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1

漢高祖劉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亂後,在返回長安途中,路經沛縣。南北征殺十餘年,頭一次回到故鄉,重見故鄉父老兄弟,真是無限的感慨。這一天,高祖在沛宮擺宴,款待鄉親父老,把酒臨風,喜氣洋洋。正當這時,門外忽然傳來一陣吵嚷,高祖好生奇怪,忙放下酒杯問道:“門外爲何如此吵嚷?”高祖話音一落,縣令一旁“刷”地站起,伸過頭去往外側耳一聽,才慢慢安下心來,轉身跪在地下向高祖叩頭道:“皇爺恕罪。今早卑職來拜皇爺,遇一鄉民攔路喊冤,狀告本城店主霸鵝。因奉皇詔,卑職不敢耽擱,……不想他們鬧了上來,使皇爺受驚,卑職罪該萬死,罪該萬死!”高祖聽後沉思起來,他聽說這個縣令昏庸無能,靠着做郡守的岳父才得以重用,今天我何不親眼看看這位縣令的本領!高祖暗暗拿定主意,連忙吩咐:“官清民安,民事爲大,尊縣不妨即速審理!”沒等縣令回答,高祖就已離開桌案,向大家拱手招呼道:“此處爲堂,我等暫且一避!”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

縣令一聽,嚇出一身冷汗,心中連連叫苦。你想,一個小小的縣令,能有多大的膽量敢在皇帝面前審案?何況這樣的一個無能之輩!縣令不敢推託,只好硬着頭皮擂鼓升堂。那鄉民被差役帶到堂前跪下,哭訴道:“……二十隻鵝爲小民所養,指望賣鵝來購買農具開墾荒地,養家餬口。昨晚下店,不料店主霸鵝,反誣小民刁賴……求老爺爲民作主哇!”

縣令聽罷,裝模作樣,手指店主大喝一聲:“店家,你平白無故霸鵝,該當何罪!”誰知那店主沒有害怕,聽到喝聲就撲通跪在地下,連忙分辯:“老爺容稟:小店家聞高祖皇爺將要返鄉駕臨,久備鵝二十隻,孝敬老爺以備皇爺受用,不料這鄉野流賊,仗着如今皇爺法寬,愛民如子,就膽大包天,來得我店,見鵝起意,生下這謀鵝的歹毒之心……求青天老爺明鏡!”縣令聽完,覺得店家說的也有理,心想,這可怎麼了結呀……隨後眼珠一轉:咳,村夫流民,判輕判重諒他也不敢怎樣,再說,本縣若連一個村民也治不了,在皇爺面前,不是顯得大大的無能了麼,想到這裏,忙吩咐兩邊:“野夫民賊,騷擾本縣——給我拿下,重責四十,收入南牢,聽候發落!”

那鄉民毫無懼色,連聲高喊冤枉,被差役強行架出。

其中的破綻,高祖爺早就看得一清二楚,心想:天下要有這樣一批“青天”,將要造成多少冤獄啊,俺這漢室江山,要不了多久就會敗在這批人手裏……高祖忍着怒氣走進大堂,冷冷地問:“青天大人,此案可理清斷明瞭?”

縣令一聽高祖這口氣,知道不妙,嚇得渾身發抖。停了一會兒,高祖又問:“此案審理得如何了?”縣令猜不透高祖的意思,嚇得面色如土,哪裏還敢哼一聲,急忙跪在地下,連連叩頭。高祖擡頭環視一週,微微一笑道:“諸位父老兄弟,縣令大人不作回覆,想必案子沒有結果!既然如此,店主豈能逍遙?”說着又向衆人攤開兩手,輕輕說道:“戰場識良將,治世出英才。你們,誰能——”大家心裏都很明白,皇爺想招賢理案呀!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哪個敢站出來冒這個大險呀,衆人只是你瞅我瞧,誰也不吭一聲。

這時,角落裏一個身體瘦弱、雙目炯炯的人一聲高呼,雙膝跪在案下道:“皇爺萬歲,萬萬歲,恕小民無罪,俺願一試!”

