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圓周率祖沖之名人故事(精選10篇)

圓周率祖沖之名人故事(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圓周率祖沖之名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圓周率祖沖之名人故事(精選10篇)

圓周率祖沖之名人故事 篇1

提起圓周率,人們自然就會想到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科學家祖沖之。

祖沖之的貢獻不僅僅在數學,他還精通天文地理,編制過《大明曆》,改造過指南車。

祖沖之小時候,喜歡皎潔的月亮,常常和農家孩子們一起到場院賞月。

剛開始,他只是看着玩而已。後來,一首兒歌引起了他的深思。兒歌唱道:“初一看不見,初二一根線,初三初四鐮刀月,初七初八月半邊,一天更比一天胖,直到十五月團圓。十七、十八月遲出,廿二半夜見半圓。一天更比一天瘦,廿九、三十月難見。”他這才知道,原來月亮的圓缺是有規律的。

爲了驗證這首兒歌,祖沖之每天晚上都要看幾次月亮,半夜裏,他獨自一人站在院裏,仰望天空,一看就是一、兩個時辰。經過幾個月的精心觀察,祖沖之終於相信了兒歌中的說法。

可月亮爲什麼會有圓缺呢?祖沖之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問爺爺祖昌。

爺爺笑着說:“這裏面的道理很複雜,小孩子是搞不明白的。”可祖沖之有個犟脾氣,什麼事情弄不出個水落石出是不肯罷休的。他纏住爺爺,問了一次又一次。爺爺沒辦法,只好找來幾本天文書,讓祖沖之自己去讀。

祖沖之如獲至寶,貪婪地讀了起來,其中張衡寫的那本《靈憲》,他一連讀了五六遍。

這天,祖沖之顯得格外高興,他搖晃着爺爺的身子直喊:“我明白了!

我明白了!”

圓周率祖沖之名人故事 篇2

祖沖之( 公元429年4月20日─公元500年)是我國傑出的數學家,科學家。南北朝時期人,漢族人,字文遠。生於宋文帝元嘉六年,卒於齊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爲避戰亂,祖沖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遷至江南。祖昌曾任劉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沖之的父親也在朝中做官。祖沖之從小接受家傳的科學知識。青年時進入華林學省,從事學術活動。一生先後任過南徐州(今鎮江市)從事史、公府參軍、婁縣(今崑山市東北)令、謁者僕射、長水校尉等官職。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曆法和機械三方面。

祖沖之在科學發明上是個多面手,他造過一種指南車,隨便車子怎樣轉彎,車上的銅人總是指着南方;他又造過“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試航過,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裏。他還利用水力轉動石磨,舂米碾穀子,叫做“水碓磨”。 名人故事

祖沖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個管理朝廷建築的長官。祖沖之長在這樣的家庭裏,從小就讀了不少書,人家都稱讚他是個博學的青年。他特別愛好研究數學,也喜歡研究天文曆法,經常觀測太陽和星球運行的情況,並且做了詳細記錄。

宋孝武帝聽到他的名氣,派他到一個專門研究學術的官署“華林學省”工作。他對做官並沒有興趣,但是在那裏,可以更加專心研究數學、天文了。

我國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並且根據研究天文的結果來制定曆法。到了宋朝的時候,曆法已經有很大進步,但是祖沖之認爲還不夠精確。他根據他長期觀察的結果,創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叫做“大明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號)。這種曆法測定的每一回歸年(也就是兩年冬至點之間的時間)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測定月亮環行一週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見它的精確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沖之請求宋孝武帝頒佈新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議。那時候,有一個皇帝寵幸的大臣戴法興出來反對,認爲祖沖之擅自改變古歷,是離經叛道的行爲。祖沖之當場用他研究的數據回駁了戴法興。戴法興依仗皇帝寵幸他,蠻橫地說:“曆法是古人制定的,後代的人不應該改動。”祖沖之一點也不害怕。他嚴肅地說: “你如果有事實根據,就只管拿出來辯論。不要拿空話嚇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幫助戴法興,找了一些懂得曆法的人跟祖沖之辯論,也一個個被祖沖之駁倒了。但是宋孝武帝還是不肯頒佈新曆。直到祖沖之死了十年之後,他創制的大明曆纔得到推行。名人故事

