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家庭教育:巧妙應對孩子“討價還價”的技巧

家庭教育:巧妙應對孩子“討價還價”的技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孩子也有長大的時候,慢慢也會討價還價,但是如果父母處理不當,也會帶來負面影響:一味妥協會讓孩子變得自私、驕縱;一味拒絕會讓孩子變得怯懦、無主見。孩子“討價還價”時,父母該怎麼辦呢?

家庭教育:巧妙應對孩子“討價還價”的技巧

  孩子爲什麼會“討價還價”

孩子做事之前講條件、討價還價,與平時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父母之前沒有爲了讓孩子做某件事或者不做某事而提出條件,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兒童教育專家介紹,“孩子愛講條件,要麼之前父母爲了讓孩子做某些事或者不做某些事,提出了一些引誘條件,比如,爲了讓孩子好好學習,就跟他們說只要你這個學期考到多少名或者考到多少分,假期我就帶你去哪裏旅遊;再比如,假如你今天不玩遊戲,明天我帶你坐過山車。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其實對孩子會有很大的影響,因爲他們會效仿父母,動不動就講條件。如果父母之前沒有這樣的‘壞榜樣’或者做事說一不二,孩子是不會這樣的。”

但實際上,孩子一旦習慣了“講條件”,凡事都要講個條件,很難專注於做事,而是專注於達到目的,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這會讓孩子在做任何事情時都想到做交易,看不到好處就不做,如此下去,孩子便不會主動去學習新事物,也不會有探索精神,他在以後的生活中也會喪失很多主動權。孩子習慣了“講條件”,也會使父母的權威受到挑戰,比如,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要和孩子談很長時間。沒有了父母的威信,又如何能教育好孩子?

 父母要做好榜樣適當時候讓他承擔後果

既然原因出在父母身上,那麼想要改掉孩子身上的這個壞毛病,也要先從父母身上下手。“首先父母要做出榜樣,要遵守約定,要說到做到,在讓孩子做事時不要和他講條件,比如假期帶孩子出去玩,就是因爲孩子完成了學業要出去放鬆,而不是因爲之前達到了你提出的他考了多少名多少分。”於海泓告訴記者,“從一開始就都不講條件,該提出要求時直接提出,並督促執行就是了。這樣做,孩子就不可能學會跟我們講條件了。”

 延伸閱讀:“五招”應對孩子講條件

1.商訂規則:父母與孩子一起協商規則更能激發他遵守規則的主動性。父母常要以通俗的語言告訴他爲什麼制訂這樣的規則,爲什麼有些事不可以不能討價還價。比如,與孩子共訂規則“先洗手,再吃飯”,這不可討價還價,否則手上的細菌就會吃進嘴裏會生病。

2.抓大放小:孩子討價還價,父母不可一味妥協,也不可全部拒絕。重大原則性問題一定要拒絕,不給孩子討價還價的餘地,比如,“晚上刷牙後不能吃東西”,這是個原則性問題,父母不要做任何讓步。

對於非原則性問題,可以適當讓步,給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間。比如:“先收玩具,再看動畫片”,孩子央求先看動畫片,再收拾玩具,父母可以做適當讓步,只要孩子能把玩具收拾好就行了。

3.態度一致:父母立場要堅定,前後態度要一致,不可情緒化,不能心情好時孩子討價還價就讓步了。孩子嚐到甜頭,就會察言觀色,想方設法讓家長妥協。

4.做好“售後服務”:父母無論是拒絕還是妥協,都要向孩子講清理由,讓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對於非原則性問題,父母做出讓步後,還要督促到位,不可放任自流。比如孩子央求先玩遊戲,再整理房間,父母在讓步後還要督促孩子整理房間,落實到位。

5.限制物質鼓勵,倡導精神鼓勵:其實,孩子想通過討價還價獲得的“好處”,基本上都與物質有關。一個家庭,如果養成了以物質條件來換取孩子“行動”的習慣,不讓孩子纏攪也難。

要多倡導精神鼓勵,如擁抱、口頭誇獎等等,擁抱本身會換來孩子的妥協,這種妥協與物質換來的妥協不同,往往是有益的,因爲擁抱傳達的信息是:我相信你能做得好,你也有責任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