劉邦聞言大喜,忙離座向前雙手攙起。大家一見此人,不免一驚:“這不是書生李良嗎?”李良直起身,對高祖說:“要將兩家喚回,當面說清;並速將白鵝送上,俺要審鵝,鵝供爲證!”“審鵝?”衆人大吃一驚,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是審鵝!二十隻全審——請備二十管筆,二十塊帛,要鵝一一招供!”李良說得如此平平靜靜,連高祖也暗暗吃驚,不禁疑慮重重:此人莫不是瘋魔中邪,天下哪有審鵝一說,鵝豈能寫字招供?李良依然不慌不忙,轉身對高祖躬身一禮,說道:“請皇爺萬歲明天審察!”

第二天,李良開堂審鵝。高祖上坐,店主和鄉民跪在堂下,沛城衆位父老兄弟列坐兩旁,門外還有不少人等候着觀看稀奇。李良不急不躁,安如泰山。看看大家等得有點兒不耐煩了,便回頭高聲吩咐:“將二十隻鵝的招供呈來!”

話沒落音,二十個差役一人捧着一塊帛,從後堂急急走上來。這時,大家的雙眼瞪得象一對對銅鈴,目光“唰”地一下落在帛上,仔仔細細地瞧呀瞅呀,可是,帛上除了鵝屎外,別的什麼也沒有,更沒有什麼“招供”!許多人由失望變得緊張起來,個個都在爲李良擔心啊。

這時,李良站起來,對着布帛看了一會兒,忽的,他皺起了眉頭,一聲猛喝:“店家!如今真象大白,你開黑店,霸佔民鵝,二十隻鵝已將實情供出,鐵證如山,你還有何話說!”店家自知理虧,嚇得兩腿篩糠,癱倒在地,最後只得點頭認罪。李良呼叫左右差役,把店家拿下。又轉臉對驚呆了的鄉民說:“老鄉,現在物歸原主,把你的二十隻鵝趕走吧,換回農具,多開荒地,好生過日子……”

李良見衆人還愣在那裏,不知究竟,就指着帛微笑着說:“城裏人養鵝,鵝吃的是糧食,屙的是黃屎;鄉下人養鵝,鵝吃的是青草呀,你們看,這塊塊帛上,不都是青青綠綠的嗎?”衆人這才恍然大悟。這時,只見高祖伸手拉住李良,連聲讚道:“好,好!你這才稱得上是沛縣的青天!”從此,讓李良任沛縣縣令。

李良治沛多年,百姓安居樂業。劉邦選賢的佳話,一直流傳到今天。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2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裏。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啓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爲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羣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3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爲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爲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爲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4

李清照少女填詞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她個性爽直、自由、不羈一格,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文學天賦。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她觸景生情,即興填詞的故事。

古代名人勵志小故事:司馬光警枕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爲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爲了早早起牀,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牀,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牀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牀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爲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鑑》的大文豪。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5

努力是沒有盡頭的,努力是無止境的,努力是匡衡鑿壁借來的光線,努力是童第周凌晨三點起牀讀書的勤奮。

一定要努力!瞧,孟子之母爲了讓她的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努力學習,竟三次搬家:第一次搬到了墓地邊,孟母發現孟子總愛學着大人哀喪;於是從墓地邊搬到了市場附近,不久孟母又發現孟子學習商販叫賣;就這樣,孟母第三次帶着孟子搬家,這一次他們住在了一所學校旁,孟子便學着讀書人唸書、寫字。從那以後,孟子越來越勤奮,長大後孟子成了中國春秋時期赫赫有名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合上這本書,我不禁心生感慨:就連古代的孟子尚且如此用功,如此努力,而我,身爲一個現代人,一個有條件上興趣班,有條件閱讀各種書籍的人,又有什麼理由不多讀、多看、多學呢?杜甫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這種踏踏實實做學問的態度,的確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啊。

一定要努力!瞧,童第周剛上初中時,期末考試考了平均35分的極差成績。校長請他退學,老師要他換班,同學們也蔑視他,但他卻頂着巨大的壓力,誠懇地請求校長再讓他讀一個學期。第二學期開始,陽光還沒起牀,公雞還沒打鳴,可他卻醒來了。幹嘛?讀書唄!他藉着廁所邊的一盞路燈發出的微弱的光來看書。他非常用心,非常努力,一學期後,他的期末成績一下子提高了,數學還考了100分。看到這裏,我百感交集:一個學期!35分到100分,他是怎麼做到的呢?看來,成功貴在堅持,貴在努力。看來,沒有什麼事情是完不成,做不到的,只要你肯爲之付出巨大的努力。

