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關於音樂家的勵志文章大綱

關於音樂家的勵志文章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導語:音樂家,是個廣泛的名詞,簡明地說,就是專注於音樂領域中的藝術家。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音樂家的勵志文章,感謝大家的閱讀!

關於音樂家的勵志文章

  關於音樂家的勵志文章一

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年),所作圓舞曲400首,世稱“圓舞曲之王”。他的一生對音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872年,施特勞斯爲了豐富創作素材,四處旅行。一天,他來到了美國,當地有關團體立即登門拜訪,想請他在波士頓登臺指揮音樂會。施特芳斯當即應諾。可在談到演出計劃時,他的隨從卻被這個不可思議的演出規模驚呆了。

美國人一向是以異想天開而著稱於世的。他們想借施特勞斯這位音樂大師之手,創造一次音樂界的世界之最,由施特勞斯指揮一次由兩萬人(包括 聲樂演員)參加演出的音樂會。稍懂一點音樂指揮知識的人都知道,一般能指揮幾百人樂隊的指揮家已屬不容易了,何況要指揮兩萬人?這是絕對辦不到的。爲此施特勞斯的隨從很爲他擔心,不管他詣揮藝術再高超,如此大的規模也是無法勝任的。

施特勞斯仔細地聽完對方的介紹,居然很輕鬆地說:“這個計劃確實太激動人心了。本人願意讓它早日變成現實。”當即與對方訂立了演出合同。

消息傳開,輿論大譁,人們都想一睹規模如此宏大的演出。

那一天終於到來了,大廈裏黑壓壓一片坐滿了觀衆。施特勞斯居然指揮得十分出色。近兩萬件樂器發出了協調優美動聽的音樂,數萬名觀衆聽得神迷如癡,驚歎萬分。

人們也許會問,施特勞斯難道有超人的本領不成?原來,由施特勞斯任總指揮,下設一百名助理指揮,開場用鳴炮作信號。施特勞斯指揮棒一揮,眼望着總指揮的一百名助理指揮緊跟着也相應指揮起來、兩萬件樂器霎時齊鳴,合唱隊和聲響起,數萬名觀衆掌產雷動,真是世界上少有的壯觀。

  關於音樂家的勵志文章二

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於1782年10月27日出生在熱那亞。他幼年時曾受學於塞爾威託和科斯塔,9歲的時候就登臺演奏自己編寫的《變奏曲》,13歲時開始旅行演奏。後來,他曾擔任過盧卡宮廷樂師。

1828年3月,帕格尼尼第一次訪問維也納,演出時盛況空前。在那裏,他贏得了著名詩人海涅、作曲家舒曼、鋼琴家李斯特等人的高度讚賞,併成爲維也納人崇拜的藝術大師。海涅曾在他的小說《佛羅倫薩之夜》中,對帕格尼尼的形象作過精彩的描繪。1831年3月,帕格尼尼在法國巴黎演出,接着又訪問英國,又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兩年以後他重訪巴黎時,應邀作了一次中提琴獨奏,帕格尼尼把中提琴的性能和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法國作曲家柏遼茲特意創作了著名的中提琴與管絃樂協奏曲《哈羅德在意大利》,獻給帕格尼尼。從1835年以後,由於健康原因,帕格尼尼的演出越來越少。到1838年他的嗓音完全消失,1840年5月27日,帕格尼尼因喉癌病逝,終年58歲。

作爲演奏家,帕格尼尼以許多超越常規的手法來吸引聽衆,有些技巧以前從未有人用過,屬於他的獨創。他的小提琴演奏音調優美動聽,音色溫和,純淨無瑕,雙音和泛音的運用發展到令人難以想象的程度。帕格尼尼還經常使用左手撥絃與右手運弓同時進行的演奏方法以及許多其他獨特的指法和弓法。他常常在音樂會上作精彩的即興演奏,取得了驚人的效果。

帕格尼尼還是第一個在公開場合憑記憶演奏大型作品的小提琴家。他運用多種新穎的方法,擴大了小提琴的演奏技術,爲現代小提琴演奏藝術奠定了寬廣的基礎。

帕格尼尼也是一位卓越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以旋律優美靈活而著稱於世。在帕格尼尼生活的時代,技巧是保密的,因此他生前只出版過極少數的作品,大部分作品是在他去世以後由別人整理出版的。帕格尼尼流傳最廣的作品有:《24首小提琴獨奏隨想曲》、《b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這支曲子後人經常用D調演奏)、《女巫之舞》、《威尼斯狂歡節》、《鍾曲》等。他的很多作品被著名音樂家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拉赫瑪尼諾夫等人改編爲鋼琴曲而流傳後世。

帕格尼尼一生爲人們留下了很多不朽的作品,有些作品至今仍受到人們的喜愛。他在去世之前將自己終身喜愛的一把瓜納裏小提琴贈送給故鄉熱那亞市。這把小提琴被保存在一家博物館裏,只有在一年一度的音樂節期間才取出來,由當時最優秀的小提琴家用它演奏,以示對帕格尼尼的懷念。

