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關於成語典故300字(通用37篇)

關於成語典故300字(通用3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1W 次

經過時間的打磨,千萬人的口口叮傳,每一句成語又是那麼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瞭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成語典故300字,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成語典故300字(通用37篇)

成語典故300字 篇1

清朝康熙年間,盱眙縣知縣朱宏祥被提升爲閩浙總督。他到廣東不到半載,就使廣東全省利興弊除。

然而,在朱宏祥到廣東以前,這裏的往來商旅不知死了多少,但就是找不到兇手,一個個都成了無頭冤案。譬如:朱肇運主僕兩命盡喪;吳學伊主僕3命盡喪;謝俊卿男女5命盡喪。這些人的死,都是兇手將他們的肚子剖開,將石頭放進他們的肚子裏,然後沉入水底的。

據說,朱宏祥一到任,城隍認定他是清官,就前去告訴他上述兇殺案是老龍舡戶乾的。

朱宏祥聽到這一報告後,就到廣東東北老龍津這個地方去捉拿兇手,結果擒獲了50多名駕船人。經審訊,才知道他們是以舟渡商旅爲名,誆客人登上他們的船,再通過放蒙藥或燒悶香使客人昏迷,然後下手將客人剖腹納石,沉入水底。這些船戶結幫爲害,致使這個地方社會極端黑暗。

暗無天日的意思是:形容在反動勢力統治下社會的黑暗。

成語典故300字 篇2

春秋時候,重耳逃亡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爲重耳日後必有作爲,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忽然問道:“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兩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隊伍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隊伍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爲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隊伍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pú)。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爲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成語“退避三舍”,現在常用來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之一。

成語典故300字 篇3

傳說,在遙遠的北方,有塊不毛之地,那裏有個無邊無際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裏有一種魚,其身寬達幾千裏,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鯤。鯤變成了一隻大鳥,就是鵬,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泰山,它展開雙翅,宛如遮天的烏雲一樣。

大鵬鳥乘着旋轉的狂飆盤旋向上,搏擊一下翅膀,就激起海面三千里的浪。它乘着旋風,直向高飛去,扶搖直上,衝入雲霄,一下子就可以飛出幾萬裏。如此遠的距離,大鵬鳥要過半年才能飛回到原來的住所休息。

沼澤中有隻小小的雀兒,看見大鵬在高飛,不以爲然地笑笑說:“它將飛到哪裏去呢?我跳躍飛騰,悠然向上,不過幾丈高,又回到地面上,在蓬蒿叢中飛來飛去,自由自在,這也是極得意的飛行啊。它飛飛向幾萬裏外的地方,是爲什麼呢?”

後來,人們常用“鵬程萬里”作爲祝賀或自勉的話。李白在《上李邕》中,寫道:“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在《漁家傲》中,寫道:“九萬里風鵬正舉。”

成語典故300字 篇4

“開誠佈公”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人們把“開誠心,布公道”簡爲成語“開誠佈公”,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用。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託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並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幹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劉備死後,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後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並認爲自已受先帝委託,已經擔任了這麼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麼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將軍,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爲違反節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定,忍痛殺了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已也爲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後主批准他由丞相降爲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於軍中。他一生清貧,並無什麼產業留給後代。

成語典故300字 篇5

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裏學雞叫,然後把剛剛入睡的長工們喊起來下地幹活。日子一長,長工們對雞叫得這樣早產生了懷疑。小長工小寶爲了弄明白此事,在一天夜裏,他獨自躲在大車後邊觀察院內動靜,不一會兒,只見周扒皮悄悄來到雞窩跟前,伸長脖子學雞叫,隨後又用棍子捅雞窩,直到公雞都叫了起來,他才離開。

小寶把看到的情況告訴了長工們,大家非常氣憤,都到地裏睡覺去了。天亮後,周扒皮到地裏一看,長工們都在睡覺,他舉起棍子又罵又打。長工們不甘心受壓迫,他們想了個對付周扒皮的辦法:當天夜裏,正當周扒皮在雞窩跟前學雞叫的時候,躲在暗處的小寶喊了聲:“捉賊!”早已準備好的長工們紛紛跑來,對着周扒皮一陣亂打。地主婆聞聲趕來,說明被打的是老東家,大家這才住手,並故意表現出驚訝的樣子。地主婆無可奈何地扶着狼狽不堪的周扒皮回到屋裏去,長工們見狀都高興得笑起來。

