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必備)歷史名人故事

(必備)歷史名人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歷史名人故事 篇1

歐陽修出生在一個顯赫的大家族,但傳到歐陽修的祖父時家道已經衰落。歐陽修4歲時父親病故,生活無着,母親只好帶他到湖北投奔叔父。母親教子很嚴,叔父是個小官,家境也不富裕,甚至不能給歐陽修母子提供學習用的紙筆。母親就帶着歐陽修來到一條小河邊,就地取材,用荻草作筆,在鬆軟的沙地上完成歐陽修的啓蒙教育,一筆一畫寫出一個大寫的“人”字,“畫荻教子,荻草學書”從此傳爲美談。

(必備)歷史名人故事

宋仁宗天聖七年(1029年),22歲的歐陽修跟隨岳父胥偃來到京師汴梁(今開封),連考四場,三場第一。他一出場就是一個“白鶴亮翅”,冠絕京華。但性格決定命運,他的仕途並不通達,爲北宋政府“工作”40餘年,幾度貶謫,卻絲毫沒有影響他成爲一代宗師。

歐陽修一生著述頗豐,著有《新五代史》《新唐書》等。他的《醉翁亭記》《秋聲賦》成爲膾炙人口的名篇。他創立了應用文概念,開拓性構築了應用文理論的大體框架,主張應用文以實用爲主。

他的詩、詞、賦、散文都很美,被貶滁州後寫出了千古不朽的《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這些山在仕途上和人的心中是畫地爲牢的屏障,在文學家眼裏卻是突出“林壑尤美”、“蔚然深秀”的畫框。醉心秀美的山水和自己營造的悠然心境中,歐陽修樂而忘憂.他是個有責任感有擔當的人,被召回京城後,利用自己的聲望舉薦獎掖大批文學新人,讓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些人中有王安石、曾鞏、蘇軾父子。在舉薦蘇軾時有好心人說:“怕是十年之後世人只知道蘇軾,不知道先生了。”歐陽修淡然一笑,高貴灑脫、大家風範的.胸襟氣度躍然紙上。千百年來,文人墨客不光知道蘇大學士,更敬重歐陽修。

但歐陽修的長相卻不像雕塑中塑造的那麼完美。他還長了兩個外露的兔牙,又矮又瘦。一次,皇帝接見他,被皇后看到了,皇后皺起眉頭說沒見過這麼醜的人。就連風流宰相晏殊見了他也說他的長相和其清新典雅的文字大相徑庭。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男才女貌,男人在纔不在貌,多少美女慧眼識珠,爲他的智慧與才華所傾倒。

歐陽修先後娶的三個老婆個個如花似玉,系出名門。歐陽修年輕時,不失爲一風流才子。歐陽修過65歲生日時,當年的門生都已功成名就,文學上更是功名卓卓,超過老師。他們都趕過來祝老師生日快樂。一位美女“粉絲”一邊殷勤把盞一邊說:“先生‘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既然不關風月,那和什麼有關呢?”歐陽修反問:“我笑起來的樣子很難看嗎?”“不難看,先生的魅力指數在座的都比不上。”智慧豁達無私善良的男人才是最可愛的人。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宋代的領軍人物,無論從政和著述都成績頗豐,作出過重要的貢獻,不僅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就是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名聞遐爾。歐陽修享年66歲,死後,安葬在河南的新鄭。

歷史名人故事 篇2

一飯千金

韓信小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他雖然用功讀書、拼命習武,然而,掙錢的本事卻一個也不會。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爲此常遭別人冷眼。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經常飢一頓飽一頓。淮水邊上有個老奶奶爲人家漂洗紗絮,人稱“漂母”。她見韓信捱餓挺可憐,就把自己帶的飯分一半給他吃。天天如此,從未間斷,韓信發誓要報答漂母之恩。韓信被封爲“淮陰侯”後對漂母分食之恩始終沒忘,派人四處尋找,最後以千金相贈。這就是“一飯千金”成語的來歷。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溼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嚮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嚮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嚮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着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樑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樑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歷史名人故事 篇3

文天祥,字宋瑞,號文山,1236年生於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富田村的一個地主家庭。其父愛讀書,也很重視孩子們的學業,設法聘名師執教。文天祥無論寒暑都要在貼滿格言警句的書齋中與弟弟一起誦讀、寫作、談古論今。

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20歲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即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臨安(今杭州)應試。

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被主考官譽爲“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由理宗皇帝親自定爲601名進士中的狀元。4天后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3年。

宦海浮沉

後來,蒙古軍兩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戰成都。忽必烈率東路,越天險長江與自雲南北上潭州(今長沙)的另一支蒙古軍合圍鄂州(今武昌)。南京朝野震驚,宦官董宋臣提請避兵遷都四明(今寧波),以便理宗隨時逃往海上。對此。文天祥僅以進士身分大膽上書直言:“陛下爲中國主,則當守中國;爲百姓父母,則當衛百姓。”請斬董宋臣以安人心。後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歸爭奪汗位,才允准南宋右丞相賈似道祕密稱臣納貢後撤軍。

賈似道轉而謊報朝廷:“諸路大捷”,被加封衛國公,大權獨攬。繼而度宗即位,耽於酒色,賈似道欺上瞞下,國事益亂。文天祥奏疏無人理睬,只被派一閒差。

此後十幾年中,文天祥斷斷續續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或半年或月餘。後來又因譏責賈似道而被罷官。

國難見臣忠

忽必烈即帝位後,改國號爲元,於公元1274年發20萬元軍水陸並進,直取臨安。南宋政權一片混亂,度宗死,僅4歲的趙隰即位,爲恭帝。謝太后臨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贛州(今江西贛州)知州的文天祥,散盡家資招兵買馬,數月內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衆,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氣,開始了戎馬生涯。義軍趕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獲令屯軍隆興(今江西南昌)待命,幾經阻撓才得入衛臨安。不久出任平江(今江蘇吳縣)知府,奉命馳援常州。在常州,義軍苦戰,淮將張全卻率官軍先隔岸觀火,又臨陣脫逃,致使義軍五百人除四人脫險外皆壯烈殉國。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臨安門戶獨鬆關,離平江三天後,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關已失守。急返臨安,準備死戰,卻見滿朝文武紛紛棄官而逃,文班官員僅剩6人。

1276年正月,謝太后執意投降。元將伯顏指定須由丞相出城商議,丞相陳宜中竟連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出使議和。談判中,文天祥不畏元軍武力,痛斥伯顏,慨然表示要抗戰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絕食抗議,後在鎮江虎口脫險。由於元軍施反間計,誣說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爲元軍賺城取地,文天祥屢遭猜疑戒備,顛沛流離,千難萬死兩個月,輾轉抵溫州。這時,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趙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又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號召各地起兵殺敵。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

