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歷史名著 > 喻世明言 > 第十九卷 楊謙之客舫遇俠僧

第十九卷 楊謙之客舫遇俠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寶劍長琴四海遊,浩歌自是恣風流。

第十九卷 楊謙之客舫遇俠僧

丈夫莫道無知己,明月豪僧遇客舟。

楊益,字謙之,浙江永嘉人也。自幼倜儻有大節,不拘細行。博學雄文,授貴州安莊縣令。安莊縣地接嶺表,南通巴蜀,蠻僚錯雜,人好蠱毒戰鬥,不知禮義文字,事鬼信神,俗尚妖法,產多金銀珠翠珍寶。原來宋朝制度,外官辭朝,皇帝臨軒親問,臣工各獻詩章,以此卜爲政能否。建炎二年丁卯三月,楊益承旨辭朝,高宗皇帝問楊益曰:“卿爲何官?”楊益奏曰:“臣授貴州安莊縣知縣。”帝曰:“卿亦詢訪安莊風景乎?”楊益有詩一首獻上,詩云:

蠻煙寥落在東風,萬里天涯迢遞中。

人語殊方相識少,鳥聲睍睆聽來同。

桄榔連碧迷徵路,象郡南天絕便鴻。

自愧年來無寸補,還將禮樂俟元功。

高宗聽奏是詩,首肯久之,惻然心動,曰:“卿處殊方,誠爲可憫。暫去攝理,不久取卿回用也。”

楊益揮淚拜辭,出到朝外,遇見鎮撫使郭仲威。二人揖畢,仲威曰:“聞君榮任安莊,如何是好?”楊益道:“蠻煙瘴疫,九死一生,欲待不去,奈日暮途窮,去時必陷死地,煩乞賜教!”仲威答道:“要知端的,除是與你去問恩主周鎮撫,方知備細。恩主見謫連州,即今也要起身。”

二人同來見鎮撫周望,楊益叩首再拜曰:“楊某近任安莊邊縣,煩望指示。”周望慌忙答禮,說道:“安莊蠻僚出沒之處,家戶都有妖法,蠱毒魅人。若能降伏得他,財寶盡你得了;若不能處置得他,須要仔細。尊正夫人亦不可帶去,恐土官無禮。”楊益見說了,雙淚交流,道言:“怎生是好?”周望憐楊益苦切,說道:“我見謫遣連州,與公同路,直到廣東界上,與你分別。一路盤纏,足下不須計念。”楊益二人拜辭出來,等了半月有餘,跟着周望一同起身。郭仲威治酒送別過,自去了。

二人來到鎮江,僱只大船。周望、楊益用了中間幾個大艙口,其餘艙口,俱是水手搭人覓錢,搭有三四十人。內有一個遊方僧人,上湖廣武當去燒香的,也搭在衆人艙裏。這僧人說是伏牛山來的,且是粗魯,不肯小心。共艙有十二三個人,都不喜他,他倒要人煮茶做飯與他吃。這共艙的人說道:“出家人慈悲小心,不貪慾,那裏反倒要討我們的便宜?”

這和尚聽得說,回話道:“你這一起是小人,我要你伏侍,不嫌你也就夠了。”口裏千小人,萬小人罵衆人。衆人都氣起來,也有罵這和尚的,也有打這和尚的。這僧人不慌不忙,隨手指着罵他的說道:“不要罵!”那罵的人就出聲不得,閉了口,又指着打他的說道:“不要打!”那打的人就動手不得,癱了手。這幾個木呆了,一堆兒坐在艙裏,只白着眼看。有一輩不曾打罵和尚的人,看見如此模樣,都驚張起來,叫道:“不好了,有妖怪在這裏!”喊天叫地,各艙人聽得,都走來看。

也驚動了官艙裏周、楊二公。

兩個走到艙口來看,果見此事,也吃驚起來。正要問和尚,這和尚見周、楊二人是個官府,便起身朝着兩個打個問訊,說道:“小僧是伏牛山來的僧人,要去武當隨喜的,偶然搭在寶舟上,被衆人欺負,望二位大人做主。”周鎮撫說道:“打罵你,雖是他們不是;你如此,也不是出家人慈悲的道理。”