晚上,我躺在牀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滿腦子都是這本書裏的一個個歷史人物,特別是司馬遷。他身陷監獄,仍孜孜不倦,並完成了一部偉大的鉅著《史記》。這股學習的勁頭不也與孟子、童第周相類似嗎?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我一定要努力!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6

季布一諾千金---言既出萬金輕

季布,楚國人。季布這個人性情耿直,樂於助人,他身上還有一點最難能可貴的品質,那就是他十分講信用,凡是他答應過別人的事,無論如何他都會盡力做到,兌現自己的諾言。對於他重信守諾的品行,人們交口稱讚。當時在楚地就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楚漢戰爭的時候,季布和他的舅舅丁公都是楚軍的將領。季布驍勇善戰,奉西楚霸王項羽的命令,他曾經多次圍攻漢軍,打退了漢王劉邦,甚至險些讓劉邦丟掉性命。等到項羽烏江自刎之後,季布的舅舅丁公便歸降了劉邦,但是,季布卻不願意向劉邦投降,無奈之下,只得落荒而逃。

劉邦在楚漢之爭中大獲全勝,並建立了漢王朝,是爲漢高祖。由於之前季布攻打劉邦,並使其險些喪命,爲此,劉邦對季布恨之入骨。當上皇帝之後,劉邦便發出詔令,凡是捉到季布者賞給他千兩黃金。劉邦在詔令中還寫道:“誰膽敢私自窩藏季布,不但本人格殺勿論,還要罪及三族,滿門抄斬。”

劉邦的這道詔令使得季布只得東躲西藏,到處逃命。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季布生平對他人重信守諾,做了許多俠義之事,因此,在他處於危難之際時,有人也對他伸出援助之手。

一天,季布躲到了河南濮陽一個姓周的人家裏。這個姓周的人知道他就是季布,就十分誠懇地對他說:“劉邦下令捉拿將軍,馬上就會搜查到我家。如今並不是我不願意將軍藏在我家,實在是形勢緊迫,將軍不便藏匿於此。假如將軍願意聽從我說的話,那我就給將軍獻上一計,假如你不願意聽,我寧願自己先自殺,以報答將軍往日的恩德!”

季布沒有其他什麼辦法,只得聽從他的意見。這個姓周的人便讓季布將頭髮剃掉,帶上頸箍,穿上粗布衣服,裝扮成奴隸的樣子。之後,便將他裝在柳條車中,送到原來的魯國,改名換姓,賣到了一位名叫朱家的義士家中。

朱家知道這個奴隸就是季布,想要保護他不被官兵抓住。於是,買下季布之後,朱家就讓他來給自己管理田園,同時還囑咐兒子道:“田園的事就讓他自己做主,吃飯的時候要和他同桌。他曾經對我有恩,你要好好地對待他。”之後,朱家就買了一些禮物,趕着車便來到洛陽拜見汝陰侯滕公。

滕公便留朱家在自己家裏住了幾天,喝了好幾天酒。席間,朱家問滕公道:“季布到底犯了什麼罪,以至於陛下一定要抓到他呢?”

滕公答道:“季布曾經幫助項羽多次圍困陛下,有一次甚至差點兒讓陛下喪命。因此,陛下十分恨他,發誓一定要抓到他嚴懲不可。”

朱家接着問道廣那麼,您覺得季布這個人怎麼樣?”

滕公道:“這天下人誰不知道啊!季布這個人不僅是個有名的誠信之士,更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聽到滕公如此說,朱家就趁機勸他去漢高祖那裏爲季布說情。朱家說道:“爲人臣子必須要給主上辦事,這是衆所周知的。季布當初身爲項羽的臣子,爲項羽效力乃是他的職責之所在。至於圍困陛下之事,也是他的職責之所在。難道僅僅因爲當過項羽的下屬,就要對其斬盡殺絕嗎?再說,如今陛下剛剛奪取天下,正是用人之際,卻僅僅因爲個人的私怨而將一個志士趕盡殺絕,會讓天下人覺得陛下胸襟不夠寬廣!更何況,像季布這樣的人才,如果苦苦追逼下去,那麼,最終季布不是北投胡人,就是南奔越地。記恨壯士而導致他們去投奔敵國,這難道不是造成伍子胥掘楚平王墓而鞭屍的原因嗎?您爲何不找個機會向陛下奏明這些道理呢?”

