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4歲以前,孩子要學會的7種能力大綱

4歲以前,孩子要學會的7種能力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其實當媽的無非希望,孩子未來是一個擁有好人緣、好教養的人,是一個有主見、有自信、問題解決能力強的人,是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修養很高的、受人歡迎的人。孩子要成爲這樣的人,育兒經驗分享尤爲重要。4歲以前,孩子要學會下面這7種能力,錯過後悔一生:

4歲以前,孩子要學會的7種能力

 1、勇於認錯

  對不起,我錯了

搶別人的玩具、推倒小朋友、滑滑梯不排隊,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媽媽都曾遇到。我們要求孩子主動道歉。可是孩子卻不情不願,偶爾還發脾氣。

讓孩子意識到做錯了,主動道歉。這是很重要的一課。在以上的場景裏,如果媽媽一直強迫孩子道歉、或是代爲道歉後一直講道理,你會發現:根本沒用。

講道理沒用,舉例別人家的孩子更沒用。在“小烏龜富蘭克林說對不起”故事裏,小烏龜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作用。讓孩子在故事中潛移默化,學會勇於認錯的能力,未來收穫情商之——責任心。

 2、學會說不

  不可以,請不要拿我的

“表演個節目給大家看看吧。”

“不要。”

當孩子拒絕表演,就會被說成“這孩子真內向,一點也不開朗。”生活細節中,我們在不自覺中剝奪孩子說“不”的權利。吃飯不能說不,不然就是挑食;看書不能說不,否則就是不愛閱讀。其實父母要做的就是:保護孩子說“不”的能力。

  3、自制力強

  說好了今天不買玩具

超市的玩具區,孩子又哭又鬧打滾發脾氣,不買就不走的情形並不少見。父母尷尬無奈,常有妥協。雖然早就說好了今天不買玩具,可是孩子的自制力總是靠不住。

想讓孩子自制力更強,其實都在生活中的小技巧。父母需要做的是:延遲滿足。一個字就是“拖”!

 4、敢於挑戰

  可以讓我試一試嗎

“媽媽,我不要跳舞!”

“媽媽,我不想下水!”

當孩子面對新的事物、陌生的環境,通常以拒絕來自我保護。這並不代表孩子膽小,他只是需要去認識、去適應新的東西,才能接受它。

如何幫助孩子變得敢於挑戰?父母的鼓勵尤其重要。鼓勵可不是光說兩句“你行的”“加油”就好了。大人分享自己的經驗,幫助孩子緩解挑戰的壓力。

 5、與人分享

  我的玩具你也可以玩

分享是父母常掛在嘴邊的詞,可孩子的表現往往不理想。

“這是我的玩具!”

“這是我的媽媽!”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佔有慾極強的時期,一切都以“自我”爲中心。如果沒有及時的引導孩子,便會形成自私的性格。

我們強調保護孩子說“不”的權利,不強迫孩子分享。但是要讓他知道:兩個人玩更有趣,比如玩球,兩個人比獨自踢更好玩。在“小烏龜富蘭克林的生日派對”中,他喜歡玩具大家一起玩,這樣纔有趣,食物大家一起吃,味道更美。

 6、幫助別人

  我幫你拿下來

當孩子說“媽媽,我來幫你提袋子吧!“

我們會感嘆:孩子終於長大了,懂得幫助媽媽分擔。其實在更早以前,你疊衣服他來搗亂,你擦地板時他來破壞,其實他是想要幫忙,雖然是幫倒忙。

教會孩子幫助別人,不僅是靠大人的一句指令。而是要獲得情商之——同理心,體會別人的難處,主動幫助他人。

怎樣讓孩子擁有主動幫助人的習慣?講再多的道理,不如親自示範給他看,爸爸媽媽都會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舉再多別人家孩子的例子,不如講個故事。

 7、接納不同

  他喜歡的跟我不一樣

當孩子不再認爲“什麼都是我的”,他會慢慢發現自己以外的一切。父母應該做的就是:讓孩子學會接納不同的看法。

舉個栗子,同一部動畫片中,幾個小朋友喜歡的人物都不一樣。

“我喜歡A超人他最厲害!”

“纔不是呢,B超人才最厲害!”

結果當然是誰也說服不了誰。他們會接納不同,允許別人的看法跟自己不一樣。“小烏龜富蘭克林和臨時保姆”的故事裏,小烏龜必須面對一個新保姆,和媽媽奶奶完全不一樣,她做的菜不一樣,她說的故事不一樣。在緊張和焦慮過後,富蘭克林慢慢接受了這些不同,發現其實新保姆也挺不錯。

說了這麼多能力,其實當媽的無非希望,

孩子未來是一個擁有好人緣、好教養的人,

是一個有主見、有自信、問題解決能力強的人,

是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修養很高的、受人歡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