儘管當時社會十分動亂不安,但是祖沖之還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學。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數學方面。他曾經對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作了註釋,又編寫一本《綴術》。他的最傑出貢獻是求得相當精確的圓周率。經過長期的艱苦研究,他計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爲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七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

祖沖之晚年的時候,掌握宋朝禁衛軍的蕭道成滅了宋朝。

圓周率祖沖之名人故事 篇3

祖沖之祖籍河北,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在南朝做官,因而他出生於南方。 晉朝末年,由於北方連年混戰,中原地區的人口大量遷移到南方,促使長江流域的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各方面都有迅速的發展,祖沖之正是誕生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裏。祖家歷代對天文曆法都很有研究。在家庭的影響下,祖沖之從小便對天文學和數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青年時代,他便對劉歆、張衡、王蕃、劉徽等人的工作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駁正了他們的錯誤。以後他繼續鑽研,在科學技術方面作出極有價值的貢獻。精確到小數點後第六位數的圓周率,便是他其中最傑出的成就之一。在天文曆法方面,他曾將自古代到他生活年代爲止所有可以蒐羅到的文獻資料,全部整理了一遍,並且通過親自觀測和推算,做了深切的驗證。他指出當時所流行的何承天(公元370—447年)編定的歷法有許多嚴重的錯誤。因此他便開始編制另一種新的歷法。

宋大明6年(公元462年),33歲的祖沖之編好了新的歷法“大明曆”。這是一部最好的歷法,但是卻遭到了當時朝廷中最得勢人物戴法興的反對。許多官員懼怕戴法興的勢力,不敢對祖沖之新曆作公正的評定。祖沖之爲了堅持真理,勇敢地與戴法興展開了辯論,他寫了一篇有名的《駁議》,逐條駁斥了戴法興的無理責難。這場辯論,實際上反映了當時科學發展過程中科學和反科學、進步和保守之間的尖銳鬥爭。戴法興等人認爲:歷代流傳下來的東西,都是古制,是不可革的,是“萬世不易”的,他們認爲天文曆法不是“凡人”可以修改的,他們說:“非衝之淺慮妄可穿鑿”,甚至進一步責罵祖沖之是“誣天背經”。祖沖之對他們提出了尖銳的反駁。他認爲日月五星的運行“非出神怪”,“是有形可檢,有數可推”,只要進行細心的觀測和推算。孟子早先所說“千年之日至(夏至、冬至)可生而致”的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祖沖之在《駁議》中寫了兩句非常有名的話“願聞顯據,以覆理實”,“浮詞虛貶,竊非所懼”。他希望雙方都拿出真實的證據,辨明真正的是非,至於造謠和中傷,那是他絲毫不怕的。由於種種阻礙,大明曆一直到他死後十年,在樑朝才得以頒行(公元510年)。

祖沖之除天文曆法和數學之外,對機械方面也有研究,他製造過“指南車”和“千里船”,此外,他對音律也很精通,對古代的許多書籍進行過註釋,他還寫過十卷小說,他真稱得上是一個多才多藝的科學家。關於他在數學方面的著作,最著名的要算是《綴術》,此外還有《九章算術譯註》、《重差注》等等,但這些也都失傳了。

祖沖之的兒子祖𣈶也是一位傑出的數學家,他繼承了祖沖之在數學和天文曆法方面的工作,並進一步發揚光大了他父親的成就。祖沖之的“大明曆”就是經過祖𣈶三次建議之後才被樑朝採用的。關於球體體積的計算也是作爲祖𣈶的工作流傳下來的。祖𣈶終生好學不倦。傳說他小的時候,專心讀書,連打雷也不覺得,走路時思考問題,曾經撞到別人身上。

祖沖之父子的名字,不僅在國內已是受到稱道,在世界上也受到了應有的重視。

圓周率祖沖之名人故事 篇4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週三"做爲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週三有餘”,不過究竟餘多少,意見不一。

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

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覆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爲約率,取爲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

