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五年級課件 > 五年級上冊科學課件(精選8篇)

五年級上冊科學課件(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五年級上冊科學課件應該要怎麼寫呢?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以下是小編爲您蒐集整理提供到的五年級上冊科學課件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五年級上冊科學課件(精選8篇)

五年級上冊科學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經歷設計種子發芽實驗的過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

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對實驗觀察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討論種子發芽的條件:

1、談話導入:植物的一生是從種子發芽開始的。那麼,你覺得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呢?

2、學生自由討論,教師摘要板書。(預設:要種到土裏獲得養料,需要澆水,需要合適的溫度,需要陽光,需要空氣等。這時候教師不要給予取捨,保留學生的各種觀點)

3、進一步引導(拿起一顆綠豆種子):這是一顆完好的綠豆種子,如果要讓它發芽,剛纔大家說的這些條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綠豆種子發芽的必須條件呢?(說明:從種子發芽過渡到具體的綠豆種子發芽,這樣的討論更有針對性,而且更合理,因爲不同種子需要的條件是有些區別的。)

4、師:大家的意見不一樣,看來我們必須通過實驗來判別了。

二、設計種子發芽實驗:

1、師:該怎樣用實驗來證明呢?大家說說要注意什麼?(預設:制訂周密的實驗計劃,只能改變一個條件等。)

2、師點撥:爲了把實驗做好,建議大家選擇自己最想研究的一個條件進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設計好實驗方案。

3、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及時進行統計。(預設:水組,光組,溫度組,土壤組等,可在此適當排除不適合課堂研究的內容。)

4、以其中一個組爲範例,集體討論如何設計實驗計劃。

(1)你們想研究什麼問題,你們計劃怎樣做?

(2)你們預測結果會是怎樣的?

(3)你們的研究中,改變了什麼條件?

(4)哪些條件是沒有改變的?

(5)怎樣知道改變的條件是不是對種子發芽產生了影響?

(6)在實驗研究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什麼?

5、分發實驗計劃單,學生完成自己的實驗方案設計,教師巡迴指導,鼓勵選擇相同條件的同學互相交流。

三、閱讀書4面種子發芽實驗內容:

1、進一步閱讀教材上的舉例,教師引導關注其中的注意點,比如綠豆的大小應該差不多,爲什麼要在每個盒子分別放入2-3顆綠豆,爲什麼要墊紙巾等。

2、教師提供表格,共同討論如何進行記錄。

四、佈置實踐作業和下節課內容提示:

1、鼓勵學生回家認真完成實驗,並做好觀察記錄。

2、下節課將對我們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請大家準備好實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將對認真完成實驗的同學加星評價。

3、有能力、有條件的同學還拍攝綠豆種子發芽各個變化的照片,嘗試撰寫研究報告。

五年級上冊科學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

2、能繪製溫度變化曲線圖和物體影子長度變化曲線圖,並能分析曲線圖發現一天裏溫度與影子長度的變化規律。

3、培養、訓練學生的空間思維與想象力。

4、設計製作一個太陽鍾。

5、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6、能與同學團結合作,開展小組的研究活動。

7、科學知識。

8、知道一天裏太陽在天空中位置的變化情況及所引起的太陽高度的變化情況。 認識一天中隨着太陽高度的變化,物體的影子會發生方向與長度的變化。

9、認識一天中氣溫也會隨着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而變化。

10、知道能夠利用影子的變化來測定時間。

11、知道太陽每天在天空中的運動模式,能利用太陽辨認方向。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提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一下太陽與影子的奧祕,願意嗎?板書課題。

二、探究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

(一)瞭解學生已有認知

1. 看書上的插圖,小結一天中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

2. 大家認爲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與影子有什麼關係?小組討論,把大家都認同的意見記下來。

3.分組彙報(提示傾聽,避免重複發言)。

學生每回答一條教師都詢問大家:“你們同意這種觀點或這種說法嗎?”教師在副板書處做好記錄,對於學生有爭議的意見做上記號,暫不作評判。

(二)提出問題,作出預測。

1.提出問題:一天中,隨着太陽位置的變化,物體的影子、氣溫到底會怎樣變化呢?