滕公知道朱家向來是一個具有俠肝義膽的人,現在又聽他如此說,心裏明白季布極有可能藏匿在他家中。於是,滕公便同意爲季布說情。

過了不久,滕公就藉故去覲見劉邦,並說道:“現在陛下剛剛獲取天下,正是用人之際,卻僅僅因爲個人的私怨下令捉拿季布這個品行高潔之人。微臣認爲,這一舉動並不高明。季布是個俠義之士,全國上下都知道1尋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句話,因此天下的人都非常敬仰他,他的朋友更是願意以死來保護他。如今陛下下令追捕他,對他趕盡殺絕,萬一他北走匈奴或南逃越國了,更會成爲大患。陛下爲什麼不赦免季布的罪行,讓天下人都知道陛下愛惜賢才,從而都來投奔陛下呢?”

聽了滕公的這一席話,劉邦頻頻點頭。於是,劉邦便下令赦免季布的罪行,還下令召見他,季布表示請罪,劉邦封他爲郎中。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7

劉綺燃荻讀書.

樑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爲燈".發奮讀書.

蘇廷吹火讀書

少不得父意.常與僕伕雜處.而好學不倦.每欲讀書.總無燈燭.嘗於馬廄中.借火照書誦焉.其苦如此."

常林帶經耕鋤.

漢末常林.性好學.帶經耕鋤.其妻常自饋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李密牛角掛書.

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裏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爲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爲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

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爲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管寧割席分坐.

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爲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 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爲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藉着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裏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爲美談.激勵着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爲命.爲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爲大嫂所不容.爲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着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爲美談.終有一老着.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爲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爲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爲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爲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爲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爲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裏.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啓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爲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羣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8

有人說一個歷史的瞬間,也許就能改變整個歷史發展的軌跡。那麼一個古代名將的死會改變什麼呢?蒙恬作爲秦帝國著名的戰將,在他的有生之年,不僅在戰場上幫助帝國完成了統一大業,徹底打敗了不斷騷擾中原的匈奴,而且在他的主持下,修建了現今我們眼中的萬里長城,開闢了當時規模空前的秦直道。

這樣一個功勳卓越、才華出衆的戰將,卻沒有想到,在他的背後一直隱藏着一個與他對立的集團,在秦始皇病死後,蒙恬在他們的陰謀策劃下無辜慘死。這個集團篡奪了秦帝國的政權,也改寫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

唐朝皇帝唐太宗,於貞觀某日對臣僚說:“朕欲上比堯舜,不使冤案現於本朝。各位不妨說說,古代哪一將相死得最冤?”當時在場的有丞相房玄齡、諫議大夫魏徵等人,或答“白起”(戰國時秦將);或說“伍子胥”(春秋時吳將)。聽罷臣僚們的議論,太宗搖搖頭說:“朕觀最冤的是蒙恬。”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9

當年,霸王領兵到了江蘇六合縣東南一帶,見天快晚了,就下令安營紮寨。

那時,韓信還在霸王手下當將官。夜裏,霸王和衆將軍飲酒作樂,吃得高興了,便對韓信講:“別人說你有能耐,我要和你打個賭,怎樣?”韓信打了一躬說:“不知大王以何賭輸贏啊?”霸王說:“我們兩人,一個在東邊山窪裏築一座城,用來擋山外的敵兵;一個在孫趙和金塘營之間掘四十九口井,讓軍民都有水吃,兩樣都要在今晚完成,曉星一出爲準,你敢嗎?”

韓信心想:“造城是地面上的事,一點不馬虎不得;挖井是地下的事,深淺可以討巧。”心裏想挖井。

霸王又問:“你是造城還是打井?”韓信說:“我們做兩個閹子,抓閹作數。”

霸王揀一個,上面是造城。韓信說:“大王抓的是造城,那個當然是打井了,大王就造城吧。”其實,兩個閹都寫着“造城”,霸王大老粗,不知道中計哎。這樣嘛,就各領一千兵動工了。