兵敗被俘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陸秀夫等再擁立6歲的小皇帝,朝廷遷至距廣東新會縣50多裏的海中彈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國公。冬天,文天祥率軍進駐潮州潮陽縣,欲憑山海之險屯糧招兵,尋機再起。然而元軍水陸猛進,發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豐北五坡嶺遭元軍突然襲擊,兵敗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殺,未果。降元的張弘範勸降,遭嚴詞拒絕。文天祥曾寫《過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被迫目睹陸秀夫負主投海,張世傑被颱風惡浪吞沒,悲痛欲絕。苟延殘喘的南宋小朝廷滅亡了。元將張弘範在慶功宴上向文天祥敬酒說:“宋朝已亡,你的忠孝也盡到了。丞相如能爲元朝做事,元朝宰相豈不非你莫屬嗎?”文天祥說;“國亡而不能救,做大臣的死有餘辜。難道還能貪生怕死,背叛祖國嗎?”

此恨憑誰雪

4月22日,文天祥被押往大都,一路上“風雨羊腸道,飄零萬死身”,路過文天祥的家鄉時,怕有鄉親劫船,便把他頸項和雙足捆鎖在船裏。文天祥絕食反抗八天,因聽說船將在建康停留,又喚起了逃跑的希望,恢復飲食。在建康,被嚴密隔離囚禁的'文天祥寫下了“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的詞句。

10月初,輾轉萬里,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被帶到接待投降者的“會同館”,安置在高貴的房間裏,擺有佳餚美酒。第一個來勸降的就是留夢炎,此人與文天祥都是南宋狀元,官至丞相。他在臨安危急時棄官逃走,降元后,任元朝禮部尚書。文天祥見到留夢炎便厲聲斥罵,留夢炎只得窘然退下。接着,南宋亡國之君,9歲的趙隰又來了,文天祥連聲說“聖駕請回”後,便閉口不語了。

再往後,元朝專橫跋扈的宰相阿合馬來了,劈面喝問文天祥:“見了宰相爲何不跪?”文天祥說:“南朝宰相見北朝宰相,憑什麼要跪?”阿合馬見文天祥威武不屈,便譏諷地說:“那你怎麼會來到這裏呢?”文天祥正言厲色答說:“南朝如果早用我做宰相,北人就到不了南方,南人也不會來北方了”。阿合馬無言答對,色厲內荏地環顧左右說;“這個人生死由我……”。文天祥立即打斷他的話,高叫:“亡國之人,要殺便殺,說什麼由不由你!”。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元統治者又將他投入惡牢,囚禁折磨達三年之久,使他讀到正在元宮中充當女僕的被俘妻女的信,使他已降元的弟弟來獄中探望。但文天祥不爲百般折磨、千般利誘、萬縷親情所動,凜然作《正氣歌》,頌歷史人物不朽業績,抒“是氣所磅腐,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之志向。

一日,忽必烈親自勸降,說:“現在你如能用對待宋朝那樣對我,立即任你爲丞相”。文天祥雖被衛士用金棍擊傷膝骨,仍泰然處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之外,無可爲者。”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義,時年47歲。他死後留下了大量詩文,其中如《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獄中所作的《正氣歌》以及死後從其衣帶中發現的“衣帶詔”(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都已成爲光照日月、氣壯山河的絕唱,成爲民族精神財富的寶貴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爲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歷史名人故事 篇4

王子尋找仙女心花爲父治眼

從前,有個受人尊敬的國王,膝下環繞着兩個天真活潑的公子。沒過幾年,王后又懷孕了。

一天,國王把一個打卦算命特別靈的大臣召到跟前,問:“我的第三個孩子是男是女?將來命運如何?”

大臣跪在地上,算了半天,擡頭看了看國王;又埋頭算了一次,然後滿臉遲疑地瞧着國王,問:“不知該不該講?”

國王說:“請講!”

大臣說:“我再算一次。”他又打了一卦,隨後慢騰騰地站起來,向國王畢恭畢敬磕了三個頭,說:“尊敬的國王,第三胎是個男孩,將有大運。可是你不能見他,否則就雙目失明。”

國王十分悲痛,只好派人翻過一座大山,在一個長滿鮮花和野果,小溪潺潺的樹林裏,蓋了一座小小的宮殿,讓王后到那裏生孩子。他囑咐王后:“孩子生下後,你好好照料他,千萬不要帶他來見我。”王后非常難過,忍痛告別國王,來到遙遠的樹林子裏。

沒過多久,孩子出生了,長得非常漂亮。小王子剛剛七個月,就象是七歲的童子。王后和女僕們整天不離左右照看他,生怕他跑出去。

一天,小王子跪在地上,乞求母親:“讓我出去玩一會吧!我長這麼大,還不知道外面是什麼樣子呢?”

王后不忍拒絕孩子,便答應了,囑咐女僕跟着他,千萬不要走遠。

小王子在樹林裏蹦蹦跳跳,揀了好些竹子,做成一把弓箭。

第二天,小王子又請求母親讓他出去玩。王后還是答應了。小王子一蹦一跳來到樹林子裏,清亮的小溪“嘩嘩”唱着歌,鳥獸們在這裏漫遊嬉戲。小王子瞧見一隻母鹿,飛出一箭,射中鹿的屁股。母鹿忍着疼痛,飛快逃上山頂,小王子撒開腿在後面追。女僕們又喊又叫,可怎麼也趕不上小王子,只好眼睜睜地看着他跑越遠。

就在這時,國王帶着一隊人馬正在山頂打獵,遠遠瞧見一個漂亮的男孩,追趕着一隻母鹿跑來,國王趕忙張弓搭箭,想幫助那個孩子。正要把箭射出去的時候,國王的眼睛突然瞎了。

侍從們驚呆了。趕緊快馬加鞭,把國王送回宮殿。國王如來算命大臣,告訴他今天的遭遇。大臣說:“尊敬的國王,你一定是碰到小王子了!”國王問:“我的眼睛能治好嗎?”大臣算了一卦,說:“只要找到仙女心上開出的花,就能治好你的眼睛,可這太難了,太難了!”

