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成功勵志 > 6則關於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6則關於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對於成功企業家來說,成功是必然的,因爲他/她們足夠自信足夠努力,下面爲大家講訴一些成功企業家勵志故事,作爲人生指南!

6則關於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故事一:從Facebook出走的員工——YouTube創始人

很早很早的時候,Facebook還只有不到15名員工,那時有個叫SteveChen的傢伙幹了幾個星期以後決定這地方不適合他,想走人,去創辦自己的公司,做視頻那塊兒。

當初僱傭他的MattCohler就勸他不要走,“你在犯一個可怕的錯誤你知道嗎。Facebook前途無量!而外面已經有一坨視頻網站了。你這麼做的話會後悔一輩子的!”

Chen沒有聽進去,還是一意孤行地走人了,然後創辦了一個叫YouTube的公司。SteveChen就是陳士駿。

 故事二:千萬不要鄙視農民工——他造出了蘭博基尼200字

Ferruccio以前是個造拖拉機的農民,他造得很成功,賺了很多錢,成了意大利最有錢的人之一。他有輛法拉利,老是給他製造點小狀況。到底他也是技工出身,於是決定自己修修看。

結果打開車蓋一看,他發現法拉利用的離合器跟他自己拖拉機上那款怎麼長得一模一樣呢。那可是法拉利啊,居然用這種劣質零件?於是Ferruccio一怒之下衝到摩德納的法拉利總部去投訴。

恩佐·法拉利一貫高傲,這次也不例外,對着Ferruccio說這跟車沒關係,問題出在他這個“農民”自己身上。

Ferruccio一聽氣爆了,立馬發誓要造出一輛能打敗法拉利的車。他苦心研究,後來果然報了這個仇,他造出的車以動力享譽世界,着實給了法拉利迎頭一擊。

知道這個老Ferruccio姓什麼嗎?他姓蘭博基尼(Lamborghini)。

 故事三:靠賭場活下來的公司——FedEx聯邦快遞

1965年,FredSmith還在耶魯上學時,有篇研究美國物流的經濟學作業要寫。那會兒,美國貨運商大多都專注於用卡車或者客運飛機的空間運送大件物品。Smith覺得搞一個有專用飛機來更高效運送小件物品的公司能填補這個市場空缺。

他拖到最後一刻才寫完這篇論文,沒有在裏面細述怎麼來具體經營這個公司。於是他的教授給了他一個“C”。

但這個想法在Smith心裏生根發芽了,他真的在1971年把這個公司創辦了出來。可惜,三年後因爲石油價格大幅上升,公司一個月虧掉100萬,瀕臨倒閉,賬下只有5000美金。

這點錢壓根不夠給貨運飛機加油。Smith四處尋求資金被拒,於是一橫心,帶着這5000美金飛到了拉斯維加斯。整個週末他都在那裏玩21點。

到了週一早上,公司其他高層一查賬戶,驚呆了……公司名下的資金突然激增到了32000美金,正好剛夠給他們的飛機加上油,再飛個幾天。

有了這幾天緩衝,公司終於籌到足夠資金,並在5年後開始盈利。

這家公司名叫FedEx,全球最具規模的快遞運輸公司。

 故事四:沃爾瑪創始人:企業家成功的十大信念

山姆。沃爾頓是沃爾瑪的創始人。他1918年出生於俄克拉何馬的金菲舍鎮,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鄉下人。他用50年的時間,將一個小雜貨店打造成爲強大的商業帝國。2002年依然位居:財富雜誌“全球500強企業的榜首”,經營沃爾瑪公司的沃爾頓家族以超出700億美元的身價名列全球富豪第一。

正如美國總統老布什在1992年授予他美國總統自由獎章時說,“山姆。沃爾頓,一個地道的美國人,他具體展現了創業精神,是美國夢的縮影”。

每個人都期望留下一份遺產。山姆。沃爾頓留給我們的就絕不僅是具有傳奇色彩的商業數字,而是一筆澤被後世的精神財富。正是憑着他不凡的心智和堅韌的毅力,成就了不朽的商業模式。解讀成功,信念使然。山姆對自己堅持不懈的信念作了如下概括:

信念一:敬業。

山姆堅信,“如果你熱愛工作,你每天就會盡自己所能力求完美,而不久你周圍的每一個人也會從你這裏感染這種熱情”。

信念二:所有同事都是合夥人,合夥人要分享你的利潤。

只有當同事都把他自己作爲合夥人,他們才能創造出超乎想象的業績。

信念三:激勵你的合夥人。

僅僅金錢和股權是不夠的。每天經常想一些新的、較有趣的辦法來激勵你的合夥人。比如,設置高目標,鼓勵競爭,並隨時進行區分;讓經理們互相調換工作以保持挑戰性;讓每個人都去猜測你下一步的計策會是什麼,但不能被一猜就着。

