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七年級課件 > 七年級語文第四課課件大綱

七年級語文第四課課件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2W 次

課件一般是輔助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輔助用具,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七年級語文第四課課件,內容僅供參考。

七年級語文第四課課件

  七年級語文第四課課件1

【導學目標

1、有感情地反覆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瞭解詩詞有關知識,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提高古詩文修養。

4、培養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課時計劃】

1課時

教法指導:

1、自主學習 讓學生圍繞步驟一中的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

(1)學生帶着導學目標,認真閱讀課文及相關參考資料,捕捉課文中的關鍵段落、句子、詞語,儘量獨立完成步驟二、三中的思考題,準備展示交流。

(2)記錄疑難問題,將自主學習沒有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用於合作探究時解決。

2、合作學習

(1)每個小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驟二、三中的答案,同小組內其他成員在小組長的統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驟三中的思考題。

(2)同桌之間互相討論,有分歧不能達成一致的,小組討論;小組內不能達成一致的,組長記錄下來,以備全班討論時交流。

(3)全班討論時,教師不能一下子給出答案,在學生思維的火花充分碰撞後,再點撥引導,達到啓發思維的目的。

步驟一 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生難字詞

(1)字音

碣石(jié) 澹澹(dàn) 竦峙(sǒng zhì)

(2)詞義

竦峙:聳立。

幸甚至哉:幸運得很。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昏鴉:黃昏時將要回巢的烏鴉。

斷腸:形容悲傷到極點。

2、作者名片

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人(今安徽省亳縣)。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曹操雅愛詩章,好作樂府歌詞,今存二十一篇。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他的詩歌散文清峻整潔,氣魄雄偉,慷慨悲涼,篇中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了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

王灣,生卒年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詩人。先天元年(712)中了進士,官洛陽尉。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出生於西域。詩歌具有浪漫主義特色,想象奇特豐富,作品收入《李太白全集》。

馬致遠: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一生著有《漢宮秋》《青衫淚》《薦福碑》《岳陽樓》《馬丹陽》《黃粱夢》等雜劇共15種,與關漢卿、王實甫、白樸,並稱元代雜劇四大家。並寫有小令、套數二百餘首,經後人輯入《東籬樂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羣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風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淨沙61秋思》最爲有名,元人周德清譽之爲“秋思之祖”,王國維稱讚其“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3、文體鏈接

樂府詩:樂府詩是指由朝廷樂府系統或相當於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蒐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漢樂府掌管的詩歌按作用主要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供執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廟歌辭,其性質與《詩經》中的“頌”相同;另一部分則是採集民間流傳的無主名的俗樂,世稱之爲樂府民歌。《陌上桑》和

學法指導一:

針對步驟二中的表現手法

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詩歌

(1)襯托:用一個事物陪襯另一個事物,使後者更多情善感。

(2)烘托:通過側面描寫,使所要表現的對象鮮明突出。

(3)渲染:仔細描摹以加強效果。

(4)抑揚:不從正面平鋪直陳,先從反面着筆,加以貶抑或褒揚,而後透露出真實意圖。無論是欲揚先抑還是先揚後抑,所要強調突出的都是後者。抑揚的使用使詩詞在很短的篇幅裏跌宕起伏,搖曳生姿。

(5)託物言志、象徵: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借助於對某事或物的描摹、議論更含蓄地表達出來。

(6)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

(7)以動寫靜:通過描寫“動”來體現“靜”,更顯其“靜”。

(8)懷古傷今、借古諷今:追念古代,感傷現實。

(9)虛實結合:虛寫和實寫相結合。可大大豐富意象,開拓意境,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

《孔雀東南飛》都是漢樂府民歌,後者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

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後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後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聯繫。

律詩:律詩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爲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次北固山下》每句五個字,所以稱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錢塘湖春行》每句七個字,所以稱七言律詩,簡稱七律。

一首律詩每兩句爲一聯,共四聯,第一聯(第1、2句)稱“首聯”(或起聯),第二聯(第3、4句)稱“頷聯”第三聯(第5、6句)稱“頸聯,”第四聯(第7、8句)稱“尾聯”(或結聯)。律詩既講平仄、押韻,又講對仗,故寫作較難。

步驟二 賞讀《觀滄海》《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一)《觀滄海》

1、如何理解“東臨竭石,以觀滄海”一句?

【交流點撥】“東臨竭石,以觀滄海”,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以及觀察的對象,這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到人,但我們彷彿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時的那種勃勃英姿。“觀”字統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詩人是懷着怎樣的感情描繪大海的?

【交流點撥】(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2)大海的形象正是詩人形象的化身。在躊躇滿志的時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發了建功立業的願望,寫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雄渾詩句。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作者運用了什麼樣的表現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交流點撥】作者運用誇張的手法創造出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聯想日月星辰這些自然界偉大的景象,全離不開大海的懷抱。想象奇特,胸懷開闊,滲透着詩人自己的雄心壯志和昂揚奮發的精神。展現了詩人力挽狂瀾、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氣蓋世的英雄形象。

4、詩人在這首詩中把自己欲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人藉助了什麼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交流點撥】詩中3-8句實景描寫海水與山島;9-12句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想象之景。虛實結合,借景抒情,描寫滄海的壯麗景色,表現博大的胸懷,抒發統一天下的宏偉抱負。

(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春天的景物很多,爲什麼作者挑選“楊花”“子規”來寫?說說你的理解。

【交流點撥】“楊花”漂泊不定,給人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啼鳴暗含悲痛之情;詩人選取暮春時節的這兩種景物,渲染了哀傷的氛圍,融情入景。

2、在這首詩中,詩人將怎樣的愁緒寄予了明月?

