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七年級課件 > 七年級人教版地理課件教案(精選9篇)

七年級人教版地理課件教案(精選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人教版地理課件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人教版地理課件教案(精選9篇)

七年級地理課件教案 篇1

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

運用地圖等資料簡述某大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在地圖上讀出某大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2.能運用地圖等資料簡述某大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大洲位置和範圍的學習,引導學生探究發現簡述某一地區位置和範圍的方法。

2.通過類比思維、模擬旅行和角色表演,讓學生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再通過老師的點撥引導,把感性的認識轉化爲理性的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展示不同類型的地圖,給學生以思維美和發現美的享受,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亞洲的位置、瀕臨的大洋、相鄰的大洲及分界線。

2.教學難點

初步掌握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某一地區地理位置特點的方法。

【教學策略】

根據課標要求和知識特點,科學制定目標,準確指導學生學習方法,通過情景聯想、資料蒐集等感性知識的積累,逐步達到分析、比較、歸納的學習目的,形成區域地理的學習策略。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查詢最新網絡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

根據教材的導學問題自學課文,課前蒐集有關亞洲位置特點的圖文資料。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用亞洲的景觀圖片激趣導入,用模擬旅行啓發引導,體現從地理事實和身邊教起的教學新理念教師:課件播放亞洲的景觀圖片(如喜馬拉雅山、長城、富士山、泰姬陵等)。你知道這些景觀在哪個大洲嗎?

學生:亞洲。

教師:同學們,我們提到亞洲的時候,你還能想到什麼?

學生回答預設:因爲課前佈置學生蒐集了有關亞洲的資料,所以應該給他們在課堂上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充分發言,並把所說到的有關亞洲的知識都寫在黑板上,最後可以總結:同學們知道這麼多有關亞洲的知識,可還有不少知識是大家不知道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亞洲的知識,看看會有哪些新的收穫。

設計意圖:心中有學生,瞭解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是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基礎,也是實際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

教師:要了解一個大洲的情況,需要知道它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那麼自然環境包括哪些要素呢?

學生:自然環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水系等。

教師:認識某區域的自然環境應該先從哪個要素入手呢?我們可以先設想這樣一次模擬旅行,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去濟南旅遊,大家想步行去大明湖公園遊玩,但首先得知道公園在哪裏,那麼怎樣描述公園的位置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剛纔幾個同學是從以下幾個方面爲我們描述的──在哪個區、哪條街道、周圍有什麼明顯的地物標誌。其實,認識一個大洲,也要先從“在哪裏”入手,也就是明確位置,搞清楚範圍、邊界。

設計意圖:優化教學方法,巧設情景,尊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讓難以理解的問題生活化,難以描述的知識情感化,讓學生的知識從身邊教起。給學生一個支點,帶大家探索新知!

講授新課──用類比思維、模擬旅行和學生活動創設情境,帶領學生探索新知,體現過程和方法教學的新思想。

七年級地理課件教案 篇2

課前播放在亞歐兩洲的“世界之最”、“亞洲之最”和“歐洲之最”的圖片、音樂。

[導入]

老師很高興能與咱62中的同學一起來上今天的課,老師非常期待這節課上能一睹咱62中同學的風采,看到咱們同學出色的表現,你們有信心嗎?

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來複習七年級下冊——區域地理的內容,這一冊共包括三章,(讓學生一起說)第一章《認識大洲》、第二章《瞭解地區》、第三章《走近國家》,從大範圍的大洲到小範圍的國家,都是我們七年級下冊區域地理要學習的內容。

[進行新課]

一、“心中有數”——考什麼、考試分值、怎樣考

首先咱們同學要對七年級下冊區域地理都考什麼、在中考中所佔分值及怎樣考做到“心中有數”。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本節課的目標一(出示目標,學生一起讀目標一)

1、“分值”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在四冊書中,七下區域地理內容佔的分值是比較大的,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區域地理的複習。

2、“怎樣考”七下區域地理又以什麼方式考的呢?下面我們通過中考題來看一下!

(4張課件分別出示選擇題、連線、區域對比表格、綜合分析題的題目並進行歸納題型)

問:這幾個題目以什麼形式來考察我們的?(選擇題、連線、區域對比表格、綜合分析題)

師:其實無論是選擇題,還是區域對比表格題、綜合分析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突出的特點就是

圖——特別多(說的慢點,讓學生一起說),因此在複習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地圖——立足地圖進行復習。

3、“考什麼”

那麼七年級下冊區域地理都考什麼內容呢?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2009年的中考說明,看一下七年級下冊——區域地理的考試內容。(課件出示2009年的中考說明)

師:其實無論是大洲,還是地區,還是國家,考試內容都可分爲兩大類——即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4、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以亞洲和歐洲爲例,對其自然地理特徵進行分析,(課件回到中考說明中)即分析亞洲和歐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河湖狀況。

(出示課件)

二、“有的放矢”——怎麼辦?

[過渡]我們首先要知道亞洲和歐洲什麼樣?(課件出示目標二)——會識別亞洲和歐洲的輪廓。

請同學們看下面幾幅圖,請問哪幅圖表示的是亞洲?哪幅圖表示的是歐洲(課件出示幾幅大洲圖)

生:回答

(對亞洲和歐洲的輪廓同學們掌握的不錯,那麼)

2、(出示目標)接下來我們來重點分析亞洲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湖方面的特點,從而掌握分析區域位置、地形、氣候、河湖狀況的方法。

請咱們同學,打開學案看左側的表格,請你快速完成表格中亞洲的部分,即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特點和主要湖泊(利用好你課本中的圖,你可以與同學討論着來完成,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問同學,也可以直接問我。)

完成後,找學生說答案,教師歸納切入點。

(一)位置

1、海陸位置:

師問:海陸位置你是怎麼寫的,找位同學說說?