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爲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曆法的嚴重誤差,並勇於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製成功了《大明曆》,開闢了曆法史的新紀元。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𣈶(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採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於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於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恆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爲卡瓦列利原理,但這是在祖氏以後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爲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爲“祖𣈶原理”。

圓周率祖沖之名人故事 篇5

祖沖之出生在公元429年,正當南北朝劉宋王朝時代。他是個偉大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有許多卓越的成就,其中之一就是圓周率的計算。

圓周率就是圓周的'長度和直徑的長度的比。這是一個無限不循環的小數,也就是說它是個沒完沒了的小數,各位數字的變化又沒有規律。通常在計算的時候,我們把圓周率定爲31416,這個數字實際上比圓周率稍微大一點。祖沖之在一千五百年以前就確定,圓周率在31415926至31414927之間,比31416精確得多。在他之後一千年,阿拉伯數學家纔打破了這個精確程度的記錄。

計算圓周率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我們知道,在一個圓裏內接正多邊形,計算這個正多邊形的總的邊長,就可以得到圓周的近似值。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總的長跟圓周就越是接近。祖沖之必須從圓的內接正六邊形開始,先算內接正十二邊形的邊長,再算出內接正二十四邊形的邊長,再算內接正四十八形的邊長……邊數一倍又一倍地增加,一共翻十一翻,直到算出了內接正一萬二千二百八十邊形的邊長,才能得到這樣精密的圓周率。

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翻十翻,看起來好像還簡單,其實不然。邊數每翻一翻,至少要進行七次運算,其中除了加和減,有兩次是乘方、兩次是開方。祖沖之算出來的結果有六位小數點,估計他在運算的過程中,小數至少要保留十二位。加和減還好辦,十二位小數的乘方、尤其是開方,運算起來極其麻煩。祖沖之要是沒有熟練的技巧和堅強的毅力,是無法完成這上百次的繁難複雜的運算的。

在祖沖之以前,已經有人提出圓周率跟π相近似。祖沖之把π叫做“疏率”,提出了另一個圓周率的近似值π,作爲“密率”,因爲它更加精密,跟圓周率更相接近了。過了一千年,德國人奧托和荷蘭人安託尼茲才先後提出π這個圓周率的近似值,歐洲人當時不知道祖沖之已經提出了“密率”,在他們寫的數學史上,把它叫做“安託尼茲”。日本數學家主張把π稱爲“祖率”,這是十分公允的。

祖沖之計算出圓周率後名聲響了起來,結果被宋明帝派到一個落後的窮縣當縣令。祖沖之上任後經常外出觀察,一次他看到農民用腳踏碓舂米的情形,覺得既累又慢,便立即與老農商量,請來木匠、石匠,做了一個以立式水輪爲動力的水碓。

試車成功了,村民們在一旁歡呼雀躍。祖沖之卻在一旁思考:如果能做個水碓磨,既能舂米又能磨面不是更好嗎?經過反覆實踐,改進,水碓磨車終於試製成功了,這其中包含着力水、槓桿、凸輪的原理。

後來,祖沖之又被調到京城任職。當時的達官貴人爲出門顯示排場與威風,紛紛指令手下工匠製造指南車。祖沖之經過精心研究和設計,再利用精確圓周率計算,在車前做了個銅鑄齒輪盤,隨便車子怎麼轉,車上的銅人總是指着南方。

祖沖之就是這樣不斷地進行科學探索。他的科學成就,在我國科學技術發展史上,將永遠放射光芒。他的刻苦學習、認真鑽研、勇於創造和堅持真理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邊讀邊想:祖沖之是誰?他最早計算出了什麼,比其他國家早了多少年,他涉獵了哪幾個科學領域,他有哪方面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圓周率祖沖之名人故事 篇6

祖沖之是南朝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是世界上把圓周率算到第七位的第一人,所以圓周率又被稱爲“祖率”。他在數學和天文學上的貢獻,對後世的發展有着很深遠的影響。

祖沖之生於429年,卒於500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有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其祖父乃是祖昌,主管土木工程;其父祖朔,學識淵博,受人尊重。所以祖沖之有一個很好的成長環境,來自家庭的薰陶和自己的努力,使他很早就有了博學的美譽。