韓信帶兵到了金塘營,他把兵先分成一班班地去挖井,自己坐在祠堂裏飲酒。霸王怕輸,親自到場地催工。忙得十兵們個個氣喘八哈,大汗直淌。

韓信見大快二更了,叫探子去看霸王弄得怎祥了,回報是築了一半。韓信又問井挖得怎祥了,探子報說:纔有十幾口井。韓信不慌不忙,叫來兩個牙將。咬了耳朵,二人就分頭去了。韓信下令:“快替我備馬,隨我到大王面前請功。”

見了霸王,韓信問:“大王。你的城築得如何?”霸王說:“有一半高了。”

韓信說:“你看曉星已出了,大王輸了。”霸王擡頭一看,曉星果已掛在半空中了。就問韓信:“你的井難道都打好了?”韓信說:“清大上去查點吧!”霸王不信,跟他一同查看了。

一路上,韓信指指點點說:“沿路三七二十一口,外圍村邊四七二十八個,不錯吧?”霸王點着頭,心裏很感奇怪。

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韓信到霸王處請功以前,已經派一個牙將傳令,叫士兵在沿途必經之處,挖的真井;在外圍不顯眼的地方,只挖一半,就放下井欄;霸王不會查到的地方,只放了一個井欄,一杴也沒挖。霸王粗心,只順着韓信指的路走,看到井欄,便以爲真的了。那曉星也是假的。是韓信指派另一個牙將,把一盞點亮了的燈籠用風箏放到天去,乍一看,真像是曉星出在半空一樣,霸王又當真了。本來霸王在曉星出之前能築好城的,見曉星出了,就停了工,所以到現在這上城還有一角沒有城牆,後人就稱它是霸王城。

城內村莊就叫小城裏。孫趙到金塘營的一帶井多,但多數只有一半深,是韓信打的井。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10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爲命,爲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爲大嫂所不容,爲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着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爲美談。終有一老着,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11

一漢十一年春,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威名赫赫的大將韓信在長樂宮被斬。罪名是謀反。之前,他就因爲這個被奪爵削封,從統轄兩淮一帶八十八城的楚王貶爲不過擁有幾千個農戶的淮陰侯。時在漢六年十月。不過,前一次謀反虛實難辨,這一次卻是板上釘釘,證據確鑿。

當時漢高祖劉邦正帶領大軍忙於平定鉅鹿太守陳豨的反叛,朝內空虛。韓信見時機來到,暗中給陳豨送信,打算裏應外合,一舉顛覆劉氏王朝。反叛,風險至大也!不要說是在封建王朝,就是在現在的民主國家,弄不好也有牢獄之災。如此關乎自己九族安危的大事,韓信卻沒有嚴格作好保密工作。事情正在準備中,他卻要殺掉一名得罪了他的手下人。手下人的弟弟懷恨在心,偷偷向朝廷告了密。鑑於韓信的威名,留守的呂太后不免有些緊張。

還好,此刻還有忠心耿耿的老丞相蕭何在朝中。這位發現韓信軍事才能的伯樂,歷史彷彿註定又要要他來毀滅這匹千里馬。蕭何定計,詐稱前線傳來高祖平叛勝利的消息,按例,百官都要進宮朝賀,半信半疑的韓信剛一進宮,就被武士們捆了個結結實實。也不需要等劉邦回來了,也不需要經過什麼司法程序了,特事特辦,乾脆利落,呂太后一聲令下,就在長樂宮的.鍾室,一代名將身首異處。對於名人離開這個世界去遠遊時留下的遺言,我們臃腫的歷史從不吝惜自己的頁面進行記錄,反正內容已是那麼龐博了,再多幾行字又何妨,何況韓信又是那麼一位軍事奇才,沒有理由不記。於是,嚴謹的太史公司馬遷帶着複雜的感情記下了下面的話:“信之方斬,日,‘吾悔不用蒯通之言計,乃爲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在人生最後極其有限的時間裏想到蒯通,那是最自然不過的反應。當初若是聽了蒯通的話,以他的實力,也許頭顱落地的是現在發號施令的人了。最是讓他不能忍受的是,建立了蓋世功勳的大丈夫竟然要死在一位女子之手,這更讓他恨如雲山千疊。不過,事已至此,又有什麼法子呢!思緒一轉,如同他一生中那位唯一的對手項羽那樣,也如同迷信天命的無數中國人那樣,他長嘆一聲,將這無法接受的一切歸之於上天的安排,黯然上路……