國王想了想,把大王子二王子叫到跟前,說:“孩兒們,我一向把你們看做心上的脂肪,掌上的明珠。現在你們已經長大成人,可以幫助父王做點事情了。今天父王遇到不幸,希望你們不辭勞苦,找來仙女的心花,爲父王解除災難。”

兩位王子帶領大隊人馬,馱着無數金銀財富,浩浩蕩蕩出發了。

國王隨即派人給王后送信,告知自己雙目失明,要她趕快回宮。

王后痛苦萬分,淚流滿面。小王子奇怪地問:“母親,你爲何中這樣悲傷?”王后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訴了他。小王子“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說:“母親,我要去找仙女的心花,爲父王治好眼睛。”

王后說:“你還年幼,不能出去。你的兩個哥哥很能幹,他們會找到那朵花的。”

但小王子仍跪在地上苦苦請求,王后只好答應了。

小王子向母親磕了三個頭,騎上那隻養好傷的母鹿,一溜煙消失在高聳入雲的山頂上了。

走着走着,母鹿忽然問:“小王子,小王子,你要到哪裏去呀?”小王子說:“送我到哥哥那裏去。”

母鹿一口氣跑到一個小鎮旁的山坡上,對王子說:“你的哥哥就在小鎮裏,你去找吧!”說完,一眨眼不見了。

小王子徑直走到鎮裏,瞧見一位老頭兒,忙問:“波拉(藏語,老大爺),聽說這裏來了兩位王子,請問他們住在哪裏?”

老頭兒嘆了一口氣,說:“是呀,是呀!據說我們的王后生了個怪物,國王見了他以後,兩隻眼睛全瞎了。兩位公子出門去找仙女的心花,可他們來到這裏,整天泡在酒店,吃喝嫖賭。嗨!”

小王子換了件破破爛爛的衣服,裝扮成一個小乞丐來到酒店。老闆娘給了他一點糌粑,小王子問:“店裏要不要打雜的?”

老闆娘見他聰明伶俐,就把他留下了。

小王子本想從哥哥那裏打聽找仙女心花的辦法。可是大王子二王子整天縱情酒色,根本不談找花的事。小王子見得不到什麼消息,便辭掉酒店的活走了。

走呀走呀,走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山谷。山谷裏有一座孤零零的'塔,塔邊上坐着一個老太婆,穿着破破爛爛的藏袍,上眼皮耷拉在下眼皮上。小王子上前問道:“莫拉(藏語,老大娘),你知道仙女的心花在什麼地方嗎?”

老太婆用手撐開一隻眼皮,怪聲怪氣地問:“你是什麼人?從什麼地方來?這裏除了我,從沒有別人來過。”

小王子講述了自己的身世。“噢,原來是這樣!”老太婆用柺杖指着一座高高的岩石山,說:“仙女的心花就在那上面。都說雪山獅奶甘甜,能取到的沒有一個;都說仙女心花美麗,能採到的沒有一個。過去有很多人上去採花,但沒有一個活着回來。”

小王子順着老太婆指點的方向望去,只見高高的岩石山上,一條羊腸小道時隱時現。勇敢的王子向老太婆磕頭道謝,便沿着小路跋涉前行。鞋子磨破了,十個腳趾露在外面,鮮血直流,走了三天三夜,才見到一個象是有人住的石洞。洞口有一條清澈的泉水潺潺流過,小王子口渴的要命,捧起泉水,咕咚咕咚喝個痛快,然後走進洞裏。洞裏瀰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臭氣,小王子走到盡頭,發現一個頭發象海螺一樣白的老阿媽睡在青石板上,滿地糞便,蝨子橫行。小王子很可憐她,蹲在老阿媽身邊爲她捉蝨子。很久很久,老阿媽也沒醒過來。小王子把地上的糞便打掃乾淨,扔出洞外,等他從外面回來,洞裏又變成了原來的樣子。小王子只好繼續捉蝨子,掃糞便。這樣做了三次之後,老阿媽醒了,坐在乾乾淨淨的石板上,對小王子說:“我在洞裏住了幾百年,從沒見過象你這樣的好人。請你留在我身邊吧!”小王子不忍心拒絕老阿媽,決定留下一段時間。

過了不久,老阿媽發現小王子身子骨越來越瘦,臉色越來越黃,就問:“孩子,你是不是想家了?”小王子忙說:“不是不是!我不想家,只是心裏悶得慌。”

老阿媽摘下一根頭髮,用嘴一吹,頭髮變成一匹海螺般潔白晶瑩的馬。老阿媽說:“騎上這匹馬,出去玩一會兒吧。”

小王子剛跨上馬,只聽“呼”地一聲,白馬飛上天空。它問王子:“小傢伙,小傢伙!你想去什麼地方?”王子說:“我要去採仙女的心花。”

白馬跳過一朵又一朵雲彩,飛到一座紅色的宮殿門前,然後對小王子說:“你從這裏進去過三道門,有一個小院子。院子裏有一個水池,水池中央有一朵沒有葉子的紅花,你先不要去拿。旁邊有一間小屋子,你走到跟前,屋門會自動打開,裏面躺着一位姑娘。你悄悄走到她身邊,把她的戒指摘下來戴在自己手上,然後再回到水池邊。只要伸出手,那朵花就是你的啦!”

小王子走進宮殿,跨過第一道門,只見院子里長滿檀香樹,松樹和各種果樹,鳥兒唱着婉轉動聽的歌子。跨過第二道門,一陣濃郁的花香撲鼻而來,草坪上鋪滿杜鵑花、格桑花和邦錦花。

小王子跨進第三道門,瞧見院子裏果真有一個水池,仙女的心花在陽光的照耀下,象鑽石一樣閃閃發光。王子走到那間小屋跟前,門輕輕打開了,一位美麗的仙女躺在青石板上熟睡不醒,黑金子般的頭髮象瀑布流瀉。王子悄悄走上前,摘下仙女手上的戒指,戴在自己手上。他依依不捨,想在仙女身邊多呆一會兒,忽然聽到白馬尖厲的嘶鳴,小王子趕快轉身出來,回到水池邊上。伸出手掌,花朵一下飛到他的手心。王子飛快跑出宮殿,翻身上馬。

路上,白馬囑咐王子:“回去以後,千萬不要告訴老阿媽我們到了什麼地方。”

回到石洞,老阿媽問:“今天玩得痛快吧?”小王子說:“痛快痛快!”

老阿媽對着白馬吹了口氣,白馬立刻變成一根頭髮,飛到老阿媽頭上。

歷史名人故事 篇5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被所有人公認的一個小笨蛋,笨到同學們見到他就議論紛紛,笨到老師也覺得他無可救藥了。可是呢,愛因斯坦去具有了常人所沒有的意志力,那,就是“勤奮”!

