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感恩勵志 > 感恩之心,感恩之行

感恩之心,感恩之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羊跪乳,鴉反哺”,“飲水思源,知恩圖報。”,“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此類古訓不勝枚舉。而今,我們總能聽到這樣一首熟悉的歌曲“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可見從古至今,“感恩”一詞被人們認同並崇尚,它是人性中真善美的最好體現,是做人的起碼支點,也是中華民族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美德。而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式與方法,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我們的學生或者子女實施的知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翩翩的落葉,那是對大樹的感恩;朵朵白雲,那是對藍天的感恩;暖暖的陽光,那是對自然的感恩;嬰兒的聲聲啼哭,那是對生命的感恩……學會感恩,我們會發現快樂、幸福生活;學會感恩,我們會心胸寬廣,心無旁騖;學會感恩,我們會對愛心滿滿、希望常在;擁有一顆感恩之心,我們會充滿陽光和快樂,那麼,現在的孩子們呢?

感恩之心,感恩之行

隨着社會的發展,“421”的家庭模式越來越多,孩子們猶如一個個“小皇帝”、“小公主”,集成千寵愛於一身。在有些孩子的眼裏,“品牌就是時尚,前衛就是潮流。”過分的呵護和關愛,使孩子們把一切看成是理所當然,他們目空一切,自我陶醉,心安理得地揮霍和享受着現實生活的給予。他們有的任性,有的依賴,有的愛發脾氣,他們索取而不奉獻,受惠而不感恩,被愛而不施愛。作爲教育工作者的我們,看到這樣的現狀,我們怎能漠視?

首先,要讓孩子們“知恩”,知恩方能報恩,有所悟有所感,纔能有情感依託,從而行動起來。要讓學生認識到,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享受着父母、教師、朋友乃至陌生人給予的恩惠,我們身邊,哪怕是一滴水,一粒塵土,都與我們息息相關,因此必須要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這一切。

其次要培養學生的感恩能力,踐行感恩,學會施恩於人。

當孩子們接受別人遞送的物品或得到教師的幫助和教育,以及得到同學、朋友的幫助時,能說聲“謝謝”;聽報告、看演出時,能熱情鼓掌致謝時,他已經滿懷感恩之心了。當他主動幫助教師擦黑板,對師長有禮貌,尊重父母,開始主動幫家長做家務,關心理解父母,爲父母分憂時,他已經學會並踐行感恩。事不在多,事不在小,感恩從日常生活做起,對他人的善舉在細微和長久中才能得以昇華。孩子們在感恩教育中也得以成長和發展。

兒童教育專家郭教授曾說:“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他人。”沒有感恩的社會是可怕的,沒有感恩的校園是不和諧的。當我們用愛作帆,用感恩當槳,當我們心懷感激之心,真誠地感謝他人,相信我們的生命之船將會行駛得更好、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