2.分組討論,作出預測,把預測的結果寫在科學文件夾上

(三)探討觀察方法,設計觀察計劃。

1.那麼你們認爲怎樣觀察可以驗證我們的預測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制定觀察計劃。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的計劃最可行。

2.拿出科學文件夾,學生討論設計,師巡迴指導。

3.交流討論的結果,師評價激勵:

①選擇觀察物 要選擇空曠地直立的物體影子做爲觀察的對象,旗杆、教學樓影長不容易測定,可選擇排球架、單雙槓等。如果沒有可以用來觀測的對象,亦可以在小木板上立一根小杆,再將其放在陽光下用來觀察。(觀察過程中形成影子的標誌物不能移動) ②觀測項目 太陽的位置、高度,影子的方向與長短。

③觀察間隔時間 每隔一節課觀察記錄一次。

4.重申活動紀律。(團結協作,不做與上課無關的事)

(四)、室外觀察,蒐集數據

1、組長領隊下樓,保持安靜。

2、分組,合作實驗,蒐集數據。師巡迴指導,及時糾正不良現象

三、總結(提前5分鐘回教室)

1、評價剛纔學生的室外實驗表現。

2、要求學生下午利用課間活動時間繼續觀察,記錄結果,探索它的規律。

3、明確下節課內容:下節課我們將對這節課觀察得到的數據進行整理。總結出其中的奧祕。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探究太陽和影子的奧祕。(板書課題:太陽和影子)

二、新授

(一)影長與氣溫的關係

1.各小組彙報自己的觀測數據

2.組分析觀察結論,說一說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度的變化和氣溫的變化有什麼規律。

3.交流觀察結果,共享我們的發現。

4.講解如何把影長隨時間變化的數據和氣溫變化的數據整理成曲線圖:縱軸表示影長(氣溫),橫軸表示時間。

5.學生自己將數據整理成曲線圖(先讓學生用鉛筆在曲線圖上畫。)

6.析曲線圖:

①一天中陽光下的.影子是怎樣變化的?什麼時候最長?什麼時候最短?

②一天中氣溫又是怎樣隨時間變化的?(講解一天中最高氣溫不在中午的原因。) ③我們還有什麼發現?

(二)製作太陽鍾

1.介紹古代的太陽鍾——日晷

①鋪墊孕伏 “哪位同學能告訴我現在幾點了?”“你們是通過什麼知道現在的時間?”(手錶;上課的時間表)“那麼在古代,還沒有手錶的時候,人們又是怎樣判斷時間的變化呢?”

②學生閱讀19面的資料,瞭解日晷。

③播放視頻:日晷。老師對日晷的計時原理進行適當的講解。

2.製作太陽鍾

1.製作簡易太陽鍾

①談話:古代的勞動人民,通過自己的長期觀察製作了各種形狀的日晷,你們想做一個屬於自己的日晷嗎?

②小組討論製作方案,共同討論如何給自己的太陽鍾標上刻度,畫出設計圖。

③動手製作。

④展示、評比。

五年級上冊科學課件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過程與方法: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對比實驗、嚴格控制實驗、重複實驗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1、我們種下的綠豆種子都發芽了嗎?其他小組的綠豆種子呢?

二、整理分析實驗信息:

1、教師分發實驗信息統計表,由組長負責收集相同實驗小組的實驗信息。

2、分析實驗信息:

(1)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有什麼不同?

(2)從實驗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嗎?

(3)實驗結論和我們實驗前的猜測一致嗎?

三、交流實驗信息:

1、認真聽取其他不同實驗小組介紹他們的實驗方法和獲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組交流,瞭解他們在實驗中有什麼發現,聽聽他們怎樣用數據來解釋實驗結果的。

3、彙集全班同學的實驗,分析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對大家有異議的內容進行辨析。

4、小結:綠豆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是溫度、水分和空氣。

四、種植綠豆芽:

1、引導:已經發芽的綠豆芽怎麼處理?