在手工課上,別的小朋友都交了一個個精美的手工作品,可他卻交了一個工藝粗糙的的小木凳子,大家都笑話他。老師也諷刺他:“我看沒有比這個更糟糕的東西了!”可是愛因斯坦卻拿出了兩個比這個更加糟糕的小凳子,這時,老師和同學們驚呆了,也由此改變了對他的看法。

這是愛因斯坦的成長過程中一次小小的.勤奮,他的收穫是得到了同學和老師對他新的看法;長大了以後,愛因斯坦更加勤奮了,他的成就也就更大了——他得到了諾貝爾獎、以及許多數都數不清的獎項。

歷史名人故事 篇6

《林則徐對聯立志》

這個講的是清代有名的民族好漢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明,兩次機遇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績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代的敬佩。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爲命,爲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爲大嫂所不容,爲了消弭兄嫂的牴觸,面對一再恥辱,啞忍不發,隨着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爲美談。終有一老着,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績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育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愛好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爲了給陸羽出困難,同時也是爲了更好地教導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研究茶藝的進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龐雜的沖茶的技能,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終極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眼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請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爲傳播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伶俐,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來往親密,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依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法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本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爲民除害。他盡力律法刑理知識,爲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爲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本。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有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幹。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懇,控制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頌。不料,由於沈周的誇獎,這次使一向謙遜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發生了驕傲的情感,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往開窗戶,唐伯虎發明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有名的民族好漢文天祥少年時生涯困苦,在好心人的輔助下才有機遇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窗誤解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蹂躪自己的尊嚴,終於證實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建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歷史名人故事 篇7

1、反脣相譏

相傳,蘇東坡一次與王安石同行,偶見一房子根基已動,一面牆向東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戲東坡:“此牆東坡斜矣!”

蘇東坡仰頭大笑,即吟下聯反譏王安石:“是置安石過也!”

嵌名爲巧,雙關尤妙。

2、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蘇小妹時,被一難再難,及至新房門口,蘇小妹再出一聯:閉門推出窗前月。

秦觀思索良久不得下聯,蘇東坡有心相幫,在遠處拾一石子遠遠丟進湖中,秦少游受到啓發,衝口而出:投石衝開水底天。

3、學無止境

蘇軾年少時,天資聰穎,他廣泛閱讀詩書,博通經史,又長於作文,因而受到人們的讚賞,自矜之情亦隨之而萌。

一日,蘇軾於門前手書一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盡”與“遍”對,活畫出蘇軾當時的自傲之心。沒料到,幾天之後,一鶴髮童顏老者專程來蘇宅向蘇軾“求教”,他請蘇軾認一認他帶來的書。蘇軾滿不在乎,接過一看,心中頓時發怔,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識;心高氣傲的蘇軾亦不免爲之汗顏,只好連連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飄然而去。

蘇軾羞愧難當,跑到門前,在那副對聯上各添上兩字,境界爲之一新,鄉鄰皆刮目:“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4、寺態炎涼

蘇東坡遊莫干山時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見來了個陌生人,就淡談地說:“坐。”又對小和尚喊:“茶。”

兩人落坐交談後,主持和尚發現對方脫口珠璣,料想此人不凡,就請客人進廂房敘談。入室後,主持和尚客氣地說;“請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聽,方知來者是赫赫有名的蘇東坡,主持和尚連忙作揖打恭地引他進客廳,連聲地說:“請上坐!”並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蘇東坡臨走時,主持和尚請他題副對聯。蘇東坡胸有成竹,含笑揮毫,頃刻書就: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5、一盞明燈

一天,蘇東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遊玩,見小路上有個用三塊石頭壘起的“磊橋”。蘇東坡用腳踢了一下石橋,同聲吟出一句上聯:

踢破磊橋三塊石

他回頭看看秦少游,要他對出下聯。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沒對出下聯,回到家裏悶悶不樂。蘇小妹看丈夫一臉不悅之色,只道是出了什麼事,一問才知是爲了一句對聯。她二話沒說,就在一張紙上寫了個“出”字,同時用剪刀剪成兩段。秦少游頓時大悟,道出下聯:

剪斷出字兩重山

注:上篇標題“寺態炎涼”,冷笑一聲自以爲不壞。這一篇的標題“一盞明燈”,是指秦少游不點不明,不過點了以後還是很明白的。一笑。

6、敷衍豪門

據說,蘇小妹爲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選婿。當時消息一傳出,呈文求婚者不計其數。其中有一豪門公子叫方若虛,他對小妹傾慕已久,聞訊後連忙應選。他呈上得意詩文若干篇,誰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筆在上面批了一聯:筆底才華少,胸中韜略無。

蘇東坡看到小妹的對聯,可急壞了。方府豪門是得罪不起的,爲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聯語後面各添一個字,把對聯改成:筆底才華少有,胸中韜略無窮。

方若虛讀後真是欣喜若狂,他急於要見蘇小妹以表衷腸。蘇東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開大了不好收場,急忙託故阻止,說:“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揚,臉長,額突,不信我給你念首詩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未出房門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方若虛怎知是蘇東坡在騙自己,還真以爲蘇小妹很醜,於是怏怏地走了。

7、針鋒相對

蘇軾被貶黃州後,一居數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長江。正舉杯暢飲間,蘇東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語。佛印順勢望去,只見一條黃狗正在啃骨頭,頓有所悟,隨將自己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扇子拋入水中。兩人面面相覷,不禁大笑起來。

原來,這是一副啞聯。蘇東坡的上聯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聯是:水流東坡屍(東坡詩)。

8、旁敲側擊

一日中午,蘇東坡去拜訪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剛把煮好的魚端上桌,就聽到小和尚稟報:東坡居士來訪。

佛印怕把吃魚的祕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魚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門迎接客人。兩人同至禪房喝茶,蘇東坡喝茶時,聞到陣陣魚香,又見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數了。因爲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種打擊樂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蹺。

佛印說:“居士今日光臨,不知有何見教?”蘇東坡有意開老和尚玩笑,裝着一本正經的樣子說:“在下今日遇到一難題,特來向長老請教。”佛印連忙雙手合十說:“阿彌陀佛,豈敢,豈敢。”蘇東坡笑了笑說:“今日友人出了一對聯,上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在下一時對不出下聯,望長老賜教。”

佛印不知是計,脫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今日怎麼這健忘,這是一副老對聯,下聯是:積善人家慶有餘。”蘇東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長老明示磬(慶)有魚(餘),就請讓我就來大飽口福吧!”