【交流點撥】詩人對朋友深深的思念和擔憂。

步驟三 賞讀《次北固山下》《天淨沙 秋思》。

(一)《次北固山下》

1、詩的四聯各寫了什麼內容?四聯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交流點撥】首聯:點題。“青山”指北固山,詩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行客前進的路,想象船到鎮江後,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頷聯:寫船上所見景色。“平”“闊”“正”“懸”四字煉得好:“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纔有懸空的態勢。“潮平”句,又是爲頸聯中“江春”句作鋪墊。

頸聯:既寫景又點明瞭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這麼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尾聯:詩人離家日久,新年來到,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自己旅途他鄉,久不得歸,見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來給他傳遞家書了。全詩情感真切,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2、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之情?

【交流點撥】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直接表達了思鄉之情。全詩籠罩着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歷來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你認爲該如何理解呢?

【交流點撥】作者從煉字着眼,把“日”與“春”作爲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並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二)《天淨沙61秋思》

1、本曲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別渲染了怎樣的氛圍?

【交流點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前三句渲染了一種悽清孤寂的氛圍。籠罩在蒼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樹、烏鴉,呈現出一派蕭瑟淒涼的景象。

昏鴉歸巢反襯出遊子的漂泊無所歸宿。小橋流水旁的人家,親人團聚的天倫之樂,透露出遊子對寧靜溫馨的家園生活的嚮往,也反襯出有家歸不得的悲苦。寒風颼颼,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馬正在蜿蜒古道上艱難跋涉。羈思旅愁,借景物自然顯現,使人聯想無窮。

2、“斷腸人在天涯”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交流點撥】點明全文主旨:昏鴉還知道投樹棲息,小橋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騎着瘦馬的遊子卻只能在西風古道上奔波。“夕陽”如血,可倍添遲暮蒼涼之氣氛。“天涯”二字,與夕陽配合,加重了悲悽衰殘的色彩,說盡了千古羈旅人沉重的腳步與無限的愁悶。

3、這首小令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交流點撥】這首小令寄情於物,通過對衆多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羈旅天涯的遊人的悽苦愁楚之情。

步驟四 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總結寫法

《觀滄海》採用情景交融、虛實相映的寫法,借景抒情,將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表達了作者的豪情壯志。

《次北固山下》採用寓情於景、景中含理的寫法,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

《天淨沙61秋思》運用了傳統的寄情予景的寫法,把本來抽象的、難以表達的悲苦之情藉助景物畫面表現得淋漓盡致。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寄情於景,想象豐富,語言含蓄凝練。

2、拓展延伸

請你搜集幾句有關“胸襟”“抱負”“思鄉”的詩句。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③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杜甫《望嶽》)

④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

⑤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板書設計

觀滄海水:澹澹山島:竦峙(壯麗氣勢)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向榮姿態)實景——借景抒情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虛景(奇特想象)(宏偉意境)博大胸襟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盡子規啼哀傷寄明月夜郎西思念寄情於景天淨沙 秋思

景枯藤 老樹 昏鴉小橋 流水 人家古道 西風 瘦馬情 夕陽 斷腸人悲愴愁苦 思鄉之情

次北固山下

借景抒情首聯:旅途奔波之景頷聯:恢弘闊大之景頸聯: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尾聯:鄉思之情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驟一 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步驟二 賞讀《觀滄海》《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步驟三 賞讀《次北固山下》《天淨沙61秋思》。

步驟四 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七年級語文第四課課件2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麼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麼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爲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醜惡的事物,也是爲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範圍內有着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爲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二、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於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後不斷髮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爲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爲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着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着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讚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 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 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於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願我們能儘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寫作背景這首詩寫於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裏,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裏夫紀念冊上的。那裏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鬥志,他熱愛生活,執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聽、讀詩篇

1、聽課文錄音。

2、劃分朗讀節拍。

3、自由朗讀。 由教師範讀,再由學生讀

五、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 問:詩人在詩中闡明瞭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明確:詩中闡明瞭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於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 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爲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明確:見教參。

3、 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學生討論

4、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爲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後,喜歡這首詩嗎?爲什麼?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裏。 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繫實際

六、遷移積累

1、 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2、 背誦全詩

七、拓展提高:課後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教學過程

一、 複習舊課

1、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 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學生交流

二、導入新課: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麼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遊過許多地方,被認爲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爲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爲“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爲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朗讀詩篇

四、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覆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麼含義?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裏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徵手法。

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後的悵惘——多年後的回顧、嘆息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爲什麼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四、感悟哲理

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徵與比喻的概念。

什麼是象徵?象徵跟比喻有什麼區別?象徵: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明確:所謂象徵,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爲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徵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徵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這哪一首詩用了象徵,哪一首詩用了比喻?“我靠長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瑪洛酒,我將這酒飲盡,然後倚靠着這支長矛。”——阿爾基洛斯科《詩人之矛》象一顆山上的風信子,被牧人用腳踏了又踏,卻在地上開出紫花。——薩福《新娘》本詩的美正體現象徵的運用上,詩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打動了讀者的心扉。 首先明確概念,再由教師闡述兩者區別。

六、積累聯想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於“路”的名言警句。

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後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曆程上的體驗。

七、綜合性訓練:出然後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教後記: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