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家庭教育文章:錯誤的富養,讓陸小曼輸給了林徽因

家庭教育文章:錯誤的富養,讓陸小曼輸給了林徽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導語:我所理解的富養不是帶她去多少高貴的地方,買多少名貴的東西,而是讓她有一顆富足的心。分享一篇家庭教育文章,歡迎閱讀。

  錯誤的富養,讓陸小曼輸給了林徽因

  文 | 不辣的媽

家庭教育文章:錯誤的富養,讓陸小曼輸給了林徽因

曾經看過一個報道,說一位80後的父親,是典型的“富養女兒”觀點的擁護者,春節七天,他選擇帶着女兒去旅行,期間給孩子買各種名牌,吃喝玩樂,一圈下來,幾萬的年終獎全部花光。

在接受採訪時,這位父親很自豪,他覺得自己就這麼一個閨女,現在什麼都給她最好的,長大後她纔不會被小恩小惠所欺騙。

這位父親的話看似有道理,卻曲解了“富養”的含義。

爲什麼林徽因贏了陸小曼?

陸小曼和林徽因,同樣是富養的孩子,卻有不一樣的人生。

她們兩個人,有很多相似之處。

一個被徐志摩瘋狂追求,一個嫁給了徐志摩,都與那個風流才子有着莫大的關係。

都出身富貴之家,才華橫溢,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舉止優雅,天生麗質,是衆星捧月般的人物。

不同的是,一個注重物質的富養,一個注重精神的富養。

陸小曼的父母,只有她這一個孩子,自然把她當成掌上明珠,但他們也沒有想着把她當成金絲雀,而是從各方面培養她。

他們在物質上滿足她的一切要求,給她提供最好的條件,送她學習詩詞歌賦,送她見識各界名流,他們要把她培養成一個大家閨秀,將來嫁一個好人家。

林徽因的父親,雖然也是極寵愛這個聰慧的女兒,但更多的是從精神上滿足她,他另娶她人,生了別的孩子,但依然寵着這個女兒。

女兒16歲時,他便帶她出國遊歷,讓她去看更大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她找到了自己一生的志趣所在。

沒有強大精神支撐的陸小曼,是一個任性的孩子,她不滿父母安排的婚姻,毅然打掉了孩子,離了婚,嫁給了徐志摩。

結婚後,她沒有金錢概念,只知道過奢華的生活,伸手向徐志摩要錢,用交際和吸大煙打發日子。

徐志摩的意外離世,讓她萬分悔恨,一直生活在自責之中,下半生過的慘淡。

精神富足的林徽因,在十六七歲的時候,遇到了追求她的徐志摩,雖然搖擺過,但她終究拒絕了他的愛,選擇了志同道合的樑思成。

婚後,她追隨丈夫風餐露宿,踏遍全國近二百個縣,尋訪荒寺古廟,探索古代建築的營造法式,爲我國建築學做出不凡的貢獻。

在民族大義面前,她拖着病軀,一路向南,損毀了健康,也絕不屈服半步。

同樣是富養出來的弱女子,一個是溫室裏的花朵,一個是大田裏的玫瑰,自然也就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什麼是真正的富養?

富養理論中有這樣一句話:父母希望給女兒更好的物質條件,不是一定要給她包裝上公主的身份、豪門的背景、華麗的服飾和貴族的教育,只是希望她有一天獨自走入這繁華社會時,不至於被男人的一粒糖拐走。

這句話沒有錯,但是隻是注重女兒物質條件,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特別是精神的培養,縱然有一天,她不會被男人的一顆糖拐走,誰又知道她會不會固執的愛上一個一無所有的人,把自己當成了救世主。

“富養”的含義,不是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物質條件,而是讓她有一顆富足的心。

懂得自尊自愛,懂得高下取捨。

懂得孰是孰非,懂得人情世故。

懂得感恩,懂得善良。

無論面對什麼樣的環境,她不會自高自大,不會自怨自艾,不會目中無人,也不會讓自己低到塵埃裏。

她不會過度的去追求物質的享受,打扮得體而不奢華,有自己的價值標準,不爲外界所輕易改變。

真正的富養,是教她學會更好的選擇

我曾在朋友圈曬過一張照片,是閨女坐在書店的地上捧着一本書。

圖片下面我寫“我該不該在這給她買呢?”

大多數朋友給出的建議是,在書店裏買太貴了,一分錢的折扣都不打,還是看好了想買什麼書,然後到網上去買吧,書店裏一本書的錢在別的地方能買兩三本。

只有一個朋友王姐回覆:既然都是她親自挑的,就在這給她買,雖然多花點錢,但對她的意義絕不一樣。

最後,我聽了王姐的建議,把閨女挑的十幾本書全部買了下來。

這些書讀完了,閨女問:“媽媽,我們什麼時候再去書店買書啊?”這個時候,我更加認同王姐的話。

在我眼裏,王姐是個教育孩子的好手。

她的女兒上五年級,在學校裏是典型的學霸,會唱歌跳舞,鋼琴彈得也不錯,更重要的是性格,小小年紀,不驕不躁,不卑不亢,有主見有見識,我們都說王姐好福氣,養了個好女兒。

在談到如何富養女兒時,王姐說:我所理解的富養不是帶她去多少高貴的地方,買多少名貴的東西,而是讓她有一顆富足的心。

每年她會帶女兒出去旅行一次,從女兒三歲開始,她們每年去幾個城市。

每到一個城市,科技館、動物園和圖書館是她們必去的地方。

到了科技館,她會給女兒講她所知道的相關的科技知識;

到了動物園,她會告訴女兒每種動物的生活習性;

到了圖書館,她總會讓女兒挑幾本喜歡的書。

也曾遭到別人的質疑,孩子那麼小,給她講那麼多東西,她能懂嗎?

她說,我們都覺得她不懂,時間長了,她就會懂了。

孩子再大點,她會和孩子一起做旅行攻略,大到路線行程,小到衣食住行,每一步孩子都參與其中。

她們住普通的酒店,吃當地的小吃,買一兩種有紀念意義的東西,回來教孩子寫旅行筆記。

每個月發了工資,她會做成三份,一份作爲儲蓄,一份買生活必需品,一份放在抽屜裏,作爲一家三口的零花錢。

抽屜裏有一個本子,誰花了錢買了什麼東西,都會自己記在本子上。

她的閨女從來不羨慕別的有錢的同學,她會說,我們家不缺錢,但媽媽說,錢要花在該花的地方。

這樣的孩子,長大了,不管她有沒有錢,在她的心裏,都不會輕易爲了錢而放棄更加珍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