9、蘇門書香

一日,蘇洵來到後花園內,只見山石間流過一泓淙淙碧水,微風中送來陣陣花香。紅日西下,綠樹掩映,一彎新月掛在半天之上。這位老先生頓時詩興大發,忙喚來蘇軾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蘇洵說道:“如此佳境,不可無詩。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們各自吟出兩句詩來,且要將此二字依次作爲上下句的末字,吾兒以爲如何?”

兄妹一起應道:“父親說得好。”蘇洵見兒女一起應允,十分高興,首先吟出兩句詩來:水向石邊流出冷,風從花間過來香。蘇軾一向以詩詞著稱,聽了父親的詩句,以爲過平過俗,不以爲佳。誰知正當他沉吟之際,調皮的小妹卻開口道:“兄長平日作詩,思路何等敏捷,想當初嘲弄小妹額角長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的詩句,得來何等迅速,今日緣何思路閉塞?”蘇東坡一聽,知道小妹又在調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兩句詩來:

拂石坐來衣帶冷,踏花歸去馬蹄香。這蘇小妹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不精妙,聽了父兄的詩句,兩相比較,覺得還是哥哥的略高一籌。心中尋思道:“長兄的詩句好則好,但嫌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恰好遠處傳來杜鵑的啼鳴,她聞聲生情,也信口因此兩句詩來:叫月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小妹詩句剛吟出,父兄不禁齊聲贊好。

10、絕妙好罵

蘇東坡被貶嶺南爲官,一日無事遊山,只見一個小和尚跪在廟門口眼淚汪汪,十分奇怪,忙問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訴道,因爲他在點燈時不小心將燈盞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還罰跪廟門口三日。蘇東坡一聽很氣憤,便走入廟內去見方丈。

廟中的方丈一聽說是當朝才子蘇學士來訪,喜出望外。蘇東坡一進廟門,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賴地央求蘇東坡留個手跡。蘇東坡對這個方丈十分憎惡,但爲了使廟門口那個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應了老和尚的請求,說:“寫字可以,但必須請廟門口那個跪着的小和尚前來爲我磨墨展紙。”老和尚一聽,立刻滿臉堆笑,連聲答應說:“阿彌陀佛,老納遵從吩咐。”小和尚磨好墨,展開紙,蘇東坡奮筆疾書,一幅對聯一揮而就:

一夕化身人歸去,八千凡夫一點無時隔不久,佛印雲遊來到此山,見了對聯捧腹大笑,問老和尚:“這幅對聯原是兩個字謎,你沒猜出來嗎?”老和尚連忙追問是什麼意思,佛印要過紙筆,揮毫寫了兩個字,拂袖而去。

歷史名人故事 篇8

對聯退敵

北宋時期,宋人率招遼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卻引來一遼邦使者,出上聯要宋人答對:三光日月星 。如對出下聯則撤兵議和。此聯看似簡單,實不易對。出句的數字恰與後面的事物相符,而對句所選數字對應事物都會多於三或少於三。恰逢回京述職的蘇軾,大筆一揮,巧妙對上下聯:四詩風雅頌。該對聯妙在“四詩”只有“風雅頌”三個名稱,因爲《詩經》中有“大雅”、“小雅”,合稱爲“雅”。加之“國風”、“頌詩”共四部分,故《詩經》亦稱“四詩”。對句妙語天成,遼使佩服至極。

歷史名人故事 篇9

圖騰神話:大理白話地區神話傳說

圖騰神話

大理遍地皆石,有“石國”之稱,由於白族先民居於蒼山洱海之間,對奇石、怪石有神祕感,便出現了一些有關巨石的神話,有一篇《石頭當本主》的神話說:

洱海大漲水,從海東衝過來一塊茂石,有櫃子那麼大,石面凸凹不平,別村的人擡不動它,唯獨星座的人去擡,輕易地就把它擡回村中,人們視爲神靈,便奉爲本主。

大陽神話

太陽神話反映了白族先民對光明的`熱愛和追求。《太陽神》就是其中的一篇:

很久以前,太陽被天狼咬住了,天空烏雲密佈,地上又黑又冷,樹木枯死了,望而卻步稼也不長了。閣洞旁村有個青年阿光,冒着危險,翻山越嶺找到了太陽神,太陽神用箭射跑了天狼,驅散了烏雲,天上又出現了光芒四射的太陽。

九隆神話

出於古哀牢國,即今哀牢山一帶,這篇神話說: 有一婦人名沙壺,因到江邊捕魚,觸沉水而懷孕,生下十個兒子。後沉木化爲龍作人言問“我的兒子何在”?九子驚走,獨幼子不去,背龍而坐,因而取名九隆。九隆長大後,雄桀出衆被推爲王。當時有一婦人,名叫奴波息,也生有十個女兒,九隆兄弟皆娶以爲妻,子孫繁衍,散居溪谷。九隆死後,世世相繼,分置小王。到了唐代初期細奴邏的父親自哀牢避難到蒙舍川,耕於巍 山之麓,當地白國王將女兒嫁給細奴邏並讓位於他,這便是流傳民間的開國神話。

觀音的神話

大理神話中有關觀音的最多,其中以制服羅剎一事爲人民喜聞樂道,至今不衰,因爲它反映了正必勝邪的信念。這個神話講的是:

遠古的大理壩子,是一片汪洋,羅剎統治着這塊土地。觀音爲了使山頭上的人民有耕種之地,向羅剎借一塊只有白狗跳三跳、 袈裟披一被的丁點之地,羅剎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並立了契約,刻在赤文島上。誰知袈裟被一技,從蒼山腳坡退誨水十多裏;白狗跳三跳,從上關跳到下關,把羅剎的地盤全佔了。羅剎懊悔不及, 想要逃跑,觀音用手一指,上陽溪旁邊忽然出現了一座瓊樓玉宇, 羅剎剛一進去,從山上滾下兩塊巨石,就把羅剎永遠關在裏面了。 從此,大理人民便有了耕犁之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日子。 另外,一些觀音的傳說如《負石阻兵》,《於黃鱔變真龍》,《平定海東》 等,都寄託着白族人民善良而又美好的願望,激發人民去思考、去鬥爭、去追求。

歷史名人故事 篇10

慕容垂

慕容垂重小就勇冠三軍,深受父親慕容皝的喜愛。後來卻被太傅慕容評逼走,在在付堅麾下忍辱負重幾十載,直到鬚髮皆白才重新收拾了燕家天下,也可以算是大器晚成。

慕容垂爲前燕開國皇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暐之叔。甚得慕容皝寵愛,後來得到慕容恪賞識,曾爲前鋒都督,前燕吳王。369年晉將桓溫率軍攻前燕,在枋頭撤退,慕容垂以三萬騎追到襄邑(今河南睢縣),大敗晉軍。後被太傅慕容評逼走,攜妻子投降前秦。淝水之戰中進攻被委派進攻襄陽,暗中保存實力,在前秦敗後叛變,慕容垂糾合鮮卑、烏桓,建立後燕,率軍二十萬攻鄴,一年後奪據鄴城。