(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爲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找一位學生說)師小結:(課件出示答案及切入點)海陸位置,海即周圍的大洋,陸即周圍的的大洲。

2、緯度位置:

師問:緯度位置找位同學說說,你是怎麼寫的?

(被北極圈、北迴歸線、赤道穿過;跨寒溫熱三帶;大部分位於北溫帶)

(找一位學生說,其它同學擡頭,教師指圖)師小結:課件出示答案及切入點,緯度位置我們可以從區域內的重要緯線;或區域所跨溫度帶;或區域的主要溫度帶來分析。

(二)地形

師:找位同學說說地形特點生:①地形以高原、山地爲主(地形部分的大標題就是——高原山地爲主的亞洲地形,咱們同學千萬要重視課本

中出現的大標題,它們往往都是區域最突出的特徵)

②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③平均海拔高(亞洲是除南極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④相對高度大,高低懸殊,地面起伏大。師:地形特徵我們主要從①主要地形類型②地形分佈、地勢特點③平均海拔、④相對高度四方面進行分析。

(三)氣候

師:氣候特點,你又是怎樣寫的呢?生:①氣候複雜多樣(亞洲只缺失一種氣候類型——就是溫帶海洋性氣候)②大陸性特徵和季風氣候顯著

師小結:(課件出示答案及切入點)區域的氣候特點首先要分析①區域氣候類型種類(多還是少,是和亞洲一樣寒溫熱三帶的氣候類型都有呢,還是主要以某個溫度帶的氣候類型爲主);再通過其②典型氣候進行分析(每個大洲都可以找到兩種典型氣候)

(四)河流

師:亞洲的河流特點,找位同學說一下。

生:①大河衆多(亞洲河流還有個非常突出的特點,看哪位同學反應最快,我這節課提到過,要讓同學們重視書上的什麼來?大標題。亞洲第一大河是長江,世界第幾長?第三。亞洲國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②從中間向四周流。(流向)

③內流區面積廣大。(如果學生此條沒答上來,可以提示:亞洲西部內陸地區還有很多的什麼河?內流河還是外流河)師小結:對於亞洲的河流特點我們主要是從流向、內流區面積、大河數量進行分析的;而對於區域的河流特點我們往往是從①河流長度②流向③流速④河流水量這些方面進行分析。下面我們再結合這些方面,看看亞洲的河流還有哪些特點。

[過渡]亞洲不僅大河多,特色湖泊也很多,亞洲的主要湖泊有哪些呢?

生:裏海、貝加爾湖、死海、巴爾喀什湖

師:非常好

問:下面請咱們同學快速回答——(學生一起說)

世界最大的湖是——(裏海)課件出示位置及名稱

世界最深的湖是——(貝加爾湖)課件出示位置及名稱

世界湖面海拔最低、含鹽度很高的湖泊是——(死海)課件出示位置及名稱

一半鹹水一半淡水的湖泊——(巴爾喀什湖)課件出示位置及名稱

(出示目標)

[過渡](課件出示亞洲表格答案及切入點)通過剛纔的複習,我們總結出了分析區域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特點的方法,下面請咱們同學小組內合作,快速分析歐洲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特點,並完成學案的[落實目標四]歐洲部分,注意:利用好你手中的地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問同學,也可以直接問我。

完成位置的同學可以看大屏幕,將你寫錯的地方、或有遺漏的地方抓緊時間補充上;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問我。

出示地形、氣候、(提示河流不用分析流向)河流答案

問:你還有沒有問題了?

師:在這節課的課前老師放了很多優美的圖片,不知你注意到了沒有,這些圖片的內容都是關於亞歐兩洲的“之最”,有“世界之最”還有“亞洲之最”、“歐洲之最”,下面老師要給咱們同學出個難題,請你結合本節課複習的內容,想一想,亞歐兩洲還有哪些之最?在亞洲的“世界之最”和“亞洲之最”還有哪些?在歐洲還有哪些?(請你積極思考,如果你回答對了,老師還有小禮物要送給你,小組討論一分鐘)

師:先找同學說說,亞洲還有哪些“之最”

禮品有限,你要抓住機會啊!

生:在亞洲的之最有:溫帶大陸性氣候面積最大的大洲;

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大洲

相對高度最大的大洲

在歐洲的之最有:地中海氣候分佈最廣的大洲;

溫帶海洋性氣候分佈最廣的大洲;

海拔最低的大洲;

師:送你一張圖片,祝你地理學的越來越好!

恭喜你,希望你有機會能到這裏去看看!

恭喜你,贏得了世界上最。。。。

[課堂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以亞洲和歐洲爲例複習了其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特點,並總結出了答題策略,

希望這些技巧能對你進行區域地理的複習提供幫助!

[過渡]同學們的表現,讓我覺得你們的確名不虛傳,接下來看看你們應用知識的能力怎樣?

