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寓言故事 > 鷓鴣大綱

鷓鴣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1W 次

寓言是用假託的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或教訓。寓言中的故事都是諷喻和比況,具有諷刺或勸誡的性質;它所寫的人或人格化了的物,大都是反面的或性格有缺陷的;不注重形象的具體描繪,篇幅短小。下面小編爲大家推薦兩則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歡迎大家進行閱讀欣賞,更多精彩的故事盡在語文迷。

鷓鴣

 (一)鷓鴣

在古代,喜瑪拉雅山山坡上長着一棵榕樹,枝繁葉茂,蒼翠欲滴。在它寬大、低垂的樹冠下,住着三個夥伴:鷓鴣、猴子和大象。它們備有各的長處,一個會飛;一個身輕機敏;一個龐大如山。因此,它們都很自傲,彼此不買對方的帳,更談不上尊敬和禮讓了。這種不和諧的氣氛每況愈下,無處不在的摩擦和對抗,傷害着它們原先的夥伴之情,也使它們心情急躁,變得心胸狹窄,常常悶悶不樂。

有一天,它們終於意識到不能再這樣生活下去了。它們終於想到活着並不是爲了證明自己比別人強,去壓倒別人,和別人進行無休止的對抗,讓傲氣對抗在彼此間不斷升級,最後像灼熱的岩漿般噴發出來,弄得兩敗俱傷。活着是爲了快樂,快樂來自於尊敬與被尊敬,愛與被愛,以自己的長處去幫助別人,反過來也會得到別人同樣的幫助。儘管如此,這個彎子也不是說轉就能轉過來的。它們即便意識到了,可誰也不肯放下架子主動表示和解。但是,這樣無休止地爭下去,又實在不是辦法。

“這樣吧,從我們三個中選出一個長者,大家都服從它。”它們湊到一起商量道。

“可是,誰是我們中的長者呢?”猴子插言道。

經過一番考證爭執,但什麼結論也沒有得出。

一天,它們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先由鷓鴣、猴子提問大象。

“大象朋友啊,你最早能記事的時候,這棵樹有多大,還記得嗎?”

大象一甩鼻子,沉思半晌,神氣而自信地答道:“朋友啊,當我還在吃奶,還不及我媽媽的腿高時,這棵樹只有灌木那樣高。那時我常做的遊戲,就是跨過這棵小樹。我可以非常輕鬆地跨過去,只有最高的樹枝偶爾觸及我的肚皮。我很早就認識這棵小樹了,是看着它一點點長起來的。每一根枝、每一片葉我都瞭如指掌。”

接着,鷓鴣和大像又向猴子提出同樣的問題。猴子搔搔臉,翻着眼睛,像是在努力地回憶着。“朋友啊,當我還是隻小猴子的時候,我蹲坐在地上,稍一伸脖子就能吃這棵小榕樹上最高的嫩芽。那時候它的葉子還很少。”

最後,輪到鷓鴣來回答這個問題了。鷓鴣在樹枝展展翅膀,清清嗓子,慢條斯理他說道:“朋友啊,我依稀記得那是在很久很久之前,這裏還沒有這棵榕樹,而在附近的地方卻另有一棵大榕樹。那時,我喜歡在它的葉叢中休息。有一天,我吃了它的果實,飛去找夥伴時,在路上將糞拉在這裏。沒想到後來竟長出了這棵榕樹。你們想想,咱們三個究竟誰年長呢!”

聽了鷓鴣一席話,猴子和大象信服得不得了,忙不迭地向鷓鴣——它們認可的長者表示崇敬之情,伺聲說道:“朋友啊,長者啊,我們將尊重你、敬仰你、崇拜你,對你俯首聽命,對你恭順謙卑,禮貌周全,恪守你的教導和訓戒。”

此後,鷓鴣成了三人中名正言順的長者,對猴子和象宣講訓戒,自己也身體力行。它們三個一改過去的挑剔、爭鬥,都互相尊重、禮讓,互相愛護、扶持。它們在一起,配合得很好,也生活得非常愉快。

大象以它的龐大和強壯,給鷓鴣與猴提供強有力的保護;猴子以它的敏捷、靈巧、善攀爬,採摘鮮美的野果供大家享用;鷓鴿則飛得高,看得遠,及時將各種情況通知夥伴。它們成爲榕樹下的好朋友,快樂地生活了很多很多年。它們死後,全都轉生到了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