386(60歲)年稱帝,定都中山(河北定州市)。393(67歲)年消滅慕容泓的.西燕政權。因扣留北魏王拓跋圭弟弟,與本是藩屬的北魏關係惡化。395(69歲)年太子慕容寶徵北魏,於參合陂之役大敗,隔年慕容垂反擊,但病死於親征途中。

歷史名人故事 篇11

關龍逢

夏桀時,建造的酒池中可以運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長,池中之酒可供牛飲者三千人。關龍逢向夏桀進諫說:古代的君王,講究仁義,愛民節財,因此國家久安長治。如今國王您如此揮霍財物,殺人無度,您若不改變,上天會降下災禍,那時定會有不測的結果。他懇請國王改變這種情況。說畢,立於朝廷不肯離去。夏桀大怒,命人把他囚而殺之。關龍逢因忠諫被殺,在夏王朝內外引起很大不滿,很多人都不敢直言進諫,只想遠遠離去。

分明一派西湖景

明代,有一個窮秀才。一天,家徒四壁,飢腸轆轆的他正想做飯,當他揭開米缸時,只有數粒米躺在缸底。秀才只好小心翼翼地將那幾粒米放到瓦甌裏煮。

當他捧起那清如西湖水的一甌粥想喝時,鼻子呼出的氣將瓦甌裏漂浮着的幾粒米粥吹得上下翻騰,此時,秀才詩性大發,便順口吟了兩句:

數粒熬成粥一甌,鼻風吹起浪悠悠。

可是吟來吟去,怎麼也接不下去了。正當他捧着那甌粥在破屋裏踱來踱去想下句的時候,在他家已潛伏多時的小偷實在忍不住,於是脫口而出,給秀才續上了後兩句:

分明一派西湖景,只欠漁翁一釣鉤。

秀才一聽連說:“好句,好句。”

后稷

其母姜原,原爲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足跡,踏之,踐之而動如孕。生一子,以爲不祥,棄之隘巷,馬牛從他旁邊過都不踩它;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爲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棄爲兒童時,好種樹麻﹑菽,麻﹑菽。成人後,好耕農,相地之宜,善種穀物稼穡,民皆效法。堯聽說,舉爲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舜曰:“棄,黎民始飢,爾後稷播時百穀。”封棄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后稷是個大農業家。

泰伯

相傳,泰伯、仲雍二人是親兄弟,生父即周朝太王古公父。本來,泰伯兄弟在古公父去世後應該依次繼承王位。但是他們看到父親特別喜歡第三子季歷的兒子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況且姬昌的`確有超人的才能,因此決定主動把繼承權讓給季歷。然後由季歷傳給姬昌。後來,古公父等人接二連三地要他們繼承王位,他們都堅辭不受。爲了斷絕別人擁立他們的念頭,泰伯、仲雍便出逃至遠荒之裔的東吳荊蠻地區,斷髮紋身,遵行當地落後民族的習慣。周部族的人們見他倆意志堅決,就只好擁立季歷和姬昌。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泰伯讓王"的故事,泰伯到了荊蠻後,荊蠻人爲他把家業傳給幼弟的義舉而感動,紛紛前來投靠、跟隨。在他和仲雍的帶動下,由開始的一千多家,逐漸發展壯大,進而建立了吳國,建都於吳(今江蘇蘇州)。

曾國藩遭小偷奚落

作爲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人物之一的曾國藩,小時候的天賦卻並不高。

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靜之時,少年曾國藩在家讀書,一篇文章重複朗讀多遍,還沒有背下來。他只好一直誦讀此文。

這時候,家裏來了一個小偷,潛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曾國藩去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

小偷大怒,跳出來大聲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那小偷將那文章很流暢地背誦了一遍,然後輕蔑地看了曾國藩一眼,揚長而去。

歷史名人故事 篇12

北宋大才子蘇東坡

蘇東坡和佛教的淵源非常深厚,他和方外朋友過往也非常親密。在居士分燈錄裏,記載東坡前生爲五祖戒和尚的典故。蘇軾的母親剛剛懷孕他的時候,夢見一位身軀瘠瘦、眼睛眇細的出家人,後來就生下了蘇軾。事隔數年,蘇軾的弟弟蘇轍在高安爲官的時候,和真淨、文聖、壽聰等三位法師時常在一起參禪論道。有一天,這三位出家人同時夢見迎接五祖戒禪師,三人正在交談時,蘇軾剛巧來寺拜訪。三人於是把夢境告訴蘇軾,蘇軾就回答自己七、八歲的時候,曾夢見自己身爲僧侶,往來行化於陝右一帶。真淨法師聽了,趕忙接口說:

“五祖山的戒禪師也是陝右人,晚年來遊高安,五十年前圓寂於大愚。”細問之下,蘇軾當年剛好四十九歲,大家終於了悟五祖戒和尚原來就是蘇軾的前身。

圓澤禪師

中國有句成語,“緣訂三世”,表示彼此之間緣份的深遠,其實這是一則哀怨動人的輪迴故事。

據蘇東坡的《僧圓澤傳》記載:唐僧圓澤和李源相約前往峨嵋山一遊,圓澤禪師主張取道長安陸路,李源堅持行走荊州水路。圓澤禪師無奈,憮然嘆息說:“一切是因緣,由不得人也。”二人一路游來,途經南浦的時候,看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婦女拿着瓦甕在河邊汲水,圓澤禪師看後,臉色蒼白,長嘆一聲說:

“我主張走陸路的原因,正是爲了怕見到她呀!這位婦人姓王,我本當投胎爲她的兒子,三年來我到處躲着她,使她懷胎三年總是無法生產。想不到你我今日因緣已盡。三天後,請你到王家來看我,我以微笑與你爲證。十三年後,在杭州的天竺寺外,我們再見一面。”

當天晚上,圓澤禪師就無疾而終。李源依約,三天後到王家去祝賀,襁褓中的嬰兒看到李源,竟然露出天真無邪的笑容。

十三年後,李源到了杭州天竺寺,看到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悠然鳴笛而歌道: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李源聽了,高聲呼叫說:“圓澤禪師您還健朗嗎?”