祖沖之能在科學上取得巨大的成就,這和他執着、勤奮的研究態度有着莫大的關係。他蒐集了大量的資料,上至遠古,下至他生活的年代,他全部都進行考察,而且他絕不會把自己的思維侷限在古人的認識中。這也是他能在科學上走得比別人更遠的原因之一。

後來,孝武帝聽聞祖沖之的名聲,任命他到總明觀任職。當時,總明觀是最權威的科研機構,在總明觀任教,讓他能夠接觸到更多、更豐富的資料,也讓他擁有了進行研究與開拓的資本與條件。

其後數年,祖沖之雖然繼續擔任朝廷命官,生活並不安定,但他從沒放棄過對科學的研究。公元462年,祖沖之在天文學上的嘔心瀝血之作——新曆法《大明曆》終於完成。

祖沖之晚年的時候,由於政局變化,社會動亂,祖沖之的研究方向也隨之發生的改變,從對數學、天文學的研究轉變爲對文學和社會學的研究。這種改變是由生存環境和社會現實所決定的。

祖沖之從小就對古書一竅不通,卻極愛數學,富有實踐精神。幼時,私塾的先生告訴祖沖之,“圓周是直徑的3倍”。祖沖之對此產生了疑問,第二天就跑去村頭測量車輪,量來量去都與這個結論不符。此後多年,這個疑問一直困擾着他。

後來,祖沖之受到劉徽的“割圓術”的啓發,沿着他的方法繼續研究下去,以期求得更加精準的結果,而爲了防止出現差錯,他的每一步都會計算兩遍。經過無數遍的演算,最終得出了圓周率在3 . 1415926和3 . 1415927之間的結論。

祖沖之是將圓周率精確到第七位的第一人,與歐洲相比,早了1000多年。所以,圓周率又被稱爲“祖率”,是對祖沖之這一偉大成就的紀念。

圓周率祖沖之名人故事 篇7

最近我在讀《數理化通俗演義》,裏面許多科學偉人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印象最深的是祖沖之推算圓周率的故事。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圓周率吧:3.1415926535......它雖然是個無窮無盡的無限不循環小數,但它的作用非常大,計算不規則圖形或者圓形的周長與面積都要用到它。可是,你知道嗎,這一串小數卻缺不了一個數學家嘔心瀝血的計算,這個數學家正是中國古代這哲學家祖沖之。

在中國古代,很多數學家都只計算出圓周率的後兩位小數,而且,還存在一些爭議。這時祖沖之就準備把圓周率算個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於是他就與他的兒子𣈶兒一起,先按正多邊形的周長算,每次都多增加一條邊,使圖形越來越接近圓形。就這樣,經過日日夜夜的一次又一次計算,終於得出了3.1415926這個數字,祖沖之的手指因長期拿算籌,被磨出了血。

我覺得祖沖之真的是一個偉大的人,他爲了算出更精確的圓周率,不辭辛苦,連手指磨出血都不罷休,這真是他堅持不懈、堅強的體現。同時,他奉獻出他寶貴的時間、精力,讓後世的數學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也體現了他是個捨己爲人、樂於奉獻的人。他讓我們不再爲計算圓的周長和麪積而感到苦惱。如果你們還覺得圓周率太難背了,請想想祖沖之計算圓周率的辛苦吧。總而言之,祖沖之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

圓周率祖沖之名人故事 篇8

說到祖沖之,腦海裏便直接將圓周率與他聯繫起來,他倆就像人與影子一樣早已密不可分了。在古代,沒有現代如此發達的科技僅能依靠排列算籌、繩尺測量等簡單的工具,祖沖之卻能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比歐洲要早一千年,其間的艱難險阻可想而知。如此艱鉅而細緻的演算,就是現在的我們不借助任何機器也不一定能算得如此精確,但圓周率的前七位我們卻能熟記於心、張口就來,實際上我們只不過是走了條捷徑,摘取了前人的成果。