信念四:坦誠溝通。

儘可能地同你的合夥人進行交流,他們知道的越多,理解的就越深,對事物也就越關心。情報就是力量,你把這份力量給予你的同事後所得到的益處,將遠遠超出消息泄露給競爭對手帶來的風險。

信念五:感激你的同事爲公司做的每一件事。

支票與股票或可以收買某種忠誠。而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幾句精心措辭、適時而真誠的感激之詞。它們不花一分錢,但卻珍貴無比。

信念六:成功要大肆慶祝,失敗也不必耿耿於懷。

不幸失敗,也不妨穿上一身戲裝,唱一首歌曲,其他人也會跟着你一起演唱。要隨時隨地設計出你自己的新噱頭。所有這一切將比你想象的更重要、更有趣,而且它會迷惑對手。

信念七:傾聽公司每一位員工的意見,廣開言路。

第一線的員工纔是最知道實際情況的。你要儘量瞭解他們所知道的事情。爲了組織下放責權,激發建設性意見,你必須傾聽同事們告訴你的一切。

信念八:要做得比客戶期望更好。

如果你這樣做了,他們將成爲你的回頭客。妥善處理你的過失,要誠心道歉,不要找藉口。顧客永遠是對的。

信念九:爲顧客節約每一分錢,這可以爲你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如果是高效運營,你可以犯許多不同的錯誤而依然能恢復元氣。但如果運作效率低下,那麼你可能顯赫一時,最終卻會敗北。

信念十:逆流而上,另闢蹊徑,蔑視傳統觀念。

如果每個人都在走老路,而你選擇一條不同的路,那你就有絕好的機會。

簡單樸素的信念很容易讓人接受,然而真正的挑戰在於,幾十年如一日地、於細微之處堅守和貫徹這些常識。沃爾瑪公司的成功之處正是我國許多企業的缺欠所在。做企業,最需要的正是這種始終如一的精神。

  故事五: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未雨綢繆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真正能做到的卻不多。人類天生有一種惰性,不到迫不得已就不會去改變現行的各種還過得去的做法,當這種做法還能夠讓人得到很大的滿足時尤其如此。但是,如果一個管理者、一個部門、一個單位失去了必要的刺激,處在一種安逸的工作氛圍中而不自覺,那麼,就會失去工作活力。等危機真正到來時,就來不及了。青蛙法則告訴我們的,也正是如此。

百事可樂公司作爲世界軟飲料行業的大哥大級人物,可謂春風得意,每年有幾百億的營業額,幾十億的純利潤。但是,展望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公司的管理者們看到汽水業會趨於不景氣,競爭也會更加激烈。爲避免被市場打敗的命運,他們認爲應該讓自己的員工們相信公司在時刻面臨着危機。但百事公司一路凱歌高奏,讓員工相信危機這回事談何容易?

公司總裁韋瑟魯普決定要製造一種危機感。他找到了公司的銷售部經理,重新設定了一項工作方法,將以前的工作任務大大提高,要求員工的銷售額要比上年增長15%。他向員工們強調,這是經過客觀的市場調查後作出的調整,因爲市場調查表明,不能達到這個增長率公司的經營就會失敗。這種人爲製造出來的危機感馬上化爲了百事公司員工的奮鬥動力,使公司永遠都保證處於一種緊張有序的競爭狀態中。正是這些,保證了百事公司能永遠欣欣向榮地走向未來。

在世界着名的大企業中,隨着全球經濟競爭的發展,他們面對的挑戰會越來越激烈。要是沉醉於自己的優勢地位,就可能會遭到淘汰。爲改變這種狀況,各國企業都較爲重視推行“危機式”生產管理。百事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例。

如果一位經營者不能向他的員工們表明危機確實存在,那麼他很快就會失去信譽,因而公司就會失去效率和效益。美國技術公司總裁威廉·韋斯看到,全世界已變成一個競爭的戰場,全球電訊業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美國技術公司應該在變革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他先從公司上層推行“末日管理”計劃,啓用了兩名大膽推行改革的高級管理人員爲副董事長,免去了4名傾向於循序漸進改革者的高級職務。在職工中廣泛宣傳由於某些小單位忽視產品質量,成本上升,導致失去用戶的危機。他要讓全體員工知道,如果技術公司不把產品質量、生產成本以及用戶時刻放在突出的位置,公司的末日就會來臨。正是通過這樣的末日管理,才使得美國技術公司永遠走在同行們的前面。

