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教育小氣的孩子的方法

教育小氣的孩子的方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可能的煩惱:

教育小氣的孩子的方法

寶寶突然變成了小氣鬼,像個小哨兵似的保衛着屬於自己的一切東西。他經常是蠻橫的拒絕、威脅別人不要拿他的玩具,甚至以打人、搶奪的方式拿回自己的所愛。這種行爲經常讓媽媽很尷尬,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小氣”背後的原因

進入兩歲以後,寶寶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有了“我”和“你”的概念。他非常注重“什麼是你的”和“什麼是我的”,並以此來確認自我的邊界。在這種情況下,“分享”常讓寶寶感覺到“失去”或者“被侵犯”。出於這種不安全感,寶寶們常常極力捍衛自己的所有權,如果這種願望不被理解,他們會更加的不安,更加激烈的拒絕分享。

試試這樣做:

1.尊重寶寶的所有權

尊重寶寶的“物權”,無論是玩具、食物還是書籍,只要是許諾給寶寶的,就由寶寶來支配,讓他相信自己真正擁有自己的東西,而擁有的表現是“自由支配”,可以決定是否分享。分享是以“擁有”爲前提的,沒有人可以分享自己還沒有擁有的東西,沒有這種“擁有感”的分享不是真正的分享,而是父母的支配。強制的“大方”會使寶寶難過、生氣、產生危機感。這種方式會剝奪孩子的需求,讓他感覺自己的需求不重要,間接的影響孩子自我價值感的建立。媽媽不要因爲自己的面子在寶寶不肯分享玩具給小朋友的時候斥責他,“自私”、“小氣”這些字眼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時也反向強化了這種行爲模式,使他的行爲變得更加小氣。

2爲寶寶做出示範

身教重於言傳。引導寶寶學會分享,家長首先要是真心樂於分享的人,在日常的小事中,潛移默化的將分享的概念傳達給孩子,比如當寶寶玩弄大人的筆記本的時候,可以對他說:“這些都是媽媽的東西,媽媽願意和你分享”;再比如當寶寶想要玩別人的玩具時,我們可以鼓勵寶寶(或暫時代替寶寶)問那個人:“你願意和我分享嗎?”。這樣的經歷多了,寶寶就會認識到:東西固然是屬於我的,也是可以分享的。

3分階段進行分享訓練

第一階段,通過在家中和寶寶玩遊戲,讓寶寶相信玩具分享後能夠重新回到自己手裏。如:向他借走一樣玩具答應他5分鐘後還給他。慢慢寶寶就會知道東西是暫時離開自己,過一會兒就回來的。

第二階段,引導寶寶嘗試和小朋友們進行交換玩具的遊戲。如大家交換玩具3分鐘後歸還,讓寶寶感受自己既能享用別人的玩具,也不會因此失去自己的玩具。進一步增強寶寶的安全感,並使他體會到分享的價值和快樂。最後,組織寶寶們做集體活動,遊戲最好選擇需要團體協作的項目,如一起搭積木。在遊戲過程中,鼓勵並引導孩子們自行協商出分享的規則,從中體會出合作互利分享的好處。

總之,當孩子變得小氣時,父母要多找找原因,先尊重孩子的自由支配樹,再慢慢引導孩子做個愛分享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