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偶然成功的人造雨大綱

偶然成功的人造雨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W 次

人造雨的想法早在古代就有了,但是直到1946年前都沒有實現。科學的人造雨是從文森特·J謝弗開始實驗的。他是美國紐約州通用電器公司實驗室的一名科學家,他在一次偶然事件中,取得了成功。

偶然成功的人造雨

長期以來,人們認爲雨是這樣形成的:由海洋和湖泊中的水,變成空氣的一部分,形成了雲,從雲中降下雨來。而云是怎樣形成雨滴的?不少科學家認爲,雨滴是凝聚在灰塵或其他極細小的微粒周圍才形成的,雨滴的內核相當小,肉眼不能看到它,沒有這些內核物質,似乎水滿無法形成。於是人造雨的最初嘗試是把某種材料作爲水滴的內核發射到潮溼的、但沒有足夠的塵埃或是其他物質微粒的大氣中去。

科學家們把成千上萬磅各種各樣的人造內核從飛機上投下來,或是從地面上發射上去。結果是有時下雨,有時不下雨。所以,雲變雨滴的過程仍是一個謎。

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的科學家歐文·蘭米爾和他年輕的助手謝弗在二戰期間,是研究飛機機翼結冰問題的。他們經常去寒風凜冽、大雪紛飛的新罕布什爾去。在那裏,蘭米爾和謝弗意外地發現雲彩周圍的溫度經常低於冰點,然而卻不結冰。這一現象的發現使得蘭米爾和謝弗初步相信了當時一些歐洲和挪威科學家對雨的解釋:水聚集在內核的周圍成爲冰的晶體,當落到地面就成了雨。

二戰結束後,謝弗繼續他的尋找雪內核的研究。他試驗了所有由氣象學家建議的天然材料,包括粉塵、泥土和鹽類。爲了仿製雲霧狀的潮溼空氣,謝弗將自己呼出的氣送入製冷器,然後投入一種特殊的東西。經過了很長時間,他試驗了所設想的一切材料和一些幾乎是不可想像的東西,但除了製冷器的底部爲那種物質所覆蓋外,什麼都沒有發生。將某種物質變爲盲的晶體的內核的試驗均告失敗。

7月的一個上午,謝弗將各種材料都向製冷器裏投了一小點,並注視着他所期待的失敗結果。後來,朋友提醒他去吃午飯,謝弗高興地同他去了。走時他照例讓製冷器的蓋子朝上。因爲冷空氣下沉,不會從盒子裏跑掉。

午飯後,謝弗又繼續開始進行試驗。此時他偶然地看了一下製冷器的溫度,比要冰的晶體繼續保持固態的溫度高了一點。溫暖的夏季天氣的到來,並沒有引起他的注意,他更多注意的是試驗的前景。

這時,有兩種選擇,他可以蓋上蓋子,讓它自己降至原來的溫度;或是投入乾冰迅速制止繼續升溫。乾冰是固態的氣體,很冷。他在製冷器內投入乾冰後,碰巧他呼出了大量的哈氣,奇蹟便展現在他眼前:在少量射入到製冷器的光線內,他看到了哈氣中有某種細小的碎片,他立即明白了它們是冰的晶體。他偶然地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製出了雪的晶體。不是用一些附加的內核摻到潮氣中去,而是相當清徹的哈氣吹入製冷器,並且加入大量乾冰,如此製出了冰的晶體,變成了一些小小的雪花飄落到他的實驗室的地板上。

據此,謝弗準備了一架能噴灑乾冰到雲中的飛機以及電動噴灑裝置。在1946年11月一個寒冷的日子,謝弗駕着飛機在雲層上飛行,在適當的時機,啓動機械將乾冰灑落到下面的雲彩裏。在地面上,蘭米爾博士激動地看着雪從飛機飛過的雲層裏落下來。當謝弗返回地面對,蘭米爾向他奔跑過去,高喊道:“你創造了歷史!”此後,數百次人造雨都是將於冰撒到各類雲彩中,或稱之爲“給雲層播種”的方法實現的。此後蘭米爾博士又發現乾冰的碎片要小到豆粒,才能造成足夠的雪以產生大量的雨。

謝弗發現如果能使大氣足夠的冷,就不必要有一個內核,因此他停止了關於內核的研究。然而,有關雨內核的理論是否就是錯誤的呢?另一個通用電器公司的年輕工人伯納德·萬內格特卻仍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他曾在技校學習過製冷。1945年到通用電器公司當工人。他學習了弗值森的冰晶理論,認爲弗畝森的理論是正確的。弗畝森指出,必須使用與雪的微小碎片的內核同樣大小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