[達標檢測]

1、學生做4分鐘,講3分鐘

2、選擇題,說答案,統計全對的

3、讀圖分析題,找位同學說

(2)強調根據河流流向我們可以判斷地勢高低,同時,根據地勢高低,我們可以判斷河流流向。

(3)可找兩位同學說,強調注意審題。

4、找同學說答案。

強調:(1)注意審題;(2)以地形爲例,地形特點的分析,我們可以從四方面進行分析,對於這種題目,你只要從你最有把握的一方面進行分析進行了

[結束語]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複習到這,下節課我們接着來複習氣候成因及人文地理特徵的內容。

七年級地理課件教案 篇3

能區分“天氣”和“氣候”的概念,並能正確運用;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能用事例說明人類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聯繫實際區別天氣與氣候。通過對天氣與氣候的特點分析學生學會用分析對比的方法學習地理知識,解答地理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養成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良好習慣;增強自身應對變化多端的天氣的防護意識,進而增強對大氣環境的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區分“天氣”和“氣候”的概念,並能正確運用。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教學難點:

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

教學方法:

問題導向法、讀圖分析法、總結歸納法、啓發引導法。

學法:

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法、觀察法、對比法、綜合分析法。

課時:1課時

教具使用:大洲輪廓圖卡片、地球儀、地理圖冊

教學過程:

導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請首先請兩位同學表演場景對話,讓學生們注意觀看。

場景對話如下。

小明:天可真熱啊,烈日炎炎,驕陽似火,我都快中暑了。我真想去北方避暑。唉,對了,我的好朋友小亮,他家搬到了黑龍江的齊齊哈爾,那裏肯定很涼快,不如我去他那裏避一避暑。對,我得趕快給他打電話。喂,你好!是小亮嗎?我是小明。

小亮:你好你好!小明,好久不見了,你還好嗎?

小明:好什麼呀!天太熱了,我都快中暑了,上海這一個星期持續高溫,每天氣溫都在35℃以上,這不,我給你打電話,想去你那裏避暑。

小亮:你可千萬別來,我這裏一連下了三天大雨,電閃雷鳴,樹被風吹斷了,鐵路讓洪水沖垮了。

小明:那可怎麼辦呢?要不等天好了,你給我打電話吧。

小亮:打電話多費錢啊!我們去看天氣預報吧。

小明:對啊,天氣預報,天氣預報,天氣早知道。我們現在就去查看天氣預報。

師:謝謝兩位同學的表演,是啊,天氣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天氣的知識。

新授:

一、天氣及其影響——談天論氣話天氣

(一)天氣與氣候

師:多媒體出示一組不同天氣的圖片,請學生用語言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內容。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師:剛纔幾位同學都描述了圖片中的天氣狀況,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他們都用了哪些關鍵詞來描述天氣呢?天氣又有什麼特點呢?

生:回答

師:天氣就是指一個地方短時間的大氣狀況,它是經常變化的。通常用陰晴、風雨、冷熱等詞語描述,此外還有冰雹、沙塵暴、颱風等。(圖片展示)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時間短,變化快。(即同一時刻不同地方的天氣差別很大,同一地點不同時刻天氣不同。)

師:天氣在短時間內是經常變化的,那麼氣候有什麼特點呢?誰能說說我們當地的氣候呢?

生:回答

師:氣候與天氣恰恰是相反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特點:具有相對穩定性。例如:我國的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多年都是這樣。

問:你能總結一下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嗎?(學生分四組討論,回答)

生:小組代表發言

師:總結髮言。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接着,教師多媒體出示一組和天氣或氣候相關的描述,讓學生判斷出該描述是天氣還是氣候。

1.今天風和日麗

2.昆明四季如春

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4.東邊日出西邊雨

5.我們這個地方常年很少下雨

師:剛纔,我們談了很多有關天氣的話題,就是因爲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你能舉例說明天氣對我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嗎?

生:回答

師:

(二)天氣及其影響

師:(課件播放各種天氣對生活和生產的影響圖片,瞭解天氣對我們的影響,給學生直觀的印象。)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師:如果我們能預知明天的天氣,對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會有很大幫助的。那麼我們從哪裏會預知明天的天氣呢?學生回答天氣預報,引出話題二。

二、明天的天氣怎麼樣——談天論氣話預報

師:同學們你們日常生活中都是通過哪些途徑瞭解天氣的呢?

生:回答

師:是啊,隨着科技和媒體的發達,我們瞭解天氣的途徑越來越多,正如同學們所說: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都是我們瞭解天氣的途徑。

師:那麼,天氣預報又是如何產生的呢?通過這幅圖大家會有所瞭解。多媒體展示天氣預報的產生過程。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師:通常天氣預報要說明一天或幾天中的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等的情況,我們先來看看風的符號吧。出示幻燈片。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在天氣預報中常常還可以看到衛星雲圖,衛星雲圖可以分析哪些地方是晴天、有雨或者陰天。

師:帶領學生認識衛星雲圖。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爲了讀懂天氣預報,通常用專用的符號表示天氣狀況,天氣符號一般與城市名稱一起出現,我們一起來認識常見的天氣符號。

七年級地理課件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峯、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

教學重點:

1.等高線地形圖的地形判讀

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峯、山脊、山谷等。

教學難點:

等高線地形圖的地形判讀

教學準備:

中國地圖、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圖等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章第四節地圖第一課時

導入:地球表面有陸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別很大,這些不同的地形對我們生產、生活有着不同的影響。那麼,如何將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徵比較準確、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圖上反映出來呢?

學生回答教師講解,我們要通過地形圖來反映這些內容。

板書:一、地形圖的判讀

過渡:珠穆朗瑪峯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們看它只不過4000多米高,這是爲什麼?

