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成功勵志 > 成功人士的奮鬥歷程

成功人士的奮鬥歷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導語:成功,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漢語名詞。同“勝利”。下面由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成功人士的奮鬥歷程,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鑑!

成功人士的奮鬥歷程

成功人士的奮鬥歷程一:李嘉誠

年齡:81歲

創業時間:1950年創立長江塑料廠

第一桶金:塑膠花生意

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身處逆境時,我認爲自己有足夠的條件,因爲我勤力,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譽,成功人士的奮鬥事蹟。

李嘉誠:塑膠花傳奇

爲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因爲你看見身邊的人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

1940年秋,李嘉誠一家從潮州逃難至香港,棲居在舅舅的鐘錶行中。李家原本沒有商業傳統,到香港前,父親是一位小學校長,爺爺是清朝最後一屆秀才,兩位伯父在民國初年就取得了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博士學位。李家可算的書香門第,在當地受人敬重。

但這些在當時的香港沒有半點價值,甚至爲生存帶來了壓力,一家人卑微如螻蟻。13歲的李嘉誠不得不失學,寄人籬下當學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則必須搬開傢俱與其他夥計挨着入睡。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攻佔香港,李嘉誠的母親只好帶着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們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貧困抑鬱的父親竟染上肺結核,大半年後去世。在父親過世前一天,並沒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問他有什麼話說。“我安慰父親,告訴他‘我們一定都會過得很好’。”14歲的李嘉誠獨自面對父親的死亡,“彷佛一瞬間被迫長大”。歷經家道中落、少年失學、父親過世、孤獨的流落異鄉,迫使李嘉誠在很短的時間內壓縮成長。

爲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因爲你看見身邊的人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

李嘉誠的機會終於來臨。1945年,二戰結束後的某天,他所在工廠的老闆亟需發信,但是書記員請假,李嘉誠因好學被推薦幫忙。出色的表現使得老闆對他另眼相待,將其從雜役小工調至做貨倉管理員,繼而成爲了業績很棒的推銷員,再升到經理,19歲更成爲總經理。李嘉誠也從中學到了更多的關於貨品的進出、價格、以及貨品管理,推銷等技巧。

因爲業務關係,李嘉誠一直訂閱英文塑料專業雜誌,順便提高英語,這也讓他能時刻把握該行業的可能商機。隨着二戰後經濟復甦,塑料製品的市場需求很旺盛,李嘉誠認爲機不可失,決定自行創業。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積蓄連同舅父的借款共5萬港元,開設了長江塑料廠。

1957年,李嘉誠從行業雜誌中得到啓迪,赴意大利考察,回港後轉產塑膠花。得益於當時的消費環境,業務迅速發展,由於產品能不斷創新,李嘉誠繼而成爲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料花大王。如今這已成爲李嘉誠財富故事中的經典情節。之後,李嘉誠又瞅準地產業機會,從而開始了成爲“超人”的脫胎換骨般的升級。

成功人士的奮鬥歷程二:柳傳志

年齡:65歲

創業時間:1984年創立聯想

第一桶金:漢卡

在企業的初期狀態,目標是一個暗藏的、朦朧的意識。因爲你還很弱小,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企業還缺乏把握,無論你具有怎樣的信心,目標對於初創企業至多是一個遠大抱負,因而無法量化與明確。

柳傳志:做“倒爺”被騙

1980年代初,計算機革命已經在全球興起,硅谷也成爲中國的技術研究者們的熱門話題。中科院內部的科技人員早已經禁不住誘惑,不斷走出高牆深院創立公司。

老帥柳傳志在2月初復出擔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聯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時候我出來,是我義不容辭的事情。”柳傳志自剖心跡,雖已年逾65,但激情不減當年,勵志《成功人士的奮鬥事蹟》。

1980年代初,計算機革命已經在全球興起,硅谷也成爲中國的技術研究者們的熱門話題。中科院內部的科技人員早已經禁不住誘惑,不斷走出高牆深院創立公司。時任計算所所長的曾茂朝(現任聯想控股董事長)也一直在私下裏鼓勵手下創立公司。已年逾40歲的柳傳志主動提出了要創業,“我40歲的時候是因爲前面沒有路可走,所以選擇了創業。”

當年10月,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即聯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樹和、柳傳志、張祖祥組成三人核心成員,柳擔任副總經理。曾茂朝將計算所的傳達室交給柳傳志使用,又給了20萬元開辦經費,還給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納本所人員,可以使用所裏的技術成果,員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計算所裏的辦公室、電話以及所有資源等。

