒的宣傳海報經常出現在公交車站、地鐵站、機場等公共場所。

“無償獻血、禁毒,與防治艾滋病密切相關,是它的延伸。目前,這些也都在社會上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爲了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濮存昕一直身體力行。將近50歲時,他還親自去獻血。“人家都說,你這麼大歲數還獻血。我說,一點問題也沒有,因爲我很健康。”

從捐獻全血,到捐獻成分血,濮存昕這些年累計獻血十五六次。

在濮存昕身體力行地帶動和宣傳下,社會上更多的人瞭解了捐獻成分血,並付諸實際行動。

把做公益當作一種生活方式

做公益時,濮存昕也曾遇到過困惑:“以前認爲做公益只要做過一次就與自己無關了。但這其實是一個誤區。”

一次,濮存昕和夫人到日本淺草旅遊。當時,他們走到一條路上,路邊設有很多行善施援站,人們可以隨意捐助善款。日本人每到一處都會扔些銅板,濮存昕當時認爲,“自己怎麼也算個有身份的人,不能只放些銅板”,於是他便拿出1000日元放了進去。可沒走多遠,又一個施援站出現了,一些義工正手捧募捐箱。“這次我選擇了繞道而行。因爲覺得剛剛捐過了,就不用再捐了。這其實是大多數中國人做公益的心態。”

事後,濮存昕經過認真思考和總結,覺得做公益不應認爲以前做過了,就選擇避而遠之。“而要把做公益當作一種生活方式,把它當作一種自覺的生活理念,在生活中隨時隨地、量力而行、快快樂樂地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