(因爲觀測的基準面不同,測得的高度就不同)

學生讀圖:讀課本P126圖B“海拔和相對高度示意”

導讀:看圖,以海平面爲基準面,B點的高度爲500米,A點的高度1500米,以B點爲基準面則A點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爲A點的絕對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爲A點與B點之間的相對高度。

板書:海拔(絕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講解:在地圖上,必須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單位用米。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

板書: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講解:地面經過地形測量,測出各個地點的海拔,把它們注在圖上,然後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成線,這就是等高線。

補充:我們如果用一個水平面去橫截地形,這個水平面與地面的交線就是一條等高線。用不同的海拔的水平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層次等高線,再將它們轉繪到平面圖上(實質是垂直投影到平面圖上)。

補充:強調一下,必須把海拔相同的點連接起來,用平滑的曲線來連接。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這樣,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況。

看圖:地圖冊“坡度陡緩與等高線疏密的關係”。

提問:坡度陡的地方與坡度緩的地方,等高線的狀況有什麼不同?

板書:坡度陡緩:等高線密集──坡度陡

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過渡:同理,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深線,從等深線上所標註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淺。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等高線和等深線,那麼由於地表的形態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線表現也不一樣。

板圖:《不同的地形等高線表示圖》,邊板圖,邊講解。

板書:

不同地形的等高線表示: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凹入

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的較低部分

陡崖:幾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做練習鞏固:

寫出地形名稱:

⑴⑵

⑶⑷

⑸⑹

讀圖:讀課本第29頁“分層設色地形圖”,提問:比較一下這幅地圖與我們所講的等高線地形圖有什麼不同?

講解:這幅地圖有等高線,但沒有海拔高度的註記,它是用不同顏色來反映地勢高低的,這種地圖叫做分層設色地形圖。

講解:分層設色地形圖立體感強,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

看圖:課本第29頁“分層設色地形圖”,陸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麼顏色?表示什麼地形?

200m以下用綠色,表示平原

200~500用淺綠色,表示盆地

500~1000用淺黃色,表示丘陵

2000~3000用深黃色,表示高原

3000~5000用棕黃色,表示山地

講解: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着上不同的顏色。一般規律是: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褐色表示高原、山地;白色表示雪線以上的部分。新|課|標第|一|網

過渡:在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閱讀地圖。還有一種更直觀的圖可以使人一目瞭然地看出地勢的高低起伏,這就是地形剖面圖。出示地形剖面模型,讓學生觀察地形剖面圖的特點。

講解:地形剖面圖能直觀地表示某條線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提問:我們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着不同的線切割,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樣

(不一樣。)

講解:地形剖面圖可以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狀況。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沿着某個方向畫一直線,如P30圖I中的直線AB。然後將該直線與等高線的交點——投射到間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線上,得到不同的交點,把這些交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就得到地形剖面圖。請同學們看下圖(課本插圖P30圖I地形剖面圖的繪製方法)

課堂小結:

由各小組同學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選一名代表總結本節學習內容。

佈置作業:

課內作業:畫出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圖

課外作業: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製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

板書設計:

一、地形圖的判讀

1、地面高度的確定:

海拔(絕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2、等高線與等高線地形圖

⑴坡度陡緩:等高線密集──坡度陡

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⑵不同地形的等高線表示: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凹入

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的較低部分

陡崖:幾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3、分層設色地形圖

4、地形剖面圖

教學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級地理課件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熟練掌握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熟練掌握在不類型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

這節課我要講的內容是:“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首先,我們先

來複習一下一般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活動2【講授】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

(一)複習:在一般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二)授課:1、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如何辨別方向(通過電子白板演示)說明:在一般情況下指向標箭頭所指方向爲“北方”。

情況1:當地圖上的指向標箭頭指向正上方時,我們可以按照一般地圖辨別方向的方法來辨別方向。即“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情況2當地圖上的指向標箭頭沒有指向正上方時,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辨別方向(出示實例,邊分析邊講解)

2、例題一(電子白板演示某學校平面圖)並向學生說明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確定方向:

(1)確定中心地點。

(2)以中心地點爲中心畫與指向標相對應的十字座標,按指向標方位標註東西南北。

(3)指出各點與中心點的方向關係

例題二、通過電子白板演示充分說明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標法和旋轉地圖法

例題三、通過給陌生人指路的事例來加強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三)課堂小結:

1、如果指向標箭頭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圖來辨別方向

2、平移指向標

3、旋轉地圖法(即把指向標地圖轉化成一般地圖)

地圖的閱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閱讀各類地圖,知道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圖例等基礎知識。

2.學會運用比例尺在圖上量算兩地間的距離,以及在地圖上辨認方向。

過程與方法

通過活動的設置,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學會正確的閱讀、使用地圖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對地圖產生親切感,從而在今後的生活和學習中主動地使用地圖。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比例尺的相關知識、方向的辨別。

教學難點:

1、地圖上方向的辨別。

2、比例尺大小的辨別與地圖內容詳略的關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 使用過地圖嗎?比如你想去動物園參觀需要尋找景點,請問你會藉助什麼工具?想了解世界熱點地區的位置,需要參考什麼地圖?

學生回答:導遊圖,世界地圖等。

用一些生活實例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受地圖的用途廣泛,這樣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承轉:那麼什麼是地圖?如何在地圖上獲取各種信息呢?下面我們就來探討閱讀地圖的方法吧!

