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經典故事 > 關於哲理故事(15篇)

關於哲理故事(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關於哲理故事1

愛爾蘭作家蕭伯納(1856—1950)就是世界著名的小說家、社會活動家和幽默大師。他在訪問蘇聯期間,有一天在街頭遇見了一個蘇聯小姑娘。那小姑娘聰明活潑,逗人喜愛,蕭伯納便同她玩了很久。臨別的時候,蕭伯納對小姑娘說:“你回去告訴你媽媽,這天同你玩的就是世界有名的蕭伯納。”令人意想不到的就是,那小姑娘竟然學着蕭伯納的'口吻說:“此時你回去告訴你媽媽,說這天同你玩的就就是蘇聯姑娘賴莎。”

關於哲理故事(15篇)

這件事給蕭伯納以不少的感觸。“一個人不論有多大成就,他對任何人都就應平等相待,要永遠謙虛。”蕭伯納感慨地說。

“這就就是小姑娘給我的教訓,我一輩子也忘不了她的!”

還有一次,蕭伯納收到一位小姑娘的來信。信中說:“您就是一位最使我佩服的作家,爲了表達我對您的敬仰之情,我打算以您的名字來命名我心愛的小獅子狗,此時它就是我過生日時親戚送給我的。不知尊意如何?”

這真就是令人哭笑不得的問題,蕭伯納卻幽默地回信道:“親愛的孩子,讀了你的信,頗黨風趣盎然。我十分贊同你的主意。但就是,最主要的一點,你務必和小獅子狗商量一番!”

哲理:一個人不論有多大成就,他對任何人都就應平等相待,要永遠謙虛。

關於哲理故事2

兩個推銷員

這是營銷界盡人皆知的一個寓言故事:兩家鞋業製造公司分別派出一個業務員去開拓市場,一個叫傑克遜,一個叫板井。在同一天,他們兩個人來到了太平洋的`一個島國,到達當日,他們就發現當地人全都赤足,

不穿鞋!從國王到貧民,從僧侶到貴婦,竟然無人穿鞋子,當晚,傑克遜向國內總部的老闆拍了電報,“上帝啊,這裏的人從不穿鞋子,有誰還會買鞋子呢?我明天就回去。”板井也向國內公司的總部拍了電報,

“太好了,這裏的人都不穿鞋子。我決定把家搬來,在此長期駐紮下去!”

兩年後,這裏人都穿上了鞋子......

營銷啓示:

許多人常常抱怨難以開拓新市場,事實是新市場就在你的面前,只不過你怎樣發現這個市場而已。

關於哲理故事3

一位教師,教的是一羣患有先天性殘疾的孩子。

一次,她講到“幸福”這個詞的時候,忽然頓住了,因爲,她不知道該怎樣向這些不幸的孩子們詮釋這個美好的字眼兒,從小到大,他們似乎根本就沒有過關於幸福的體驗。

後來,這位聰明的教師將孩子們分成面對面的兩組,一組是失明的孩子,一組是聾啞的孩子。在她的引導下,失明的孩子說,最期盼的事是見到陽光;聾啞的孩子打手語說,最渴望的事是聽到聲音。通過她的傳遞,兩組孩子互換了答案,於是,孩子們終於知道了什麼叫“幸福”。

我想,這位教師簡直就是一位偉大的天使!而這羣孩子也是幸運的,他們在天使的指引下,真切地體悟到了人生中最寶貴的.真諦――幸福其實並不遙遠,它既在你的對面,也在你的身邊。而最重要的一點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福!