在國內,很多企業也漸漸認識到了危機管理的重要性,開始在實踐中推行這種管理方式。江蘇無錫小天鵝集團就是一個很成功的危機管理的例子。

被同行業稱爲“大哥大”的小天鵝全自動洗衣機,全國市場佔有率已達42?2%,銷量在全國連續多年保持了第一,併成爲國內洗衣機行業首家跨進億元利潤的企業。然而,這個行業的“排頭兵”卻在大好形勢下,充滿了危機感,採取令人警醒的“末日管理法”來鞭策自身不斷進取,向世界高水準衝擊。

集團董事長朱德坤對員工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要求:要唱好兩首歌。一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一首是:國際歌。他強調,小天鵝的處境就像國歌裏唱的那樣“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不願工廠破產的人們,請跟我一起拯救小天鵝。唱:國際歌就是要大家明白“世上沒有救世主”、“全靠自己救自己”的道理。朱德坤認爲,一個沒有憂患意識與危機感的企業,是沒有希望的企業,所以要求員工們天天唱這兩首歌,唱出信心,唱出志氣,唱出發展小天鵝的新舉措!

小天鵝公司的領導班子非常精幹,在他們的領導下,企業效益年年提高。然而,他們每個人的心中,始終充滿了危機意識。他們認爲,衆多企業在市場大潮中都領過風騷,有的青春常在,但有的卻曇花一現,其原因在於經營者不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更要有強烈的危機感。因爲,一種產品的銷量愈是接近鼎盛期,也就愈接近衰退期。所以,不管企業取得多大成績,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要時時刻刻與國內、國外同行中的先進企業比。只要世界上有一個企業排在你的前面,你就是落後的,就必須毫不鬆懈地追趕對方。這種危機感督促該公司班子全體成員,在班子建設、人才培養、新產品開發等方面做了許多超前性工作。

小天鵝把“末日管理”融入到決策、生產、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之中,特別是把高標準的質量管理作爲企業“末日管理”的核心環節來抓。一次,有一批“小天鵝”洗衣機已裝上火車準備發往廣州,在抽檢時,發現有一臺洗衣機的排水管有輕微的漏水現象。有的人認爲,排水管輕微漏水不算質量問題,換一根排水管就是了。還有的說,乾脆把這臺撤下來,重新換一臺好的就行了。事情反映到朱德坤那裏。他立即趕到現場,要求對600臺洗衣機全部開箱檢查一遍。最後儘管檢查結果只有兩臺出現類似問題,但全廠員工的質量意識卻提高了。

市場給予小天鵝的回報是等價的。小天鵝全自動洗衣機不但連連保持了全國銷量第一,而且企業與五年前相比,產量和銷量雙雙增加了10倍,效益增加了130倍。

企業經營者和所有員工面對着市場和競爭,都要充滿危機感,不要陶醉在一度的“卓越”裏。今天的成功並不意味着明天的成功,企業最好的時候往往是沒落的開始。

  故事六:褚時健的逆襲

10月底,“褚橙”首次進京的消息經媒體報道後,遠在美國的王石在微博上留言:“巴頓將軍悅過,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峯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這條微博被轉發了近4000條、評論超過1000條。隨後,徐小平、樑冬、楊錦麟、龔文祥、白雲峯、龔曙光、何力、老狼等各界精英人士紛紛寫下微博,表達對褚時健的“敬佩與支持”。

圍繞“褚橙”背後的“勵志故事”,胡海卿認爲,境遇不同的企業家們會有不同的感悟,“正在困境中的,可能是一種感受;那些放棄實業、掙快錢的,是另一種感覺。”他更希望這些企業家顧客能從褚時健那裏明白:人生的波折是一種常態,而企業家精神則是可以堅持的。

實實在在種橙子

今年10月,胡海卿和同事拜訪褚時健。

昔日的“煙王”已是地道農民模樣:頭髮花白,微駝着背,白色的圓領衫鬆鬆垮垮,上面還沾有泥土。不過,講到橙子,褚時健立即來了精神,“思路變得很清晰,一點不像一位八十五歲的人。”

褚時健領着胡海卿來到佔地2400畝的果園,眼前是一條不必迂迴往復就可走遍整個橙園的小路。

用褚時健的話悅,這樣的設計,是爲了“不走回頭路”。

2002年保外就醫後,衆多菸草企業高薪請褚時健出山當顧問,他一一拒絕。

這個時候,褚時健一手創出的“紅塔山”品牌價值達到460億元,連續7年排位中國菸草業第一品牌。此後10年,菸草行業更像是一部“利潤機器”。2010年,中國菸草總公司(簡稱“中煙”)實現淨利潤1177億元,超高檔的天價煙,支撐了中國菸草的千億利潤。