平心而論,司馬遷對歷史人物的記述雖然沒有做到真正的“不彰美,不隱惡”,還是比較客觀、公允的。即以他寫楚漢相爭的兩大巨頭劉邦和項羽而言,寫劉邦,他寫了他的知人善任、寬宏大量,也寫了他的粗鄙言行,無賴嘴臉;寫項羽,既寫他屠城縱火的殘暴、剛愎自用的愚昧,也寫了他對下屬和士兵的仁愛關懷、對敵人作戰的英勇無敵。

饒是這樣,後人還對他不太滿意。有人就在和縣的霸王祠題聯說到“司馬遷本漢臣,本紀一篇,不信史官無曲筆”,那意思是說他在寫項羽時有歪曲英雄的嫌疑。沒辦法,誰叫你老人家是千古大史家呢,高人就要高標準要求嘛!回過頭來再說韓信,《史記·淮陰侯列傳》所佔篇幅在書中僅次於寫劉邦和項羽的,是司馬遷重點記述的人物。在這篇文章中,司馬遷用濃墨重彩寫了韓信的赫赫武功,而對他功成名就直到謀反被殺,則只是泛泛而寫,三兩下就收了尾,由此不難看出太史公對韓信的欣賞之情。或有人言,風雲年代有事可記,當然要重點記述,天下已定時無事可記,自然要簡單、平淡。這話看似有理,其實不然。韓信這麼一位叛逆之臣,因爲其重要的歷史地位而使得封建史家無法繞開,但如果一味站在正統的立場,則很容易將注意力放在其謀反的事情上,假使作者再缺點良知,完全可以往裏面添點油,加點醋,甚至篡改史實,掩蓋真相。那樣的話,韓信就是一位人人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了。

正是司馬遷這樣史家秉筆直書,一個在風雲激盪的時代裏個性鮮明、特立獨行的千古名將才會栩栩然活在後來人的精神世界裏。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12

祖沖之祖籍河北,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在南朝做官,因而他出生於南方。 晉朝末年,由於北方連年混戰,中原地區的人口大量遷移到南方,促使長江流域的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各方面都有迅速的發展,祖沖之正是誕生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裏。祖家歷代對天文曆法都很有研究。在家庭的影響下,祖沖之從小便對天文學和數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青年時代,他便對劉歆、張衡、王蕃、劉徽等人的工作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駁正了他們的錯誤。以後他繼續鑽研,在科學技術方面作出極有價值的貢獻。精確到小數點後第六位數的圓周率,便是他其中最傑出的成就之一。在天文曆法方面,他曾將自古代到他生活年代爲止所有可以蒐羅到的文獻資料,全部整理了一遍,並且通過親自觀測和推算,做了深切的驗證。他指出當時所流行的何承天(公元370—447年)編定的歷法有許多嚴重的錯誤。因此他便開始編制另一種新的歷法。

宋大明6年(公元462年),33歲的祖沖之編好了新的歷法“大明曆”。這是一部最好的歷法,但是卻遭到了當時朝廷中最得勢人物戴法興的反對。許多官員懼怕戴法興的勢力,不敢對祖沖之新曆作公正的評定。祖沖之爲了堅持真理,勇敢地與戴法興展開了辯論,他寫了一篇有名的《駁議》,逐條駁斥了戴法興的無理責難。這場辯論,實際上反映了當時科學發展過程中科學和反科學、進步和保守之間的尖銳鬥爭。戴法興等人認爲:歷代流傳下來的東西,都是古制,是不可革的,是“萬世不易”的,他們認爲天文曆法不是“凡人”可以修改的,他們說:“非衝之淺慮妄可穿鑿”,甚至進一步責罵祖沖之是“誣天背經”。祖沖之對他們提出了尖銳的反駁。他認爲日月五星的運行“非出神怪”,“是有形可檢,有數可推”,只要進行細心的觀測和推算。孟子早先所說“千年之日至(夏至、冬至)可生而致”的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祖沖之在《駁議》中寫了兩句非常有名的話“願聞顯據,以覆理實”,“浮詞虛貶,竊非所懼”。他希望雙方都拿出真實的證據,辨明真正的是非,至於造謠和中傷,那是他絲毫不怕的。由於種種阻礙,大明曆一直到他死後十年,在樑朝才得以頒行(公元510年)。