成語典故300字 篇6

有一次,宋、齊等十二個國家聯合攻打鄭國,眼看自己國家的兵力不足,鄭國的國君急忙請晉國調停,晉國也很爽快答應,於是趕緊與十二個國家商量,請他們停止攻打鄭國。十二國家因爲懼怕強大的晉國,雖然心裏非常不願意,但是也只好乖乖退兵。

爲了答謝晉國,鄭國的國君派使者送給晉國許多美女、樂器、樂師等。收到這些禮物,晉悼公十分高興,並且將一半的美女賞給功臣魏絳。沒想到而魏絳不但一口拒絕,並且還勸晉悼公在國家強盛時不能大意,而忘了自己也身處於危險之中,在享樂時應該想到國家可能碰到的困難和危險,這樣才能隨時做好應付的準備。晉悼公一聽覺得非常有道理,也就接受了他的意見。

成語典故300字 篇7

孔子有兩個得意的學生,一個叫子貢,另一個叫顏回。

有一次,魯國受到齊國的武力威脅。孔子的學生中有很多人想去遊說齊國,想勸說他不要攻打魯國。最後孔子只同意了子貢的`請求。子貢不但去了齊國,還到了南方的吳國,越國、和北方的晉國。子貢“挑唆”起這幾個大國間的混戰,小小的魯國就免去了一場浩劫。

雖然子貢這麼能幹,但孔子還是認爲他比顏回要差一些。

有一天,孔子故意問子貢:“你和顏回相比,到底哪個強一些呢?”子貢回答說:“我怎麼敢和他比呢”他聞一知十,我呢,聞一知二。”孔子點頭說:“是不如他,我同意。”這段話在《論語·公冶長》中有記載。

知道了一件,就能由此推論而知道十件,叫做“聞一知十”。

成語典故300字 篇8

南宋末,金國不斷南侵。辛棄疾參加了抗金義軍。後來,他在南宋朝廷裏,歷任湖北、江西、湖南、建安撫使。

他不僅是個愛國英雄,還寫了很多充滿戰鬥激情的詞文。由於主和派的打擊,他在上饒帶湖旁,度過18年退隱生活。1203年,朝廷任命他爲浙東安撫使兼紹興知府。他常與住在紹興鑑湖旁的愛國詩人陸游議論國家大事。第二年春,宋寧宗要他去京城,徵詢他對北伐金國的意見。臨行前,陸游送他一首長詩《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詩中說:辛棄疾是管仲、蕭何一流人物,做浙東安撫使大材小用了。

辛棄疾到了京城,皇帝只安排他做鎮江府知府。不久,這位愛國英雄在憂憤中病逝。

後來,人們以“大材小用”作成語,比喻才能高,職位低,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成語典故300字 篇9

“防微杜漸”這則成語的意思是隱患或錯誤剛露頭的時候,就要加以防止。

這個成語來源於《後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銷滅,害除福湊矣。

東漢和帝即位後,竇太后專權。她的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任用竇家兄弟爲文武大官,掌握着國家的軍政大權。看到這種現象,許多大臣心裏很着急,都爲漢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鴻就是其中的一個。

丁鴻很有學問,對經書極有研究。對竇太后的專權他十分氣憤,決心爲國除掉這一禍根。幾年後,天上發生日蝕,丁鴻就借這個當時認爲不祥的徵兆,上書皇帝,指出竇家權勢對於國家的危害,建議迅速改變這種現象。和帝本來早已有這種感覺和打算,於是迅速撤了竇憲的官,竇憲和他的兄弟們因此而自殺。丁鴻在給和帝的上書中,說皇帝如果親手整頓政治,應在事故開始萌芽時候就注意防止,這樣纔可以消除隱患,使得國家能夠長治久安。

成語典故300字 篇10

“牛鼎烹雞”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對有才的人使用不當,大材小用。

這個成語來源於《後漢書.邊讓傳》,函牛之鼎以烹雞,多汁則淡而不可食,小汁則熬而不可熟。

東漢末年,在陳留地方有位叫邊讓的人,很有名氣。大將軍何進便將他招來,命他作令史官。朝廷的議郎蔡邕聽說邊讓在何進那裏,心想:“邊讓這個人才學不凡,應該作更高一些的官。”便親自到何進家裏去,勸說他把邊讓推薦出去,讓他擔任再大些的官。