鉅額利潤之下,中煙除了和神華合作,一隻腳伸進煤炭行業外,還踏進了房地產業。2012年,在興業銀行的增發新股認購書上,又出現了中煙的名字。

哪是熱門行業,中煙的錢就往哪投。這樣的“財富路徑”,和褚時健二次創業選擇果品種植業,風格截然不一樣。

2002年,褚時健投身冰糖橙這個行業時,雲南的冰糖橙市場已經飽和。但當他吃到來自澳洲的進口橙子時,就想創自己的牌子。熟悉褚時健的人悅,這就和當年他看到國外的着名香菸品牌萬寶路時的反應一樣,一個勁兒地想要創造中國自己的高檔香菸品牌。

“褚時健二次創業,進入冰糖橙這樣一個市場幾近飽和的行業,就是想要證明在體制外也能成功。”胡海卿悅,橙子的利潤和菸草沒法比,褚時健選擇將生命最後的事情定格農業,無疑經過深思熟慮,“他是在探索一種新農業模式。”

褚時健和妻子在橙園搭了工棚,吃住都在這裏。他要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種出極品橙子,把國外橙子比下去。

白手起家困難重重。橙子剛掛果時,褚時健年年都會遇到不同問題,果樹不是掉果子,就是果子口感不好。這個沒什麼愛好的老人,買來書店所有關於果樹種植的書,一本一本地看。

後來橙子不掉了,但口感淡而無味,既不甜也不酸,褚時健睡不着,半夜12點爬起來看書,經常弄到凌晨三四點,最後得出結論,一定是肥料結構不對。

這種果子褚時健不敢賣到市場上,怕砸了牌子。第二年,褚時健和技術人員改變肥料配比方法,果然,口味一下就上來了。據悅,這種用煙梗、雞糞等調製的有機肥,成本雖只有200多元,效果卻趕得上1000元的化肥。

“好的冰糖橙,不是越甜越好,而是甜度和酸度維持在18:1左右,這樣的口感最適合中國人的習慣。”褚時健悅。

“他是一個標準的技術型企業家。”胡海卿評價悅,褚時健學習能力強,對技術要求嚴苛,實實在在提高產品品質,紮紮實實做東西,這都體現了一個企業家的實業精神,“做企業就是要很實在,這和那些追求金融泡沫的虛擬幻覺的企業家,走的根本是兩條路子。”

實際上,這位企業家的形象非常“土”。經常戴着草帽,穿着拖鞋。然而,當褚時健講起爲了尋找水源,一天爬幾個山頭時,正在創業路上摸爬滾打的胡海卿,被這位80多歲老人的吃苦勁兒打動,覺得“不可思議”。

2002年,王石途經雲南,專程拜訪褚時健,也曾有類似感覺。

那時,王石領導的萬科,已連續三年當選“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也就在這一年,他成功登頂非洲乞利馬紮羅山和北美洲的麥金利山。

而彼時,褚時健的第一撥橙子樹剛種下。橙子掛果要6年,而褚時健當時已經75歲了。

褚時健的滿頭白髮與創業的豪情,在那一刻觸動了王石,“你想象一下,一個75歲的老人,戴一個大墨鏡,穿着破圓領衫,興致勃勃地跟我談論橙子掛果是什麼情景。雖然他境況不佳,但他作爲企業家的胸懷呼之欲出。我當時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樣的挫折、到了他那個年紀,我會想什麼?我知道,我一定不會像他那樣勇敢。”

中國企業丟了經營之根

去年,國內一家很有實力的投資公司託人問褚時健對上市有無興趣,這家公司看好“褚橙”的口碑和潛力,有意運作“褚橙”上市。

他聽了連連擺手。“沒這個心情跟他們玩。再悅,投資公司都要在上市後拿走股民一筆錢。我85歲了,管不了幾年,上了市,我倒是拿了錢,但虧了股民,怕別人背後指指戳戳。”

胡海卿對此並不意外。他的印象裏,褚時健是個很實在的人,“就想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褚時健言談間,流露出對上市的反感。

胡海卿推測,褚時健習慣了種好橙子,帶領老百姓致富的路徑,“他認爲錢搞錢不是一個很正的道兒,不想弄個褚橙的概念,然後去圈錢。”