學會閱讀地圖

1.比例尺

(1)多媒體出示臺灣島地圖出示問題:

比例尺的概念

公式

(2)多媒體展示比例尺表示方式主要有線段式、數字式、文字式三種。

師引導點撥:

強調:比例尺實際上是一個比值,是一個分數。轉換時注意單位的統一。1千米=100 000釐米

(3)提問:在臺灣地圖上,量得高雄到臺北兩地間的實地距離約爲多少千米。

(4)活動:判斷比例尺的大小

歸納總結:比例尺是一個分式。分子爲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5)活動:比較北京市地圖和中國地圖,請問哪一幅地圖的比例尺大?哪一幅地圖表示的範圍大?哪一幅圖表示的內容更詳細?

歸納總結:地圖上所表示的範圍愈小,要表示的內容愈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愈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應愈小。

學生回答,聯繫小學時學過的知識

(1)地圖上的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縮小的程度。(2)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練習:鞏固三種形式的比例尺可以互相轉換。找同學給大家展示比例尺的三種形式的轉換

學生講解自己量算高雄到臺北間的實地距離的思路。

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比例尺大小的比較。

引導學生從練習中歸納圖幅大小相同的兩幅地圖,比例尺大小跟表示範圍的大小、內容的詳細程度有什麼關係。

注重新舊知識的銜接

通過學生的講解,加深對比例尺的理解,讓學生熟練掌握運用比例尺在地圖上量算兩地之間距離的方法。

通過習題,讓學生會判斷比例尺的大小,記住要點。

利用中國地圖和北京地圖的實例,來歸納。學生記起來更好接受。

承轉:地圖上的方向應該如何辨別呢?

學會閱讀地圖

2、地圖的方向

第一步:

一般地圖,動手指一指

課件展示 :八個方位。

第二步:

指向標地圖,動手畫一畫

師引導點撥:

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其箭頭代表正北方向,判斷方向時可採用指向標平移法。

歸納總結:

畫出指向標的步驟:即在需要判斷方向的點中順指向標畫出其正北方向,再分別畫出南、東、西三個方向。

第三步:

經緯線地圖

課件顯示:最簡單的經緯網方向的判斷

活動:

讀圖1.26山東省地圖,完成問題。

讀圖1.24,判斷懷特霍斯在溫哥華的什麼方向,尼皮貢在溫哥華的什麼方向?

鞏固練習:辨別圖中各點間的方向。

拓展提問:當一個人站在南極點上,他的前後左右各是什麼方向呢?站在北極點上,他的前後左右各是什麼方向呢?

傾聽學生髮言,及時鼓勵、評價

學生自學,並結合課件明確地平面上的八個方向,並用手指出任意方向。

通過學生自由發言,熟練掌握一般定向法。

學生進行練習

①指向標方向的判斷

②判斷敵軍指揮部在我軍指揮部的什麼方向?

轉換不同方向的指向標,學生動手畫圖辨別方向。

講解: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辨別方向,首先要確定圖上的經線是東經還是西經,緯線是南緯還是北緯。然後在圖上確定地理事物的位置,最後辨別方向。

通過練習,討論得出: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無論經線、緯線怎樣彎曲,在同一經線上,任何一點總是位於另一點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緯線上,任何一點總是位於另一點的正東或正西方向。

結合地球儀的演示,讓學生找到極點,再辨別方向,組內交流。

本部分重點在於,訓練學生在實際生活及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技能

讓學生多練習幾次,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習地理的興趣。

這一部分教學通過典型實例分析,在學中練,在練中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把利用地球儀辨別方向,和在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結合起來,學會學習方法的遷移。

結合地球儀,直觀形象。

學會閱讀地圖

3、圖例

課件顯示一些常用圖例

講解:圖例是對地圖各種符號和註記的說明。

學生對照課件或課本自學內容

採用學生自學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選擇適用的地圖

根據使用目的,正確選擇地圖

地圖的發展

學生自學本部分內容,學會根據使用目的的不同,選擇適用的地圖。

課後小結

課堂小結

課件展示本節知識網絡圖

地圖是我們日常生活以及學習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地圖的組成要素,希望大家學以致用。

學生回答本節關鍵知識點自我檢查自己的收穫。

完成反饋練習。

讓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有個系統瞭解,養成使用地圖的習慣。

板書

第三節 地圖的閱讀

一、學會閱讀地圖

1.比例尺

2.方向 一般地圖

指向標地圖

經緯網地圖

3.圖例

二、選擇適用的地

七年級地理課件教案 篇6

【教材說明】

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後兩個標題內容。本節內容是:體會聚落差異源自環境差異,認識聚落與環境的關係;瞭解聚落的發展表現,在變化中發現問題――傳統聚落在消失,在探討傳統聚落價值中認識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

【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應該以體驗領悟、分析爲主,重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體驗人地關係的和諧與發展,順應學生心理髮展趨勢,深入淺出地突破學生學習的畏難心理,瞭解地理知識的現實和應用價值,在思想上獲得文化遺產是我們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產生無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創造力。爲其合作學習、多元化學習、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舉例說明聚落與環境的關係。

(2)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有利條件,理解聚落是環境的產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更好地發展。

(2)通過理解體會傳統聚落的內涵與價值,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聚落與環境的相互適應,進一步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係。

(2)體會人類文明的發達程度和思想實踐上的智慧高度,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3)培養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樂於分析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樂於合作與交流。

【教學重點】

聚落對環境的適應表現,保護傳統聚落的意義。

【教學難點】

聚落對環境的適應表現。

【教學方法】

整個教學過程運用教師引導啓發;學生積極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問題引導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推陳出新,創設情境