  關於音樂家的勵志文章三

如果說貝多芬通過不懈的奮鬥而努力接近上帝的`話,那麼莫扎特就是天使在人間。

莫扎特出身於薩爾茲堡宮廷樂師家庭,很小就顯露出極高的音樂天賦,即興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歲即創作了一首小步舞曲,並在歐洲旅行演出獲得成功,被譽爲“神童”。1773年任薩爾茲堡大主教宮廷樂師,1781年不滿主教對他的嚴厲管束而憤然辭職來到維也納,走上了艱難的自由音樂家道路。

莫扎特學起音樂來就如同別的嬰兒學說話一樣發自天然。他有一個姐姐叫瑪麗安娜(marianne)。當沃爾夫岡剛會走路時,在父親給小瑪麗安娜上音樂課的時侯,他就聽着。然後他蹣跚着走到撥絃古鋼琴那裏把教材從頭到尾彈得一點不差。到他四歲時,他不僅能彈撥絃古鋼琴,而且開始寫作小巧的小步舞曲,甚至爲樂隊寫一部協奏曲。在任何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他得到了一把小型的小提琴並且學着拉它。有一天,當他的父親和三個朋友正在花園的涼亭裏彈奏一部絃樂四重奏時,小沃爾夫岡把那第二小提琴分部一點不錯地拉了出來!他們都大爲驚訝,他又同樣把那第一小提琴分部拉完。他是出色的鋼琴家,可視譜演奏協奏曲,能即興演奏。從六歲開始作曲:八歲時寫下第一首交響曲,十一歲寫下第一首清唱劇,十二歲寫下第一部歌劇,十四歲指揮了該歌劇的十二場演出。 他在1773年聽了海頓的絃樂四重奏後,同年首次寫出自己的六首四重奏,時年十七歲。

起初,莫扎特的父親把兩個孩子帶到德國的音樂城市慕尼黑。在那裏,他們使所有的人都高興得發狂。他們在德國和奧地利的每一個市鎮停下來,在貴族們的宮殿裏開音樂會。在一個寺院裏,孩子們在管風琴上以嫺熟的技能使那些善良的修道士們大驚失色,因爲他們過去從來也沒有試過這樣演奏這個樂器。不久他們就常被邀請到公爵和王子們的家裏演奏。後來,他們渴望已久的時刻來到了:他們接到邀請,到皇帝的宮殿裏去演出。孩子們在皇帝和皇后以及他們的整個宮廷面前演奏。小沃爾夫岡被要求作各種不同的測驗:他視奏了宮廷作曲家一首難彈的協奏曲,那作曲家爲他翻着樂譜,看着他在主題上出色的即興演奏;他用一個手指彈琴,又在蒙着一塊布的鍵盤上彈奏。最後,皇帝稱他是一個小魔術家。皇后送給每個孩子一個鑽石指環,給瑪麗安娜一件白色絲綢服裝,給沃爾夫岡一件鑲着寬金邊的淡紫色的絲綢服裝。

莫扎特全家乘坐公共馬車在德國、法國、英國和荷蘭旅行了三年。每到有公爵或王子掌管宮廷的地方,他們都停下來開音樂會。那些貴族夫人們對這個小男孩寵愛得這樣厲害,以致父親給一位朋友寫信說:他真希望她們給這孩子的金幣象她們給他的親吻一樣多。

一位英國評論家寫道:“這個孩子出於本能懂得的音樂比許多大教堂教師鑽研了一輩子所學的還多。”當莫扎特全家回到薩爾茲堡的時候,他們帶的許多有裝飾圖案的精細紡織品、披巾、綢緞、鼻菸盒、戒指和其它禮物足夠開一個鋪子,但卻沒有多少錢,他們在音樂會上掙來的錢都在旅途中花光了。他的父親意識到:假如讓這孩子在薩爾茲堡呆得太長,他很快會被世人忘記。

於是他又計劃了一次旅行演出,這次是去意大利,一個當時在音樂上非常重要的國家。那時,意大利每個城市都有歌劇院,它的歌劇作曲家和歌唱家到全世界都很吃香,往往擠佔了當地音樂家們的工作。父親認爲假如沃爾夫岡能夠在意大利贏得名譽的話,他在世上的道路就容易走了。父子二人開始了在意大利各城市的旅行演出,自始至終都是一項勝利凱旋。富有的夫人們把各種禮物傾瀉到他身上,人們委託他爲米蘭的大歌劇院寫歌劇。在拿波里,他的演奏使單純的老百姓吃驚得以爲他的鑽石戒指一定有魔術,要求把它脫下來看看。在羅馬,他們在復活節的前一週到西斯廷大教堂去聽一個聖樂作品。合唱班對樂譜戒備森嚴,從來都不准許別人把它抄下來。沃爾夫岡回到自己房間裏,僅憑記憶就把它寫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