雖然支持很多,但是從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幾個月裏,公司裏最令人頭疼的是不知道去幹什麼。柳傳志後來回憶,“當時實在是不知道要幹什麼好了,所以能幹什麼就先幹着,哪怕掙點兒錢發工資也好。”於是,包括柳在內的所有員工都當過“倒爺”、“板爺”,在中關村拉平板車去賣運動服裝、電子錶、旱冰鞋、電冰箱。

後來因爲聽說倒買一臺彩電能賺1,000塊,聯想也跟着去做。當時有說法“騙子比彩電還多”,儘管柳傳志小心謹慎的叮囑要看到電視才付款,他們也的確看到了電視,不過等錢匯過去,對方卻消失了,聯想一下被騙去14萬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艱難。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爲公司帶來收入的各種業務幾乎試了一個遍。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將計算所倪光南主導開發的“漢字系統”帶到了公司,成果產品化後就是後來知名的“漢卡”。當時電腦大部分靠進口,全是英文系統,必須裝上漢卡,每臺電腦經過改裝後利潤高達一、兩萬元。聯想在6個月內至少銷售出了100套,爲公司帶來了約40萬元毛利潤。

曾茂朝的妻子,計算所研究員胡錫蘭就在1985年的夏天從自家樓上看到了一個難忘的場景:烈日炎炎下,柳傳志和李勤(現任聯想控股常務副總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將一堆微機從大院門口搬進來,柳傳志滿頭大汗,衣服溼透,而李勤把褲子捲到了大腿上,氣喘吁吁。回想當日情景,柳傳志後來表示,“我們第一桶金就是靠出賣技術勞力賺的。”

成功人士的奮鬥歷程三:魯冠球

年齡:64歲

創業時間:1969年接管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

第一桶金:萬向節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難戰勝的也是自己,控制人的物質慾望有利於磨練自己的意志。當企業家如果光會享樂,早上圍着車子轉,中午圍着盤子轉,晚上圍着裙子轉,企業家就不成爲企業家,是敗家。

魯冠球:被逼上梁山的小鐵匠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父親在上海一家醫藥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村,日子過得很艱難。15歲輟學後,經人幫忙,魯冠球被介紹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小學徒。

2007年,在接受一家美國媒體的採訪時,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這樣解釋自己當時的創業動機,“如果你出生在教室裏,那麼你以後就可以在那裏讀書,如果你過去是一個農民,那麼就一直會是農民,而我不想一直當農民,我要想一切辦法跳躍龍門。”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父親在上海一家醫藥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村,日子過得很艱難。15歲輟學後,經人幫忙,魯冠球被介紹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小學徒。

但三年後,由於精簡人員,他被辭退回農村。不服輸的魯冠球決定創業,“沒想過要當企業家,我辦企業是逼上梁山。”當時他看到鄉親們磨米麪不方便,而自己對設備很感興趣,便籌錢購買設備,開辦了一個沒敢掛牌子的米麪加工廠。後來因爲禁止私人經營,加工廠又被迫關閉,爲了償還債務,魯冠球不得不將三間老房子變賣。

雖然受到打擊,魯冠球並未放棄。由於“停產鬧革命”,當時人們連鐵鍬、鐮刀都買不到,自行車也沒有地方修。在經過15次申請之後,魯冠球開辦了一個鐵匠鋪,很快生意紅火起來。到了1969年,由於政府要求每個城鎮都要有農機修理廠,富有經驗且有些名氣的魯冠球被公社邀請去接管已經破敗的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其間除了管理農機修配廠,只要能賺錢、做得了的營生,魯冠球都做了嘗試。

之後10年間,靠作坊式生產出的犁刀、鐵耙、萬向節、失蠟鑄鋼等五花八門的產品,魯冠球艱難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1978年春,魯冠球的工廠門口已掛上了寧圍農機廠、寧圍軸承廠、寧圍鏈條廠等多塊牌子,員工也達到了300多人。由於看到中國汽車市場開始起步,魯冠球調整公司戰略,集中力量生產專業化汽車萬向節。當年秋天,他將工廠改名爲蕭山萬向節廠(即今天萬向集團的前身)。