關於哲理故事4

真正的善良

城南澡堂的搓澡工是個年近四十的精瘦男人。細眉小眼,有點齙牙。常年穿一雙黑色的高筒水鞋,藍白格子的棉布襯衫。

起初男人很少說話,後來去的多了,熟絡了,才健談起來。

男人操一口地道的四川腔,十六歲進入這個行業,至今已有二十餘載。

男人頗有蜀北漢子的幽默與幹勁,做事雷厲風行,從不馬虎。

過了大半年才知道,門口收銀臺的臃腫女人是他老婆。他不但是男澡堂裏的搓澡工、修腳工、按摩師,也是整個澡堂的幕後老闆。

澡堂生意不錯,臨近學校,週末時候特別忙碌。

週末的時候去過幾次,都是些稚嫩的少年面容。他有時會婉拒我提出的要求,的確,無暇兼顧。

後來,我挑學生上課的時間去。客少,人閒,話也就格外多了起來。

我建議他找兩個小工,這樣,能接待的主顧也就多些。澡堂嘛,真正能賺錢的,還不就是修腳按摩這類的技術活。

他笑了,瘦骨嶙峋的`臉隆起兩座蜿蜒的小山。小工找過,還帶過不少徒弟,只是都幹不長久。

澡堂小,待遇也不算好,沒哪個小工願意長呆。徒弟更別說,都是些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技藝學成,誰不往富麗堂皇的大酒店跑?

替他有些不值。我說,籤個合同吧,免得這些人老喜歡跑。

他仍然是笑。沒必要嘛,人各有志,誰不想往高處走?再說了,肯來這裏學搓澡的年輕人,家境肯定都不好,既然他們想腳踏實地學門養家的手藝,我爲何不教?就當做善事嘛。

男人沒念過幾年書,卻很喜歡看點《百家講壇》之類的科教類節目,因此,說起話來,也顯得彬彬有禮。

男人去過新疆,去過貴州,去過甘肅,跑了大半個中國,最後還是決定在滇南這個小鎮紮根生子。

徒弟們都在大酒店裏上班,有的甚至去了昆明,去了大理,成了桑拿小老闆。偶爾碰上,也僅是寒暄幾句。

徒弟們既不會叫他老師,更不會在逢年過節時登門探訪。沒人會把不起眼的他放在心裏。

二十多年的手藝和閱歷,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們沒想過回報這位肯將一切傾囊相授的恩師,男人也沒想過要改變自己的處世方式。

“氣嗎?”搓澡的時候問他。

“不氣。”

“爲什麼?”

“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要他們回報,怎麼會氣?”

其實,這纔是真正的善良。

關於哲理故事5

最近一直在準備11年的回憶錄,當準備寫自傳的時候,似乎是一種對往事的懷念。我發現上了自己的當,本來已經拂袖而去的11年,幹嗎非要把它拎回來,難道想起1998年7月21日的那一秒,你就不疼嗎?

這些年間習慣了“堅強”這個詞伴我左右。但有的時候,特別是在無人的黑夜中,如果想睡得安穩,能夠抵抗藥物的作用,那麼我就必須變得脆弱些。這樣可以讓我的`神經不那麼亢奮,被藥物弱化的神經,那時比誰都強大。

沒有服用藥的習慣,那是因爲我生活中每日要服下十幾粒藥丸,11年我已經變成了“化學達人”。它們足夠摧毀我的內分泌系統,所以我無需使用減肥藥,就可以讓自己的身材保持得如此之好。

小學文化水平的我,只能給自己算算前面的賬,1年365天,每天10粒藥,1年就是3650粒藥,從1998年受傷到現在總共11年零5個月,總共服用4萬多粒藥丸。假如用藥瓶裝起來,要用掉750個藥瓶子。

未來的賬還沒有算過,也不敢算了,假如還有3個11年,也許我會吃掉一個藥店全年儲備的脊髓損傷藥物的總和。

我將沉重的傳記文字寫得更有勁頭一些,從第一個字到後面的字,那都是一種成長。但我也不難看出自己已經將一些東西放下。其實放下很難,尤其是已經到手的,或是已經獲得的。這是一件難事,但又無法不去選擇。

前幾天,我受邀參加全國青聯的乒乓球友誼賽,活動結束時要上車了,才發現停車地點距離國家體操隊駐地不過咫尺之遙。我很多年沒有進體操隊的場館了,我的內心中很多次想回到場地去看看,看看他們訓練。當年立志要當教練的我對這個念念不忘。

