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黃永年御前應變的名人故事範例

黃永年御前應變的名人故事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黃永年,是宋朝徽宗年間有名的神童,曾以“御前應變”大顯才華,受到宋徽宗賞識,長大人朝爲官,官至別駕。

黃永年御前應變的名人故事

公元1100年,黃永年出生在一個書香家庭。他的祖父和父親都喜讀史書,學識淵博。黃永年天資穎悟,在祖父和父親手不釋卷的影響下,兩歲學識字,背詩歌,過目不忘。到他剛剛三歲的時候,就開始模仿祖父和父親,自學經書了。如此小的年齡讀經書,是令人不敢想像的事,而黃永年卻獨具其能。開始,他有很多字不認識,也有很多看不懂的章句,他都隨時隨地向祖父和父親請教;可後來,他怕長輩嫌煩,便一一記下來,集中向長輩詢問,請他們指教。他六歲的時候,已能獨立看懂《史記》、《左氏春秋》等大部頭著作了。

這一日,父親的幾位朋友來家做客,聽說黃永年六歲能讀《春秋》,甚感懷疑,便將其叫來測問。其中一位友人道:“《春秋》這部書,是用編年體形式寫的',枯燥無味,有啥可讀的?”

黃永年卻一本正經地回答說:“《春秋》雖爲編年體史書,卻記載了二百四十二年的歷史;記事雖然簡單,含義卻極爲深刻,而且是非觀念評判明確。試想,如沒有《春秋》,哪有後來的《左傳》?”

黃永年幾句話,把衆人說得目瞪口呆。他們沒有想到,也沒有去想,自己讀《春秋》十多年,甚至幾十年,竟沒有一個六歲的孩童概括得這麼全面、這麼深刻。於是,他的“神童”之名便廣泛地傳播開來。

公元1108年,黃永年八歲,由他的父親帶着去京城應試童子科。宋徽宗聽說一個八歲的孩子竟能讀透《春秋》一書,甚感驚奇,便召見了他。宋徽宗見黃永年生得皮膚白皙,聰慧機靈,心下甚喜,便很親切地和他一起吟起《詩經·小雅》裏的《天寶》篇來。這是一首請求上天保佑多壽多福的詩,最後一章的六句是:

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詩中的“騫”,就是虧損的意思,“崩”就是崩潰、垮臺的意思。在封建王朝,皇帝的“死”稱“崩”,因此,這個字在皇帝面前是不能念出口的。徽宗一時高興,沒有想到這個忌諱,順口唸了出來。但黃永年很敏銳,把“不騫不崩”一句,順口改成了“不騫不墜”。“墜”與“崩”的意思相同,既沒有改變詩的意思,又避免了在皇帝面前念“崩”的罪過。宋徽宗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以爲他念錯了,便問他說:“原文是‘不騫不崩’,你怎麼會念成‘不騫不墜’了?”

黃永年笑着回答說:“詩人之言(指《天寶》詩)不識忌諱,臣怎敢再重複呢?”

徽宗聽了,這才明白過來,更是驚喜,遂命黃永年逐個與朝官相見。衆臣見黃永年如此機警聰慧,善於應變,都很佩服他的才華,因此對他都很客氣,見其來拜,接待也很熱情。後宮嬪妃聽說這件事後,也都喜歡見他,並競相賞給他各種禮物。

黃永年考中童子科後,更加如飢似渴地讀書。後來,終以精通五經考中進士,從而走上了仕途。

當時,宋朝是一個大興文字獄的王朝,如果黃永年不識時務,一不注意,在皇帝面前唸了“崩”字,任何人抓住他這個罪證,都有可能治罪於他,甚至會給他的全家帶來滅頂之災。但黃永年懂得皇帝的這個忌諱,還巧妙地避了過去,並且當皇帝問他時,又能巧於應變,不但沒有惹禍上身,反而受到皇帝及朝野上下的賞識,也真是善於應變之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