祖沖之除天文曆法和數學之外,對機械方面也有研究,他製造過“指南車”和“千里船”,此外,他對音律也很精通,對古代的許多書籍進行過註釋,他還寫過十卷小說,他真稱得上是一個多才多藝的科學家。關於他在數學方面的著作,最著名的要算是《綴術》,此外還有《九章算術譯註》、《重差注》等等,但這些也都失傳了。

祖沖之的兒子祖𣈶也是一位傑出的數學家,他繼承了祖沖之在數學和天文曆法方面的工作,並進一步發揚光大了他父親的成就。祖沖之的“大明曆”就是經過祖𣈶三次建議之後才被樑朝採用的。關於球體體積的計算也是作爲祖𣈶的工作流傳下來的。祖𣈶終生好學不倦。傳說他小的時候,專心讀書,連打雷也不覺得,走路時思考問題,曾經撞到別人身上。

祖沖之父子的名字,不僅在國內已是受到稱道,在世界上也受到了應有的重視。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13

車胤囊螢夜讀

車胤是晉代的名臣,以博學聞名。他從小勤奮好學,但家裏特別窮困,有時甚至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這樣一到晚上,車胤就不能讀書,爲此,他非常苦惱。

一個夏夜,車胤無聊地坐在屋外納涼。這時,在草叢裏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蟲子身上一閃一閃的亮光多像燈光呀!他趕緊找來一個用白紗製成的小口袋,一口氣捉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口袋裏。這麼多蟲子發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盞小小的燈嗎?車胤拿着這盞“燈”,高興地進屋讀書去了。就這樣,車胤經歷長年累月的苦讀,終於成爲一個有學問的人。

【感悟】

晉朝一代名臣車胤,小時候家裏的條件並不好,甚至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但他爲了讀書學習,並不氣餒,用裝了幾十只螢火蟲的“燈”勤奮讀書,最後終於成爲一個有學問的人。古人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尚且好學不厭,現在黨和政府爲我們提供一個如此良好的學習環境,對於青少年來說,就更應該努力學習,奮發向上,不要浪費了求知求學的好時光。

呂蒙讀書

呂蒙是三國時吳國的大將,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卻不愛讀書。於是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大將軍了,肩上擔子很重,一定要多讀讀書,長點見識。”呂蒙便開始讀書。慢慢地,他發現書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東西。一次,他讀到孫臏用“減竈計”誘使龐涓輕敵,最後打敗龐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開。於是,呂蒙逐漸愛上了讀書。在軍務繁忙之餘,他便一頭鑽進書堆裏,如飢似渴地閱讀古代的兵法和史書。幾年下來,呂蒙的軍事才能大有長進。孫權大爲高興,就讓呂蒙擔任了大都督,統領全國兵馬。

【感悟】

不論什麼時候,學習都是不可缺少的。古人說:“生下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學習之後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經歷困苦才學習的人,又次一等;經歷了困苦還不知道學習的人,就是最下等的人。”當前,青少年正在經歷困苦,在這種環境下,如果還不抓緊時間學習,可能就真的會成爲最下等的人了。所以,青少年要通過不斷地學習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增長自己的才幹,爲今後的就業謀生做好充分的準備。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14

隋朝有個讀書人名叫李密,原是貴族出身,後來家境破落。但他喜歡讀書,從不浪費能夠用來讀書的點滴時間。一次,李密騎着牛出外辦事,就把一套《漢書》掛在牛角上,從中抽出一本,坐在牛背上一邊趕路,一邊讀,十分專注。這一情形恰巧讓大臣楊素看到,楊素問道:

“你是哪兒的書生?”

“我叫李密,遼東襄平人。”

“你讀的是什麼麼書?”

“《漢書》中的《項羽本紀》。”

楊素很親切地跟李密詳談了一陣,覺得這個少年前途無量,便鼓勵他:“你這麼好學,將來一定會有成就的。”楊素回家後,把情況講給兒子楊玄感聽,楊玄感便和李密結交,成了好朋友。

公元613年,楊玄感看到隋朝大勢已去,便乘機起兵反隋,並請李密爲他出謀劃策,但楊玄感沒有采納李密的妙計,兵敗身亡。後來李密投奔了瓦崗寨的農民起義軍,成爲瓦崗軍的首領。

後來,人們用“牛角掛書”來形容讀書非常刻苦努力。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15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爲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爲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爲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