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安然無恙和高陽酒徒

安然無恙和高陽酒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相信大家對安然無恙和高陽酒徒這兩成語都不陌生,但是它們的由來恐怕很多讀者都不知道吧。下面就由語文迷小編爲大家分享這兩個成語背後的故事。

安然無恙和高陽酒徒

  (一)安然無恙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爲趙孝成王。由於趙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後處理,趙威後是一個很能幹的婦女

有一次,齊王派使者帶着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後。趙威後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齊國的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身體健康嗎?”齊國使者聽了很不高興地說:“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在你不先問齊王,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後面嗎?“趙威後笑着說:“不是,如果沒有收成,怎麼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麼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捨棄根本而只問枝節嗎?”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趙威後和使者的對話的原文是: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使者不悅,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捨本而問末者耶?”

這也就是後來演化出的“安然無恙”這個成語。

  (二)高陽酒徒

提起酒徒二字,聳人聽聞,實屬小題大做。所謂酒徒,只是嗜酒的人而已。《辭海》說,自稱酒徒,意含狂傲,稱人酒徒,多帶貶義,頗有道理。但在古人看來,意未盡然,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元結,對酒徒就寫了一首頌揚歌,歌曰:“山爲樽,水爲沼,酒徒歷歷坐洲島。”提到高陽酒徒,漢代稱他功著與國,還有一番酒成大事的記載呢!

高陽酒徒酈食其(音義基),陳留高陽人(今河南杞縣西南),爲漢高祖劉邦的謀士。少有壯志,喜讀書,家貧落魄,無以爲衣食業。嗜酒,後來只好充當看管門戶的監門吏。縣中官府和賢豪,都不敢任用,皆稱之爲狂生。他堅信不移等待時機。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打起“伐無道,除暴秦”的旗幟,於是天下羣雄起而響應。時有項梁起兵會稽,劉邦起兵於沛,起義風暴席捲全國。陳勝、項梁等起義軍路過高陽,皆爲酈生鄙視,認爲都是些鼠目寸光之輩,不能聽大度之言的人。惟獨沛公劉邦,“嫚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願從遊”!於是,他自薦於沛公。

沛公劉邦,字季,爲人仁而愛人,不愛生產勞動,喜施捨,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壯年爲泗水亭長,是一個地方有名的無賴。他好酒及好色,常醉臥於酒家,又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酒徒,幸醉酒爲呂公所識,以女呂后爲妻;因醉酒而斬白蛇,得名自負,起兵反秦。公元前207年(二世三年),沛公引兵西,相遇強盜出身的彭越起義軍,遂共同攻打秦軍,戰不利。後攻昌邑不下,乃西過高陽爲酈食其所識,當爲“大人長者”以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