蔡邕說:“我看邊讓這個人,真是才能超羣呀,他聰明賢智,心通性達,非禮不動,非法不言,實在是難得的奇才呵。俗語說,‘用煮牛的大鍋來煮一隻小雞,水放多了,味道沒了,就不好吃了;水放少了,則煮不熟,更不能吃了。’這說的是大器小用,所以是不相宜的。我現在憂慮的是,這個煮牛的大鍋沒有用來煮牛,希望將軍仔細考慮一下,給邊讓一個施展才能的機會。”

成語典故300字 篇11

我有一本書,它的名字是《成語典故故事》。它長二十五釐米,寬十釐米,高三釐米,呈長方體形狀。這本書的封面是一個古代官員,坐在地毯上,頭戴鑲金官帽,留着長長的白鬍子,穿着橙官裙,披着紫官衣,手拿竹簡,這個人就是著名軍事家——孫武。他的背後有一個騎兵隊,個個橫刀立馬,舉弓拉拏。騎兵隊旁邊還有一個步兵團,個個拿盾舉矛,好不壯觀!翻開書,你會被裏面的人物、故事吸引住的。這本書內容豐富,分爲古代戰爭故事和哲語兩大類。《背水一戰》中的韓信用兩千士兵將趙國軍旗一換,讓其餘一萬人引趙而出,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爲沒有了後路,也回身猛撲敵軍。結果趙軍四處逃散,二十萬趙軍就這樣白白地被一萬多的漢兵打敗了。這本書還有二個部分,是解釋和出處,並含有古文,插圖和一些珍貴字畫。這本書也很實惠,全國統一定價才三十六元。這本書是我的朋友,它教給我了許多知識,我把它介紹給你們,希望它也成爲你們的朋友。

成語典故300字 篇12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乘涼,並且自言自語地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爲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老兄啊!你何必爲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再說即使真地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爲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爲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成語典故300字 篇13

從前,有個人帶着一把寶劍坐船。船纔開出來,突然聽見撲通一聲,他的劍落到水裏去了。

怎麼辦呢?他想了半天,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個印記,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對他說:讓我把船停下來,你快跳下去把劍撈起來吧!

可那個人卻指着船說:到了對岸再說吧,反正我在船上劃了一條線,劍是從這兒落下去的,到時候從這裏下去找就行啦!

划船的人說:你的劍掉進了水裏,劍又不會跟着船走,怎麼還能在對岸找到呢?

那個人不聽船伕的話,於是,船伕把船劃到了對岸。

這時,那個人脫掉衣服,從他劃的那條線那裏跳了下去,可他撈了很久什麼也沒撈到。

劍掉進了河裏,現在船走了這麼遠,他是不能從船上的線找到劍的。

成語典故300字 篇14

“拔山舉鼎”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形容力強氣壯。

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項羽本紀》,籍項羽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又:“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今騅(zhui)不逝。”

項羽,名籍,秦末下相人。少年時代,項羽不喜歡讀書寫字,改學擊劍,也不肯好好學。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羽說:“學寫字只要能記記姓名就夠了。擊劍是對付個把人的,也不值得學,我要學習抵敵萬人的本領。”項梁於是教他兵法,他很高興,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認真鑽研。

據說,項羽二十二三歲時,身體魁梧,體力強壯,能把幾百斤重的鼎舉起來。

後來,項羽起兵反秦,接着又同劉邦爭奪天下,從24歲開始,奮戰了8年,最後被劉邦等包圍在垓下,終於自刎於烏江。

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項羽在營帳中對着愛妾虞姬和叫騅的名馬,慷慨高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成語典故300字 篇15