心裏翻着日曆,好似是週末,也許那個場地空蕩蕩也說不準。我讓隨行推我到館門口,可惜那一級一級的臺階,讓我頓時腦海裏產生了“放下”的念頭,不是因爲這裏沒有無障礙設施。的確,一個夏季奧運會體操項目怎麼可能準備輪椅坡道?於是,我開始浮想聯翩,又想起自己傳記當中的那些回憶。的確,我被意外逐出賽場,正如被打得只剩下11人的川軍團,我和我的“戰友們”都無法擺脫退役的命運。離開賽場,我們這些人又以另一種方式,開始了新生活。

我總結了這麼多年指引我的希望——堅強,但我又總結出,這麼多年還有一個詞支撐着我全部的信念——放下。放下運動場,放下冠軍夢,放下健全的肢體,放下許多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

當放下的時候,你並不會覺得放下有多麼可歌可泣,反而讓你對生活產生了些許渴望。正如同深夜睡醒,飢餓難忍,卻又不想打擾到旁人休息,只能自己忍着。放下的,是自己原本就可以爬起來穿上衣衫,然後給自己泡一碗熱騰騰方便麪的健全生活。

生活中此類放下舉不勝舉,但放下與放手唯一不同就在於,放下是一種沉澱,放下是一種蓄勢待發。

放下不是順了命,放下不是認輸,而是人在現實面前選擇的短暫妥協。當你此刻無力改變一切的時候,放下是唯一的選擇。但當你積蓄了力量,把內心的話都說出來的時候,永不放棄就將成爲嘹亮的衝鋒號。

也許,我放下的是無法行走,但我積蓄的恰恰是勇往直前!

關於哲理故事6

一隻小豬、一隻綿羊與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裏。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牠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與乳牛討厭牠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與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與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呢!

[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樂禍,而應要有關懷、瞭解的心情。要有寬容的心!]

關於哲理故事7

當時,我正處於人生的逆境,我意志消沉,認爲此生註定一事無成。

有一天,我回到家裏。父親拿出一隻皮球,問我:“怎樣才能將一隻皮球送上高處呢?”“向上拋就行了。”我說。

父親說: “當我們向上推舉皮球時,皮球可以到達高處,但還有一種方法,一種完全相反的方法,照樣可以把皮球送上高處。”當他說完,將手中的皮球使勁地向地面砸去,皮球與地面相撞,反彈到高處。

“向上推舉皮球,皮球處於順境;而向下擊打皮球,皮球處於逆境,對於一隻皮球來說,無論是處於順境還是逆境,都能達到一種高度。”父親說,“當一個人無人將你向上推舉,也就是說,在你無法得到別人的幫助時,是不是也能實現人生的成功,抵達人生成功的高處呢?當然可以,人生也能像一隻皮球那樣,當受到打擊處於逆境時,內心也會產生一種不屈服於命運的`力量,就像皮球的那種反彈力量,而將自己送上成功的高處。然而,是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逆境都可以給人一種向上的力量呢?”

這時,只見父親將皮球裏的氣放掉,然後拿起皮球向地面砸去,這下皮球再也彈不起來了。“在逆境中,氣只可鼓,不能消。如果在命運的打擊下,胸中的志氣蕩然無存,那逆境帶給人生的只能是災難。”父親說。

說完,父親將皮球重新打滿了氣,用手把它按壓到水裏。突然,父親鬆開手,皮球迅速從水裏竄了上來,跳出了水面。“對皮球來說,向下的擊打,是逆境;向下的按壓,也是逆境。”父親說,“但逆境中的皮球,只要鼓足勇氣,就可以走出一條向上的路來。”

父親用一隻皮球賦予的人生哲理,教給了我如何在人生的逆境中,走出一條向上的路來,一路走向人生成功的高處。

關於哲理故事8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嚥,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着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着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爲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啓示: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纔有可能成爲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啓示。