2、確定任務:把綠豆芽種植在花盆中,放到適合的地方,讓綠豆芽生長一段時間。

3、預測哪些條件會影響綠豆芽的生長。

4、建議對綠豆芽的生長做觀察日記或者記錄。

參考資料:種子發芽的基本條件是:

一是溫度。種子萌發的最低溫度爲6-7℃,12-14℃能正常發芽,最適溫度爲20-25℃,最高爲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當於種子自身風乾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發。 三是充足的氧氣。

五年級上冊科學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植物的生長需要合適的環境條件。當環境條件改變的時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適應環境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設計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的實驗,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情感、態度、價值觀:意思到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1、說說自己種下的綠豆芽生長的怎樣了。

2、爲什麼大家的綠豆芽生長的不一樣呢,怎樣才能讓綠豆芽生長的更好呢?

3、討論影響綠豆芽生長的因素,教師隨機板書。

二、實驗一: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1、討論:綠豆種子發芽可以不需要陽光,那麼綠豆芽的生長需要陽光嗎?

2、該怎樣來設計對比實驗呢?

重點指導:

(1)我們只能改變哪些條件?不改變哪些條件?

(2)兩組的綠豆芽需要一樣多嗎?

(3)改變了條件是不是對綠豆芽生長產生了影響,我們怎樣才能知道?

3、學生完成實驗方案,交流。

4、提供實驗記錄表,引導學生做好觀察記錄。(採用圖畫和文字記錄下綠豆芽的高度、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等)

三、實驗二: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綠豆芽對水需求的實驗,讓學生進行觀察。教師介紹實驗:在一個盤子裏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芽的綠豆並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溼潤。

2、討論:這5粒綠豆種子的生存的環境有什麼不同?不同的環境對綠豆種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爲什麼我們這樣推測?仔細觀察還有什麼發現?

3、概括: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當環境改變後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境的變化。

四、觀察更多的植物適應環境的圖片:

1、比較香蕉、松樹、仙人掌的葉的不同。

2、香蕉、松樹、仙人掌分別生長在什麼地方?

3、這三種植物的葉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麼關係?

4、說說平時還看見有關植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五年級上冊科學課件 篇5

科學概念:

1、光:使人能看物體的那種物質。

2、影子的形成條件:光、遮擋物、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3、光源: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所發出的光。

4、影子的特點:①位置 ②大小 ③形狀

5、投影:光源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物體的影子。如我們教室裏的實物投影儀。

過程與方法:

1、認識光、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條件。

2、分組進行光和影的三個實驗。

3、分析、推理影子的特點。

4、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以上過程要用直觀的演示及實驗的教學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真細緻、實事求是、善於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探究影子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難點。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一臺、電筒、大號電池(作遮擋物)各八隻,4開圖畫白紙24張,紅、黃、藍彩色粉筆各八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

2、板書課題

3、通過閉眼活動引出下一個環節

二、認識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條件

1、打開實物投影儀。

2、用手在投影儀及黑板中間作各種手影。

3、讓學生認識什麼叫光源及影子的形成需要的三個條件。

三、進行影子特點的三個實驗

1、把學生分成八個小組,分發實驗器材。

2、說明三個實驗的方法與步驟,放下窗簾、準備工作。

3、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歸納影子位置、大小、形狀的特點。

四、鞏固運用:

打開投影儀做遊戲,驗證我們發現的影子變化規律:

1、改變光源位置,影子有什麼變化。

2、改變遮擋物在光源間的距離,影子有什麼變化。

3、用手在光源及屏中作不同側面的變化。

4 、投影是用移動光源遠近進行物體大小變化。

五年級上冊科學課件 篇6

一、教學目標:

1、能對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進行完整的實驗研究。

2、能從研究結果中發現新的研究問題。

3、能通過研究找出對種子進行分類的合理方法。

4、能製作出規範、美觀的種子標本盒。

二、重點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如何制訂較規範的實驗方案。

難點:同重點。

三、課前準備:

豆種、布、等配套實驗材料。

四、教學課時:2 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活動開始到撰寫實驗方案部分。第二課時,完成交流及總結部分。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種子在什麼條件下才能萌發?