楊時,字中立,是劍南將樂人。小的時候非常聰穎,善於寫文章。年紀稍大一點後,專心研究經史書籍。宋熙寧九年進士及第,當時,河南人程顥和弟弟程頤在熙寧、元豐年間講授孔子和孟子的學術精要(即理學),河南洛陽這些地方的學者都去拜他們爲師,楊時被調去做官他都沒有去,在潁昌以拜師禮節拜程顥爲師,師生相處得很好。楊時回家的時候,程顥目送他說:"我的學說將向南方傳播了。"又過了四年程顥去世了,楊時聽說以後,在臥室設了程顥的靈位哭祭,又用書信訃告同學的人。程顥死了以後,楊時又到洛陽拜見程頤,這時楊時大概四十歲了。一天楊時拜見程頤,程頤正在打瞌睡,楊時與同學遊酢(音zuò)恭敬地站在一旁沒有離開,等到程頤睡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經一尺多深了。楊時的德行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四方之人士不遠千里與之相交遊,其號爲龜山先生。

成語典故300字 篇16

克勤克儉這個成語出自《尚書·大禹謹》。

相傳,四千多年前的堯、舜、禹(傳說中的部落聯盟首領)時期,黃河流域洪水氾濫,人們被迫遷移到高地去居住。當時,虞舜決定派禹去治理洪水。這時,禹才結婚三天,爲了解救老百姓的苦難,愉快地離開了新婚的妻子,忘我地率領老百姓疏通江河,引水入海,經過十三年的艱苦鬥爭,終於把洪水治服了。在治水的艱苦歲月中,他有三次從自己的家門口經過,都沒進去看一廠。禹不僅具有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質,而且在生活上也十分儉樸。

禹治水成功,舜見他是個有才有德之人,要把首領的位置讓給他,禹不肯接受。舜對禹說:“禹啊,你是一個有才有德之人,‘克勤於邦,克儉於家’,謙虛不自滿,踏實而不浮誇。”

後來人們就將“克勤於鄭,克儉於家”概括爲“克勤克儉”,今用來表示勞動人民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業、勤儉持家的品德。

成語典故300字 篇17

顏回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學生。顏回字子淵,春秋末魯國人,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他曾貧居陋巷,簞(dan)食瓢飲,但都不改其樂觀的心情。孔子對他的德行最爲讚賞。子路是卞人,姓仲名由。他的性格粗豪勇敢,曾對孔子的“正名”主張表示過懷疑。孔子對他並不是很喜歡。有一天,孔子與顏回、子路在一起交談。孔子對顏回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只有我與你纔會做到這一點呀!”子路看到孔子誇獎顏回,便表現出一副勇不可擋的架式問孔子:“您若統率三軍,將找誰來共事呢?”孔子回答說:“那些赤手空拳和老虎搏鬥的人,那些不用船隻去渡河的人,那些因此死了都不後悔的人,我是不能找他們來共事的。我所找來共事的人,一定是那些面對任務而能謹慎行事的人,一定是那些善於謀略而能完成任務的人。”

成語典故300字 篇18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呂蒙總是推說軍隊事多沒有時間學習,

孫權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 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裏還總是拿着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爲什麼你就沒有時間呢?”

停了停, 孫權又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啓發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着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 再讀些《左傳》、《史記》等一些歷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處。”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從此手不釋卷,並堅持不懈。最後做了吳國的主將,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成語典故300字 篇19

“開天闢地”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表示開始有人類歷史,也用來表示前所未有,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這個成語來源於徐整《三五歷記》,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爲天,陰濁爲地,盤古在其中。

遠古人生活在天地之間,他們很想知道天地是怎樣形成的。漸漸地,他們創造出一個開天闢地的神話故事。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天地還沒有形成,到處是一片混沌。它無邊無沿,沒有上下左右,也不分東南西北,樣子好像一個渾圓的雞蛋。這渾圓的東西當中,孕育一個人類的祖先——盤古。

過了一萬八千年,盤古在這渾圓的東西中孕育成熟了。他發現眼前漆黑一團,非常生氣,就用自己製造的斧子劈開了這混混沌沌的圓東西。隨着一聲巨響,圓東西里的混沌,輕而清的陽氣上升,變成了高高的藍天,重而濁的陰氣下沉,變成了廣闊的大地。從此,宇宙間就有了天地之分。

成語典故300字 篇20

“城狐社鼠”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倚仗別人的權勢,爲非作歹的壞人。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謝輥傳》,對曰:“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也。”

晉朝時候,朝廷上有個左將軍叫王敦,他的長史官是謝輥,他倆常在一塊議論朝廷上的事情。有一天,王敦對謝輥說:“劉隗這個人,奸邪作惡,危害國家,我想把這個惡人從君王身邊除掉,以此來報效朝廷。你看行嗎?”