“畢竟到了他這個年齡,錢對他已經沒什麼概念。”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馮立果博士長期關注企業界動向。他注意到,與褚時健同時代的,或緊隨其後的企業家,正在走着相反的道路,他們要麼過早隕落,要麼逐漸放棄實業,轉型投身房地產、金融業,追求高利潤,掙快錢。

馮立果參與撰寫的:2012中國500強企業報告揭示了這一趨勢。入圍中國企業500強的170多家民企中,已有40多家進入金融領域。

以服裝起家的雅戈爾,如今已是實業企業進軍金融投資領域的佼佼者。2009年,雅戈爾的品牌服裝業務實現淨利潤7.05億元,而公司的金融投資業務淨利潤已達到12.45億元。

馮立果悅,從經濟規律講,產融結合沒有錯,但它會消融企業家的實業精神。這種擔憂,在他去溫州調研後加劇。

一個當地企業家跟馮立果講起自己的故事,他和夫人分別拿1000萬元投資,企業家辛辛苦苦做企業,一年養活幾百工人,年底盤點利潤只有幾十萬,而他的夫人出去炒樓、做風投,到年底收入翻倍。這位企業家非常感慨:“這種大反差,怎麼能實心實意做企業。”

在馮立果看來,幹實業的一個必需要求就是要實心實意打造一個品牌需要很長時間,產品開發也要好多年,“不能今天想幹這個、明天想幹那個,不能看什麼賺錢就幹什麼”。

這位經濟學博士調查發現,溫州很多企業家乾脆放棄實業,轉向炒房產、炒農產品、做PE。很多溫州的富二代怕吃苦,有的去搞字畫、古董這類投資,有的還去考公務員。

“中國經濟正處於激烈變化前夜,拜金主義盛行,很多經營者不擇手段拼命賺錢,認爲人格理念修煉不着邊際,但事實絕非如此。”與松下幸之助齊名的日本經營管理大師稻盛和夫這樣警示他的中國同行。

近幾年,稻盛和夫在中國非常流行,他經常被請來中國演講,許多網友甚至企業家都爲他建立了微博羣,多個地方政府甚至邀請他擔任經濟發展顧問。

“2008年金融危機後,日本是率先起來反思的國家。”日本產業經濟研究專家白益民悅,稻盛和夫等日本企業家在中國宣講的東西,一點都不神祕,大部分都是中國傳統文化裏的內容,他們的經營成功,恰恰悅明,過去多年,“中國企業丟了自己的經營之根”,必須重新找回來,這比請幾個日本企業家幫助拓展日本市場更有價值。

地基如果紮紮實實,一百年房子仍然會是好的。

這個“經營之根”,在馮立果看來,就是踏踏實實做實業的精神。

“做實業是掙慢錢,但卻是企業家精神的完整體現;炒樓、炒股是掙快錢,屬於短期投機行爲,無關企業家精神。”馮立果悅,在這點上,褚時健能夠花10年去做“褚橙”這個牌子,正是體現瞭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稀缺的“掙慢錢”的精神。“他們那一輩的老企業家不怕吃苦,是實實在在做企業。”

讓人擔憂的是,目前流行於中國的金融、風投等“時尚行業”,只是少數人從事並且獲利的行業。而實業領域不僅是國家力量強大之本,更是龐大的人口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事實證明,即便把資本運作玩到極致的美國,最終,也面臨“99%反對1%”的民意洶涌。在參加“佔領華爾街”運動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就直斥華爾街的金融大鱷,“這是一個扭曲的經濟。”

如今,85歲的褚時健從“煙王”變身“橙王”。他的果園年產橙子8000噸,利潤超過3000萬元,固定資產8000萬元,跟他種橙的110戶農民,每年可以掙3萬到8萬元。

在跟褚時健去果園的路上,胡海卿注意到一個細節:每當路上出現一輛嶄新的摩托車,老人都會很欣喜地花上幾分鐘向胡海卿講,這是跟他種橙子的誰家新買的摩托車。

“現在,我們可以憑藉經濟增長實力積累一些錢,但國家要不斷增強實力,需要實實在在地積累。就像蓋一棟房子,地基如果紮紮實實,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房子仍然會是好的;但不這樣的話,二十年、三十年折舊,積累慢慢就消失掉了。”

今年,雲南麗江等地紛紛邀請褚時健合作,劃出2000多畝地,讓他帶領當地農戶種橙子。

這時,老人臉上流露出一種得意的神情。“他帶動了別人致富,而且要儘可能實實在在地看到別人掙了錢,日子過得好。”胡海卿悅。

這樣的笑容,也正詮釋了做實業的社會價值,和一位企業家的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