和尚見說,回話道:“既是二位大人替他討饒,我並不計較了。”

把手去摸這啞的嘴,道:“你自說!”這啞的人便說得話起來;又把手去扯這癱的手,道:“你自動!”這癱的人便擡得手起來,就如耍場戲子一般,滿船人都一齊笑起來。周鎮撫悄悄的與楊益說道:“這和尚必是有法的,我們正要尋這樣人,何不留他去你艙裏問他?”楊益道:“說得是,我艙裏沒家眷,可以住得。”就與和尚說道:“你既與衆人打夥不便,就到我艙裏權住罷。隨茶粥飯,不要計較。”和尚說道:“取擾不該。”

和尚就到楊益艙裏住下。

一住過了三四日,早晚說些經典或世務話,和尚都曉得。

楊益時常說些路上切要話,打動和尚,又與他說道要去安莊縣做知縣。和尚說道:“去安莊做官,要打點停當,方纔可去。”

楊益把貧難之事,備說與和尚。和尚說道:“小僧姓李,原籍是四川雅州人,有幾房移在威清縣住,我家也有弟兄姊妹。我回去,替你尋個有法術手段得的人,相伴你去,才無事。若尋不得人,不可輕易去。我且不上武當了,陪你去廣裏去。”

楊益再三致謝,把心腹事備細與和尚說知。這和尚見楊益開心見誠,爲人平易本分,和尚愈加敬重楊公,又知道楊公甚貧,去自己搭連內取十來兩好赤金子,五六十兩碎銀子,送與楊公做盤纏。楊公再三推辭不肯受,和尚定要送,楊公方纔受了。

不覺在船中半個月餘,來到廣東瓊州地方。周鎮撫與楊公說:“我往東去是連州,本該在這裏相陪足下,如今有這個好善心的長老在這裏,可託付他,不須得我了。我只就此作別,後日天幸再會。”又再三囑付長老說道:“凡事全仗。”長老說:“不須分付,小僧自理會得。”周鎮撫又安排些酒食,與楊公、和尚作別。飲了半日酒,周望另討個小船自去了。

且說楊公與長老在船中,又行了幾日,來到偏橋縣地方。

長老來對楊公說道:“這是我家的地方了,把船泊在馬頭去處,我先上去尋人,端的就來下船,只在此等。”和尚自駝上搭連禪杖,別了自去。一連去了七八日,並無信息,等得楊公肚裏好焦。雖然如此,卻也諒得過這和尚是個有信行的好漢,決無誑言之事,每日只懸懸而望。到第九日上,只見這長老領着七八個人,挑着兩擔箱籠,若干吃食東西;又擡着一乘有人的轎子,來到船邊。掀起轎簾兒,看着船艙口,扶出一個美貌佳人,年近二十四五歲的模樣。看這婦女生得如何?詩云:獨佔陽臺萬點春,石榴裙染碧湘雲。

眼前秋水渾無底,絕勝襄王紫玉君。

又詩云:

海棠枝上月三更,醉裏楊妃自出羣。

馬上琵琶催去急,阿蠻空恨豔陽春。

說這長老與這婦人與楊公相見已畢,又叫過有媳婦的一房老小,一個義女,兩個小廝,都來叩頭。長老指着這婦人說道:“他是我的嫡堂侄女兒,因寡居在家裏,我特地把他來伏事大人。他自幼學得些法術,大人前路,凡百事都依着他,自然無事”就把箱籠東西,叫人着落停當。天色已晚,長老一行人權在船上歇了。這媳婦、丫鬟去火艙裏安排些茶飯,與各人吃了,李氏又自賞了五錢銀子與船家。楊公見不費一文東西,白得了一個佳人並若干箱籠人口,拜謝長老,說道:“荷蒙大恩,犬馬難報!”長老道:“都是緣法,諒非人爲。”飲酒罷,長老與衆人自去別艙裏歇了。楊公自與李氏到官艙裏同寢,一夜綢繆,言不能荊次日,長老起來,與衆人吃了早飯,就與楊公、李氏作別,又分付李氏道:“我前日已分付了,你務要小心在意,不可託大!榮遷之日再會。”長老直看得開船去了,方纔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