謝鯤想了一想,搖着頭說:“使不得呀,劉隗的確是個壞人,但也是城狐社鼠啊!要挖掘狐狸,恐怕把城牆弄壞;要用火薰死老鼠,或用水灌死老鼠,又怕毀壞了神社廟宇。如今這個劉隗就好比那城上的狐狸、社廟裏的老鼠。他是君王左右的近臣,勢力相當大,又有君王作靠山,恐怕不容易除掉他。”王敦聽了謝輥的話,雖然心裏不高興,也只好罷休。

成語典故300字 篇21

謝靈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山水詩作家。他的詩多描寫垓下、永嘉、廬山等景點,善於描繪自然風光,從而開創了文學史上的山水詩派。他的詩很有藝術性,特別注重形式美,很受學者和學者的歡迎。詩一出,人們爭先恐後地去抄,廣爲流傳。宋文帝很欣賞他的文采,特地把他召回京都工作,稱他的詩和書法爲“二寶”,還經常讓他在等酒席的時候寫詩寫作文。一向自命不凡的謝靈運,在受到這種禮遇後,變得更加囂張。有一次,他一邊喝酒,一邊誇口說:“魏晉以來,天下的文才都有一塊石頭(一個容量單位,一塊石頭等於十鬥),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獨佔八斗,我得鬥,天下其他人共享一斗。”從他的話裏可以看出他很佩服曹植,但是別人的才華不在他眼裏,他的自我評價很高。

“有才能的人”也被稱爲“八斗之才”

成語典故300字 篇22

宋、齊等國聯合攻打鄭國,弱小的鄭國知道自己兵力不足,於是請晉國做中間人,希望宋、齊等國家能夠打消攻打的念頭。

其它國家因爲害怕強大的晉國,並不想得罪晉國,於是紛紛決定退兵。

爲了答謝晉國,於是鄭國國君就派人獻給晉國許多美女與貴重的珠寶作爲賀禮。

收到這份禮物之後,晉悼公十分高興,就將一半的美女賞給這件事的大功臣魏絳。沒想到正直的魏絳一口拒絕,並且勸晉悼公說:“現在晉國雖然很強大,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因此而大意,因爲人在安全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危險,這樣纔會先做準備,以避免失敗和災禍的發生。”

晉悼公聽完魏絳的話之後,知道他時時刻刻都牽掛國家與百姓的安危,從此對他更加敬重。

成語典故300字 篇23

葉公好龍的故事:春秋時期,有位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他家的屋樑上、柱子上和門窗上都雕刻着龍的圖案,牆上也繪着龍。傳說天上的真龍知道此事後很受感動,專程到葉公家裏來,把頭從窗口伸進屋子裏,把尾巴橫在客堂上。

葉公看到後,嚇得面無血色,魂不附體,抱頭就跑。原來他並不是真正喜歡龍。他愛的是假龍,怕的是真龍。這個成語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一事物,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它,甚至是畏懼它。

葉公好龍的寓意: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裏不一的人。

成語典故300字 篇24

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打仗,趙國敗了,趙國的平原君想挑選二十個門客與自己一同前往楚國求援,結果挑來挑去,還少一個。這是有個叫毛遂的門客向平原君推薦了自己,他說:“既然人數不夠,先生不如帶上我出發吧!”平原君經不住毛遂再三懇求,勉爲其難的答應了。

到了楚國。平原君和楚王從上午談到中午,也沒有談妥派援兵結盟這件事,毛遂不耐煩地衝上殿去,楚王斥責他:“我和你的主人在說話,哪裏輪得到你放肆?”毛遂拿着劍對楚王說:“十步之內,你的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來真的,便不敢輕舉妄動,豎起耳朵聽他發表“高見”。於是毛遂把出兵援趙有利於楚國的道理,作了精闢的分析。毛遂憑着三寸不爛之舌,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終於撤退了。

成語典故300字 篇25

湖廣襄陽府棗陽縣有個叫蔣興哥的男子,娶了本縣王公的女兒三巧兒,兩人婚後十分恩愛。有一回蔣興哥到外面去收賬,一年多沒有回家,三巧兒在家等啊等啊。心裏很是焦急!於是就請算命先生算卦,算命先生說:“別急,你的丈夫過幾天就會回家了。”三巧兒聽了高興萬分。由於一心盼着丈夫回家,便每天出外翹首以盼,脖子都望酸了。