展示課件中不同聚落的圖片,啓發學生分析:分出鄉村還是城市,人們從事什麼樣的勞動生產活動,師生互動得出聚落的本質差異在於勞動生產方式。

轉承:勞動生產方式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適應環境,謀求生存與發展的手段,所以必須立足於環境。因而,聚落與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課件演示)

二、水到渠成,新知分佈

1.聚落與環境

師:探究事物間的關係必須弄清兩個方面:(1)弄清兩者之間的作用與影響。(2)理解相互適應表現。

師生共同分析歸納教材中影響聚落分佈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設計意圖:學生可以根據書上的圖,還可以聯繫生活,活躍了思維並勇於探索發現和推斷,使他們在參與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師:聚落是環境的產物。(學生認同後繼續)是人類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產物。不僅具有鮮明的環境特徵,還深刻地體現了人類對環境的適應智慧和改造水平。

展示課件中東南__帶雨林區的民居,西__帶沙漠區的民居,學生討論。

轉承:民居建築適應於環境,更適用於生活,它體現了環境更體現了人類的智慧。隨着人類文明的發展,聚落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可以說:傳統聚落記錄人類智慧的發展進程,它是濃縮了的歷史,而現代民居則體現了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並在飛速發展中。

2.聚落的發展與保護

師: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回望歷史,農耕文明的發展,生態退化出現了;如輝煌的巴比倫古國就是在發展農耕中,生態惡化後過早隕落的;工業文明的發展,環境污染隨之而來。所以我們在發展與變革中,一定要順應自然規律,權衡利弊,以保證進一步的發展。聚落的發展我們應如何面對呢?(課件演示)

學生快速閱讀教材總結聚落髮展表現及出現的變化。

設計意圖:設置問題學生回答,教師給予肯定,引發學生對消失中的傳統聚落的關注,先抑後揚,牽引着學生的心。

生:總結傳統聚落的價值。

師:全世界人民都已意識到這一點,並已經把在鄉村和城市建設中,如何保護聚落中有價值的紀念地、建築羣和遺址,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作爲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了。

生:根據生活所見回答。

師:總結歸納:(1)立法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__。(2)圈建保護。(3)異地遷建保護。

轉承:有些極其珍貴的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已經不再是某國某地爲保護自身特色和歷史的珍寶,而成了全世界人民的文化瑰寶了,那就要把它們列爲世界文化遺產加以保護了。

生:根據課件中圖片回答,瞭解37處世界文化遺產及其中有6處屬於傳統聚落類的文化遺產。

三、開闊視野,遷移拓展

師:放眼世界,被列爲世界文化遺產的傳統聚落還有很多,這裏是?(課件演示)

生: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師:真棒哦!我們瞭解一下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那麼這裏?(課件演示)

生:中國的威尼斯――蘇州。

師:我們來談談你們對蘇州的印象。

生:水鄉,園林,人間天堂,蘇州工業園區。

師:蘇州是我們中國首批的歷史文化名城,小橋流水、民居老街、大小園林,真可謂是移步易景啊!

四、曬曬收成,展我風采

師:展示課件中關於蘇州的組圖。

生:根據課件所展示的圖片分組討論。

設計意圖:通過對蘇州園林的建築風格與環境的適應,和對蘇州發展的建議,讓學生把本節所得的思想加以應用,實現內化。

五、歸納總結,收穫累累

學生總結,教師點撥,強化重點難點。

六、興趣盎然,走進生活

師:蘇州在發展,我們家鄉也在發展,請分析一下我們的家鄉,有哪些與環境相適應的表現,它的發展應注意哪些問題?到網上查找詳細資料,寫成小論文,相互交流。

七年級地理課件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鄉村與城市的差異,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發展。

2.能舉例說明聚落的位置、形態、建築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3.瞭解保護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學生動手蒐集相關圖片,運用圖片說明城市與鄉村的特點和差別,培養學生聯繫實際,發現地理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地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生分析城市的好處與不足,使學生樹立環保意識;使學生認識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樹立人地協調發展的地理環境觀。

教學重難點

1.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

2.聚落與環境的關係。

3.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人類可以說是喜歡羣居的“高級動物”,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樣的有趣的“居住”景觀。請同學觀察下面幾幅圖,它們分別反映了什麼地方的景觀呢?(邊展示,學生邊回答,教師強調圖片分別反映了城市與鄉村的景觀。)

[承轉]城市與鄉村都是人們集中居住的地方,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聚落。

講述新課:

在學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後,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個人所見所聞,再舉些例子。

[承轉]我們看了這麼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規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幾十人的村莊,大的`可以大到上千萬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與鄉村,它們具有不同的特色。那麼,它們有何差別呢?

讓學生分別展示城市、鄉村景觀圖片:引導、啓發學生結合個人所見所聞,討論生活在城市裏有哪些好處?

[啓發]教師可先啓發學生從圖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築情況、商店、醫院等的多少,有無農田、果園、魚塘等方面對比,說明城市與鄉村景觀方面的差別。

[討論]讓學生分組討論,結合個人的所見所聞,教師適當提示城市的學校教育條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娛樂的內容等方面來比較城市與鄉村的差別;並由學生課前做好小課件,上講臺當小教師,與其他同學交流小組的討論結果。

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從人口規模、從事的生產勞動等方面來討論城市與鄉村的差別。

[講述]:通過同學們的討論,不難看出,鄉村是人口規模較小的居民居住地。規模最小的叫做村莊,大一些的叫做城鎮,但我們也把它歸爲鄉村聚落。鄉村的周圍有農田分佈,居民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動空間。而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從事非農業產業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匯聚了大量的社會經濟活動,並對周圍的地區的發展起着顯著的帶動作用。生活在城市的確存在很多的好處。

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問題,你我就身在其中,結合自己的生活體會,哪位同學起來說一說你認爲城市存在着哪些問題呢?