陳阿土是臺灣的農民,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攢了半輩子的錢,終於參加一個旅遊團出了國。國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鮮的,關鍵是,陳阿土參加的是豪華團,一個人住一個標準間。這讓他新奇不已。早晨,服務生來敲門送早餐時大聲說道:Goodmorning!陳阿土愣住了。這是什麼意思呢?在自己的家鄉,一般陌生人見面都會問:您貴姓?於是陳阿土大聲叫道:我叫陳阿土!如是這般,連着三天,都是那個服務生來敲門,每天都大聲說:Goodmorningsir!而陳阿土亦大聲回道:我叫陳阿土!但他非常的生氣。這個服務生也太笨了,天天問自己叫什麼,告訴他又記不住,很煩的。終於他忍不住去問導遊,Goodmoringsir!是什麼意思,導遊告訴了他,天啊!!真是丟臉死了。陳阿土反覆練習Goodmorningsir!這個詞,以便能體面地應對服務生。又一天的早晨,服務生照常來敲門,門一開陳阿土就大聲叫道:Goodmoringsir!與此同時,服務生叫道:我是陳阿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與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與意志力的較量。不是你影響他,就是他影響你,而我們要想成功,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影響力,只有影響力大的人才可以成爲最強者。

關於哲理故事9

有一個企業家坐在餐廳的角落裏,獨自一個人喝着悶酒。一位熱心人走上前去,問到:“您一定有什麼難解的問題,不妨說出來,讓我給您幫幫忙吧!”

企業家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說:“我的問題太多了,沒有人能幫我的忙。”

這位熱點心人立刻掏出名片,要企業家明天到他的辦公室去一趟。

第二天,企業家依約前往,這位熱心人說:“走,我帶你去一個地方。”企業家不知道他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

熱心人用車子把企業家帶到荒郊野地,二人下了車,熱心人指着前面的.墳場對企業家說:“你看看吧,只有躺在這裏的人才統統是沒有問題的。”

企業家恍然大悟。請記住這樣一句話: 只要有問題,就有存活的希望。只要敢於正視問題,解決問題,就可以前進。

關於哲理故事10

一箇中國人第一次到德國出差,在法蘭克福火車站下車後,走出候車大廳,這時他看到了這樣一幕:一位出站的客人剛走到便道旁放下手提袋,馬路上飛馳的車流中便有一輛奔馳車正好拐上便道停在他身邊。兩人握手、上車,整個接站過程不過8秒鐘。中國人看呆了。時間竟是這樣準確無誤。

這天,在展覽會開會期間,這位中國人在吃早餐的路上碰見了一位正巧也去參會的德國熟人,就和他打招呼:“你真早啊?”沒想到德國人一本正經地回答:“不早了,我7點30分起牀,用20分鐘做體操,10分鐘洗漱,早餐吃了15分鐘,現在用15分鐘走到會場,8點30分正好能進去。”這位中國人聽得驚訝極了,就故意問:“那你何必不再早點進場呢?”德國人聳聳肩:“展覽會定的8點30分才讓進場,我只好根據這個時間來安排了。”這位中國人聽完這番話後,平生第一次也計算了一下自己吃早餐用多少時間。

幾位中國人蔘加了德國一家著名公司在漢諾威舉行的新聞發佈會。會議開始了,公司總裁的第一句話就說:會議要開一個小時。總裁講了20分鐘下去了,這時會場上的中國客人好奇了,切切私語:還有8個負責人呢,別說一小時,就是兩小時也不夠呀!可接下來,每個發言的'人都恰好講5分鐘,這樣,8個人全部發完言,正好一小時。

真難爲這些德國人了!