由於三巧兒長得漂亮,在外東張西望時惹來了一個叫陳生的外地人,他用銀子收買了賣珠子的薛婆,讓她幫忙引薦自己和三巧兒相識。薛婆收了陳生的銀子便不時在三巧兒面前說陳生的好話,最終,陳生硬是從中作梗,拆散了蔣興哥和三巧兒。一樁好姻緣就這麼沒有了。後來人們便用“東張西望”這個成語,來形容心神不寧地到處看。

成語典故300字 篇26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當上皇帝以後,準備拓展外城。他來到朱雀門前,擡頭看見門額上寫着“朱雀之門”四個字,覺得彆扭,就問身旁的大臣趙普:“爲什麼不寫‘朱雀門’三個字,偏寫‘朱雀之門’四個字?多用一個‘之’字有什麼用呢?”趙普告訴他說:”這是把‘之’字作爲語助詞用的。”趙匡胤聽後哈哈大笑,說:“之乎者也這些虛字,能助得什麼事情啊!”後來,在民間便流傳一句諺語:“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出處文瑩《湘山野錄》

古漢語的文言虛詞,借爲諷刺人說話喜歡咬文嚼字,不講實際。

宋·文瑩《湘山野錄》中卷:(太祖)上指門額問普曰:“何不只書朱雀門,須著之字安用?”普對曰:“語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成語典故300字 篇27

唐朝時有一個叫趙嘏(gǔ)的人,他的詩寫的很好。曾因爲一句“長笛一聲人倚樓”得到一個“趙倚樓”的稱號。那個時候還有一個叫常建的人,他的詩寫的也很好,但是他總認爲自己沒有趙嘏寫的好。

有一次,常建聽說趙嘏要到蘇州遊玩,他十分的高興。心想,“這是一個向他學習的好機會,千萬不能錯過。可是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留下詩句呢?”他想,“趙嘏既然來到蘇州,肯定會去靈巖寺的,如果我先在寺廟裏留下半首詩,他看到以後一定會補全的。”於是他就在牆上題下了半首詩。

後來趙嘏真的來到了靈巖寺,在他看見牆上的那半首詩後,便提筆在後面補上了兩句。常建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他用自己不是很好的詩,換來了趙嘏的精彩的詩。後來人們說,常建的這個辦法,真可謂“拋磚引玉”了。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先把自己的不是很好的觀點或文章介紹給大家,目的是爲了引出別人的高論或佳作。是一個表示自謙的說法。

成語典故300字 篇28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從小就刻苦讀書,長大後深入社會生活,遊歷祖國名山大川,創作了大量的不朽詩篇。傳說他少年時代,曾經做過一個奇特的夢。他夢見自己使用的筆,筆頭開出了鮮豔的花朵。一張張白紙,自動飛到他跟前。

李白高興極了,就抓起妙筆飛快地寫了起來,落在紙上的字都變成了一朵朵盛開的鮮花,寫出了一篇篇好文章。醒來以後,他拿起筆來,真的感覺到自己寫文章特別有才氣,寫得特別好。他的許多著名的詩篇,流傳千古,至今仍被中外讀者吟詠傳誦。

這個故事記載於五代王仁裕所著的《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書中說:“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這個故事就演變出“夢筆生花”這個成語。

“夢筆生花”有時也寫作“生花妙筆”。後來人們便用這句成語比喻具有傑出的寫作才能。

成語典故300字 篇29

相傳在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連年經常互相攻伐,趙國憑藉武力不斷侵犯楚國。

此時楚國人派使者杜赫來見懷王,聲言他能說服趙國跟楚國和好。楚懷王非常高興,準備把杜赫封五大夫,然後派他前往趙國。大臣陳軫知道了這件事,向楚王獻計說:"假如杜赫不能完成跟趙國通好的使命,大王授給他五大夫的爵位,這豈不是無功受祿了嗎?"楚懷王聽陳軫說得有理,便問:"那你說該如何辦?"陳軫說:"大王最好以10輛兵車,派杜赫去趙國,等他完成了使命,封爲五大夫。"楚懷王採納了陳軫的計策,用10輛兵車送杜赫去趙國。杜赫見楚懷王不提封爵之事,十分生氣,乾脆拒絕出使趙國。