面對如此龐大的計算,祖沖之可謂是大智大勇、臨危不懼。相比較我們,那真是自愧不如!在平常的學習中,一遇到繁瑣些的問題我們便心浮氣躁、抓耳撓腮、眉頭緊皺像是在迷宮中晃盪了許久找不到出口一般,心急如焚;有的甚至直接放棄不再去想那些傷腦筋的題目而是在網上搜。如此,思維便得不到發展提升總是在一個層面停滯不前,宛如一隻井底之蛙只能貪婪地望着井口的那一小片天空,只能深陷在小小的泥潭而不自知,永遠無法親眼見識天空的廣闊無垠。也許是沒經歷過艱苦的環境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對於手到擒來的東西不知道珍惜,往往在失去之後才明白如此豐富的校園生活是多麼的彌足珍貴。

像那些生活在山區裏的貧苦學生往往要比我們更懂得珍惜,每天天不亮就要起牀,揹着書包走在曲折泥濘的山間小路上,走了幾十裏才能到校;每天放學都要藉着月亮的光輝才能安全到家。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們卻能始終如一,每天起早貪黑堅持上學。試想,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總有人在艱苦的環境下依然能勤奮好學,而我們生活在如此優越的環境下怎能不發憤圖強、奮起直追呢!

當然,祖沖之能夠流芳百世不僅僅是因爲他的勤奮好學與數學上的成就,還因爲他爲官清正、勤政愛民,爲人們辦了許多實事,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清官。他還改造指南車、建造千里船等,這無疑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個奇蹟,是中國人的驕傲。

我們應該繼承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要培養優秀人才,正如趙翼所說“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圓周率祖沖之名人故事 篇9

《數理化通俗演義》中記錄了許多名人的故事,作者樑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許多遙遠的歷史人物和他們的科學成就再現在我們眼前。

祖沖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他得出的圓周率精確值在當時的世界遙遙領先。

祖沖之是在爲中國古代數學名著《九章算術》做注的時候遭遇到圓周率這個難題的,這個問題當時已經困擾中國數學學者四百餘年。

祖沖之大量閱讀了前人留下對《九章算術》註解,從劉徽的割圓術中獲得靈感,將一個圓內接上正多邊形,不斷地割下去,求出多邊形的周長,便能無限接近圓周率。

祖沖之和他的兒子祖𣈶在地上畫了一個直徑爲一丈的打算,將圓割成六等分,然後依次內接12邊形、24邊形、48邊形……父子倆把地上的大圓切割到了24576份,這時的圓周率已經精確到了3.14159261。祖沖之知道這樣不斷的割下去,內接多邊形的周長還會增加,會更接近於圓周,但這已經是小數點後的第8位,再增加也不會超過0.00000001丈,所以圓周率必然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首次提出了圓周率在“上下二限”之間這個提法,這個圓周率的精確值直到1000年後才被阿拉伯數學家超過。

圓周率的應用很廣泛,尤其是在天文、曆法方面,凡牽涉到圓的一切問題,都要使用圓周率來推算。祖沖之對圓周率數值的精確推算,對於中國乃至世界都是一個重大貢獻,有着積極的現實意義。

圓周率祖沖之名人故事 篇10

祖沖之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小時候祖沖之對學過的知識總愛問個爲什麼,直到弄懂爲止。

一天深夜,祖沖之躺在牀上翻來覆去睡不着,心裏老是想:老師和一些算術書上說,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左右,到底是多少呢?於是,他決定親自實踐一番,弄個明白。

第二天一早,他就拿了一根繩子,跑到村口大路旁,等候來往的車輛。一會兒,來了一輛馬車。祖沖之攔住馬車,對駕車的老大爺說:“我用繩子量量您的車輪,行嗎?”

“好吧,孩子。”老人點點頭,把車停了下來。

祖沖之先用麻繩繞車輪一圈,然後折成相同長短的三段,再去量車輪的直徑。量了幾次,他發現車輪的直徑沒有線段長。他又量了幾輛車的車輪,結果是同樣的。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他決心解開這個謎。經過幾十年的實驗與研究,他終於得出了圓周率在3.26到3.27之間。這一發現,比歐洲要早一千多年呢!

爲了紀念祖沖之的功績,人們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爲“祖沖之環形山”,還將小行星1888號命名爲“祖沖之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