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在重慶的勵志文章

在重慶的勵志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17號早上,我和文達坐上濟南到重慶的飛機,兩個小時後到達。

在重慶的勵志文章

我們首選洪崖洞景區,坐了一個小時的城市地鐵,三號轉一號,終於到達嘉陵江邊。洪崖洞是朋友推薦的,古香古色的建築在懸崖上層層相依,甚是壯觀。穿行其間,各種重慶風格的紀念品玲琅滿目,尤其是特色小吃,令人垂涎。我跟朋友說自己在小麪館吃得很嗨,他說:你直接跟老闆說來最辣的那種面就好!看來,重慶的辣還是分等級的,想想我就已經大汗淋漓了。古建築依山而建,有流水瀑布,有亭臺軒榭,有清幽小徑,每天都在面向滾滾江水,獨成一處別樣風景。不禁感慨,多年以前的重慶人在建築上有如此美學。住得舒服,住得藝術,生活就在這樣的建築中悠閒地展開,你彷彿可以聽到那婉轉的叫賣聲,還有雨打屋檐的水滴聲,江水滔滔東流去,人居仙閣多愜意。

洪崖洞下來,偶入一旅遊團。車到湖廣會館,氣派非凡,鄉情濃郁。一段“兩湖兩廣填四川”的移民歷史,讓我們看到人在社會中的卑微與無奈。背井離鄉,到荒蕪之地謀生,生命在異地重新開始。當年的那些鄉民人人都一定有心酸的建業故事,人人也成爲後代在此繁衍的精神紀念。我特別注意了會館中的戲臺,上面有對後輩的諄諄教誨。越是創業艱辛,越要重視好孩子的教育,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他們的選擇爲後輩在重慶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走出會館,我回頭看,這是一座有紀念意義的會館,是他鄉人還鄉愿的地方,它告訴人們從哪裏來,它告訴人們先輩如何勵志圖強。建築存在的意義,除了自身的美感,更有精神的傳承與弘揚。

到重慶必要到白公館和渣滓洞,那裏有紅色故事,從童年的閱讀中我就已經熟悉了那些革命志士的事蹟。

白公館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原是四川軍閥的別墅。1939年軍統局將此改建爲看守所關押政治犯。原一樓一底的十餘間住房改爲牢房,地下儲藏室改爲地牢。1943年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成立,白公館作爲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關押人員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抗戰勝利後,白公館被作爲特別看守所。1947年春,渣滓洞“人犯”又遷回白公館關押。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小蘿蔔頭”都曾被囚於此。

我在關押“小蘿蔔頭”的牢房裏看到了他們一家人的照片,有祥和的合影,也有慘烈的就義場面。牆上有“小蘿蔔頭”畫的畫,打飛機、小花鹿……惟妙惟肖,透着一個孩子對外面世界的嚮往。在近乎窒息的牢房裏,一個孩子從八個月長到八歲,成長一天也沒有停留,他用自己的方式在感受着世界,他帶給獄友們快樂和希望。然而……胸口突然很壓抑。

渣滓洞比我想象中的要小,裏面的審訊室故意對着牢房,當革命者被用刑,就會讓其他人感同身受。其間牆上的那些訓導語是軟化革命者意志的手段。當初衆多革命者被囚禁在這裏,天天遭受着身體和心靈上的摧殘。我走過一間間牢門,想象着當初烈士們的生活樣貌,能夠支撐他們的是那顆渴望勝利的心還有信仰的存在。環繞渣滓洞一週,我們看到這個並不大的院落高牆林立,在羣山與綠樹中間,很難被發現。一個原本山清水秀的地方,一個原本休閒怡情的地方,卻藏着一所泯滅人性的“監獄”。一個個生命被惡魔無情地殺害,慘絕人寰,震驚中外。我沿着小路走下來,一步步,都不得輕鬆。

在瓷器口鎮停留十分鐘拍照,景緻太遠,竟沒有拍得中意的照片。車上看鎮容,商業氣息濃郁,最吸引人的是那些安逸打牌的老人們。一邊是強烈的商業意識,一邊是悠然自得的生活態度,相得益彰,各得其趣。說實話,這並不是我要找的古鎮,一座真正的古鎮不僅是建築的古老,更在於人們生活的心態和文化是原生態的。而隨着社會的變化,這越來越稀有了。

沿着嘉陵江到長江,我們在渝中半島環行。島上的大樓各具形態,在綠樹中高高聳立,順山勢而建,落差巨大,其間公路迴環曲折,甚是驚險。大樓是鋼筋水泥,大山是碧樹青草,二者融爲一體,別具韻味。忽然想到這樣的建築佈局裏有剛柔之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用依存的態度建設新重慶,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

到長江索道處,我們開始一覽長江風光。索道緩緩移動,在高樓中穿行,而後貼近江面,令人驚歎。江水洶涌,泛出多少歷史往事。這一江水,養育多少兩岸人?這一江水承載多少興衰事?這一江水見證多少風雨來?導遊講起有座高樓沒有電梯,老人們爬上爬下,身體竟然越來越好。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多有歷練纔會功德圓滿。江水氣勢依然在,老人們的精神依然足,故事一傳再傳,一座索道無意間成了故事電臺

晚上接受朋友的盛情在解放碑附近吃自助餐,觀繁華夜景,回到酒店已過十點,酣然入睡,一天就這樣畫上了句號。這一天裏我感受着重慶的變迂,重溫了紅色經典,有感嘆,有肅然,內心總是沉甸甸的。無論是兩江交匯的壯觀,還是紅巖烈士的凜然,都讓我體會到這座城的不一般。

重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