於是陳軫向楚王說:"杜赫不接受出使趙國的使命,這正表明他心懷鬼胎,他的目的是想騙取爵位,現在見大王不給爵位,他就乾脆不去了。"

成語典故300字 篇30

蜀後主劉禪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蠻王孟獲聯合金環三洞兵馬反叛,建寧三郡也歸附了孟獲,永昌危急。

爲了平息後方的叛亂,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首先用離間之計平息了建寧三郡的叛亂,解了永昌之急。又用激將之法破了三洞人馬。最後誘敵設伏,在錦帶山活捉了孟獲。諸葛亮讓戰俘們吃飽飯,然後全部釋放,說:“你們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都靠在門上等着你們呢;如果聽說戰敗了,一定會割肚牽腸,眼中流血。你們都回去吧。”諸葛亮又問孟獲:“你今天被捉,心服嗎?”孟獲說:“我不小心中了你的鬼計,怎麼會服!你放我回去,讓我整頓軍馬,來決一死戰;如果再能捉我,我才心服。”諸葛亮就把他放了。

“割肚牽腸”形容十分牽掛,很不放心。

(出自《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

成語典故300字 篇31

天竺國下郡的白米四錢一石,麻油八釐一斤,可是三位王子借孫悟空三人的兵器去打造時卻被人偷了。八戒說:“定是這夥鐵匠偷的!快拿出來!略遲了些兒,就都打死!”鐵匠們說:“我們連日辛苦,夜間睡着,到了天明起來,就不見了。而且我們是凡人,怎麼拿得動?希望爺爺饒命!”國王說:“這城裏軍民匠作,也很懂得法度,一定不敢欺心,希望神師再思。”行者道:“不用再思,也不須賴鐵匠。我只問殿下:你這城池四面,可有什麼山林妖怪?”王子道:“城外北,有一座豹頭山,山中有一虎口洞。有人說洞內有仙,有人說有妖。我們不知到底是什麼。”……孫悟空三人經過苦戰,收降了九頭獅子精,奪回了兵器。

國王大開素宴答謝唐僧一行,又將獅子肉分與百姓瞻仰。王子說:“感謝神僧施展法力,掃蕩了妖邪,除了後患,現在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了!”

“河清海晏”指黃河水清了,大海平靜了,比喻天下和平。

(《西遊記》第九十回)

成語典故300字 篇32

龔自珍是清朝乾隆末年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龔自珍的年代,清朝開始急速衰敗,貧富兩極分化,社會問題叢生,危機四伏。龔自珍主張移民屯墾新疆,以發展西部經濟、鞏固邊防(《西域置行省議》);給林則徐寫信,希望禁絕鴉片。道光十九年,正是鴉片戰爭爆發的前夕,由於得罪了軍機大臣穆彰阿,龔自珍不得不棄官離京南行。

龔自珍南行路過鎮江時,但見街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擡着玉皇、風神、雷神在虔誠的祭拜。這時,有人認出了龔自珍。一位道士馬上懇請龔自珍寫篇祭文,龔自珍揮筆寫道:“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暗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大意:中華倚仗風雷般的變革纔會有生機,這般死氣沉沉的氣氛確實令人悲哀。我希望天公重新振作起來,不要拘泥於常規,賜給我們有用的人才。)

“不拘一格”不侷限於一種規格或一個格局。

(出自龔自珍《己亥雜詩》)

成語典故300字 篇33

"八仙過海",道教掌故之一。"八仙"一般是指鐵柺李、漢鍾離、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這八位神仙人物。在傳說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鐵柺李有鐵杖及葫蘆,漢鍾離有芭蕉扇,張果老有紙疊驢,藍采和有花籃,何仙姑有蓮花,呂洞賓有長劍,韓湘子有橫笛,曹國舅有玉版。他們隨身所攜帶的法器各有妙用。

八仙過海是精彩的八仙故事之一。其生動的記述見於明吳元泰之《東遊記》。該書寫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懲惡揚善。有一天,他們一起到了東海,只見潮頭洶涌,巨浪驚人。呂洞賓建議各以一物投於水面,以顯"神通"而過。其他諸位仙人都響應呂洞賓的建議,將隨身法寶投於水面,然後立於法寶之上,乘風逐浪而渡。後來,人們把這個掌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造奇蹟的事。