教師引導學生從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工業污染、大氣污染、水體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業困難等方面來進行討論。

[小結]隨着城市的發展,人們對自然環境的改造越來越大,自然生態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所以我們更加要加強城市的綠化,管理與保護。在城市的建設中,要注意人與自然的協調關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環境來。

[過渡]前面我們瞭解了聚落的形態,主要包括城市與鄉村。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處於不斷的發展與變化中的,城市是在鄉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將會有更多的鄉村發展成爲城鎮、進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聚落分佈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勻,從前面的世界人口分佈知識,我們就可以知道,人口分佈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佈情況。

教師進一步引導:我們當地的民居建築有何特色呢?(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世界各地的民居風格不同,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社會經濟生活關係密切,體現了當地的文化習俗等。

[承轉]正因爲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聚落建築風格各異,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獨具特色的文化遺產。

講述“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

[展示]各類文化遺產的圖片,教師邊介紹邊引導學生欣賞圖片,然後請學生考慮圖片反映的內容有什麼共性?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總結:世界文化遺產是人類寶貴的財富,它體現了不同歷史時期某個城市、某個民族、某個國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制度、民俗風情、經濟科技等到的發展水平以及其與環境的關係等。

[教師提問]有人在古代建築物下刻寫“X到此一遊”,這種做法對嗎?(不對)爲什麼?(學生討論)

[小結]:文化遺產是人類寶貴的財富,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經濟、科研價值,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在於:爲我們研究人類各個時期的文化精神、社會制度、民族風情等有着重大的意義。特別爲我們人類如何去協調人地關係,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寶貴的資料!

[課堂總結]

課件展示課堂板書設計,概括本課知識要點:

1.聚落:人們集中居住的地方,可分爲城市與鄉村兩種形式;兩者的差別;

2.聚落的形成及其與環境的關係。

3.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

[課堂鞏固]

1.鄉村聚落類型及其人們從事的生產活動搭配正確的一組是()

A.農村——放牧B.牧場——伐木C.漁村——捕魚D.林場——種植

2.關於鄉村與城市聚落景觀差異的描述,正確的是……()

A.城市自然景觀改變小、建築密而高B.鄉村道路縱橫交錯,網線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學校多D.鄉村人們工作節奏快、文化生活豐富

3.影響聚落形成與發民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②資源③土壤④水源⑤氣候⑥植被⑦地質⑧交通

七年級地理課件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理解區域劃分的原因及相應的地理區域類型;

2.在簡單地圖上進行區域劃分;

3.在地圖上指出四大區域的地理位置、範圍及劃分原因;

4.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並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意義。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觀察判斷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

2.使學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劃分方法。

德育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教學重點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範圍及劃分原因。

教學難點

結合地圖,使學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概念。

教學方法

讀圖觀察、啓發式講述、學生活動、探究。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投影片、教學掛圖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分別把課前掛好的新疆高山牧區景觀圖、西雙版納熱帶風光傣家竹樓景觀圖、東南沿海經濟特區的工業生產流水線景觀圖和長江三角洲農業及工業景觀圖與四位扮演者(學生)口述臺詞(課文中的敘述)配套,依次打開。

[講授新課]

這項活動完畢後,再叫一、兩名同學試着描述自己家鄉的特點。

教師帶領同學們一起總結:以上同學的描述,說出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地理區域:(大屏幕依次顯示)

至此,同學們已經或多或少地瞭解了一些中國的地理差異。

(板書)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想一想:(大屏幕顯示)爲什麼會出現不同的地理區域呢?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可做點撥,最後總結:它們是根據不同的需要劃分的。

同學們請看屏幕。(課本圖5.1)

按學生座位分成四組,每個組負責在其中一個地理區域中找出有關區域的術語,最後每組選一名代表,陳述結果,教師彙總:(大屏幕顯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牧區

(展示“亞洲的範圍圖”)

引導:亞洲和其他大洲之間,有些是以海洋作爲天然洲界,有些大陸相連的地方則是人爲劃定的洲界線。如亞洲與非洲,亞洲與歐洲之間。

提問:參照地圖能描述出亞洲與周圍其他大洲的界線嗎?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臨非洲,以蘇伊士運河爲洲界;東北隔着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與大洋州隔海相望。

過渡:讓學生大致讀出亞洲所跨的緯度位置,與其他大洲比較一下,看有什麼不同。

(引導學生先大致目測,與亞洲相比,只比較南美洲和非洲)

順承:亞洲不但所跨緯度最廣,而且還有許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積比較”圖)

從此圖可以看出亞洲面積最大。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比較亞洲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得出亞洲東西距離最大。

小結:根據以上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亞洲的位置、面積、範圍。

(通過雙邊活動,訓練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導:由於亞洲面積廣大,國家衆多,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們根據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結合人文和自然環境特徵的差異,把亞洲分成幾個分區,共有幾個分區?中國位於哪個分區?再觀察,同在東亞分區的還有哪些國家?

