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古代名人讀書的勵志故事(通用9篇)

古代名人讀書的勵志故事(通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小編帶來的古代名人讀書的勵志故事。

古代名人讀書的勵志故事(通用9篇)

古代名人讀書的勵志故事 篇1

孫敬“懸樑”《漢書》

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後爲當世大儒。另:( 《太平御覽》中的《楚國先賢傳》也有記載:“孫敬好學,時欲寤寐,懸頭至屋樑以自課。” )

“樑”:指房樑。

蘇秦“刺骨”《戰國策·秦策一》

(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股”:指大腿。

車胤“囊螢”《晉書·卷八十三·車胤傳》

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練囊”:把布煮得潔白柔軟做成的布袋。

孫康“映雪”《孫氏世錄》

晉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遊不雜。

清介:清正耿直。

買臣“負薪”《漢書·朱買臣傳》

朱買臣“家貧,好讀書,不治產業,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

常艾薪樵,賣以給食:經常砍柴賣來維持生計。艾:同“刈”,砍,割。

李密“掛角”《新唐書·李密傳》

密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蒲韉:墊在牛背上的蒲草墊子。

匡衡“鑿壁”《西京雜記·卷二》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逮:到,及。(鄰舍燭光照不到匡家,只好“鑿壁偷光”。)

古代名人讀書的勵志故事 篇2

漢朝的孫敬刻苦好學,每天一早就起來就讀書,直至深夜。因爲疲勞瞌睡,常會不知不覺打起盹來。他就把繩子的一頭懸在屋樑上,一頭繫着頭髮。這樣,一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痛。後來,他終於成爲儒學大師。戰國時的蘇秦因爲遊說秦國失敗,家裏人不理他,就發憤自學。每當瞌睡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鮮血淋漓。後來他成爲有名的'學問家。

後面的人八兩人的事蹟合在一起,用“懸樑刺股”來比喻人們的刻苦自學的態度。

古代名人讀書的勵志故事 篇3

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他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由於家境貧寒,家裏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爲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教給他寫字。

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裏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着進行抄寫。就這樣日以繼夜、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爲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古代名人讀書的勵志故事 篇4

呂蒙是三國時吳國的大將,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卻不愛讀書。於是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大將軍了,肩上擔子很重,一定要多讀讀書,長點見識。”呂蒙便開始讀書。慢慢地,他發現書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東西。一次,他讀到孫臏用“減竈計”誘使龐涓輕敵,最後打敗龐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開。於是,呂蒙逐漸愛上了讀書。

在軍務繁忙之餘,他便一頭鑽進書堆裏,如飢似渴地閱讀古代的兵法和史書。幾年下來,呂蒙的軍事才能大有長進。孫權大爲高興,就讓呂蒙擔任了大都督,統領全國兵馬。

古代名人讀書的勵志故事 篇5

晉朝人孫康自幼聰敏好學,但是家中很貧窮,根本沒有上學讀書的機會。於是,他開始利用夜晚時間讀書,可是夜間讀書時,必須點油燈,往往讀一個晚上的書,就要用去一燈油,以孫康當時的家庭條件根本負擔不起,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特別是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便躺在牀上默誦。

有一年冬天,天氣格外寒冷,三天兩頭下一場大雪。冬夜,孫康蓋着薄被正蜷縮在牀上,面對着北風呼嘯的窗口又在背書。揹着揹着,突然發現窗口越來越亮,他甚至懷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陽的時候了,等他披着衣出門一看,原來是下了大雪,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孫康心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那麼一定也可以用積雪照着讀書吧。想到這裏,他便捧起書跑到門外,一個人蹲在雪地裏,藉着積雪映出的微弱亮光來讀。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腳。

從此孫康不再爲沒有燈油而發愁。整個冬天,他夜以繼日地讀書,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讀到雞叫。即使是北風呼號,滴水成冰,他也從來沒中斷過。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最終擺脫貧困家境,成爲一位很有名望的學者。

古代名人讀書的勵志故事 篇6

陶弘景菜園求學:古代的時候,對自然界產生很多誤區,人們相信螺贏是將螟蛉變成自己的兒子這個荒唐的傳說,還把領來的兒子叫做“螟蛉子”。

陶弘景對此表示懷疑。他在村邊的菜園子裏找到一窩蜾蠃,蹲在菜地裏聚精會神地整天觀察。陶弘景發覺它們有雄也有雌,經過很多的天細緻觀察,陶弘景終於揭穿了蜾蠃銜螟蛉的祕密:原來蜾蠃也有自己的後代,螟蛉是被銜到窩裏給幼蟲當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義子”這回事!從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親自觀察,絕不能人云亦云。

古代名人讀書的勵志故事 篇7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裏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學習。家裏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

匡衡並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的知識,後來做了宰相。

古代名人讀書的勵志故事 篇8

車胤是晉代的名臣,以博學聞名。他從小勤奮好學,但家裏特別窮困,有時甚至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這樣一到晚上,車胤就不能讀書,爲此,他非常苦惱。

一個夏夜,車胤無聊地坐在屋外納涼。這時,在草叢裏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蟲子身上一閃一閃的亮光多像燈光呀!他趕緊找來一個用白紗製成的小口袋,一口氣捉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口袋裏。這麼多蟲子發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盞小小的燈嗎?車胤拿着這盞“燈”,高興地進屋讀書去了。就這樣,車胤經歷長年累月的苦讀,終於成爲一個有學問的人。

古代名人讀書的勵志故事 篇9

路溫舒是西漢時人。他幼年時家裏非常貧窮,靠放羊爲生。他很有志向,雖然買不起書,但經常從別人那裏借書來看。可借閱的書總是要歸還的,路溫舒常想:要是能有一冊書帶在身邊,一邊放羊一邊讀書,那該多好啊。有一天,路溫舒去放羊,偶然發現蒲草的葉子很寬。他靈機一動,心想:蒲草的葉子這麼寬,要是把它們編成席子,這樣不就可以在上面寫字、抄書了嗎?於是,路溫舒趁着放羊的時候割草、編席,然後再把借來的書抄在編好的席上。通過這種方法,他積累了很多知識,最終成爲西漢有名的法官。

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一個人只要從小立志,並克服一切困難,努力朝着目標奮鬥,相信總有一天會成功的。西漢路溫舒幼年貧困,但他善於想辦法,堅持不懈地學習,最終成爲了有名的法官。青少年置身於現代化文明管理的監獄中,擁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多樣化的學習機會,要珍惜一切學習時間,用知識充實自己,用技能武裝自己,爲出監後就業謀生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