故事的哲理

時間是世間所有資源中最寶貴的資源,時間是生命,它是有限的。每個德國人都走進了時間的齒輪,相互之間的咬合可謂絲絲人扣。正是精確的時間觀念,造就了德國的高效。

關於哲理故事11

幾年前,父親養了兩隻山羊,自從村裏實行了封山育林不許隨意到山上放羊之後,父親就只能把兩隻山羊關在圈裏圈養。

每天,父親都要給它們割上一籃子樹葉或是青草吃。

我發現,每次父親丟給它們的樹葉或是青草還沒有吃完,它們就迫不及待地仰起了頭,看着掛在高處的籃子,咩咩地叫個不停,甚至直立起身子,要去夠高處的葉子或是青草吃,可父親呢,纔不會讓它們夠得到呢,總是還差那麼一點點,弄得兩隻山羊想吃卻又夠不到,非常痛苦。

有時,父親到田裏去幹活,也會把兩隻山羊牽到田埂上去放。爲了防止它們亂奔亂跑去啃食別人家的糧食,父親總是在地上釘上兩棵木樁,把羊拴在樁上,羊就只能以木樁爲圓心吃到圓心以裏的青草。可是,很多時候,它們總是安不下心來,明明圓心以裏的青草足以填飽它們的肚子,它們卻總是對圓心以外的草感興趣,老是圍着木樁走來走去。爲了儘量能吃到圓心外的草,脖子都被繩索磨起了一道道的勒痕也在所不惜,可能吃到的草非常有限。每當這時,我就在想:爲什麼非要苦苦去吃夠不到的草?腳下夠得到的`草還很多呢!父親總是說:這都是不知足惹的禍,自找苦吃。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人跟這兩隻羊非常相似,不知道滿足,總覺得吃不到的草纔是最好的草,於是痛苦產生了,煩惱來了。學會知足,不去追求得不到的東西,也就找到了快樂的源泉

關於哲理故事12

在某一個樹林子裏,有一棵無花果樹,上面住着一羣白鷺。在這棵樹的樹洞裏,住着一條黑蛇。白鷺的小雛還沒有長出翅膀來的時候,它把它們吞掉,就這樣過着日子,有一隻白鷺,因爲兒女都給蛇吃了,灰心喪氣,跑到一個池子邊上去,流了很多眼淚,垂着頭,站在那裏,一隻螃蟹看到它這樣子,對它說道:“叔叔呀!你今天爲什麼這樣痛哭呢?”白鷺說道:“親愛的!我要怎麼辦呢,我這一個倒黴的傢伙?我自己的兒女,還有我那些親屬的兒女,都給住在這一棵無花果樹的樹洞裏的'那一條蛇吃掉了。

這些不幸的事情很使我傷心,我就哭起來了。因此,請你告訴我,有沒有一個辦法把它消滅掉呢?”聽了這話以後,螃蟹就在心裏琢磨起來:“這是我們這一族的天生的仇人。因此,我要告訴給它一個又真實又詭詐的方法,好讓其他的白鷺也都死掉,於是它說道:“叔叔呀!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把一塊塊的魚肉從埃及獴的窩門口一路丟起,一直丟到蛇洞那裏;這樣,那埃及獴就可以沿着這一條路走了來,把蛇吃掉。”這樣作了以後,那隻埃及獴果然跟着魚肉塊追蹤而來,它不但把那一條惡蛇吃掉,連在樹上搭窩的白鷺也都一隻一隻地給它吃下去了。

關於哲理故事13

鄭板橋(1693—1765)就是清朝“揚州八怪”之一。他在山東濰縣當縣官時,兒子小寶留在興化鄉下的鄭墨弟弟家。浪漫簽名

小寶6歲時上學了。爲了教育兒子,鄭板橋專門給他的弟弟鄭墨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餘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以其道就是真愛,不以其道就是溺愛。”

他的“道”就是什麼呢?他說:“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此就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

鄭板橋自己就是個讀書人,他並不就是看不起讀書人,他看不起的就是:讀書就就是爲了做官。

鄭板橋自己最重視的還就是兒子的品德。他對弟弟說:“我不在家,兒便就是由你管束,要須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不得以爲猶子而姑縱惜也。”

他主張,他的孩子和僕人的兒女應平等對待。他說:“家人兒女,總就是天地間一般人,當一般愛惜,不可使吾兒凌虐別人。凡魚餐果餅,宜均分散給,大家歡喜跳躍。此時若吾兒坐食好物,令家人子遠立而望,不得一沾脣齒,其父母見而憐之,無可如何,呼之使去,豈非割心頭肉乎!”