牧童揮手回答說:“李公果然是個守信用的'人。”然後又引吭高歌: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在嗚嗚的笛聲中,牽着牛冉冉而逝,留給李源無限的悵然與嗟嘆!

明儒王陽明先生

有一次王陽明到金山寺去朝拜,覺得寺中的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似曾相識。信步瀏覽,走到一間關房之前,只見房門口貼了一張封條,左右觀看,好像曾經住過。王陽明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請知客師父打開關房瞧個究竟,知客師父連忙道歉說:

'對不起!這間關房是我們一位老祖師五十年前圓寂的地方,裏面供奉着他的全身舍利,他老人家遺囑交待不可以開啓,請您原諒,千萬開不得。'

'既然房子設有門窗,那裏有永遠不能打開的道理?今天無論如何請您慈悲開下來看看!'

由於王陽明一再請求,知客師父礙於情面無法違抗,只好萬分爲難地打開房門,讓王陽明進去。昏黃的夕照裏,只見一位圓寂的老和尚亙古如昔地端坐在蒲團上,王陽明一看,咦!怎麼和自己的容貌如此的相像?舉頭看去,牆上還有一首詩,寫道:

五十年後王陽明,開門猶是閉門人;

精靈閉後還歸復,始信禪門不壞身。

原來王陽明的前生就是這位坐化的老和尚,昔日自閉門扉,今日還來自啓,爲後世子孫留下一點證明。王陽明爲了紀念這件事,曾經在金山寺留下詩句: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陽水底天;

閒依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文學家黃山谷

在江西修水縣的縣誌裏,記載安徽蕪湖縣的女子轉世爲江西修水縣的黃山谷的一段故事。

有名的大文學家黃山谷二十六歲出任蕪湖知州,有一天,夢見自己走到一個地方,看到一個白髮斑斑的老婆婆,在門外設香案祭拜,香案上面供有一碗芹菜面,黃山谷一聞面,端起來就吃,夢醒口齒還留有芹菜餘香。黃山谷以爲是自己公務忙碌成夢,心中不太在意。第二天午睡,卻再度夢見昨日的情境,醒來覺得異常納悶,於是循着夢境,不知不覺走到一個村落,果然看到夢中的老婆婆,手中拿着嫋嫋的三支香,喃喃地對天禱告,奇異的是香案上正擺了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芹菜面,黃山谷趨前問道:

'老婆婆!你在做什麼呀?'

'昨日是我死去二十六年的女兒的忌辰,我在祭拜她呀!'

黃山谷一聽非常驚詫,怎麼正好和自己的年齡相彷,急忙再追問:

'你女兒平日喜歡做些什麼事呢?'

'她在世的時候,喜好茹素奉佛,喜歡閱讀詩書佛經,矢志不嫁,尤其喜歡吃芹菜面,因此我今天特別爲她準備一碗。'

'我能參觀她的閨房嗎?'

老婆婆於是帶領黃山谷進入房門,只見書架上擺滿了許多自己曾經讀過的經書古籍,牆角並放置有一口大櫃子,黃山谷好奇地問:

'那裏面都放些什麼東西呢?能打開來看看嗎?'

老婆婆也不知道里面究竟放些什麼東西,更不知道鑰匙擺在何處?黃山谷沈思了一下,彷佛憶起了什麼,很快就找到鑰匙,打開櫃子一看,驚得說不出話來,原來裏面放滿了自己每次參加科試的文章。黃山谷終於明白眼前這位孤苦無依的老嫗,竟然是自己前生的母親,雙腳一跪,誠懇地說:

'老人家!我是你過去世的女兒,請你回去接受我的奉養。'

黃山谷將母親迎奉回家孝養,並且還特地自題詩偈說:

似僧有發,似俗脫塵;

作夢中夢,悟身外身。

意思是說自己雖然是個帶發的在家人,卻是心向往道的法同沙門;雖然生活在五欲六塵之中,卻不爲俗塵所染污。嘆人生似夢,身外還有拘累之身,真是“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禪宗第五祖弘忍

禪宗第五祖弘忍也有一段膾炙人口的轉世因緣,弘忍前生是破頭山下的栽鬆老者,仰慕四祖道信,請求披剃出家,道信嫌他年紀老大,不能廣化十方,只好安慰他說:

'如果你去投胎再來,我或許可以住世等你幾年。'

老人拜別四祖,走到溪邊,看到一位浣妙的姑娘,就請求說:

'姑娘!我能不能借你家一住?'

'我上有父兄,不能作主,你可以去請求他們。'

'必需你承諾答應,我纔敢前去。'

這位姑娘一看暮色蒼茫,一位老人求宿,於是點頭答應。說也奇怪,這位沒有出嫁的姑娘回了家,竟然懷孕起來,父母認爲敗壞門楣,就把她趕出了家門,作傭裏中。後來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男嬰,這位不幸的母親想把這個不祥的孩子丟棄河中,小孩子竟然逆流而上,只好一面求乞撫養他成人。由於不知父親來歷,因此裏中的人都叫他做“無姓兒”。無姓兒六、七歲的時候,長得聰明伶俐,活潑可愛。有一天道信禪師弘化到此地,無姓兒看到道信禪,親熱地拉住禪師法衣不放,要求道信度他出家;禪師一看,一個稚齡的小孩,就摸摸他的頭說:

'你年紀太小了,怎麼能出家呢?'

'師父!過去你嫌我太老,現在又嫌我太小,究竟何時才肯度我出家?'無姓兒宛如大人口氣地質問禪師。

道信一聽,忽有感悟,趕忙問他:

'小孩童,你姓什麼,叫什麼?家住那裏?'

'我叫無姓兒,家住十里巷。'

'人人都有姓氏,你怎麼打妄語說自己無姓呢?你究竟姓什麼?

'我以佛性爲姓,所以無姓。'

道信聽了非常歡喜,小小年紀,口氣如此之大,實爲三寶龍象,佛門法器,後來把衣鉢傳授給他,成爲禪宗的第五祖,門下弟子輩出,爲中國禪宗大開燦爛的花朵。

歷史名人故事 篇13

公元前319年,孟子周遊列國,第二次來到齊國。這時候,齊宣王爲了擴張自己的領土,正準備攻打鄰國。孟子反對戰爭,想宣揚自己的“仁政”思想。可怎麼才能說服固執的齊宣王呢?於是,孟子與齊宣王進行了一段有趣的對話。

孟子問:“大王心中最大的願望是什麼?”齊宣王知道孟子要來說服自己,所以他笑而不答。孟子接着問:“是因爲食物不夠肥美,衣服不夠輕暖,還是色彩不夠豔麗,音樂不夠美妙?要不就是因爲身邊伺候的人不夠使喚吧?這些,臣子都全部能給您提供,難道您還真是爲了這些嗎?”宣王說:“不,我不是爲了這些。”孟子接着說:“那您最想要的`,一定就是開拓疆土,收服秦國、楚國,統治中國,安撫邊疆。不過,以您現在的做法,就像爬到樹上去捉魚一樣啊(原文是:‘猶緣木而求魚也’)。”齊宣王吃了一驚,忙問:“爲什麼?”