在1980年的全國汽車零部件訂貨會上,雖被拒絕入場,但魯冠球並不放棄,在會場外擺起了地攤。在聞聽會場內正陷入價格拉鋸,他便張貼廣告,以低於場內20%的價格,銷售自己的高質量產品,很快廠家便涌出場外交易。萬向此役獲得了210萬元的定單,魯冠球成爲最默默無聞的大贏家,打出了名氣。

成功人士的奮鬥歷程四:郭臺銘

20年前在臺灣,他名不見經傳,所屬企業規模連臺灣一千大製造業都夠不上;但如今卻是叱吒風雲、縱橫四海的臺灣科技首富,麾下企業遍及歐美。他就是臺灣最大科技企業集團——鴻海集團的老總郭臺銘。

對於鴻海的成長過程,郭臺銘曾經說過:“阿里山的神木(臺灣最着名的風景)之所以大,4000年前種子掉到土裏時就已決定了,決不是4000年後才知道的。”回顧鴻海成長的過程,其中的酸甜苦辣,箇中滋味恐怕也只有郭臺銘自己能夠體會。

郭臺銘出生於1950年,是家中老大。由於家境貧寒,1966年郭臺銘進入臺灣“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服完兵役後,郭臺銘在復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1973年2月,郭臺銘出資10萬元新臺幣,與朋友在臺北縣創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塑料產品。不過一年時間,因經營不善,原股東逐一退出,企業成了郭臺銘的全資公司。

當時黑白電視機剛剛在臺灣地區興起,郭臺銘便從製造黑白電視機選臺的按鈕做起。這時的鴻海不過是個規模只有30萬元新臺幣的小公司,僅有15名員工。1975年,易名爲鴻海工業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開始扭虧爲盈,郭臺銘立即從日本購買設備建立模具廠,爲日後發展奠定基礎。其後他又陸續投資建立了電鍍部門與衝壓廠。20世紀80年代,世界進入個人電腦時代,郭臺銘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術,以連接器、機殼等產品爲重心,力行“量大、低價”的競爭策略,迅速佔領市場。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爲“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郭繼續投資1600萬元進入計算機線纜裝配領域。1985年,郭在美國成立分公司,開始在臺灣之外開拓市場,並創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臺銘已經成功打造出他的“連接器王國”。

成功人士的奮鬥歷程五:蔡依林成名之路

蔡依林雖然被媒體評價爲長着林心如的面孔,經歷卻遠沒有前者那麼順利。簽約之後,蔡家一直認爲環球借簽約接下大量廣告和演出,但是報酬卻苛刻很多,付出與所得相去甚遠,公司將蔡依林當成了賺錢機器。可以在她的流年盤中看出,她有這種想法並非一天兩天。從2001年2月起,對應水瓶的流天開始刑本天,並間斷刑月。硬相位是最富戲劇性的,會讓她情緒變化很快,這種雙重作用會迫使她加快對發展道路的選擇。同時土星依舊駐守6宮並衝月,工作上的問題令其頭疼不止,而我們在上篇中就注意到,蔡依林本命盤中的月天相合本身就使她傾向於變化。毫無疑問,流年天王更加劇了這種轉變的慾望。她會產生改變居住條件的衝動,或者突然想要節食(月亮掌管胃)。實事上這段時間蔡依林確實被媒體曝光加速減肥。關鍵的是,這段時間她會有爲了轉變而去轉變的衝動,想迅速完成這一過程。這樣的流年天王預示着巨大的變革,尤其當它和水瓶座時更是如此。

這個矛盾到8月被加深。從2001年8月15日蔡依林召開記者會,宣佈由於和所屬大聲音樂製作公司已無互信基礎,決定單方面中止合約;而大聲公司則表示,蔡依林單方面中止合約已經違約,要求賠償違約金新臺幣一千萬元。觀測該天蔡依林的盤可以發現:劇烈的流天和流日同時刑本天。顯然和公司毀約的決心已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這個事件震動臺灣樂壇。此後蔡依林在整整一年時間幾乎息唱,到第二年8月,這一系列的官司終以蔡依林賠償900萬而落幕。

幾乎所有的媒體都不太看好小妮子的發展。因爲當時蔡依林正在選擇加盟新的製作公司,大聲公司則有權向法院申請收回市面上她的所有唱片。那個時候的蔡依林面對着“無歌可唱”的尷尬局面,在鏡頭前淚流滿面。