爲了教育兒子“明好人之理”、“愛天下農夫”,鄭板橋還抄錄了使小寶且念且唱、順口好讀的四首五言絕句:

二月賣新絲,五月巢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襟;遍身羅綺者,不就是養蠶人。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才得放腳眠,蚊蟲跳蚤出。

之後,鄭板橋不放心小寶的`成長,就把他接到身邊,經常教育小寶要懂得吃飯穿衣的艱難,要同情窮苦的人。由於鄭板橋的嚴格教育和言傳身教,小寶進步很快。當時濰縣正值災荒,鄭板橋一向清貧,家裏也未多存一粒糧食。一天,小寶哭着說:“媽媽,我肚子餓!”媽媽拿出一個用玉米粉做的窩頭塞在小寶手裏說:“這就是你爹中午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寶歡跳着走到門外,高高興興地吃着窩頭。這時,一個光着腳的小女孩站在旁邊,看着他吃,小寶發現了這個用飢餓眼光看他的小女孩,此時立刻把窩頭分給小女孩一半。鄭板橋得知小寶的舉動,高興地對着小寶說:“孩子,你做得對,爹爹喜愛你。”

哲理:人生,幸福不就是目的,品德才就是準繩。

關於哲理故事14

老大,老二乘坐飛機,老二暈機,不停嘔吐X一袋吐滿,老大隻好去取袋子,等他回來時,發覺全機人都在不停嘔吐X老大問其原因,老二說:"我看到這隻袋子也吐滿了,只好又喝進去了半袋,結果他們就全吐了X"換行(草)換行(草)換行(草)如果您看到現在還沒吐的話,那我不得不承認你是個高手,那我要出絕招了――-換行(草)換行(草)換行(草)必殺技------

小兔說:"我媽媽叫我小兔兔,好聽!" 換行(草)小豬說:"我媽媽叫我小豬豬,也好聽!" 換行(草)小狗說:"我媽媽叫我小狗狗,也很好聽!" 換行(草)小雞說:"你們聊,我先走了!" 換行(草)換行(草)小兔說:"我是兔娘養的!" 換行(草)小豬說:"我是豬娘養的!" 換行(草)小雞說:"我是雞娘養的!" 換行(草)小狗說:"你們聊,我先走了!" 換行(草)換行(草)貓對我說:"我是你奶奶的貓,好聽!" 換行(草)狗對我說:"我是你奶奶的狗,也好聽!" 換行(草)魚對我說:"我是你奶奶的魚,也很好聽!" 換行(草)熊說:"你們聊,我先走了!" 換行(草)換行(草)浪客說:"人們叫我浪人,好聽!" 換行(草)武士說:"人們叫我武人,也好聽!" 換行(草)高手說:"人們叫我高人,也很好聽!" 換行(草)劍客說:"你們聊,我先走了!" 換行(草)換行(草)林志穎說:"崇拜我的歌迷都說:偶的偶像叫穎" 換行(草)劉德華說:"崇拜我的歌迷都說:偶的偶像叫華" 換行(草)張學友說:"崇拜我的歌迷都說:偶的偶像叫友" 換行(草)陳小春說:"你們聊,我先走了!" 換行(草)換行(草)高等數學老師說:這學期我教高數, 換行(草)大學物理老師說:這學期我教大物, 換行(草)信息管理老師說:這學期我教資管, 換行(草)社會經濟老師說:你們聊,我先走了。