孟子連忙說:“大王想一統天下,是以弱擊強,只會給自己帶來災禍。可如果大王能施行仁政,使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您的朝廷裏來做官,天下的農民都想到您的國家來種地,天下做生意的人都想到您的國家來做生意……這樣,天下還有誰能夠與您爲敵呢?”

歷史名人故事 篇14

衆多的讀者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無不覺得華佗死得冤枉。神醫華佗懸壺濟世,不甘心被曹操一人所役使,他以妻子有恙爲藉口,離開曹操,曹操頭疾難忍之下,欲招華佗而回,可是華佗卻不肯再返許昌,曹操一怒,將華佗捉回殺之。

可是歷史上的事實並非這回事,換句話來說,曹操和華佗這兩輛車碰到了一起,並非曹操全責,至少華佗也得負三分之一的責任。

根據《三國志·魏書·方技傳》中記載,華佗年少時,曾經在徐州一帶遊學,是個“兼通數經”的讀書人,因爲才氣大的緣故,故此,沛國相陳珪舉薦他爲孝廉(相當於舉人),而太尉黃婉也徵召他做小官,都被華佗一一拒絕了。

華佗當時走得是以醫養學之路,那種芝麻綠豆似的小官,滿足不了華佗的胃口。《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方技傳》中,曾經這樣寫華佗: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

要知道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漢代,醫生是賤業,華佗因爲醫術高明,常被高官巨賈們召去治病,在謙卑的忍隱,萬分的謹慎中,華佗早已經厭煩了這種“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生活,在《後漢書·方術列傳》中,這樣寫華佗的性格:爲人性惡,難得意。

可以想見,華佗並非是一位謙和的名醫,他的脾氣也很乖張,時常處在求官不得,可又不得不幹醫生的矛盾之中。

曹操因造建始殿,揮劍砍礙事的一棵梨樹,在傳說中得罪了梨樹神,故此得了頭風病,曹操召華佗來許昌後,華佗一針便止住了他的頭痛,這讓曹操心中歡喜,便封了華佗一個“專視”的官,換句話來說,華佗就做了曹操的保健醫生。

曹操作爲一個“霸道總裁”,他得到了——當時天下最好的名醫華佗,可是華佗作爲醫界的“精英白領”,他並沒有得到他需要的官職、金錢、名譽和地位,甚至他還失去了一個當野醫的自由。

華佗在曹操身邊當了一陣保健醫生,他覺得不快樂,也沒法快樂(幹不好,會被殺頭,而且曹操也沒太拿華佗當回事,不捨得向對敬重關羽一樣對待他)華佗就以收到家書,想回家住幾天爲由,向曹操告假。

曹操準了華佗的.假後,華佗以妻子有病爲由,一直拖延時間不回許昌。

曹操曾經對手下這樣說華佗: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這句話的意思是,華佗能治好我的病,可是他不懷好意,故意拖延,目的是挾病自重。

(《三國演義》中,華佗有讓曹操服下麻沸散,然後用利斧劈開曹操的腦袋,取出曹操頭風的病根風涎一說,屬於小說家的言語,說法不太可信,故此在本文中,略去不提)。

頭風之疾,現代醫學稱之爲慢性頭痛,或者叫偏頭痛,屬於疑難雜症之一,很難治癒,治癒後也非常容易復發,華佗作爲漢代中醫界的“精英白領”,我們應該相信他是當時唯一能治療此病的醫生,可是他以病相挾,卻沒有得到他朝思暮想的高官。

曹操作爲魏國最高的“霸道總裁”,偏不想被華佗所要挾(關羽是誰,人家是可以幫自己打江山的武將,華佗是誰,野醫一名,曹操從心裏就瞧不起自學成才的華佗,給他個保健醫生的職位,曹操認爲這都是最大的恩典了)。曹操認爲,去了穿紅的有掛綠的,沒有了華佗,自己的頭風病也一樣有醫生會替自己治癒,曹操不理荀彧替華佗求情,憑着心情,將囚於監獄的華佗,以欺騙罪和不從徵召罪處死!

霸道總裁法則就是:我是螃蟹別惹我!我心裏是怎麼想的,就怎麼做,跟着感覺走的滋味確實很嗨皮(興奮),而霸道總裁法則就是這樣霸道,同時,這個法則也不按道理出牌。曹操認爲自己的命令華佗必須遵守,否則他一定沒命。可是華佗(老子是技術尖子,自學成才怎麼了,我不給你治病,曹操你老小子也活不幾天)也是一樣的執拗,他認爲,曹操要對自己下手,就沒有人給他治療頭風,故此,他不敢殺自己。

針尖對麥芒。最後,華佗的醫術,沒有敵過曹操的屠刀,華佗死了,曹操在不久之後也病亡了……

在這場血腥的遊戲中,法律只是幌子,真正的兇手是——霸道總裁法則:我是螃蟹別惹我!殺人的挺痛快,但曹操殺了華佗,也等於斷了自己的性命。

華佗脾氣挺大,但再大的脾氣也無法阻擋曹操這隻螃蟹的兇猛,華佗慘亡於權力的螯鉗之下。

如果將其引申一下,在現代的商企中,一些認爲企業離開自己一定玩不轉的白領精英們,如果想以管理和技術要挾那些霸道總裁,一定要仔細看清,如果你的上司是一個曹操型的總裁,你要記住,你的要挾在他這裏是絕對行不通的!

這位霸道總裁,他往往會選擇維護自己的權威,“手起刀落”幹掉這些膽敢要挾自己的白領,痛快和感覺最重要,至於企業亡不亡那就以後再說了。

而如果你是曹操型的總裁,也一定要轉變一下“霸道”觀念,這世界上真有不可替代的白領,千萬不要認爲,去了穿紅的有掛綠的,幹掉這些經常“尥蹶子”的白領很容易,但沒有了他們,企業也會很快倒閉!

故此,現在職場上混“霸道”不重要,彼此瞭解,彼此理解,彼此珍惜才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