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勵志文章:做一個內心強大的父母

勵志文章:做一個內心強大的父母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做一個內心強大的父母

我的兒子是NBA姚明學校的第一期學員,也是最忠實的學員。

勵志文章:做一個內心強大的父母

跟隨着NBA姚明學校的腳步,我們活躍在每一期的籃球場上。

兒子的個子長高了,體型健壯了,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看到兒子身上越來越多的閃光點,作爲媽媽很欣慰。非常感謝NBA姚明學校這個團隊。

認識lenka很偶然,在籃球場上總看見她揹着相機很敬業的捕捉孩子們的精彩瞬間。欣賞她工作的熱情,很自然的與她攀談起來。可能因爲我們有共同的角色“媽媽”,所以我們的話題更多的是圍繞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在交流中,lenka比較認同我的觀點,並希望我們的談話能幫到更多的家長。當然,我的另一個角色“心理諮詢師”,也希望能把這些種子播撒在更多家長的心裏。

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是個非常複雜的話題。在這裏我最想談論兩點:做內心強大的父母;做經常內省、不斷學習的父母。

做內心強大的父母

內心強大的父母成就卓越的孩子。內心強大的父母能在應試教育的夾縫中,不和學校聯手“迫害”孩子,不去剝奪孩子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內心強大的父母能面對五花八門補課班的誘惑和社會的壓力,神志清明的爲孩子選擇適合的課程。而不是讓孩子淹沒在沒完沒了的課外班中,只爲安撫自己焦慮的情緒。這一點,作爲一個剛剛經歷了小升初的家長,我深有體會。內心強大的父母不會爲了面子、金錢、焦慮而去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內心強大的父母能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允許孩子犯錯誤,在孩子遭遇挫折時不是責罵訓斥,而是接納和鼓勵。內心強大的父母不會急於在孩子的面前指手畫腳,而是耐心的引導和建議,信任孩子、信任自己。相信孩子可以成長得很好,在孩子做出自己的選擇,走一條與我們不同的路時,給予尊重和支持。相信即使出現問題,父母和孩子也有能力一起面對和解決。想想,這樣的一份信任能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孩子的力量來自於信念。唯有父母內心強大、自由,纔可能給孩子真愛。“生命是一段旅程,而不是一場競賽,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

當然,很多現實問題我們都逃不過去,孩子的考試成績是否優異、資質是否聰慧、就讀的學校是否排名靠前、在學校的表現是否出色。這些問題即使你不關心,周圍也會有人不斷地提醒你。即使你認爲這些都不重要,社會的壓力也會讓你去正視這些問題。是否要保全孩子在考試能力之外的一點點天賦都需要你做出困難的抉擇。而你對所有的抉擇也很難說真正能夠堅定、自信、從不猶豫。誰又能保障兒童的未來呢?生活在這樣巨大的迷惑中,父母更需要有強大的內心,纔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孩子的童年有更多美好的回憶。

著名作家池莉和她女兒24年共同的成長經歷也許可以給家長一些信心和借鑑。池莉的女兒亦池從小時候被親戚朋友嘲笑爲只懂得玩從不進培優班的野孩子,成長爲一個初中畢業後完全憑自己的實力考入英國重點高中,再以優異成績考取英國名牌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本碩連讀順利畢業,22歲由譯林出版社出版她的首部翻譯小說……不僅學業成績優異,她也才華出衆,繪畫彈琴攝影樣樣出色,在英國求學八年,參加了義工募捐勤工儉學等等社會活動,社會溝通協作能力同樣強大。

她不但取得普遍意義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她真正成人了!而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她媽媽所做的,只是順應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每一個選擇,抗住種種社會壓力,讓孩子有充分的自信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特長,走自己的路。其實,愛本身就是教育。人生根本沒有一條整齊劃一的起跑線,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世界。

做經常內省、不斷學習的父母

非常感謝我的兒子,他爲我之前一直努力向外看的生命打開了一扇內省之門。他就像我的一面鏡子,讓我重新審視自己。想一想,一個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他什麼都不懂,他對待生活中一切問題的方式都是從身邊的人身上學習的。正像盧梭所說的那樣:“我們對待別人的態度,最初是由別人對待我們的態度決定的。”孩子是從他的生活環境之中學到的如何應對生活中各種事情的方式方法(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將此稱爲“生活樣式”)的。如果一個孩子對人沒有禮貌,那我們基本可以肯定:第一,這個孩子曾經被“沒禮貌”地對待過;第二,沒有人教會他如何禮貌待人。同樣,一個孩子不願意學習,那我們基本可以斷定,在這個孩子的生活經驗裏,第一,沒有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第二,沒有人教會他如何學習。一個孩子總是指責別人,那我們也基本可以斷定:第一,這個孩子經常被指責;第二,沒人教會他如何寬容待人。

由於人的學習能力太強大了,孩子在他生活的環境中,輕易就學會了很多東西。這給了我們一個錯覺,以爲所有的生活道理和正確行爲,孩子不用教就應該自動會。其實,孩子的任何正確行爲,都是要教的,要反覆訓練才能最後定型化。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家長沒有耐心細緻地給孩子以指導,那麼孩子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行爲偏差。

當孩子在他的生存環境中,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導,他實際上是隨機地從環境中選取學習樣板,這樣他是選到什麼就模仿什麼。什麼東西進入他的大腦全憑當時他的注意力焦點集中到什麼上了,如果好的東西進入他的視野,他可能學習到好的東西;如果壞的東西進入他的視野,他可能學習到壞的東西。而在這個過程中,還要看他當時處的角度和狀態,也就是說如果他的角度和狀態不同,他很可能把好的東西當成壞的東西學習,反之把壞的東西當成好的東西學習。應該說孩子沒有經過耐心指導,自動學好的可能性實在是太小了。所以那些被人稱頌的好孩子,都是經過精心培養教育出來的,只是有些父母是無意識地把事情做對了。

因此當孩子出現了問題,請家長先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們自己出現了問題。有一陣我困擾於兒子遇到困難喜歡抱怨。經過我的內省,我發現我自己在遇到一些麻煩時也會嘟囔幾句。在和兒子談論這個話題時,我檢討了自己。

但也因爲面子小小的辯解了一下,我認爲我的嘟囔比他的抱怨要輕一些。兒子毫不留情面的給我指出:“那有差別嗎?”多敏感的兒子,多讓人牙癢癢的兒子。

經過談話和我自己的內省,我一方面注意了自己的言行,一方面對他的這種行爲也有了包容之心。只是提醒他注意,用更積極地狀態去面對困難。因爲媽媽和他一起在改變。就像有一首詩中寫到:沒有什麼文字,沒有什麼話語,能夠告訴我們的下一代應該成爲什麼樣的人,唯有父母本人的爲人。

世界上沒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容易犯錯,更具風險,因此我們需要經常反省、不斷學習;也沒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令人欣慰、令人自豪。我們可以教給孩子低頭奮鬥的智慧,擡頭看天的情懷,和孩子一起享受生命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