換行(草)換行(草)換行(草)換行(草)北京大學的說:我是北大的。

換行(草)天津大學的說:我是天大的。

換行(草)上海大學的說:我是上大的。

換行(草)廈門大學的說:你們聊,我先走了! 換行(草)換行(草)李宗仁將軍說:我這人,有仁! 換行(草)傅作義將軍說:我這人,有義! 換行(草)俞大維將軍說:我這人,有爲! 換行(草)霍去病將軍說:你們聊,我先走了! 換行(草)換行(草)老張家的門是原木做的,老張說:我家的門是木門 換行(草)老李家的門是塑料做的,老李說:我家的門是塑門 換行(草)老王家的門是石頭做的,老王說:我家的門是石門 換行(草)老劉家的門是鋼料做的,老劉說:你們聊,我先走了! 換行(草)換行(草)白色的玉說:我叫白玉。

換行(草)碧綠色的.玉說:我叫碧玉。

換行(草)紅色的玉說:我叫紅玉。

換行(草)杏色的說:你們聊,我先走了! 換行(草)換行(草)師範學院的學生說:我是"師院"的 換行(草)職業學院的學生說:我是"職院"的 換行(草)空中學院的學生說:我是"空院"的 換行(草)技術學院的學生說:你們聊,我先走了

關於起牀 換行(草)老公:起牀了,起牀了,你不說今天要早起開會嘛X 換行(草)老婆:別吵我,我再睡一會。

換行(草)老公:快起來吧,會遲到了。

換行(草)老婆:你別碰我!我還要睡啦!! 換行(草)。

換行(草)老婆:呀!都遲到了!你怎麼不叫我呢?! 換行(草)老公: XXXXXX

關於哲理故事15

獲得諾貝爾獎,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崇高而又難以企及的人生目標。誰能相信,有人竟因爲在自己家的後院裏栽了9棵樹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馬塔伊,一個出身貧寒的肯尼亞婦女。無論是她普通的父母還是她本人,都沒有想到,就因爲她1977年在自己家後院裏栽下了9棵樹,而後竟創立了綠色環保組織“綠帶運動”,在整個非洲發起廣泛的植樹運動,從而走上20xx年的諾貝爾獎頒獎臺,獲得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成爲自1901年諾貝爾獎設立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非洲女性,也是繼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聯合國祕書長安南之後贏得這一榮譽的第7位非洲人。

1940年,馬塔伊出生在肯尼亞的一個小村莊。小時候,家鄉周圍是綠色的羣山和種植園,那時,她是個再平常不過的普通女孩子。由於學習十分刻苦,她的成績一直很優秀,1960年被肯尼亞政府送到美國留學。留學歸國後的馬塔伊,目睹因爲毫無節制的砍伐而逐漸失去綠色的家園,內心充滿痛苦。肯尼亞的森林覆蓋率不足2%,森林資源的日益匱乏正在導致無數家庭面臨乾旱和貧困。在肯尼亞,婦女們的工作就是撿拾柴火,早上帶着一把小斧頭出門,拾夠了柴火就回家做飯。肯尼亞婦女因此被稱爲“砍樹者”。

她深深擔憂,生態環境的惡化正在給肯尼亞和整個非洲帶來災難性的影響,於是她在媒體撰寫文章,號召婦女從“砍樹者”變成“植樹者”。

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家人一起,在自家後院裏栽了9棵樹。接着,她宣佈成立環保組織“綠帶運動”,召集附近的女人,邀請大家一起參加,希望每個女性都成爲這個組織的成員,同她一起與非洲大陸日益猖獗的.亂砍濫伐行爲做鬥爭。

“栽一棵樹難嗎?”她在每次的演講開頭都這樣問她的女性同胞,“這不過是舉手之勞,我們爲什麼不呢?”從1977年開始,30多年來,馬塔伊堅持不懈地動員貧窮的非洲婦女在肯尼亞及非洲其他地區種植了3000多萬棵樹。越來越多的婦女和學生加入到她們的行列中,綠色從馬塔伊的家蔓延到整個村子,蔓延到一個縣、一個省,蔓延到整個肯尼亞,再蔓延到整個非洲。“綠帶運動”造就了非洲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植樹造林工程。

栽一棵樹,是我們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舉手之勞,非洲黑人婦女馬塔伊卻演繹出了自己壯麗的人生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