(展示亞洲地理分區圖)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繼續引導:其他的分區是不是都與中國接壤?分別位於中國的哪個方位?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過渡:要了解一個大洲的自然環境,除地理位置外,還需認識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氣候等方面。講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亞洲地形的特點。

(展示“亞洲地形圖”)

引導:這種地形圖上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觀地看出不同地形類型,這是哪類地形圖?

生:分層設色地形圖。

(指導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觀察下方的陸高海深表。結合地圖判斷不同的顏色各代表什麼地形。我們來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描述一下他們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請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活躍氣氛,增強組內的合作意識。)

A組:青藏高原、喜瑪拉雅山及主峯

B組:帕米爾高原、蒙古高原

C組:西西伯利亞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組:阿拉伯半島、馬來半島

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導:根據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置和海拔兩方面考慮,看出亞洲地形特點: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圖。

(展示“亞洲大陸沿3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4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觀察區別兩圖。

學生讀圖歸納: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低的特點。而北美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西高東低。

過渡:河流是構成自然環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亞洲地形圖”)

在圖上找出幾條大河,觀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歸納亞洲的大河在分佈上的特點。

特點:

受地形影響,亞洲地勢的中高周低決定了河流多發源於中部,向四周放射狀分佈的特點。

在這些高山大川之間,還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請大家在圖上找出:裏海、貝加爾湖、死海。(展示閱讀材料只能感有關資料,指導學生進一步結合地圖理解其特徵)

七年級地理課件教案 篇9

複習上節課內容教師提問:

1、地球的形狀是什麼?

2、怎樣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麼是地球儀?

4、地球儀與地球的區別。

導入新課,教師講述:通過地球儀我們可以瞭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佈狀況。上節課請大家回家製作一個簡易的地球儀,請大家拿出來,並在小組中交流展示。

學生活動在小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儀。

教師活動:選出兩到三個製作較好的地球儀並向全班展示,隨後進行鼓勵性評價,並拿出教具──地球儀。

教師提問:大家看看你們做的地球儀與老師的地球儀除了大小外還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處:地軸、南極、北極。不同之處:大家有沒有發現老師的地球儀上面有很多點和線?這些線就是緯線和經線,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地球儀上的一個重要的圖示──緯線和經線。

板書:一、緯線和經線

教師活動:(展示經緯儀)在經緯儀上指示緯線但不說出定義,請同學們概括什麼是緯線。

學生概括,教師補充說明:與地軸垂直並環繞地球一週的圓圈叫做緯線。

活動

1、分別請幾位同學上臺用準備好的細繩在地球儀上標示出幾條緯線;

2、請同學們在自己製作的小地球儀上,用彩色水筆畫出兩到三條緯線。教師到各小組巡視,輔導同學。

(評價活動結果)

教師提問: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緯線有什麼特點?(展示經緯儀並提示:緯線的形狀、長度的變化規律、指示方向等)

學生思考並回答。

板書:1、緯線

(1)定義:與地軸垂直,並環繞地球一週的圓圈

(2)特點:①指示東西方向(與地軸垂直)

②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

③緯線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緯線)

請同學們畫出最大的緯線──赤道,並觀察所畫的緯線是否符合以上特點。

過渡:大家按照剛纔的方法看看什麼是經線,經線有什麼特點,經線和緯線有什麼不同?

活動:1、分別請同學上來用細繩標示出兩條經線;

2、在自制的模型上畫出兩條經線。學生與教師共同歸納:連接南北兩極並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叫做經線。

教師引導:與緯線相比,經線的特點是什麼?

學生回答。

板書:2、經線

(1)定義: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特點:①指示南北方向(與赤道垂直)

②每條經線都是半個圓

③經線的長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緯線、經線的定義及他們的特點後,請問同學們:在你們自制的地球儀上可以畫出多少條經緯線(無數條),爲了區別這些經緯線,我們給他們確定了不同的度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緯度和經度。

板書:二、緯度和經度

我們先來了解緯度。

教師引導:首先我們要找到一條0°緯線,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那麼0°緯線在哪裏,它經常被人們叫做什麼名字?

學生觀察地球儀或課本第5頁,圖1、7並回答。

師生共同歸納:0°緯線就是我們早已認識的赤道。

教師活動:展示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紀念碑的圖片或。

學生活動:在地球儀上查找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並在自制地球儀上標示出基多市。

教師提問:緯度是從0°緯線開始的,其度數變化有什麼規律?最大的緯度是多少度?它在什麼地方?

學生觀察地球儀或課本第5頁,圖1、7並回答。

教師小結:緯度是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遞增的。最大的緯度是90°,它們在北極和南極。

承轉:細心的同學會發現緯度沿赤道呈兩邊對稱,那麼怎樣區分兩條度數相同的緯線呢?

(學生思考並回答)

教師小結:我們把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rth”的開頭字母;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做南緯,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uth”的開頭字母。

學生活動:在地球儀上找出30°N、30°S的緯線,同桌之間一方任意指示一條緯線,請另一方讀出或寫出該緯線的緯度(強調緯度的正確寫法)。

教師引導提問:如果我們要選擇一條緯線把地球平均分爲兩個半球,選擇哪條緯線作爲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最爲合適?爲什麼?

(學生思考並回答)

教師小結:同學們真聰明,和科學家們的想法完全一致。我們以赤道爲界,把地球平均分爲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學生活動:教師手拿若干標有緯度的卡片,每組兩位同學任意抽取一張。同學們根據卡片上註明的緯度,按規律站成一排(教師可自標明赤道的那張卡片,協助同學一起完成這個活動),站好後,每位排隊的同學說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