(二)指導學生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

1、讓學生展開討論。

2、學生彙報討論的結果。

3、學生分小組觀察教師事先準備好的種子。

4、學生進行猜想。

5、學生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1) 學生制訂實驗方案。

(2) 學生交流各自的實驗方案。

(3) 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解釋。

(4) 歸納小結。

6、讓學生提出還想研究的問題。

7、讓學生閱讀 “科學在線”的內容。

(三)指導學生製作種子標本。

五年級上冊科學課件 篇7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

2、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太陽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3、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過程與方法

1、對光和熱的關係作出推測

2、通過用多面鏡子和一面鏡子照射探究光與熱的關係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自然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2、人們掌握了自然規律就能更好地生產和生活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凹鏡、凸鏡,相關課件及圖片

分組實驗:小鏡子、溫度計、不鏽鋼勺、放大鏡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陽光的強弱和溫度的關係,以及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1)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帶給我們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光的多少與強弱和溫度的高低有什麼關係呢?

2)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看法

3)師補充:光源的兩大類,熱光源與冷光源

2、光的強弱與溫度

1)讓我們通過實際的觀測來驗證我們的想法

師啓發:怎麼樣才能得到強弱不同的光呢?怎麼知道光強與光弱時溫度有什麼不同呢?

2)師生共同歸納出實驗的兩大步驟。

1、觀察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反射的光強弱有什麼不同?

2、用溫度計分別測出它們的溫度。

3、將小組數據記錄在書上的表格中。

3)各個小組彙報數據,繪製柱狀圖?

4)結合圖表,分析一開始的假設?

3、凹面鏡和凸面鏡的介紹?

1)學生閱讀書上的資料,並相互說說?

放大鏡、銅鏡、奧運聖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 條件許可教師最好演示

六、作業設計:

作業本上的配套作業。

五年級上冊科學課件 篇8

教學目標:

1、能針對探究木材的特點提出觀察試驗的大致思路,並能根據自己的設計進行觀察試驗;知道探究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區分什麼是假設,什麼是事實;能對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

2、在探究木材特點的觀察試驗中體驗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的觀察試驗結果;意識到不合理使用木材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3、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瞭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

教學過程:

活動一:

師談話;同學們,你們觀察過家中的傢俱嗎?一般的傢俱都是用什麼做的?學生自由回答,從而導入新課。

活動二:

上課伊始,教師先檢查同學們帶來了哪些木材,知道哪些品種的木材,讓學生談談蒐集過程中的體會。

探究過程:

1、提出關於木材的問題。

(1)學生自由提出問題:你想研究關於木材的哪些問題?

(2)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講問題一一板書出來。

(3)讓學生根據研究方向進行分組,研究興趣相同的同學組成一個小組。

3.對所選的問題盡心分組研究。

(1)小組同學共同制定研究計劃。

(2)彙報研究計劃,其他小組提出有效計劃。

(3)各小組在其他小組建議的基礎上,對原有研究計劃進行適當修改,形成新的探究方案

(4)教師進行試驗前的指導,提出指導性的意見,提醒學生注意試驗安全,出示“研究提示”。

(5)學生進行實驗活動。

4、各小組進行實驗成果展示。

(1)小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學記錄、學習他人的研究成果。

(2)教師、其他組同學進行適當補充。

5、進行二次交流,獲得認識。

(1)教師提出要求;對各組同學的研究進行彙總,有哪些收穫?

(2)總結;木材的共同特點。

6.認識木材是天然材料,要珍惜木材

(1)展示一棵樹長到成才的時間材料。

(2)認識到木材是天然材料。

(3)展示生活中對木材的浪費情況。

(4)小結;木材生長期長,來之不易,要珍惜木材。

7、創新想象有什麼材料可以代替木材?

(1)學生自由想象。

(2)20年後木材的展望。

(三)自由活動。

1、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分成兩組;一組觀點是提倡使用一次性木製品,另一組觀點是不同意使用一次性木製用品。

2、學生充分展開辯論活動。

3、教師針對同學的辯論進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