同時流年海王開始了刑本金的漫長期,對她情緒上的迷茫與困頓可以見得。然而這卻是一個積蓄力量的時期。在流年海王星的影響下,我們只能看到我們所期望看到的一面,這種影響體現在愛情和藝術感上,使人們關注到從來不屑一顧的東西。對於一個藝人來說這是發展的大好時機,甚至在呈硬相位時也是如此。

綜合這一時期的星盤來看,這場官司主要是由流年天王長期刑本月的巨大變革力量所促成的。因此我們必須注意到,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忽略流年天王帶來的巨大力量。

成功人士的奮鬥歷程六:沃爾特·克朗凱特

沃爾特·克朗凱特是美國著名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他從孩提時代就開始對新聞感興趣。並在14歲的時候,成爲學校自辦報紙《校園新聞》的小記者。

休斯頓市一家日報社的新聞編輯弗雷德·伯尼先生,每週都會到克朗凱特所在的學校講授一個小時的新聞課程,並指導《校園新聞》報的編輯工作。有一次,克朗凱特負責採寫一篇關於學校田徑教練卡普·哈丁的文章。由於當天有一個同學聚會,於是克朗凱特敷衍了事地寫了篇稿子交上去。第二天,弗雷德把克朗凱特單獨叫到辦公室,指着那篇文章說:“克朗凱特,這篇文章很糟糕,你沒有問他該問的問題,也沒有對他做全面的報道,你甚至沒有搞清楚他是幹什麼的。”接着,他又說了一句令克朗凱特終身難忘的話:“克朗凱特,你要記住一點,如果有什麼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

在此後70多年的新聞職業生涯中,克朗凱特始終牢記着弗雷德先生的訓導,對新聞事業忠貞不渝。

"如果有什麼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沃爾特·克朗凱特就把這句話永遠的記在腦海裏,最終成爲了美國著名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

現在的我們應該就像沃爾特·克朗凱特一樣,只要自己認爲值得做的事,就得把它做好。只要自己用心了、努力了奮鬥過。失敗了也沒什麼,至少以後回想起來也不會後悔,曾經自己努力過、奮鬥過。

成功人士的奮鬥歷程七:雅芳女總裁的成功之路

熱愛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忘記中國文化中謙虛的美德,這兩點造就了當今美國企業界最引人注目的女性——雅芳公司總裁鍾彬嫺。這條成功祕訣是鍾彬嫺14日在紐約世界商務論壇上演講時透露的。

在紐約RadioCity舉行的這次世界頂尖級商業領袖的年度盛會可謂衆星雲集,而作爲演講者中唯一的女性,鍾彬嫺身着她慣常的黑色西裝,配上白珍珠項鍊和耳墜,以自信的笑容征服了全場的數千名觀衆。

在演講中,鍾彬嫺說無論美國商業環境和自己的位置如何變化,她都會永遠記住自己是華人,記住中華文化中的謙虛美德,同時作爲女人,她也會照顧到自己的家庭,做到事業家庭兩不誤。

“很多人認爲女人不可能事業家庭兼顧,我一開始也有些手忙腳亂,但慢慢的就找到了平衡點。”鍾彬嫺說。鍾彬嫺有十六歲和八歲的一雙兒女,她坦誠照顧子女和工作有時候會有時間上的衝突,但她總能分辨清哪一個是當務之急,比如她曾經犧牲掉應邀與布什總統共進晚餐的機會因爲那一天是女兒新學期的第一天。“總統的晚宴不會因爲我的缺席感到有什麼不同,而我的女兒會。”她說。

鍾彬嫺是財富五百強的公司中屈指可數的女性總裁之一,也是唯一一位華裔。她榮任雅芳總裁的一九九九年,正是這家百年公司的低谷時期,而她改變了這家公司的命運,從此被西方商界視爲神話。

鍾彬嫺出生於多倫多的一個華裔移民家庭,父親是來自香港的建築師,母親是來自上海的化學工程師。鍾彬嫺說,父母從小就培養她以作爲華人自豪。直到自己當上雅芳的總裁後,鍾爸爸在接受著名記者DanRather的電視採訪時還說﹕“我不知道她能不能做得好美國的CEO,因爲我們一直在培養她成爲一個典型的中國女人。”

但幾年後,事業成功的鐘彬嫺接到父親用中文寫的一封信,信中說,“我相信中國文化中的忍讓﹑慷慨﹑勤奮等因素造就了你的今天,但你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能驕傲,這也是我們珍貴的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