成語典故300字 篇34

戰國時代,趙王無意間得到了一塊寶玉和氏璧,秦昭襄王聽說後十分想要據爲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趙國,對趙王說秦國願意以十五個城與趙國交換這塊玉。趙王心裏十分捨不得,但是因爲趙國國勢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興,就派兵攻打趙國。爲了這件事,趙王傷透了腦筋。

大臣藺相如明白這件事以後,就自告奮勇帶着和氏璧出使秦國,他心裏明白秦王雖然喜歡這塊玉,事實上根本不想用十五個城來交換。到了秦國後,藺相如就抱着和氏璧、大聲對秦王說:「如果大王您不顧信用,想要搶我手上這塊寶玉,我就一頭撞上皇宮裏的柱子,相信寶玉必須會粉碎!」秦王聽了雖然很生氣,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壞寶,因此一點都不敢輕舉妄動。之後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時候,派人連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雖然惱怒,但是因爲明白自我行事不夠光明正大,怕傳出去成爲笑柄,只好把藺相如放了。

成語典故300字 篇35

有個叫王三的人,他想做生意掙大錢,就拿了一筆錢,高高興興地來到了集市上。

見到一羣小毛驢,看上去不錯,就想買幾頭回去賣,據說能賺錢。

王三痛痛快快地買下了五頭小毛驢,就騎上小毛驢樂顛顛地往家走。他一邊走一邊想:“我回家把驢賣了,賺到了錢,家裏人都得佩服我。”他一邊走一邊尋思着:“這五頭驢能賺……啊?一、二、 三、 四。怎麼只剩下四頭驢了?”

他連忙又數了一遍:“一、二、三、四、五。哎?奇怪了!沒少啊!是五頭驢。剛纔我眼花了。”再騎上去一數:“一、二、三、四,啊?怎麼又少了一頭驢?”他急忙下來又數了一遍:“一、二、三、四、五。奇怪,是五頭啊!哦!只要我騎上驢就會少一頭!”最後,他想了一下:“嗯,算了,我不騎驢了,這樣不划算!”

於是,他下驢來跟驢一起走了回去。

成語典故300字 篇36

戰國時代的齊威王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當上了皇帝。

年輕的他因此驕傲自滿,每天飲酒作樂,不但不處理國家大事。

不準大臣勸阻,如果有人不聽他的話、或是違反他的規定,就會受到死刑的處罰。

就這樣過了三年,國家政治混亂,鄰近的魏國也常派兵攻打。

大臣們對國家的安危很擔心,卻又不敢提出勸告。

大夫淳于髡故意對他說:“宮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來都不飛不叫,大王知道這是甚麼鳥嗎?”

聰明的齊王一聽就明白淳于髡的用意。

他說:“這隻鳥不是普通的鳥,平時不飛不叫,但只要一飛直往上衝,一鳴叫聲驚人。”

齊王還出兵反擊魏國的侵略,使魏國割地求和。

後來其它國家都很害怕,不敢再來侵犯,從此齊國保持了二十多年的和平生活。

成語典故300字 篇37

這個典故出自《尚書大傳.大戰》。殷商末代的紂王是個殘忍無道的昏君。當時的西部諸侯之頭領姬昌,因反對紂王被囚禁。出獄後,姬昌回到周的都城岐山,稱周文王,要推翻商朝。他聘請姜尚(姜太公)爲軍師,開始擴軍備戰,並遷都豐邑(今陝西省)。不久,周文王去逝,其子姬發繼位,稱周武王。他聯絡幾個諸侯,出兵伐紂。大軍渡過黃河,直逼商朝京城朝歌。商紂王早已失盡人心,朝歌很快被攻克,紂王自殺。紂王雖死,敵人並未完全肅清。周武王召見姜太公,請教如何處置商朝遺留下來的權臣貴族、官宦將士,能否使局面安定下來。姜太公答道:"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之鳥;不愛人者,及其胥餘。"就是說,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他屋頂上的烏鴉也喜歡;如果不愛那個人,就連他住處的牆壁也討厭。姜太公的主張是要把敵對分子徹底消滅。

後來,這個典故常被人們用作描述因爲深愛某人,連帶也喜愛他的親屬朋友等人這種現象。